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回复: 5

卷40 学习鉴赏 第八辑 散文诗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3 20: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0学习鉴赏 第八辑 散文诗评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目录
100、木屋里生长出的新鲜蘑菇-学习成都梅香的散文诗
101、借词牌名抒发人生之情-读阿鹏的《红袖添香》词牌名散文诗组章之六:粉蝶儿
102、太共鸣戴永成老师《神奇的树》
103、共鸣并赏析激扬山水的微散《腊月水仙花
104、美丽的说唱式散文诗-评心蝶长篇系列《潍县战役·中
105、八十年的怀念——评潘志远的《献祭》
100、木屋里生长出的新鲜蘑菇-学习成都梅香的散文诗
学习者:山城子
说的是诗人梅香贴到中诗散文诗苑的这篇《木屋,伫立的风景》。
很别致的当代风雅人物的浪漫温馨的诗意的情感的生活写照。值得分享。
我题上“新鲜蘑菇”是需要注释的——是指本篇中一种语言创新的意味。
Nzz
木屋,伫立的风景
成都/梅香                                                          了形成002E一屋的重任。
    荡起一片小森林的欢,饰起了精致房,筑起一方小天地。
   荡起一片小森林的欢,喜迎邻居的安乐窝,不再茂盛心的孤独。
    节气安成的芳名,分才能          散而座,零星而居,眷起来来往往的气息。
    邻座而连的小屋,小满的招摇和立夏的痛快,曼起绿意的爱与愁。
    木条舞着欢快,木屋欣喜,恭迎一位位诗人墨客身影。
    秋分挂在屋前,芳了屋内的安然淡泊,守起漫漫清秋。
    冬至倚在一旁,迎合着风的寒,不再苦苦漂泊,追诉起雪花的浪漫。
    今晚明明白白拥有我,秋分久违了的念,轻轻枕着我的名字入眠,憧憬着尘世幸福快活。
    擦肩而过的无奈,却深埋了一汪泉。枝叶摇首示好,绿水微澜含情。
    木屋延伸的依恋,文人偎依的浪漫,久久回味着那份暖。
    在水一方,放眼李冰和农庄,伫立起一道风景。
【学习笔录】
真的是一种新鲜如榆树蘑菇的新鲜味道,这梅香的散文诗语言。
一是倒装搭配的别致味道:你看“紧紧手牵”中的“手牵”,肯定是“手牵着手”的省写,但就像“牵手”的倒装了。再就是“木条舞着欢快”,这个正搭配应当是“欢快地舞着”,这里倒装过来,强调的是欢快。
二是以单字动词为首的排比句,给人以简洁清纯的味道。看“荡起一片小森林的欢,饰起了精致房,筑起一方小天地。”“荡”“饰”“筑”——应当说这是文言传统在散文诗中的展示,非常值得学习。
三是联语的镶嵌,也古色古香地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说的是“枝叶摇首示好,绿水微澜含情”。关键又都是拟人造成的童话般的感觉。
四就是普遍的童话氛围的形成。比如“木条根根而连,紧紧手牵”、“荡起一片小森林的欢”、“荡起一片小森林的欢”“小满的招摇和立夏的痛快,曼起绿意的爱与愁”、“冬至倚在一旁,迎合着风的寒”——几乎是贯彻始终。有了这些拟人的灵活运用,就让我这样的读者心驰神往了。
五是词类活用的零星点缀,也让味道别致。如”不再茂盛心的孤独”中的形容词“茂盛”、“孤独”,就依次活用为动词与名词了。“小满的招摇和立夏的痛快”中的形容词“招摇”与“痛快”都活用为名词了。“芳了屋内的安然淡泊”中的形容词“芳”活用为动词,而形容词的“安然”“淡泊”则活用为名词。还有形容词的“无奈”“依恋”“浪漫”“暖”也都名词化了。而古已有之的词类活用,都是为了语言表达得更为新颖灵动,这已经是常识了。
2016-7-31于黔中-夏云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 20: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01、借词牌名抒发人生之情-读阿鹏的《红袖添香》词牌名散文诗组章之六:粉蝶儿
文/ 山城子

从祖国浩繁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寻找素材与灵感,来抒发现实的或个人的情怀已经成为散文诗界一道亮丽的风景。比如心蝶的《屈原•九章》、《中国象棋(长篇系列诗)》、《诗话孔子与老子》、《年画系列》,阿鹏此前的《金陵十二钗》,戴永成的《汉字的禅道》,张生祥的《中国书法》等,都是。阿鹏的《红袖添香•词牌名系列》,已经写出了不少,且被先锋网站不断推荐到微信平台传读。此篇也在传读之列。阿鹏的这个系列,何以这样受读者的青睐,我们不妨从一篇的学习中,或可见端倪。

