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回复: 0

这首《登鹳雀楼》究竟是简单说事,还是简单论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0 17: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
这首《登鹳雀楼》究竟是简单说事,还是简单论理?
文/行百里者

       日前这首《登鹳雀楼》引起热议,可谓差评如潮:
登鹳雀楼
廿字足千古,斯楼想盛唐。
今犹无限意,觅句不须长。”

        热议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在《开笔赋新诗——全国书法名家书某某某诗词邀请展(作品集)》中高居“榜眼”;二是在中华诗词·某某某集》中竟又中了“状元”;三是这首《登鹳雀楼》的成色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关于诗友们一面倒式的差评,《恳请留下这帖!若非删不可,请给出正当理由为盼!》中已有披露,此处不赘。客观地说,各位诗友的差评不无道理,当然也有讥讽过度之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也认为“艺术创作手法比较简单”、“作品内容与诗题终究还是有所游离,甚至可以说完全避开诗题而另起抒写。”然则推为“榜眼”也好,“状元”也罢,显然“都太过了”。
        众位诗友的压倒性意见是嫌此作无味,通篇废话。窃以为,大抵是落入“简单说事”抑或“简单论理”之窠臼使然。那么,
这首《登鹳雀楼》究竟是简单说事,还是简单论理呢?个觉与其说是简单说事,毋宁说是简单论理。

        起句显然是在称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短短二十字便足以流传千秋。
        承句“
斯楼想盛唐
”有些费解。大唐气象就在那儿摆着,稍具常识的朋友都知道“诗当宗唐”,尤其是盛唐。只要对中华诗史有个必要程度的了解,便不难得出这一基本认知。不登上鹳雀楼,便想不到这一层吗?
        转句“
今犹无限意
”同样有些费解,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便做了如下三种猜测:
        ““今犹无限意”句可以有多重理解:一是说现在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仍然觉得意味无穷;二是说现在我登上了这座鹳雀楼,心中仍感慨万千,欲说而言不尽;三是说如今时代,繁荣昌盛,比之盛唐更加繁盛,因此登上这座楼,想到自己所处的好时代,心中怎能不产生无限的情怀呢?其中第三种解释应更符合作者本意。”
        不禁想起“诗无达诂”。尽管诗在作者那里是有达诂的,但在读者那里通常是无达诂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倒是觉得,转句疑似仍是在说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包括作者在内的今人读来,犹自“言有尽而意无穷”。
        尾句则“紧扣论理”,顺势作结:“觅句不须长。”同时也是对起句的照应。至此,通篇起承转合之结构一个也不缺,“若欲传千古,觅句不须长”之朴素的道理也便呼之欲出了。
        诚如是,则这篇登鹳雀楼实则是《读《登颧雀楼》有感》之类,说了一个朴素到“简单至极”的为诗道理而已。惜乎表现手法实在太过简单,道理至简,说理过程同样至简。
        纵观中华诗词史,简单说事也好,简单论理也罢,全都登不得大雅之堂。吟者先生曾经说过,“说理诗”若是说不出“理趣”来,那就是失败,甚至根本不配称诗。的确不无道理。
        更严重的是,中华诗词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感赋也好,登鹳雀楼也罢,诸如此类作品“何以飧人”,真值得“特邀100名全国书法名家”联袂跨界书诗“爆炒”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5 07:12 , Processed in 0.0890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