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诗的基本标准问题

已有 514 次阅读2009-2-24 11:29 |个人分类:诗论

新诗的基本标准问题

 

任何一种文艺体裁的作品,都有一定的标准,文学作品也不例外,当然,诗歌也不例外了。

中国是文明古国,诗歌伴随中国的历史,有四五千年了。从《诗经》以降,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在中国的土地上逐步繁荣,至唐朝到达顶峰。几千年的诗歌历史,形成了中国人判断诗歌的独特标准。学过一点文论知识的都知道,对于诗歌标准,古人的观点很多。比如“诗言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缘情而绮靡”,诗有“六义”,诗的二十四品,“滋味”说,“韵味”说,“童心”说,“情景”说,“意境”说,“神韵”说等等。这些标准,虽然主张各有侧重点,有的从内容上阐述,有的从形式上分析,有的从内涵上解说,有的从功能上说明。这些标准,虽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我们从这些标准中,也可以大致判断出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标准了。

中国的新诗,是在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全盘接受西方诗歌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二十世纪初中国著名的诗人,比如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李金发等等,他们的诗歌,无一不是建立在西方诗歌的基础之上的。欧美诗歌的内容、形式、标准、功能定位,对中国新诗的影响特别深远。中国的新诗经历了一百年的成长,经过众多诗人的探索和实践,走到今天,应该说基本形成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认识。这些认识,吸纳了西方现代诗歌的观点,也糅合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观点。这些认识,包括诗歌的源头、内容、形式、功能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认识,也正在被多数的诗歌批评家、诗人所接受。只是,到目前为止,这些认识还没有归纳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体系,还是零散的,由不同是诗人、诗歌评论家和众多中国人,有选择地坚持着。

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新诗也有过标准,当然,这个标准是针对整个文艺作品提出的,这就是“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这个标准提出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它是由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并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文人。而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也是有标准的,即“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这个标准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这个标准自然也是诗歌的标准。这几个标准中,最本质的东西,还是内容、形式、功能的问题。其实,仔细思考,作为文艺中的一种体裁诗歌,评论它的标准,也不外乎都要从内容、形式、功能上去思考。

确定新诗的标准,应该有自己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不同,具体的标准也会不同。作为当代中国,指导我们的理论,自然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那么,我们建立新诗的标准,自然应该以这个理论为指导。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建立的标准,受政治的影响太大,文艺应该是“纯”的,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然而,人,除了自然属性以外,更有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融为一体的,因此,人的生命、爱情等人性的东西,都会深深地打上社会的烙印。而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诗歌,是人类的精神产品。人的思想和精神,是物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反映,更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反映。那么,我们的诗歌标准,自然应该考虑从人的社会属性这个基本因素了。因此,我们的诗歌标准,最基本的应该有三条:内容标准、形式标准、功能标准。内容标准,涉及人的价值判断问题。人的价值观有优劣高下之分,有积极向上和庸俗低下之分,评判诗歌内容,肯定也应该有优劣高下之分。虽然每个人喜好的内容不一样,但是,普遍喜欢的还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美好的东西。至于诗歌的形式,包括诗体、结构、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等,这些东西,每个群体或者民族,有自己的特殊的习惯,有自己特殊的标准,当然,也有普遍存在的共性。而诗歌的功能,我想,无论是宣泄自己个人的感情,还是引导人们积极向善,其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从整个社会来说,诗歌既然已经是人类共有的东西,它的作用还是应该以提升人的情感、素质、审美能力为主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20 19:27 , Processed in 0.06804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