一、        通过【粉蝶儿】牌名抒发生命的积极意义

借助昆虫的生命来说话,说“我来了”。来做什么?回答是“不可能静如处子坐等菩提花开”。这种积极的生命状态,或者说人生态度,就含蓄在这样的提纲挈领的表述中了。
接下来的叙述,提及“我有知遇”——我们可以从“知遇之恩”来体察诗人含蓄在文本中的最初的人生情怀了。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角度交叉回眸个人的青春时代。说“初吻献给了桃花”——其实就是交给散文诗了。阿鹏对散文诗的热爱与实践,不是一个“执著”就可以概括的。
意味深长得很耐读的是“而从一朵花开始,从一株草根开始,爱世界,我找到了爱自己的理由”,这就是生命的积极意义所在吧?
“头顶,云烟出没,只有三尺,从未消停。”这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探索的白描吧?诗人在探索诗的路子。“来一遭,去为一世,让我知会世间,世界这么大,给我留痕的地方。”这里说的就很明朗了。特别是“留痕”的暗示,我们(中诗的散文诗诗友们)不都在尽力地留下文字之痕么?
“一次次举着翅膀,与天空的云朵擦拭,与雨水、与风交臂,与雷电交锋,只想在雷峰塔还没有倒塌之时,在莲花座上留下一枚莲子”这样的述说,我都看成了是对诗人人生的路上,或者散文诗的创作的路上的系列比喻。其积极的人生姿态,其努力,其奋起,其坚持就都在其中了。
“丛中,时光苟且,凄凄迷迷”,不必说,人生之路毕竟不是一帆风顺,艰辛困苦总是接踵而来的呀!
“遍遍抵达现在和未来的日子,舔读人生”——这回干脆直抒胸臆了,是反反复复地思考现在与未来呀!如何把生命的积极意义生发出来呢?
“片暖暖的、心仪的阳光在头顶飞来飞去,感动了世界,感动了我”——当然是从现实中汲取力量了!于是“我採花魂种下,下一个轮回,总有一缕花香伴我翩跹回到人间”——说出来就是种下生命的耕耘,留痕于后——那就是积极的意义了。
这在后面的自由体排列中,也有明确的抒情:“一生有情不空仓,一片美呀”。我坚信阿鹏会留下一卷卷美的。


二、语言的婉约与拓新,是作品生命得以蓬勃的保障

不论什么体裁的诗歌,都是语言的艺术呈现。非艺术呈现的,即使你短短地断行排列,即使你所表达的情感或思想很真实,也不是的。应当说,诗歌是横跨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彩虹桥。
阿鹏的散文诗,很注重语言的艺术呈现,他的诸多著作,都可以证明的。这篇自然也可以证明的。我们不妨举些例子,来说明这彩虹桥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吧。

例1)“在光阴的罅隙间,于天蓝处,于云清悬处,于一束阳光转角处,我来了,
         而岁月是一朵清莲,是一枚菩提子,我不可能静如处子坐等菩提花开。”

开头的艺术呈现的主要方式,一个是用表处所的前置了的补语的成分的排比、复沓和递进,来造成一种铿锵和谐的行走韵味;一个是通过系列拟人排比而实现的。在这个五十余字的开头中,只有“我来了”三个字的短句,没有用积极修辞。应当说,阿鹏很善于通过使用积极修辞,来实现语言的艺术呈现。

例2)“浮生红尘,山一程,水一路,有花径通幽,也有水路曲奇,莫逆于心,我匍伏于大地的胸口,值守青华,相机出场,一次次举着翅膀,与天空的云朵擦拭,与雨水、与风交臂,与雷电交锋,只想在雷峰塔还没有倒塌之时,在莲花座上留下一枚莲子。”

这是第四节的主要文字。看看阿鹏是如何密集地进行了积极修辞的?
“山一程,水一路”——是排偶复沓;
“有花径通幽,也有水路曲奇”——也是排偶复沓,多的“也”字,又有了递进的效果。
“莫逆于心”——成语“莫逆之交”的卸词活用(很拓新的活用)。
“我匍伏于大地的胸口,值守青华,相机出场,一次次举着翅膀”——依次地用了拟人、拟人、拟人、拟人中兼有拟物。
“与雨水、与风交臂,与雷电交锋”——拟人中的复沓排比。
“只想在雷峰塔还没有倒塌之时,在莲花座上留下一枚莲子。”——用典和比喻。
哈,就这么百字左右的行走,可谓裹挟了十四、五次的用格。正是因为这样的艺术化呈现,阿鹏的文字总是一路呈美。

例3)“  问天问地,我如何图腾,又拿什么穿越我的梦想?”
“问天问地”——复沓的短语本身就有诗的韵味。这个所以举例,我很青睐名词“图腾”的活用为动词。简洁而又新颖美丽!

