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回复: 0

内蒙古诗歌第三十五期同题《总觉得还缺点什么》选刊与点评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 19: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不风度 于 2024-1-11 17:14 编辑

5.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耕夫(内蒙赤峰)


这么多年
我一直在叩问着灵魂

我走过春风,听过夏雨
看过落叶,寒冬与飞雪来一场对话
我不知道,哪个季节更属于我

我试图把时光,揣在怀里   
任时光,把我雕塑成风的模样

红叶简评: 恰如这诗题,通读了48首同题,“总觉得还缺点什么”,缺什么呢?缺的是诗意的延伸,缺的是思想的深度。
诗应该放弃表象的东西,在审美的映照下创造出艺术的美和智慧的结晶,在感悟或者说顿悟中,找到想像力和爆发力,穿透事物的表层,呈现出神情理趣。
总觉得还缺点什么,生活缺了人情味,诗句缺了“叩问”“灵魂”,让人在物质繁华中,不知道四季会有着怎样自然的美。于是,我也想把自己“雕塑成风的模样。”(红叶:实名,陈二虎。赤峰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开原市历史研究学会顾问。诗文评论爱好者,喜欢为摄影、书籍、画作、诗歌等作品作评。)




9.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凡尘(内蒙赤峰)


同一个小区
同一栋楼
同一单元
同一部电梯
两户从不问津的对门
……

王淑芬简评: 本诗运用排比的方式,列举了,住在同一单元的两户人家的现实状况,虽然只是短短几行,确把当代的社会性和时代性表现的恰如其分,本诗写作的有深度和广度,避免了同质化,只是在表达上还缺乏了诗歌的艺术性和语言的感染力。诗人从正面抨击了当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疏离。古语云:远亲不如近邻,《说文》又说:五家为邻,这些都告诉人们要维护融洽的邻里关系,保持一颗热忱的心,同时也说明和睦友爱的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可如今,就算住在对面,都是关系生疏,人情冷淡,老死不相往来的现实境况,而这一现象普通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王淑芬:《野火诗歌年卷》副社长,《五角枫文学》执行主编,《今日诗界》编委。)

杨玉海简评:是的。已经不再有张抗抗描写的上海弄堂里三层楼共用一个厨房厨灶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了,也没有了老舍,刘心武,王朔等人笔下的北京胡同里四合院唠嗑,争吵和互相送好吃的热闹场面了。现在住宅同一个楼里老死不相来往,别说大都市,就是小城镇的小区里也是一样,一栋楼里不相往来,甚至居住三四年都不知对门是个什么样的人家。
这首诗把省略号算上不过六行,却把一个时代变革,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写出来,因为题目是“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这六行的设计就是这个时代所缺的东西,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所拥有的,这个时代,城市化速度过快,出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过快,造成的人与人之间冷漠,孤独,互不来往,焦躁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这个也许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诗人感到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这个,在诗学理论或者文学心理学角度看,可以叫做“悲情联想”或者“怀旧情绪”。正如美国文艺评论家苏珊·桑特格所说:“诗,精致的外表、朦胧的光线、高雅的情感以及诸如此类的一切,尽管她的确显得有点萎靡不振。”这首站在繁华城市的“诗”,有点格格不入,没有对时代认同感却是一种不爽和“有点萎靡不振”。这个同题的显和隐,就是中国古代所说的“破题”之作了。是啊,我们现在“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诗人没有说,我也没有说。(洋浴海: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锡盟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23.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独舞风铃(呼伦贝尔)


藤黄、花青,融为叶绿
钛白、曙红、胭脂,浸润笔身
中锋、侧锋、逆锋,轮番上场
一张纯白的生宣啊
任由灵魂画师皴擦点染

每落一笔,纸心就溢满一寸
甘心将自己全盘托付,不留余地
玫瑰色的大脑,玫瑰色的梦
痴想,盛开在永不败的春天
没有留白的画卷啊,终被弃于墙角

哑榴简评: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藤黄、花青,融为叶绿钛白、曙红、胭脂,浸润笔身中锋、侧锋、逆锋,轮番上场一张纯白的生宣啊任由灵魂画师皴擦点染每落一笔,纸心就溢满一寸甘心将自己全盘托付,不留余地玫瑰色的大脑,玫瑰色的梦痴想,盛开在永不败的春天没有留白的画卷啊,终被弃于墙角
灵魂的画师,用灵魂作画,画出的一定是他山目中最神奇最美丽的画面。“甘心将自己全盘托付”……这样的画应当被放置在神圣殿堂里,然“没有留白的画卷啊,终被弃于墙角”,得到的却是绝然相反的结果。留白?这个白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悬念!毕其心血者,终未善其艺术的终点,令人遗憾。诗在诗之外,此诗中这个留白,也许是自个过于执着,不解风月,不悟世,不入髓;也许是……回过头,《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这个缺,便是自个总想去弥补的空洞了。对家人,对自己。大一点而言,对集体,对国家。一段特别的经历会成就了诗人,一些特殊的遭遇会火曝了人生。诗中的留白,正可谓让人去触碰底渊,抵达深邃……    (哑榴:国际诗歌网安徽频道编辑。《神州诗歌报》一室执行主编。)




