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回复: 1

再谈诗歌写作的意义:——与西安青年艺术家张昕童谈诗想起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5 21: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我们深入探讨诗歌写作的本质时,不得不提及一个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理念:诗歌,作为心灵之声的直接表达,其核心价值在于真诚与自我呈现,而非市场的迎合与名利的追逐。写诗并非一场商业交易,它更像是一场灵魂的独白,是对内心深处情感的细腻捕捉与深刻剖析。

       余秀华,这位以独特视角和深刻情感触动人心的诗人,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者。她的诗歌,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或流行元素,而是直接、质朴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无论是痛苦、挣扎还是希望与梦想,都在她的笔下得以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余秀华的诗,是心灵的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真实,让读者在共鸣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感动。
比如我刚才推荐的余秀华的新作《秋》。


文/余秀华

书信依旧未至。院子里的桐树落完了叶子
寒蝉凄切
我还是喜欢在大片的叶子上写字,比米粒还小的
而爱,还是那么大,没有随我不停矮下的身体
矮下去
他还在那个灯火不熄的城市爱不同的人
受同样的温暖和伤害
朋友们说起他,我说都过去了
秋风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也过去了
我还是每天打扫院子,想想他在人间
我打扫得很仔细

       首诗虽然用了散文化手法,但是该散的时候散,该聚的时候聚。委婉而含蓄有种凄美的意境。

       须知,诗歌的道路往往并非坦途。正如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一生所展现的那样,许多伟大的诗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未能获得广泛的认可与赞誉。艾米莉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意象和精妙的语言结构,在后世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但在她生前,她的作品却鲜有人知,甚至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诗人生前大概只发表了七首作品。这种默默无名的状态,对于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正是这种悲剧色彩,赋予了艾米莉的诗歌更加深沉而持久的魅力,让后人在品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共鸣与启迪。
例如艾米丽,狄金森的《我为美而死》

I Died for Beauty
(Emily Dickinson)
I died for beauty--but was scarce
Adjusted in the Tomb
When one who died for Truth,was lain
In the adjoining Room--
He questioned softly“Why I failed?”
“For beauty,”I replied--
“And I--for Truth--Themself are One
We B rethren,are,”He said--
And so,as Kinsmen,met a Night--
We talked between the Rooms--
Until the Moss had reached our lips--
And covered up--our names--

译文
我为美而死(艾米莉·狄金森)
我为美而死,对坟墓几乎,还不适应一个殉真理的烈士就成了我的近邻——他轻声问我“为什么倒下?”我回答他: “为了美”——他说: “我为真理,真与美——是一体,我们是兄弟”——就这样,像亲人,黑夜相逢——我们,隔着房间谈心——直到苍苔长上我们的嘴唇——覆盖掉,我们的姓名——
《我为美而死》是女诗人对美与真理关系进行探讨的一首诗。该诗行文短小,描述性强,利用了对话的方式,将内心的想法即追求真理通过诗中的人物的嘴吐露出来 ,且质朴清新,很少雕饰,有一种“粗糙美”,只言片语中却能读出其中的意味,这体现了狄金森倾向于微观、内省,近乎于“婉约”。在这首诗中,诗人透露出生存的秘密:为美而生,为真而在。只有为美为真的人,才能在死后得以安息,并得到永生。

       写诗,做诗人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它要求诗人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勇于揭示那些被日常琐碎所掩盖的真实情感与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可能会遭遇孤独、质疑甚至嘲讽,但正是这些坎坷、挑战,促使他们不断挖掘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创作出那些能够触动人心、流传千古的佳作。

       因此,对于每一位热爱诗歌创作的诗人来说,我们都应该铭记:写诗不是为了迎合读者或追求名利,而是为了表达自己、探索自己、乃至完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经历默默无闻、孤独前行的阶段,但只要我们坚持内心的真实与纯粹,勇于展现自己的独特视角与深刻思考,终有一天,我们的诗歌会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心灵之路。

2024.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6 11: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12-26 19:01 编辑

老歌 代言大人:

为受众起见

您之论点暂缓
但看论据:译文我为美而死(艾米莉·狄金森)我为美而死,对坟墓几乎,还不适应一个殉真理的烈士就成了我的近邻——
=无稽之谈





依据原文
译文如下:

英 诗《 I Died for Beauty 》汉 译《 真 亦 美 》解 读

1. 原 文 / '解 '读 / 中 译 文



I Died for Beauty —— by Emily_Dickinson ( US / 1830-1886 )

< 余 我 死 于 美>—— 原 著 艾米莉 · 狄金森( 美国 / 1830 -1886 )
《 真 亦 美 》—— '解 '读 / 翻译 李世纯 - 中国长春 - 2019. 12. 7




I died for Beauty — but was 'scarce【'c】
'Adjusted in the Tomb 【'b】
When One who died for Truth, was lain
In an adjoining Room.

为“ 美 ”,为“ 美 ”,虽然为“ 美 ”,我赴死而去,
可在墓里,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即便有他,为“ 真 ”而逝,
即便有他,为“ 真 ”呀——躺在
我隔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06:02 , Processed in 0.11080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