例4) 不舍于情,不困于情,不惑于心,年年复年年。
——这是美丽的复沓排比句,和叠字的复沓。铿锵有力,节奏感相当强。

例5)“ 因为夏已半,因了心已半”
——不仅是“因…已半”的复沓,已经韵味起来,更主要是“半”字的活用为动词。尽管从语言精练上说,也只省了一个动词“过”字,但这复沓短句,立刻就显现了别致的绰约。

例6)“心如籽实,我有清华/  婘恋,清浅,静好”
——这两小行,前为比喻的对偶,后为拟人和成分排比。十四个字的两行诗句,因为有了四种修辞格的积极运用,就显出了文字精炼、简约、干净,和美感。

例7)“一剪岁月,一剪时花
            情至,性任
            一袭炊烟下,醇酎醉人
            开颜,欢场”
——24个字,分四个短行。依次用的是复沓、排偶、对偶、“袭”的比喻式活用、对偶。特喜欢没法再小的两联对偶,就是“ 情至,性任”和“ 开颜,欢场”。不必说其艺术的效果依然是精炼、简约、干净,和美感。

以上,仅仅是跳跃着举例。其实阿鹏的文字,风情到哪里,就绰约美丽到哪里。就是说他的文本,总是呈密集的艺术呈现的态势,遂使他的作品,总是令人爱不释地阅读欣赏,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三、散文诗与自由体新诗相携而行是一种全新的诗态

像此篇这样,正文本(指主体部分)呈不断行地排列,而副文本(姑且称之),则呈自由体新诗的形式的作品,我最先是从心蝶那里读到的。而且量比较大。记不清我在哪篇学习她作品的心得中提及过这种新鲜的散文诗作品形式。
我甚至私下窃以为,这是心蝶要将散文诗与自由体新诗联姻的一种新尝试,或者是散文诗外在形式的一个种类。不管怎样,这种全新的诗态,毕竟已经开始传播了。至少是从心蝶传到阿鹏这里了。若是发扬广大起来,后人追溯,我这样的评述,也许就成为可以参考的资料了。
我说“散文诗与自由体新诗相携而行”,不是乱说的。因为副文本的分行排列与网上大量的自由体新诗,是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如果说不一样,只是那些自由体新诗都是独立的,而这里则是以副本的形式,更精炼婉约地延续正文本的情或思,使其产生前后呼应、余音缭绕、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所以我很赞赏这个全新的诗态!

2016/8/18于观山湖•


附原作:
《红袖添香》词牌名散文诗组章之六:粉蝶儿
                                                      文/阿鹏
         在光阴的罅隙间,于天蓝处,于云清悬处,于一束阳光转角处,我来了,
         而岁月是一朵清莲,是一枚菩提子,我不可能静如处子坐等菩提花开。

          尘土之上,沿着时光的通道寻找,我有知遇,遇见了苜宿草已经发芽,遇见了农人在土地上耕种,遇见了一两朵天真的悠云飘来飘去,在这一方一草一木的天堂,我把自己的青春交出,初吻献给了桃花。
          而从一朵花开始,从一株草根开始,爱世界,我找到了爱自己的理由。

           头顶,云烟出没,只有三尺,从未消停。
           在一缕烟岚下,邂逅了陌上花开。这一刻,捧起盛开的桃花,难以掩饰心中的暗自窃喜,我站上了风起伏的高处,把尘世看得高去低来。
           只是把一切给我,我如何坐拥一个世界?
           来一遭,去为一世,让我知会世间,世界这么大,给我留痕的地方。

           浮生红尘,山一程,水一路,有花径通幽,也有水路曲奇,莫逆于心,我匍伏于大地的胸口,值守青华,相机出场,一次次举着翅膀,与天空的云朵擦拭,与雨水、与风交臂,与雷电交锋,只想在雷峰塔还没有倒塌之时,在莲花座上留下一枚莲子。
           我的日子,会飞的花朵环伺左右,一路而来,我记住了它们的模样。

           一些草木花开过就开过了,我想掩藏起第一朵桃花凋谢时穿邦的事故,一蝉开口,却喊来了一场雨淋淋的夏天。心不设防,猝不及防,一朵流风,一朵雨影,消耗了我的元气,从眼睛开始,一朵连接着一朵划伤了面颊,还有心。
           雨丛中,时光苟且,凄凄迷迷。
           问天问地,我如何图腾,又拿什么穿越我的梦想?
           我用斗量,用秤核重,一次次向太阳赊借温暖,烘干潮湿的自己,在那一抹流年易逝的清愁之上,一遍遍抵达现在和未来的日子,舔读人生。