25.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文海拾珠(锡林郭勒)


农家人从入秋开始就准备着
过冬的粮食,木炭,和树墩
婆婆把面粉,酸菜还有猪肉储存在凉房

院子里下了一层又一层的雪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把院子打扫的干净又透明
然后点燃火炉子,屋子渐渐暖和起来

一碗小米粥,一个白面馍馍
一碟咸菜,在晨曦里对着一个人发呆

秋水简评:这首诗让人泪目,它写出了多少父母的真实生活境况——一辈子拼死拼活,就是为了儿女们事业有成,光宗耀祖。盼望着他们能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然而放飞的风筝哪里知道,故乡老屋,一个个慈祥的父亲或母亲们,正眼巴巴盼望着他们的儿女能常回家看看!小诗摒弃任何诗歌常用的技巧,仅仅用娓娓道来的叙述,把一位从入秋就为子女回家做准备的母亲形象刻画了出来。结尾一粥、一馍、一碟咸菜、一个人,与前面准备猪肉、酸菜、面粉,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位时时刻刻心里装着孩子,勤劳质朴,却又无比孤单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子女们缺少对父母的关爱的主题便水到渠成!(房晓玲,笔名,云梦、秋水。赤峰市诗词学会会员、北山诗歌诗评编辑。在多家平台为诗作评。)   




27.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姜俊兰(呼和浩特)


母亲的手里
总是在翻看着日历
仿佛在翻看着孩子们的笑脸

孩子们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
母亲总是感觉空落落的
一遍又遍做着回忆录

终于迎来了一个团圆的节日
孩子们各自忙着看快手
看着孩子们聚精会神的样子
母亲几次欲言又止……

彭建功短评: 当今社会的缩影,很现实很残酷又无奈,把亲情合合分分的情景真实地呈现出来,虚拟的网络世界,手机电脑占据了人们大多美好的时间,浪费时间浪费亲情,把一个母亲的心理细节刻画的很形象,由盼到聚又失落,老人们缺少什么?诗的语言含蓄,留白,富有内涵和哲理,引出心灵的共鸣,文学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彭建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文艺评论家会员,中诗论坛评论版编辑。)




28.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磐石(黑龙江黑河)


老屋,盛着父母的故事
沧桑的面孔,装满遥远的记忆
没有束缚的炊烟,传递浓浓的家味

腊月雪,漫舞着牵念
为家乡的大地,献上洁白的哈达
将所有温馨,伸向远方

他乡,一个人
在孤独中,静静地怀想

白乌兰简评: 思乡怀人是永恒的话题,本诗虽短,但主旨鲜明。诗的第一节营造的家的氛围感特别温馨,“老屋”一下子把读者拉到了儿时遥远的记忆里,“老屋里盛着父母的故事与沧桑的面孔”,让我们联想到了父母在老屋里从年轻走到了老年,也感受到了父母为家为孩子们操劳的一生,读起来画面感、故事性非常强。对“炊烟”这一意向的描写更可以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没有束缚的炊烟”,就表明它可以把人的思绪带到很远,所以作者马上写到了现实,也使读者从“遥远的记忆里”抽离出来,但情感还可以随着作者起伏。腊月一过就是年,思乡的情便愈加浓厚,作者用“漫舞”来形容腊月雪,表达出自己的思乡情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随风飘散,与“没有束缚的炊烟”形成了照应。最后一节“他乡,一个人,在孤独中,静静地怀想”,把读者带到了幽远的想象中,虽然没有点明到底缺了点什么,但是因为前面两节的铺垫,这种思乡怀人的情感便呼之欲出了。(白乌兰: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喜欢读诗、写诗、评诗。)   




40.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张果(内蒙赤峰)


小巷余晖里的牵挂
是我戒不掉的罂粟带着口哨的风
冰糖葫芦的叫卖声
土炕上的偎依
柴火煮饭的糊味儿
一点一点的垒成回不去的城
回望父亲驼背下的深影
那样高大  深情
说好的梦中等待
却成了空

万治友的简评:用这个题目写出一首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稍不注意就会离题千里。人生有缺憾,生活有缺憾,情感有缺憾。看似圆满的结局细究起来也有不少遗憾。当然,最容易表达清楚的,还是情感方面的,这是诗歌的长项。这首诗就从思乡的情绪切入,以无法归乡做结,牵出了情感中的缺失,点出了题目。诗人以风声、叫卖声、 土炕、柴火,到父亲驼背的影子这一连串的意象做铺垫,为结尾时“成了空”搭起了梯子,看似平淡,实则厚重。(万治友:阿拉善左旗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阿拉善盟诗歌学会会员,阿拉善盟作家协会副主席。)




45.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李保东(甘肃)


