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造诗余话(2):押韵

已有 78 次阅读2011-8-24 12:02

造诗余话(2):押韵

诗歌是追求节奏美感的语言艺术,节奏的形成,不能不出于语言的基本特征。汉语言的基本因素——字,不但是方块的(最初是曲笔画不少,但一字的投影也在一方块之内,与拼音文字不同),发音也是单音(或许极大多数是单音),就是由一声母与一韵母(单韵母或复合韵母)拼成。所以中国古体诗的节奏首先取决于断句,这和其他语言不同。旧体诗的押韵,就是相同或相近韵母的不同汉字的有规律的使用,无疑有断句的作用,押韵绝大多数位于句尾并被称为“韵脚”,而句中韵极少的情形,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可是诗歌除了追求节奏美感,还要追求发音抑扬之美,就是音高的变化,这种变化正如音乐一样,是符合乐理的,只是变化较音乐幅度低,只能在四声里转。那么押韵在这种追求里起了什么作用呢?先贤多无确切解释。朱光潜说:“韵的最大功用在于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调。它好比贯珠的串子,在中国诗里这串子尤不可少。”用的是比拟说明的法子。王力说:“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要知道同韵字并非“同类的乐音”,“声音回环的美”也过于模糊了。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还要等待对于文字学、音韵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都能融会贯通的“大师”吧?

但是据我的体会,我们读诗、听诗时,对于押韵字,都是怀着期待的,听到后又是怀着满足的(当然得押的好才行)。大抵押韵字的规律出现,是“顺口”、“顺耳”,并且“顺心”的,而顺与不顺,除了字音,还有字义,这一复杂的神经生理活动,真是很玄妙啊。对于“顺口”,我能理解,大抵于句尾找同韵字的发音,是很惬意的。至于“顺耳”、“顺脑”,还未想出原因,只好阙而不论。

于是我之造诗,于押韵方面,只追求“三顺”,舍此无他。

2011.8.23.(未完待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3 07:11 , Processed in 0.06064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