           花开接踵而至,与蕊相约,我知解了莲的心事。
           不舍于情,不困于情,不惑于心,年年复年年。
           因为夏已半,因了心已半,我学会了依着年轮的纹理逐放自己,造化时运,在花与叶的顶层设计处,是一段段红消香断的日子。

           而缘随了,一片暖暖的、心仪的阳光在头顶飞来飞去,感动了世界,感动了我。

            花开一蕾,花落一瓣,我也学会了怜香惜玉,朝花夕拾,影子之后,一串花塚留了下来。因为我已信实:把梦种在水中,身后会开出水花;把梦种在石头上,百年后会开出石花,而今日我採花魂种下,下一个轮回,总有一缕花香伴我翩跹回到人间。

            一岁一稔,已是一段青春
            它年积善,今朝岁隆春昌
            心如籽实,我有清华
            婘恋,清浅,静好

            极目四处,光景迷人
            东篱有花香,西岸有垂柳
            一丛花开,一树鸟鸣
            簇秀景华,一眼尘香围城

            日子,留心
            一生有情不空仓,一片美呀
            自然得意,合欢树上
            比翼,温语及其他

            一剪岁月,一剪时花
            情至,性任
            一袭炊烟下,醇酎醉人
            开颜,欢场

            瓦蓝瓦蓝的穹顶,日与月同辉
            许我潇洒,一生时尚
            周详世故,岁岁年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 20: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102、太共鸣戴永成老师《神奇的树》
文/ 山城子

共鸣,而至于“太”来修饰,是我心中很真实的汹涌。因为,我读了戴老师的这篇《神奇的树》。戴老师的文字抒发,应当说为他的每个读者,都开启了共鸣的通道。谁没有个体的生命呢?谁不曾想过自身生命的存在价值呢?既然这样,那你一定有你的共鸣。请仔细阅读——

生命之树(12)神奇的树
文/戴永成

一棵树长成神奇的树姿,树干就像五棵人参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的姿势。
一身黄白色的肉质,矗立岩石之上。根扎岩石缝里,枝撑蓝天白云。
生,没有人参的价值。心,只想比石头多一点温柔。
万物鲜活,而自己无花无叶无果。只有一身风骨和一颗坦荡的心。

世俗的风,一茬一茬刮着。
稍不经意,纯洁的肉体就会被风刀刻上伤痕。
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哲学。
树,只信仰根。根,只信仰土。

有土,根就能活。
生命活着,就是一种价值。世上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价值吗?
黄金有价,人参有价,豪宅有价,而生命无价。
其实,生命只有王者与草根之分,染红江山的血没有高贵与卑微之别。

树,以自己的方式活着。
人无完人。
树无完树。
神奇的树,活出个自己的样来,足以让蜚语的嘴生锈。


戴老师的《生命之树》散文诗系列已经写出了十余篇了,每篇都是对生命的赞颂。
生命,无疑是宇宙变迁中最为迷人的奇迹了——它最初是如何就变无生命的物质为有生命了呢?又是如何从低级简单的微生物和低级简单的植物动物,一点一点地高级复杂起来了呢?这会引发我们怎样的深深思索呢?戴老师可能正是这样的感触,决定开始抒写生命了。

生命万千、万万千、万万万千,从哪里下手呢?戴老师的智慧在于会选择、会联姻。他选择了植物界最具形象的树,联姻到动物界超出了动物的杰出代表——人,和人的生命。
这就是借物抒情了。物,就是树——千种万种、千姿万态的树;情,就是诗人的各种情怀了。

本篇的情怀,在于通过一个奇迹般的“像五棵人参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的”树,来抒发诗人自己对生命价值的那种极其珍视——定要“活出个自己的样来”的豁达而又执着的情怀。
也许,我与戴老师的情怀,因为年龄、阅历、知识结构的相近,而趋于相同吧?所以,阅读这篇散文诗,我就很共鸣。

说“只想比石头多一点温柔。”是的。所谓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有水才柔,为人要善良,让生命与善结缘。
说“万物鲜活,而自己无花无叶无果”。有时,我也有这样的感慨——怎么什么成就都没有,咋就退休了呢?

“稍不经意,纯洁的肉体就会被风刀刻上伤痕。”何尝不是呢?我为祖国的航空工业奉献了45年(工龄17年+教龄28年),辛苦、艰难、拮据、坎坷中,其实也是累累伤痕啊!
“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哲学。”更是的呀!我推崇素质教育,有两部素质教育的专论书稿,拿到所谓的教育出版社,却转弯抹角等着我的什么;会见所谓的主任三次,就尴尬了三次。原因就在于我有我的思想,我有我的哲学。前者给了他必须大量删改的口实,后者决定我不会变通,不会来事。如斯而已。但见当时,商业操作,组织写作班子,你一耙子,他一扫把地,就一本本地出版了。我的两部专集,只好寂寞在我的网络诗文集里暗淡。
“树,只信仰根。根,只信仰土。”土,就是生活。根在思想、哲学,树——就是人了。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和哲学,有什么样的思想和哲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信焉。

