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回复: 2

词与用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2 09: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碧水寒 于 2024-12-22 09:15 编辑

》词与用词

词是组字的意变。词是如何自以为是的?词要超越自已的过去之和。一付不变的容颜,如何去表达自身不同于肉体这千万年过去累积的意义之和,而被抽象出的那一个共识意。我们先去看自身要超越的那个自己。我们借用“单子”的概念。单子:一个不能分割的,最小的精神实体,它无窗。那么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单子。是先祖的精神与理智对万物抽象后,形成的一个精神实体。比如:人。甲骨文是一个象人形的符号。是抽象。抽象的实质是本质浓缩。也就是先辈们在创造字时,一开始就是“理智抽象形成精神实体的形式”。
这就是精神文明的表现方式。当单子组合成词,就是二个精神实体的碰融形成一个可拆分的精神实体,此时,词不在是一个“单子”了,它还是一个精神实体,它可拆与可变。用词的本质就出来了,用词的本质是,精神实体的二次碰融。词只是碰融后的精神实体的形式。也就是说:用词。词的样子的背后那一个复杂精神才是词的本质。
此时,一个域,被打开了。这个域就是境界。西方叫场域。精神的不可见性,决定的词只能是形式。花园的美空间,而其中一朵玫瑰。只是美域与香域的一个代表形态。
这时,文字的概念被延展为精神实体的含意符号。
艺术表达在字词的本质面前向精神符号迈进。
当做为精神符号的词,样子没变。但样子代表表达的精神碰融体被符号性扩大了“境界,域界”。也就是说,用词者不是用玫瑰的形意,而是玫瑰的抽象人类的精神实体的人类文明,从境界与场域中去把握词的选择。
用词不再是一个意义的表达,不再是一段实景的描述,不再是肉眼可见的反馈。词从精神海中,被抽象的精神实体渴于呈现自身的样子,选择了自己的代表:词。
词的奴身份以确定。写作中被词以推动的文本是什么?,是缺乏精神的表现。
真诗人与真诗作,一定是人类精神与文明被抽象成可视其形的,复杂精神实体的形式。写作没有抽象性,是不可能形成精神实体。词是抽象产物,判决一个文本是不是精神实体,就看词是不是被抽象的运用,词是抽象的,一定有一个被浓缩与表症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被读者还原,这就是诗歌的可理解性。先验与超越的自以为是,就成为了先验集体意识的精神实体。这是词与用词的本质。这是光怪陆离与精神玄华的分野。

例:


》情

一团雾的将来态:露珠。
露珠镜的两边:绿芽与花骨朵。
尘世面具取下幻想“   ”。


互相勾勒“    ”,镜中人,伸手穿过镜面——
——寻找真地:镜花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2 19: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诗一般需要中学以上的文化基础,这样才不会生造很多概念、词语。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1: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邓文星 发表于 2024-12-22 19:13
评诗一般需要中学以上的文化基础,这样才不会生造很多概念、词语。

你又空,就来多批评。谢谢。


我不一定认为你的批评有理,也得谢谢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06:34 , Processed in 0.09270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