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律之美离不开对理想和价值判断的承载
江雪涛 时代风尚影响或制约着文学艺术创作走向。新时代需要新风尚,诗者的作品应是通向人民、连着时代、观照现实、透着理想和价值判断的作品。文艺作品中的“理想和价值判断”通常是明显的,或赞美时代新风貌和人性中的真善美,或 批判社会现实的不公和人性中的假恶丑。任何文艺创作者概莫能外。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共同理想,才能在人类不断创造辉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这即是理想的价值所在。价值判断的能力和标准,是个体在与世界互通过程中不断取舍、组合中生成的的一种内心尺度、内在素质。审美就是随价值观形成而形成的一种美丑观。对作者而言就是通过作品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自身的情感态度。一个人不同的价值判断会有不同的倾向性取舍,但最终都要服从于主流价值判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确立了理想信念、人生选择和价值判断在新时期的的理论指导,指出“实现中国梦”就“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实现中华复兴、人民富裕的中国梦,就是形成全社会成员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观。要求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给文艺创作明确提出了“理想和价值判断”的目的要求和目标遵循。每一位文学艺术工作者都有责任认真审视自己,自觉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对创作的价值追求。 时下我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发展可圈可点:创作队伍不断扩大,作品数量达历史新高,创作人员遍布各业。但前进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作品理想和价值判断缺失,不能从历史深处提供现实的教训,也不能确切指认当下生活和前瞻未来。大量诗作中平庸作品多,雷同化概念化多,有个性的少;有的作者根本没有接触到创作本身的难度,随心所欲,闭门造车,还有的甚至张口就来,发掘不出感人至深的生活场景和细节;一些作品有追逐浮华虚无的不良倾向,圈内人都看不明白;还有的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局限在自我的感受中。这样的作品不能引起读者共鸣,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诗人是时代的儿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说 “诗与伪善是绝缘的,诗人一接触到伪善,他的诗就失败了。”是说诗贵真诚。唐代“苦吟诗人”贾岛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说创作艰辛。我们要自觉向先人学习,从“诗三百”学习古代人民怎样通过民歌传达真挚的情感;从楚辞离骚感受诗人怎样在漫漫长路“上下而求索。”从历代优秀诗人、文学家的历练,彻悟“成如容易却艰辛”;从诗人领袖毛泽东那里感知什么叫诗人和史诗、创作怎样和理想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在变,中国社会正面临巨大转型。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覆盖了这个社会的每一个局部,人民大众空前广泛地参与到这个历史大舞台。对“旧秩序瓦解,新秩序建立”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回答,文艺创作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北京大学教授范曾在当今中国“超规格、高规格”的北京文艺座谈会上,带领教授们限韵接力作格律诗九首致贺,直抒胸臆,再次彰显了传统诗词文化在当下的魅力,给格律诗词创作者鼓了劲,打了气,树立了榜样。 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价值的创造和判断主体。一种文学艺术作品是否具有先进性,就是看其是否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闻乐见。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在新形势下要有“以创作为本,作品立身,为时代放歌”的责任担当。紧绷“与人民同呼吸与家国共命运”这根弦,深入生活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血肉丰满、有形有魂、受人民和读者大众欢迎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