“生命活着,就是一种价值。”——终于谈及生命价值了,我很认同。我做为一名任教企业高中的高级教师,我将我的课堂,变成了学生自己的课堂,变成了在我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自学互教”的课堂。这符合教育和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都很乐意登台当老师,并积极准备好属于他的讲题的讲解方法和步骤。我从1992年一直坚持到2015年(退休后返聘了两年半),送走一批批毕业生。他们搞20年聚会,都要邀请我参加;我出外旅游,只要那个城市有我的学生知道了消息,是一定相约着请我到大排档相聚的。我想,这就是我的生命的价值悄悄的体现吧?

“神奇的树,活出个自己的样来”。退休后,我本想总结我的与人不同的教育生涯,甚至有了撰写教育美学的设想,但越走越远(背离教育规律)的中国普教,让我很是气馁。于是就在网上捡起了我的业余爱好,开始混迹于各大诗歌论坛——后来竟闯入了诗美学的广阔的研究领域,建构我的生命样式。尽管三年前就逾了古稀,也还舍不得浪费生命的每一个风雅细胞——这正是与戴老师殊路同归的诗思与实践吧!我感觉到,我正在跟着我们中诗散文诗苑的老师们和朋友们,一江春水般的一起为完成生命的全新塑造,而携手同行呢!

2016-8-22于夏云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 20: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103、共鸣并赏析激扬山水的微散《腊月水仙花》
文/  山城子

【与君共鸣】
这是从激扬山水的组章《诗情十二月花》选出来的末章。喜欢这个,是因为我也爱水仙花,特别是我老伴儿制作的丝网水仙花,可以以假乱真的。多年前的事了,亲家前来做客,目击处说,哟,什么时候养的,开得真好看……后来我还拍了照发到网上,配上几行诗——算是诗吧。这样写的:

水仙

一朵一朵的素洁,开放你的朴实
修长的叶儿披拂绿色的遐想
很像一阙清丽的慢词
天天在我的耳畔浅吟低唱
与你走过了多少平平仄仄的日子
终于修炼出这般的仙姿流畅
让美永远留驻我们的小屋
共守紫色的夕阳与黄昏后的月亮

是我2009年5月在家里写的。其中第三行“很像一阙清丽的慢词”,我觉得恰好能够概括我对激扬山水写的这篇《腊月水仙花》。请阅——

【中诗精品】
腊月水仙花
文/激扬山水

  阳光站立葱郁,叶片含翠,簇拥细朵。
  只一瞬,白嫩嫩、粉嘟嘟的花瓣,环绕金黄的花蕊,撩起一汪诗意飘逸。
  读诗: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花前犹有诗情在,还作凌波步月看。
  
  青青的叶子,白白的花瓣,花瓣上面一颗黄黄的芯。
  你,真真适合于古筝的淙淙流水里站立,令我感知风中的仙气。
  你雅洁的倒影,自秋溪,自月亮,所有的注目,从此没有了纤尘。
  一枝花蕾自然内在,清纯甘甜,蓬勃向上。
  拥有一缕馨香,我梦芬芳,隐约听见春天上楼的脚步声了……


【阅读赏析】

行文简洁灵动。一起笔,就一个字不可再减。其灵动在于暗含着拟人,以及词活用。“阳光”就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意思是说水仙很阳光地挺立成一片葱郁的形态。不说挺立,而说站立就是配合很“阳光”完成拟人的。接下来的描绘,则细腻、形象,立刻进入总题的“诗情”,于是就有“一汪诗意飘逸”。这里的“一汪”属于拟物兼通感式活用,所以“诗意”产生了可视的阅读。这就是语言所以艺术起来并产生审美效果的奥妙。第一节的末行,则突出地展示了“清丽的慢词”的味道。“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花前犹有诗情在,还作凌波步月看。”
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虽一个“看”字出了韵,但既然“诗情”了,如何不昂扬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 20: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104、美丽的说唱式散文诗-评心蝶长篇系列《潍县战役•中》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说唱文学,曾是中国农业时代民间最喜闻乐见的大众曲艺形式之一。街头巷尾,庙台树下,也曾迷醉过我一样的乡下中小学生。一个甲子过去,信息时代,它也只能在声象媒体上保留窄窄的寒酸的席位了。
一直走在散文诗探索前列的诗人心蝶,她创造的“先散后自由体”的文本形式,已经尝试写了多部著作,但能够读出说唱效果的,却是在正在创作中的《潍县战役》里。这部著作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抒写的历史战事素材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传奇性。
毕竟,又不是说唱文学,而是诗,是风起云涌发展起来的当代的散文诗。散文诗,也是诗。它具有与其他体式的诗歌一样的诗性。就是说它的文本行走,也不能走成散文,而要语言做艺术化的呈现。

