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诗歌批判 西川,原名刘军,1963年出生于江苏徐州,诗人、散文和随笔作家。西川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2002年成为美国艾奥瓦大学访问学者,执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西川自80年代起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曾获鲁迅文学奖(2001年)和UNESCO阿齐伯格奖修金(2001年),他的代表作品有《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西川的诗》等。他和海子、骆一禾被誉为北大三诗人。 需要 孤独的劳动者 需要孤独的成果 乞丐的盘中 需要一块面包 如同剧场里 需要一个人的低语 黎明的树林 需要一只老虎的咆哮 伟大的诗歌 需要伟大的读者 伟大的国家 需要伟大的人民 如同粗心的鹰 需要睡眠的岩石 你短暂的一生 需要三件家具 现在冬天 已随黄昏到来 哭泣的日子 有了大自然的衰败 窗户需要窗外的 阳光或阴霾 我心灵的天空 需要一片冬天的云彩 1988.1 本次批判选自西川获得鲁奖的诗集《西川的诗》,但不是前十首,因为现在只有影印版就只买了最新2023版的《西川的诗》,是按照获鲁奖的诗集目录依次选用的,个别作品没有收录进新版,所以就不是旧版的前十首,而是按顺序选了新旧版都有的诗。西川的诗我在《诗歌擂台见》就品读过几首,分值也不低,远远高于臧棣的,但是西川的诗明显天赋不够,缺少顶尖好诗的一口炁,这可能是西川如何努力也未必能够得到的灵炁。西川诗歌比臧棣的在布局上工整,读者能看到西川比较清晰的思路,阅读没有臧棣的那种别扭劲,语义也不含糊其辞,结构也不复杂,所以感觉无须多加解读,我尽量去一语点破西川所缺的那口炁。当然由于不是研究西川,只是相对潦草地品读解读,肯定有很多不到位的理解,所以我自选个人在器型上与西川较为接近的作品,供读者作比促进我直觉到的西川的所缺之炁。关于“炁”与“气”,我有一首《伊沙采真诗西川谈诗假》,记录过我对西川只有“气”而无“炁”的认识,可以去“诗人救护车.cn”网站搜索阅读,会有一个我的视角对西川诗歌的整体认识作为你观察的参考。 这首《需要》前五段都是为了引出西川的“需要”:“我心灵的天空/需要一片冬天的云彩”。这个构思框架是很好的,我在诗歌创作初期至今也都很喜欢这种工笔意识,但是“劳动需要成果”与“乞丐需要面包”、“一人需要低语”与“森林需要咆哮”、“诗歌需要读者”与“国家需要人民”、“雄鹰需要岩石”与“一生需要家具”这些需要并没有形成合力,让“心灵需要云彩”的出现震撼读者。而之所以没有形成合力,就是因为词语的意象过多,没有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作者的引导上,就像读者被西川导游带着参观,一会在大街看乞丐一会看面包、一会去剧场听低吟一会去森林听咆哮、一会看史书一会看君民、一会看雄鹰看岩石一会看莫名其妙的三件家具,读者都被西川导游绕晕了,所以当读者被带到西川认为的最佳景点“西川的心灵”时,彩虹的出现毫不出彩了!这就是西川诗歌缺少那口炁的地方,西川之所以缺炁,就是因为前面的浊“气”太多了!听懂没?没听懂就看我自选的《人的局限》: 人的局限 有些高度 你无法登临即使努力攀援 这就是空间的高度 有些长度 你无法抵达即使奋然前行 这就是时间的长度 有些真相 你无法弄清即使拼命挖掘 这就是生命的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