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回复: 2

25版《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第一章第二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9 13: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他坛:

25版《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
本系列主题:“叶氏学术大旗不砍,中华传统诗难未已”
第一章  厘清叶嘉莹先生的“第一身份”干系极大

第二节  从“媒体定位”看叶先生的第一身份

文/特约记者整理

记者:

此前您曾以大量实例表明:中诗学会的任何一项“骚操作”,都有众多官媒、半官媒以及其他重要媒体跟风造势、推波助澜,这可绝非什么好兆头啊!

吟者:

业已“市场化”的媒体——尤其是官媒、半官媒“带节奏”式跟风造势、推波助澜负面能量的确极大,足以营造“超级三人成虎效应”并“混淆视听”啊!

记者:

在《“把荒诞当事业做”的中诗学会必须立即坚决全面取缔》中,您曾谈及2024年11月25日央视《朝闻天下》对叶先生胡乱定位,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啊!

尤其是其中这段糊涂透顶的“定论性表述”,简直就是在“颠倒黑白”嘛:

“在西方从事教学工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

吟者:

吟者已经强调过无数次了,先师们创造唐诗宋词辉煌的时候,不少美西方国家还“不知在谁的娘胎里转筋”呢!唐诗宋词与美西方文艺理论连“一毛钱”、“一分钱”的关系都没有嘛!李太白、杜子美采用了哪条美西方文艺理论呀?

最要命的是,叶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分明是“去中国化”的嘛!竟被“权威官媒”忽悠成“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真是令人无语啊!

不过,必须郑重说明:《朝闻天下》乃至央视有关部门以及其他官媒,其实也是“官威浩荡、鹊巢鸠占、挂羊头卖狗肉”的中诗学会的受害者,亦即被中诗学会“忽悠、误导、愚化、蒙蔽、裹挟”了。问题出在媒体,病根却在中诗学会啊!

记者:

这个说明很有必要。如此一来,《朝闻天下》称叶先生“与清末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同宗”之类“笑话”的严重程度,也便减轻许多了啊!资深诗友都知道,“纳兰性德分明是清初人”嘛!病根既然出在中诗学会,各大媒体也便都解脱了吧?

吟者:

大抵如此,也未尽然。“文化间谍”、“诗词汉奸”者流,无论如何都是逃不脱的!“崇洋媚外”、“汉奸情结”严重者流也是逃不脱的!这可是原则问题啊!

记者:

“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之类论调多了,“学术泰斗”之类高帽多了。诸如此类媒体真太多了啊!

吟者:

“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分明是叶嘉莹先生的“重大失误”嘛!其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不就是由此成为主导的吗?更催生了中诗学会“双料外行”型带头大哥的加强版“非中国式诗论”啊!“后果”何其严重也!不少官媒、半官媒以及诸多资深媒体,怎还“一窝蜂”似的变相另类定位呢?

记者:

忽又想起《高阳说诗》之《莫“碎”了“七宝楼台”!——为梦窗词敬质在美国的叶嘉莹女士》中的这句名言了:

“我真不知她用一把欧美名牌的钥匙,怎能开得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

吟者:

怎奈加拿大皇家学会“一忽悠”,中诗学会“一顶礼膜拜”,各路媒体“一跟风造势”,“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居然“就被叶先生肆意乱捅、更被捅烂了”啊!

其实,钱钟书先生对叶嘉莹先生的“极度不屑”式评语更犀利,入木三分啊!

记者:

诸多重要媒体介绍叶先生时,都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之类称谓排在首位——即便未排在首位,通常也是着重强调“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之类名号的。你也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他/她还这么说,这就不是简单的“三人成虎效应”了,而属“超级三人成虎效应”了吧?

吟者:

是的。此等“超级三人成虎效应”实在太过骇人!尤其是叶先生仙逝后那波“盖棺论定”逆流,真个实在“太过逆天”啊!我们不妨一起来考察几个实例。

最离谱的,当然是文题中便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泰斗”字样的。

比如,2024年11月25日京报网首发、新浪财经等多家网站转载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辞世,享年100岁》、京报网同日首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的《追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曾自费回国教书,学生听到不肯下课》、天津政务网同日转自天津日报的《百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病逝》、大公报2024年11月25日的《中华诗词泰斗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等等,都是文题中便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泰斗”之类字样,文中更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之类名号。其他中小媒体也便只能“跟风吃瓜”了啊!

同样离谱的是,文题中或是只称“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专家”名号,或将“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专家”置于“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之前,其实是在偷梁换柱嘛!

比如,新华社 2024年11月24日的《中华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去世》、中国新闻网2024年11月24日的《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央视网2024年11月24日的《长镜头 叶嘉莹:一生只为一件事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人民日报客户端天津频道2024年11月24日的《叶嘉莹:一生只为一件事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都是只称学者。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年11月25日的《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封面新闻 2024年11月25日的《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新华每日电讯2024年11月25日06版的《中华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去世》等等,文题中也是只称叶先生为“古典文学/诗词研究学者/专家”,而不是叶教授、叶诗人。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25日 第7版上的《别了,“诗词的女儿”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逝世》等篇之文题,则是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名号置于“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之前的。

经各大媒体如此这般一忽悠,“三重身份”的叶嘉莹先生之“第一身份”,也便由“老师”、“教授”,摇身一变而成“学者”、“专家”了!分明是在混淆视听嘛!