先说说艺术化呈现吧。就以本篇第一章《西城,勇士》为例说明。
看起笔这两句“由东城去向西城,却发现回到了原地。回眸,那截破旧的城墙惊醒了我”第一句虽散文句,第二句就生动形象起来,本身就艺术化了。同时,两句之间形成了场景的变换,语言的跳跃,遂将两者融为一体而呈现了灵动的艺术态势。接下来又是边叙边艺,叙在必要的场景交待,艺在议论与抒情“像铁钳牢牢夹住潍县的春天。而小城的人们坚信春天复苏了”。接下来,依然边叙事,边跳跃,边抒情。许多艺术化了的美句,第次出现:“看到自由女神降临了”、“人们期盼自由、春天/ 很静,想起山雨欲来风满楼。”、“思绪在原野信马由缰”、“最深的时光中,我被烽火灼伤,退到跳动的胸口”、“不,我要打碎已经沉寂的战场,留下一首小诗。这是多年的愿望”、“一阵风吹过,吹过爱与恨。吹过难以言语的尘土与石头”等。特别是这小节:
“如果你们还在那里,能不能站起来。如果你们已经站起来,能不能与我对话。如果你们正要与我对话,知不知道我要问什么”——其复沓、排比、递进三格相济的行走,抒发了诗人怀念革命前辈的真挚情感。其旨、艺的融合统一,最能显示诗的基本属性了。
明了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说,这种“说”的阅读效果,绝不同于说唱文学里的单纯的听觉效果,而是默默于读者心中的边听边思(想象)边审美的过程了。

下面说那个“唱”,其实诗人并没有把“自由体”写成歌词。因此,又不同于说唱文学里的“唱”。那唱,脚本都是唱词,极顺口的,而观众可以闭着眼睛听——单纯的音乐效果。本系列的“自由体”,则是对其上散章主体事件的抒情。是诗人情感的艺术抒发。这样激情难抑的抒发,或融云化雨,或浪花袭岸,或泉涌出山,滔滔之声振动于心,且歌且舞于无形,而美韵已经鸣于耳畔了。
例如,还是《西城,勇士》这章吧。其“自由体”共21行。起笔就很艺术。说“体内的脚步,从城墙走向远方”。这里用“体内”代“心中”(借代格),而整句的含义是暗示离开事件现场的叙述,开始抒发情感了。情感的核心在对于潍县战役的勇士们的怀念与歌颂。“那些勇士的魂魄站起来/ 独立人间,绝迹人间/ 影子越来越大”,分明是一种很敬仰的表达。“淡了,远了/ 流水、城墙、1948年”——这又是何等抑扬顿挫地怀念!

“而你又不是你 ,你是遍地黄花
啃掉了冬天的骨头
我又不是我,我是潍县的老嗓子
用方言喊出爱与痛”

这样呈现诗眼的复沓排偶句,像一幅美丽的对称图,说出了人民解放军及其牺牲了的战士的历史功绩,和作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诗人真挚的热爱和怀念,让每一个读者念及“吃水不忘打井人”,而与之共鸣。这种情感直至落笔的“念千古”。读这样的“自由体”抒情,凡有良知的读者,何尝不在心中流淌如河,那滔滔的情感,真的就是在唱一首不朽的歌了。不是唱词,而盛似唱词。

以上,我觉得我已经说清了我的题目,就是“美丽的说唱式散文诗”。如果朋友们乐意体会,完全可以依照我所分析的,你自己来边读边思边审视下面的章节了。然后我们再交流一下,我说的是否可以反映出心蝶这一长篇系列著作的艺术特点呢?

2016/9/18于夏云镇


附:潍县战役(长篇系列诗) 中
文/心蝶

西城,勇士

由东城去向西城,却发现回到了原地。回眸,那截破旧的城墙惊醒了我
这是潍县城的西城,东西南北四个出口,只留下东门
城墙外是另一道防护城墙,形成凹型防御图,像铁钳牢牢夹住潍县的春天。而小城的人们坚信春天复苏了
从78团沿城墙挖掘的地道开始。跟着一串名字:连长严功德,指导员王卓俊------
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继续走着,看到自由女神降临了
这是真正的美德呵,为和平而战。人们期盼自由、春天
很静,想起山雨欲来风满楼。思绪在原野信马由缰
最深的时光中,我被烽火灼伤,退到跳动的胸口。不,我要打碎已经沉寂的战场,留下一首小诗。这是多年的愿望
如果你们还在那里,能不能站起来。如果你们已经站起来,能不能与我对话。如果你们正要与我对话,知不知道我要问什么
一阵风吹过,吹过爱与恨。吹过难以言语的尘土与石头


