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8|回复: 8

诗与散文之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8 09: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霁良 于 2015-9-28 20:30 编辑

                            诗与散文之别   

      现在写诗的人多,诗无定式,很多都是信手掂来,中国诗歌网上就分行是不是诗展开大讨论,笔者也被邀请参与其中,现就诗与散文之别谈点个人看法。中国诗歌网的主任编辑写生先生质疑会员树尖的诗,说“整个一分行的文字,是诗,还是大白话?”还列举了自选的两段分行文字让大家评判,以下是他列举的内中一条。

   《吃人肉的狗狠狠盯着父亲》
    七天之后
    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
    遍地高粱肃然默立
    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
    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
    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
    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
    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
    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
    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
    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
    使他们拔脚迟缓
    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
    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
    坐在高粱地里
    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

    写生先生把莫言小说《红高粱》里的一段话摘录下来,说“不知道这算不算诗?这场景很诗意。”

    这当然不是诗,只是纯粹的描述,并没有上升到诗意的高度,老诗人流沙河说“画+说=诗”,莫言的这段描述还只是“画”,离诗还远。我在论争中引用了老诗人郑敏的话,她说,“诗与散文的不同之处不在于是否分行、押韵、节拍有规律,二者的不同在于诗之所以成为诗,因为它有特殊的内在结构(非文字的、句法的结构),因此一篇很好的散文即使押上韵、分行、掌握节拍,也不是诗,也达不到诗的效果,反之,一首诗如果用散文的格式来表达,它仍不是一篇散文,而是散文诗,因为从结构上它仍然是诗。”
    所谓诗的特殊结构,每首诗都应该有的,那就是一首诗有没有暗示和启发效果,有,乃诗;没有,非诗。
诗的这个“暗示”,只有诗才能有的这个“暗示”是什么呢?我想最多的应是象征,象征倒是可以缩小读者与作者的心灵距离。
      艾青曾说“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是诗;假如不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不是诗。”中国古代,诗就是歌,歌就是诗,现代社会是个思辨的年代,不再是激情的年代,“诗”已经不是过去可以吟哦的诗歌,“诗”和“歌”已经分离,一朗诵就变味。当下的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的诗歌了,这个态势还会长久发展下去。当然,可能今后也存在一个分久必合的问题。
    笔者近一段时间搜集阅读美国诗歌,通过比对,觉得美国当下充斥的都是强调写现实生活细节、强调地方色彩的诗,诗写得更具体,和六七十年前庞德、艾略特的智性、沙龙意识的诗完全不是一回事,甚至走向了反面,可谓美国新诗的一种解放。一如中国的“第三代”否定“朦胧诗”,一如美国大诗人威廉斯说“诗人都是偶像的砸碎者”,诗总在路上,总在探索中,存在总有其道理,诗歌界同样需要包容,能够包容实际也是一种境界。

    笔者是2009年加入“中国诗歌网”的老会员了,感觉目前这里发个帖子阅读量很小,通常都是几十甚而十几的阅读量,不够活跃。是不是大家互动的少呢?还是每天的发帖量真的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10: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交流,值得探讨的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16: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总在路上,总在探索中,存在总有其道理,诗歌界同样需要包容,能够包容实际也是一种境界。
赞同这样的观点,诗艺无涯,不断探讨,才会不断进步,欢迎赐稿,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18: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帖子,赞同前面大半部分内容,但关于诗的特殊结构似乎阐述不到位。无论哪种文体,其判定都是依赖写作手法和文字表达特征的,并不是内容上是否有“暗示和启发效果”。诗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主要在于文字的凝练和韵律节奏感,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文字凝练又通过省略、跳跃等达成,韵律节奏感通过省略、押韵、倒装等等手段达成。这是个系统的写作知识。任何分不清散文和诗歌的,连诗歌的门都没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18: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晶石 于 2015-9-28 18:39 编辑

关于语言凝练,打个比方,将上一首小说节段不作大改动改写成诗歌,大家看是否同时具有了诗歌紧凑的节奏感。

《吃人肉的狗狠狠盯着父亲》
    七天之后
    八月十五
    中秋明月 冉冉升起
    遍地高粱 肃然默立
    穗子浸入月光
    如水银,汩汩生辉       
    剪破的月影
    腥甜的气息
    三百多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
    鲜血灌溉了高粱
    把黑土浸泡成稀泥
    我的父亲拔脚迟缓
    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
    一群来吃人肉的狗
    坐在高粱地
    目光炯炯,盯着父亲和余司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20: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霁良 于 2015-9-28 20:37 编辑
水晶石 发表于 2015-9-28 18:14
很好的帖子,赞同前面大半部分内容,但关于诗的特殊结构似乎阐述不到位。无论哪种文体,其判定都是依赖写作 ...


      谢谢评点,你的观点促使我把此小文进一步完善。
     “诗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主要在于文字的凝练和韵律节奏感,”不然,这是诗与散文的区别,但不是主要区别。
      诗之暗示,暗示是什么呢?最多的应属象征,只有这样才能缩小读者与作者的心灵距离。韵律和节奏感对当下诗歌只是很小的方面,那只是形式问题,艾青曾说“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是诗;假如不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不是诗。”现在是无韵诗流行,呵呵,您应该了解的。中国古代,诗就是歌,歌就是诗,现在是个思辨的年代,不再是激情的年代,“诗”已经不是过去可以吟哦的诗歌,“诗”和“歌”已经分离了,当下的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的现代诗歌,这个态势还会长久发展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20: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晶石 发表于 2015-9-28 18:38
关于语言凝练,打个比方,将上一首小说节段不作大改动改写成诗歌,大家看是否同时具有了诗歌紧凑的节奏感。 ...

对现代诗无韵的一点看法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3762&page=1&extra=#pid281829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20: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霁良 发表于 2015-9-28 20:22
谢谢评点,你的观点促使我把此小文进一步完善。
“诗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主要在于文字的凝练和韵律节奏感, ...

不知您说的暗示是什么意思,其他文体同样有暗示。就我改写的与原作的比较,内容意境无太大差异,仅仅文字上作了调整,您觉得我改写的不是诗吗?您认为韵律节奏是诗的形式,那么您不觉得是诗歌文体形式吗?所谓的表达含义,那是文体下所蕴含的内容,而非文体特征。我没有说诗歌必须押韵,我曾就野神等先生的无韵非诗观点做过争论和解析,而诗的韵律节奏并不简单等同于押韵。
艾青先生那就话,如果没有其他语境,我认为是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2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霁良 发表于 2015-9-28 20:35
对现代诗无韵的一点看法

“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这个观点也是不对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正因为这些名人乱言,欺骗了后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3 17:10 , Processed in 0.17022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