记者: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文题中虽未强调“泰斗”、“学者”、“专家”,正文中却重点谈及,也是先称“学者”后称“教授”、甚至径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此举所收到的实际效果诚可谓异曲同工,这方面的实例也不少呢!

比如,人民日报客户端11月24日的《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中国青年报2024年11月25日02版的《“诗的女儿”把生命留在了诗里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逝世》、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25日02版上的《沉痛悼念!“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先生逝世》、香港文匯報2024年11月26日A15版的《中國作協:用一生詮釋中華詩學精神真諦》、香港文匯報2024年11月25日A6版的《別了,中華詩詞的女兒》、香港文匯報2024年11月26日A15版的《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周文彰作詩追思》等等,也都是在文内不约而同地称叶先生为“詩詞學泰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泰斗”的。居然全都是一个“腔调”啊!

人民网2024年11月24日的《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则是先称叶先生为“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后称“南开大学讲席教”的。新华每日电讯2024年11月24日的《叶嘉莹先生逝世,万字旧文,怀念先生!》,也是先称叶先生为“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后称“南开大学讲席教授”的。中新社“ 东西问”2024年11月24日的《东西问》还是先称叶先生为“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后称“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更称“叶嘉莹是学贯中西的诗词泰斗”呢!央视新闻 2024年11月25日的《再送一程#南开师生雨中送别叶嘉莹#》同样是先称“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后称“南开大学讲席教授”的。如此这般忽悠,叶先生的“第一身份”能不变味吗?

更有甚者,11月25日的《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叶嘉莹同志逝世》居然更称叶嘉莹先生为“中国古典诗词领域领军人物”呢!那可是典型的官方背景啊!

另据中国作协的唁电,也是先称“古典文学研究学者”,然后才称“南开大学讲席教授”的。并称叶先生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愣称叶嘉莹先生的逝世首先是“学术界”的巨大损失,其次才是“教育界”和“诗歌界”的巨大损失。

还有报道竟称“叶嘉莹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终身事业”!分明“胡扯”嘛!

吟者:

更恐怖的是,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啊!“跟风吃瓜”的中小媒体简直有如“蝗群”啊!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不必一一了。关键之关键在于,“带节奏”者多为“官媒”甚至“重要官媒”啊!这才是最为恐怖的,要多恐怖有多恐怖啊!

在此,必须再次郑重说明:央视也好,新华社也好,人民网也好,光明网也好,其他官媒、准官媒、其他媒体也罢,总体上其实都是中诗学会的受害者,亦即被中诗学会“忽悠、误导、愚化、蒙蔽、裹挟”了。受害面太宽了啊!

记者:

倒也难怪,欺上瞒下的《理事要在诗词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中华诗词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不是连尊敬的马某同志和中诗学会多达二三百位理事都给“欺瞒”了吗?各路媒体记者们若不“跟风吃瓜”,又能“怎么样”呢?

吟者:

记者朋友也并非“全然无辜”。不懂诗词学术没关系,咱别胡说行不?咱别盲目跟风造势行不?那不是怂恿中诗学会“继续高擎叶氏学术大旗”的节奏吗?

记者:

那不正中“官威浩荡”、“鹊巢鸠占”、“挂羊头卖狗肉”的中诗学会之下怀吗?叶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成就了多少强权外行老干与雅腐大中小鳄啊!

恐怖之处在于,叶嘉莹先生亲口坦承的“第一身份”“老师/教授”,就那样稀里糊涂而又不容分说地摇身一变而成“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巨擘”了啊!

吟者:

凭心而论,就中国古典诗词学术研究而言,叶先生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二流学者”,其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和钱钟书先生、高阳先生之评便是明证嘛!

叶先生由“教授”到“学术泰斗”的穿越,各大媒体“瞎忽悠”可谓“居功至伟”啊!何况还有“加拿大皇家学会”尤其是“中华诗词学会”联袂忽悠呢?

关键之关键在于,叶嘉莹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居然颠覆了“关键染色体”层面上的所有要素啊!中华诗词早就“既不姓古典,更不姓中华”了啊!

究其原因,叶氏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从根本上“削平了诗词门槛”,客观上更使境内外“三大咸猪之手”共同受益,才有那么多境内外势力力挺、力捧啊!

“漫无边际”地“力挺力捧”者流中,“加拿大皇家学会”同样居功至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15: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处跟评:


这的确是个问题:
这得稍微掰扯一下。在“总人口才四千多万的一个英语国家”,叶先生“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名号之“推举者”“投票选举者”、“最终厘定者”中,究竟能有几个“中国古典文学大行家”呀?纵然真有个别行家,也应是“半吊子”型的嘛!总体上也应属“外行愣推”嘛!一如中诗学会“野蛮推举带头大哥”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3 14: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坛跟评:

各大媒体尤其是官媒、半官媒的诗词类从业人员,也有个提高综合文化素质的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05:53 , Processed in 0.08834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