体内的脚步,从城墙走向远方
哪里有弹坑,阳光的谎言
还有生命的希望
反转,是背负的时光
那些勇士的魂魄站起来
独立人间,绝迹人间
影子越来越大
捂住了落日。落日憋红了脸
依然未能喊回他们。淡了,远了
流水、城墙、1948年
入土为安的人,只在历史回音
而你又不是你 ,你是遍地黄花
啃掉了冬天的骨头
我又不是我,我是潍县的老嗓子
用方言喊出爱与痛
我来了。还是老城
亲情爬上城墙,为你牵来太阳
点燃一支烟
我想你们了,你们想不想我
花前重逢,留一阙清词权当祭文
千古念


一封信

九纵的兄弟,见字如面
这封信来自潍北,粘着血水和海水,在路的尽头。此刻,我被昏暗挤压在墙角,脖颈是弯曲的,手指是弯曲,心是弯曲的
弯曲之上,是1947年8月494个遇难的同胞,还有几只惊飞的雀鸟
那么多生命,这么多血,成为这个季节的倒春寒,潍北被冬天反咬一口。我不再回避,你们是子弟兵,爱人民就是爱江山
我们在水深火热中想你们,等你们。潍北的四月很瘦
九纵的兄弟,我提笔,那些死去的亲人就站起来了
血红的眼神落在毛边纸上。同时落下的还有草木与牛粪的味道
潍北的人民念你们呵,用生命,永恒的山水
岁月在老,江山在旧,庄稼人固守的土屋,是灯盏照着你们走来的路
爱是一个浓缩的字,闭上眼睛也感到温暖。是我们捧来的粮食,推来的小车
是你们用生命打下的江山。崭新的太阳,无边的江山
爱是我们交来的心,你们还回的心
彼此说是我爱


我是,潍北的儿子:在她的血管中
吸吮成长
深情地爱着她,用脚下的土地,头顶的蓝天

她瘦弱的生命即将干枯,倒在地上
周围是水与火,身后是生命的纹理

她贫瘠的身躯长满荆棘和石头
是不是该为她撰写碑文,抑或
复仇的宣言。听不到她的声音

该怎样将她的心愿从黄土地上,低矮的茅屋里
交给你们。她是我的妈妈,婆婆丁

我是,她的儿子。是她不存在的存在

在郑板桥的潍北。庄子的潍北。韩信的潍北
吴钩看到了。我的母亲呵,白练十丈

可不可以用这些文字,撒豆成兵
我是她的长子,一介书生

她还在油灯下纳鞋底,还在那柱香前祈祷
她不说话,看着不孝的儿子

我是,潍北的儿子。我能代替你向子弟兵哭诉吗
我能用生命抱住你吗,妈妈


大松

“当然可以,所有松树的形状高于野草,连着张氏墓地,通向潍北高处。只要潍县战役需要”
期待已久的战役,意味着黑色的复苏
后世有人看到两颗大松的内部,还有无数通道。他们试图寻找藏宝图的路线,却发现沿途是黄土、石头、墓地
是1948年的4月。再次折回时,却换了人间
那擎天的松、古老的松,怀抱一轮明月,任岁月在背后塌陷
它不回头,回头看不到那些勇士了。就这样
一年一年绿着,逼出一个个春天


六十多年后,你决定告别
形式主义的守望
先从落叶开始
一地纽扣呵,这么多年来
不愿解衣睡去
没日没夜捧着那个神话
扭曲的身体,已经干枯
还是喜欢拿着月亮的
铜镜,照了又照
那些星星、烽火
排闼而至
在经180度,纬360度
托着你失眠的骨头
根,是无数狼毫
爱着诗,写着诗
明知毛囊中毒素的问题
喜欢黑暗
拒绝黑暗
还是迷失了自己
扑向生或死
用生命的梦,交换了
潍县战役的神话


烈士墓
人世清澈,死亡被你们带到地下。北关以北,东关以东
一棵树挨着一棵树,一截风跟着一截风
野花开在陵园的坟头。拐弯的地方,风走向命运
父亲走在北宫的路上,两旁的建筑下降成生命墓地
某个营500人来过,只有50人回去。一代人、一个兵团、无数死难烈士,落在生命低处
依次落下的还有赞歌与悲歌、战争与和平,以及历史。红旗不倒,插在陵园前、天安门前
生命论文的结尾,一字一句都是九死不悔的词语。生命宝贵,不在于长短。人性光芒是自由、坚定
而父亲不说话,四周没有声音。就像那年他走后,生与死瞬间对峙成动态平衡
我不信,轻轻喊了声,早春的一朵梅、一树梅、一片梅开了
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无私无畏的赞美
也许你留下名字,更多的没有名字。梅的名字已经足够
在这个春天,这座小城,这个人间
爱是破碎的完美


