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鹏 于 2024-3-15 23:12 编辑
《白羊部落之恋:农桑纪事》散文诗组章 云南/阿鹏
一个山坡接着一个山坡,一个盆地接着一个盆地,种满葡萄,仿佛这是一句神话。 在红土高原,在金沙江河谷,这是真的。 ——阿鹏
1.白羊村,4000年原生农耕文化的标签
这原本就是一块充满神话的土地。 一只白羊引领着祖先找到白羊村这片肥沃的土地,仿佛这是一句神话。 但是,4000年前,白尼先人首先抵达这里,建村落,开辟田园,这是真的。
先人用石刀、石斧、石镞、石镰、石铲……这些新石器开荒种田,发现稻种,栽种下第一株稻子,就有了“一碗米”的炊烟,点燃了这片土地不熄烟火。
后来,因为白羊故事,这里有了白羊村的名头。 再后来,随着人口的繁衍,志慕山水的先民,又逐渐向四周食物源迁栖,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家族繁衍地。 在时间的落脚处,成为了白羊部落。
一剪4000年历史,岁月把沧桑堆叠成一堆土,叫“大墩子”。 我有一根血脉联通,人在白羊神话故事中生,在神话故事中长大,知了农耕基因植入一代代后裔的骨髓。 也知了一代代后裔身负传承与坚守,就有了白羊部落村落星罗,长街短巷,万户千庭,田畴似锦,农桑耕织,柑橘、葡萄、瓜果四时飘香的满目煌煌。
2.葡萄,再生农耕神话的证词
当我顺着一根葡萄藤的走向行走,“石宝溪、寒玉溪、丰乐溪”三溪奔流如“ 川”,演绎了“南国吐鲁番”“红土高原葡萄城”,这是真的。 在平缓的山坡上,在一沟一箐的低洼平地,也在房前屋后,村头村尾,后裔绕过先人种植和经营稻谷的理念,绕过春种秋收的传统,信手种植上十亩、百亩、千亩、万亩……如珠盘、如锦缎的葡萄园,就成了白羊部落的大手笔,就成了四季舌尖上绕不开的至味清欢词,就成了四千年之后农耕文明的又一个神话。
站在月牙山制高点,云淡风轻,苍鹰啸聚,从岁月的昨天到今天,天蓝如水。 我看见绿烟袅袅,看见白羊古村潜隐在灵幻之中。
画卷展开,一个盆地的绿孕育着红土高原的神话,这不太像是真的。 在一个叫杨公箐的地方,我如数家珍,指认出两百多亩示范园内种植的阳光玫瑰、红提、妮娜皇后、黑皇、美人指、红地球、蓝宝石……等等近两百种葡萄名头时,或红、或黑、或青、或绿、或紫、或透明,或早熟、或中熟、或晚熟,五彩缤纷,神奇剔透,一串串晶莹入我的思想,也像酿酒一样在发酵。
发酵,葡萄红红绿绿在北纬25°23′—26°12′、东经100°16′—100°59′之间,河谷交叉,盆地连缀,一山一坡,一箐一谷,被单篱架、双篱架、T形架、飞鸟架举挺起这片土地的神韵,被水平大棚、拱形大棚、倾斜式大棚、倾斜式小棚、平顶小棚、走廊拱形小架、连叠式棚、屋脊式棚……酝酿着白羊部落新的幸福,新的甜蜜的梦。
我说部落,无愧于大自然的馈赠,无愧于先人的恩泽。 不得不佩服,我读这些本来是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的名词,却成了白羊部落的族人手中的神性修辞,赓续了这片土地农耕文明的底蕴和持重。
其实要说,这是后裔续写对土地的忠诚,对这块土地挚爱的表白,这是真的。 他们在与真正的新疆吐鲁番相隔北纬16°、东经13°的地方,可以随意将葡萄点缀和铺排在山坡、平坝,就导演了这块土地4000年之后农耕文明的嬗变之变,就建成了“南国吐鲁番”“红土高原葡萄城”的浩浩工程。
我用叙事勾陈“中国柑桔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水果之乡”的名号,白羊部落农业文化遗产重焕了辉煌之煌!
3.在丰乐溪畔,与葡萄书
握紧先人用石器、陶罐纪事的词根抒写文字,我不敢轻言被4000年农耕文化底色印染。 但是,文字被果香亲吻,被头顶的一架葡萄藤牵蔓绕,被架上的蝶语嘤嘤、鸟鸣啾啾复述,就知了这里是演绎了4000年农耕文明带来的恩赐和幸福之地。
这块红土地被葡萄点睛之后,一根根葡萄藤牵扯了我,故事需要我弹拨于指尖。 日子藏不住,火火热热的憧憬,美好穿越了时空。 而蒸蒸日上的“葡萄成熟遇见你”在季节中交替和更新,在我的翰墨里生根,在我的笔下长成。 我触及的,深邃成历史。 我企及的,比肩在路上。 都被“果香效应”氲氤,被四时鲜食葡萄酸酸甜甜洇染。
4000年的部落独白,风月在天,烟云邈远。 在我的眼中,阳光、雨露化育了这片土地的万物。 起于心的钟情,仰止于爱恋,豢养着我对葡萄的情感。
突然想起,部落的大梦芳华。 梦里梦外,那些葡萄成熟遇见你的故事与我时时擦肩而过。 我握紧手中的笔,蘸着丰乐溪的水,有了一笔神来的顿悟,在自己的风花雪月阁,写下了一首白族本子曲《小南国葡萄熟了》,写下了“我们宾川美名多,她是中国水果乡,她是高原葡萄城,南国吐鲁番……问你喜欢不喜欢,逃离城市来宾川,我种葡萄养活你,幸福流水长”的金句。
可以肯定了,不是我笔下生诗意在吐纳虚词。 好比初恋时的遇见与誓言,起伏于内心的,这就是真的。 因为葡萄是实词,让部落再次演绎了北纬25°的农耕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