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网络、除非带着某种功利与目的,很少有人关注传媒。 就文学而论,现在,过去的纸媒差不多无人问津,大多数的各省作协刊物也等同于内刊,几乎没有了外来订户。具体诗歌界而论,现在最流行的是微刊。大家参与,并获取诗歌信息的来源,一个是移动端的微信群。还一个是PC端的各个诗歌网站。 前期,无移动端,是PC端的黄金时代。各诗歌网站异常活跃。现在最活跃的是微信群。 诗歌网站,目前人气最旺盛的,一个是《世界网》(原流派网)。还一个是《中诗网》(中国诗歌协会主办)。另外还一个是《中国诗歌网》,是中国作协的《诗刊》社主办的,因为属于封闭性质,虽然关注的人也不少,但是活跃度不够,姑且忽略不计。其它,专业诗歌网站也还有一些,但是,基本也都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一幅夕阳西下景象了。 微刊方面。现在《世界网》的“诗日历”,每天一刊,非常活跃,也广受关注。微刊月刊方面,个人最看好的是《中诗简牍》。 微刊 《中诗简牍》开办已经颇有一些年头了,《中诗简牍》所刊载作品质量高,且稳定。 《中诗简牍》质量之所以高,一个是与主持人鉴别诗歌的水平高很有关系。否则让屎尿体发明人的贾浅浅,或者乌青体梨花垃圾体以及还有什么体的主角来当主编,任何诗歌刊物,也只能是一败涂地。其次,是机制。《中诗简牍》采取的是各编委轮值主持制度,颇有些当年《新青年》的味道。这样不会因为某一人的喜好限制了刊物里面作品题材与风格的多样性。 还一个最重要的一点。《中诗简牍》主要编辑人员都十分地“清廉”,且一个个铁面无私。原因在于:《中诗简牍》属于公益性质,无任何利益瓜葛。传媒的一套,刊物编辑之间互换版面,分享稿费与利益的问题,在这里是根本不存在。 举一个例子。我刚来《中诗网》,谁也不认识。在中诗网网站向《中诗简牍》投稿,连续上刊了两期。以后,是《中诗网》常客,且是其编辑之一,中诗编辑(包括《中诗简牍》编委),以及网站站长主编副主编也都成了熟人或者同事,当我仍然经常向《中诗简牍》投稿,却再也没有一次被选用。 这就说明两点,我前期投稿被选用具有某种偶然性,也有编辑鼓励新人的意味。其次,《中诗简牍》确实不会因人看稿。确实是秉持的唯稿件质量是问的原则。不仅仅是我,我就知道中诗内部,甚至高层,以及《中诗简牍》的领导,向《中诗简牍》投稿,也是屡投不中。 所以,也就难怪《中诗简牍》这么些年一直保持高质量的水平。 我编辑《中国新诗百年百家》(拟为当代《唐诗三百首》),最主要的依据与稿件来源也就是《中诗简牍》。现在,我周边的诗人朋友,也都越来越认可《中诗简牍》。传媒文学刊物,包括《诗刊》,《人民文学》,《收获》之类,若干年来,我们已经连瞥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了。但是,《中诗简牍》每期是必看的。 从某种意义来说,《中诗简牍》代表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最高水平——至少目前就是这样。这种说法,也许会得罪很多人,但是,我不会在意。
2021.9.15.身后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