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是一个悲欢得失的孤独使者,他们用心灵的思索和感受,将那些触动人心的情感化为动人的文字。然而,当诗人太过快乐时,他们却往往失去了灵感,无法再写出让人动容的诗篇。
这似乎有些讽刺,因为我们常常认为,快乐是创作的源泉,是诗人灵感的来源。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诗人的创作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思考和痛苦的体验。正如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所说,“诗歌是痛苦的酿造过程,快乐怎能创作出令人振奋的作品?”
诗人是品尝痛苦的大师,他们用心灵去感知世界的苦、痛、悲哀,通过文字的表达将这些情感融入诗篇之中。诗人用自己的痛苦磨砺自己,酿出一杯杯让人心弦震动的美酒。没有李白流浪的一生,他就写不出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没有安史之乱,杜甫就写不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尽欢颜的绝句,没有离别之痛,南北朝那位佚名女子也写不出“…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的悲壮。“
在这个快节奏、功利化的社会,诗人的存在显得更加珍贵。他们不被外界的喧嚣和干扰所影响,坚守着内心的宁静与深度。诗人用文字去抚慰世界的创伤,用诗篇去探寻人类情感的深处。比如余秀华的《摇摇晃晃的人间》那些直击肺腑的诗句。
诗人是一个独特而神秘的存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满着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对人性和情感的感悟。诗人看似孤独,实则有着无限的力量和创造力。北岛的一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顾城的“黑夜赋予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显示了诗歌文字巨大的冲击力。
然而,诗人也是脆弱的。他们常常被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所困扰,但正是这些痛苦让他们更加坚韧和深刻。诗人不会因为痛苦而放弃创作,反而会更加努力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创作出更具深度和力量的作品。如古人言,“悲愤出诗人,痛苦出诗人”。
所以,诗人如果生活优渥,太快乐了,就写不出真正的诗来,因为诗人是品尝痛苦、感知痛苦、表达痛苦的使者。他们的创作源于内心的痛苦和深度,只有在这样的痛苦和深度之中,诗人才能酿出那杯杯让人陶醉的美酒,让人们在文字中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和美丽。所以,本人给自己的诗集取名《悲歌欢唱……》[得意]
2024.03.19
作者,徐建纲,笔名,1.三峡老船长,2.一首老歌,英美文学教授,国内外出版双语诗集四部,诗作被翻译为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2024年9月获得意大利“纪念狄兰托马斯诗歌节”外籍诗歌奖。
来自圈子: 自 由 诗 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