清明雨,穿越汉时的古城内外
把故事留在身后,用爱写就史诗
很多雨匍匐在杂草中
跳跃在树叶上。拖着命运的纤绳
城外的麦子绿了,麦田中的人
不在左边,不在右边
在没有裂缝的绿色中
城内东风街更加拥挤
人行道上,有人赶往烈士陵园
盲人道上,有人用竹竿试探着
走向更深的雨
机动车道上,成群结队的人打开油门
奔向幸福
清明,雨是潍县人的面孔
悲伤与幸福都不足以描述
雨过泪过,生命更加丰满
城市更加厚重


擂鼓山

山如擂鼓
再怎么逃,也逃不出它的声音。张天佐、陈金城,国民党的名字
而那么多提心吊胆的眼神,含着潍县百姓的渴望
渤纵、鲁中勇士联手,在城东、城西、城南、城北打响的战役,聚集到擂鼓山下
风听到了,雨听到了,将这些声音打结,狠狠投向深处
没有比1948年12日夜更加黑暗的夜,五道庙、于家庄一次次失利。死去的勇士,与这个黑夜再也没有回来。后世的人喊了多少年
渤纵全歼守军,打碎了国民党坚守外围工事的美梦。鼓声从山脚向上攀登,倒伏的树木、石头,呼唤一匹狼、一群狼,踏遍青山回到故乡
潍县终于确认,那些鼓声埋葬了冬天,尽管这些声音还很浅。仍然可以告诉世界,他们走进了我的春天。只是很多被埋葬的孩子呵,好想抱着你再痛哭一场
山如擂鼓。以沉默的方式,以低徊的方式,以呜咽的方式
风来自东西南北,解开岁月的口袋。有老酒也有新酒
有阳光响亮的味道


一声鼓响。擂鼓山折下腰
以最虔诚的方式,祭奠身下勇士
命运的野草与白发,闪着灵魂光芒
在更高的地方被历史比喻
谁剥光了修饰,呈现本真的味道

二声鼓响。知道峡谷深处
那些蓝色的磷火是神话,来自烽火
在时间破败的床上,我捧着你的声音
代替你守着潍县,朝向故乡

三声鼓响。送走舞台下那些谢幕人
终究也要送走自己
石头剪子布,故园、祖国
我疼痛的骨骼撑了太久,从少年到暮年
是不是没有了观众,正好回到云水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 20: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105、八十年的怀念——评潘志远的《献祭》
评论人:山城子(李德贵)

献祭
文/ 潘志远

牛不一定就是牛的造型。
也可以你为参照,以我为摹本。
吃草,挤奶的,叫母亲;吃草,耕田的,叫父亲。
还有一种牛,别名曰战士,曰思想家,曰哲人。
曰斗牛,目光炯炯,洞穿黑夜和一个民族精神的痼疾。一只角是匕首,一只角是投枪,直刺华夏古国的软肋。
有人对他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啖其肉,寝其皮。
有人策划着,期待着有一天,将他从教科书里扫地出门。
他称自己为孺子牛,生前无数次俯身:托起大众,高高在上;托起惊雷,振聋发聩;托起一种信仰,戳穿铁屋子,看满天星斗熠熠闪光……


【评论】

没标明为谁献祭,却以“牛”起笔。我立刻想到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文人中,可以使后人称“献”者寥寥,而鲁迅应排前。看来潘志远就是要怀念先生一回了。下月的今日,就是这位现代文学巨匠的八十周年忌日了。
我喜欢这种不出现人物名字的作品。不提名道姓,这既是对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艺术手法。但也必须让读者知道你写的是谁。这就是要婉曲或暗示了。这里的暗示,是一眼就看得出来的,因为,将自己的文章称为“匕首”和“投枪”,并“称自己为孺子牛” 的人,在中国,早就家喻户晓了。
怀念他的战斗精神和历史功绩,诗人是这样比喻和赞许的:“还有一种牛,别名曰战士,曰思想家,曰哲人。曰斗牛,目光炯炯,洞穿黑夜和一个民族精神的痼疾。”
人民爱戴他,敌人无疑就恨他,以致他辞世数十年后,敌人的后裔们还恨不能“啖其肉,寝其皮”。甚至策划“将他从教科书里扫地出门”。
但那是妄想罢了。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民族英雄的鲁迅先生,他“横眉冷对”的战斗精神,他的“孺子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硬骨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毛-主席语录)精神,将永远被后世所继承和敬仰。因为,正如诗人写到的“无数次俯身:托起大众,高高在上;托起惊雷,振聋发聩;托起一种信仰,戳穿铁屋子,看满天星斗熠熠闪光……”

2016/9/19于夏云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4 17:52 , Processed in 0.09118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