湖水还在,参差不一的苇荡还在
那条斑驳的长椅还在
只是每天,倚在长椅上
两个沧桑厮守的背影,一个不知了去向

又是个晴朗的早晨
醒来的花花草草,那么安静
只是调皮的鸟鸣
溅起的水花,打湿我的眼睛一一

空空的长椅上
挤满一声不吭的光阴

王三强简评: 一个空荡荡的长椅和两个沧桑的背影,以及周围安静的花花草草和调皮的鸟鸣。
一个空荡荡的长椅和两个沧桑的背影,以及周围安静的花花草草和调皮的鸟鸣。表达了对逝去的人和物的怀念和追忆。
“湖水还在,参差不一的苇荡还在,那条斑驳的长椅还在”,通过这些具体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场景。
“只是每天,倚在长椅上两个沧桑厮守的背影,一个不知了去向”,对比手法,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又是个晴朗的早晨,醒来的花花草草,那么安静”,可见内心的孤独和寂静。
“只是调皮的鸟鸣溅起的水花,打湿我的眼睛”,这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鸟鸣和水花赋予了生命。
“空空的长椅上,挤满一声不吭的光阴”,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追忆。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深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人和物的怀念和追忆。同时,诗人也通过拟人化和对比等手法,进一步加深了情感表达。达了对逝去的人和物的怀念和追忆。
“湖水还在,参差不一的苇荡还在,那条斑驳的长椅还在”,通过这些具体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场景。
“只是每天,倚在长椅上两个沧桑厮守的背影,一个不知了去向”,对比手法,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又是个晴朗的早晨,醒来的花花草草,那么安静”,可见内心的孤独和寂静。
“只是调皮的鸟鸣溅起的水花,打湿我的眼睛”,这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鸟鸣和水花赋予了生命。
“空空的长椅上,挤满一声不吭的光阴”,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追忆。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深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人和物的怀念和追忆。同时,诗人也通过拟人化和对比等手法,进一步加深了情感表达。(王三强:赤峰学院教师,编剧、导演,独立制片人。)

乌日娜简评: 小诗不由让人想起苏轼的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的常态不就是如此吗?静水流深的岁月里,事物在悄然间就生发了变化。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特质,并让这种特质不易察觉地沿着自己的笔触自然而然地流淌。
小诗循序渐近地以“满”作为铺垫——先是“湖水的存在”“苇荡的存在”,继而“长椅的存在”,直至“曾经的两个背影,一个不知了去向”,陡然却极其平静地引出了“缺”,不露声色中,紧扣主题。   
如果说第一小节是写景状物,那么第二节便是借景抒情。“晴朗的世界”“安静的早晨”……美好的世界不会为谁的离场而暗自神伤,但它仍会打湿我们的眼睛,让人流泪。可作者情思并未止步于此。
尾节,在作者情感向度的引领下,我们会时时对望“那空空的长椅上,挤满一声不吭的光阴”。至此,全诗的路径和盘托出——由起始的“满”引出“缺”,再回归至“满”,珍视当下的寓意从字里行间不可遏制地散射开来。我想,这便是诗歌的价值所在。(乌日娜:女,蒙古族,1973年生,乌兰察布市文联《敕勒川》编辑部诗歌编辑。)




48.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欣欣然(内蒙通辽)


我觉察到匆匆
新年一点一点露出迹象
用不了多久
喜庆的红,会与日俱增

而母亲越发善于隐藏自己的灰
好多话语不曾说出

巨大的缺失硬生生
被时光浓缩成点

大榆简评:现在比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年代,似乎什么也不缺了,但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仿佛缺失了很多东西。这是物质富有对精神空虚的冲击,是物欲横流对心灵宁静挤压造成的惶恐。   
这首诗笔墨节俭,诗人用对比、特写、画灵魂的笔法,让新年将至,默默无闻暗藏忧伤的母亲形象雕刻在纸上。
第一节“匆匆”,不仅从时间的脚步,还从事物的悄然变化点出新年正在迫不及待走进。觉察,露出动词的贴切运用,迹象,喜庆,红也增添了轻松美好的诗意。
第二三节刻画母亲,笔法突然凝重,让读者进入诗的深处。母亲——越发——善于——隐藏——灰,这些词是经过锤炼递进的。灰以色彩代替心情,孤单,寂寞……不愿说出自己却默默承受,是无数母亲的写照。接着继续深刻雕刻灵魂——巨大的缺失——硬生生——被时光——浓缩成——点,也是层层递进。养儿育女,不停劳作,为孩子们操心,老来病痛,照顾老伴,思儿念女……母亲早已被生活绑架,驯化成生活的奴隶。点,用空间来描述母亲的瘦小,衰老,低微。读后一下让我们惊醒:孩子,不要忽视我们正在老去的伟大高尚的母亲!面对母亲我们只能永远下跪仰望!(申占锋:笔名,大榆,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中学教师。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点评嘉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9-21 13:51 , Processed in 0.08737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