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回复: 4

25版《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第一章第五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 15: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志愿者 于 2025-1-13 15:13 编辑

转自他坛:

25版《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
本系列主题:“叶氏学术大旗不砍,中华传统诗难未已”
第一章  厘清叶嘉莹先生的“第一身份”干系极大
第五节  叶嘉莹先生实属一流教授、三流学者
文/特约记者整理
记者:
本章主题为“厘清叶嘉莹先生的“第一身份”干系极大”。那么在您看来,叶先生的第一身份究竟是什么,又处于什么层次呢?干系极大又体现在那些方面呢?
吟者:
这得从“名”与“实”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名义上”的;二是“实际上”的。
“名义上”的已如前述,其实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学贯中西的诗词泰斗”、“诗词泰斗”、“泰斗”、“巨擘”、“宗师”、“巨星”、“诗灯”、“传灯”之类“神级名号”,乃至“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那等“天降神级名号”、“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社科院文研所名誉研究员”,等等等等。
“实际上”呢?其实叶先生自己早就亲口说明了,“老师”才是其第一身份嘛:
“我天生就是一个教书的。”
“我一直在教书,这是情不自已。”
“我首先是一个老师,其次才是学者,最后才是诗人。”
“我当然没有什么大本领、大学问,我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来,但是我真的喜欢诗词。”

记者:
既然如此,为什么境内外那么多人偏要把叶先生的第一身份忽悠成“诗词学者”、“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专家”、甚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巨擘”呢?
吟者:
“用作“抓手””而已矣,“各取所需”而已矣。尤其是叶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实乃“各取所需”者流之“大宝库”也!无论你是老老干、新老干、匠人类,还是诗盲、韵盲、新文盲,甚或文化间谍、诗词汉奸,“总有一款适合你”啊!
“老师与学者”本来是可以相互转化、二者得兼的。惜乎叶嘉莹先生并未转化成功!主要是由“老师”向“学者”的转化不成功。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式讲诗犹可,搞诗词学术研究则绝对不行嘛!
记者:
自由人先生的《“欧美名牌的钥匙”捅烂了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一)》曾以专节谈及“全任神行,一空依傍”式讲诗犹可,搞学术研究则绝对不行”,并曾援引《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之剖析,很有说服力啊: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上有篇注明来源于“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兹摘录几段,以供天下同仁玩味:
“小说家是这个样子,我再讲另外一种类型词人,我讲的是一个人,这个人大概十多年前开始引起人的关注,此前不了解或者是学术界根本不把这个人当回事,那就是顾随。这个人是毕业于北大,但是感兴趣的是古典诗词,因此读书的时候两个感兴趣的第一喜欢古典诗词,第二曾经参加过五四运动。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有了顾随既不同于今文学家,因为他的古典诗词的兴趣,也不同于旧派文人,他有政治激情。而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奇妙的结合。这就是顾随先生以及几年前出版的《顾随全集》。《顾随全集》很奇怪,基本上是创作和真正的学术只有一卷。这个教授是什么样的教授?是一位教授的再三呼吁才引起我们的关注,那就是叶嘉莹。如果没有叶嘉莹我们早就忘记了顾随。今天我们说顾随是大师,那是经过叶嘉莹20年的不断的呼吁,走南闯北不断告诉大家说我的老师很伟大。20年后有了这样的书。《女儿眼中的父亲—大师顾随》,要是在20年前你这样说没有人相信,而且大家觉得很好笑。但是20年过去了大家认为顾随值得关注,我也是后知后觉。我今天谈的顾随。”
“晚年的时候他的女儿问他,你这一辈子到底想当作家还是想当学者,因为这个人的气质导致他在这中间犹豫。最后说,其实我更想当作家。换句话说这个教授是想当作家的,他的写作之所以不被今天关注,是因为他写的是古代诗词和戏曲,而不是现在流行的长篇小说或者新诗。另外跟他的写作有关系,他一辈子真正的著作就是《稼轩词说》和《东坡词说》各一件,合起来也不到20万字。而这些东西是1942年,他的学生跟他聊天说你还是写一点东西吧。把你的讲课写下来就行了就像你讲课一样,所以这两个书都是一首词一首词的解说,有非常精彩的发挥,但是不是论文。”
“什么时候开始写论文,这位先生5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写论文,一写论文简直是惨不忍睹。他的论文引一段马克思,再引一段高尔基,然后现实主义就出来了。他不会写论文,他不适合今天的学术体制,不会写论文。换句话说这个著名教授不会写论文,但是会讲课,而且讲得很好。而且整个论述是按照这个思路讲的。回想一个问题,判断一个教授凭什么来判断?这一百年中国大学史说某某人是个好教授,是个大师的时候,说的是他的著作。请大家注意是教授,教授的正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当然你可以说有人口才好,讲台上发挥得很自如。有人内秀,书斋里面写得更好,有人两者都行。但是回过头来看。这一百年的中国,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评判教授基本上靠他的著作,而不考虑课堂。这才有了在叶嘉莹再三奔走呼吁之前顾随长期被我们忽视了。”
“而顾随先生过去曾经90年代在大陆也出过好几本书,当然是遗作了已经是,那么那些书出版的时候也很多人注意到,你看我就今天才有机会认识到顾随先生的厉害,就谈这本,《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很多朋友觉得这本书会让人想起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那么但是其实是各有不同,不一定要强行来比较,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一点是什么呢,不知道是不是他们那一代人上课的特征,就是说到哪就是哪,那么真的配上了这本书名感发这两个字,所谓的感发就是有感而发,明明是要跟大家讲一件事,上课的时候说着说着就跑马跑远了。
但这个跑马跑远了又怎么样呢,你比如说看叶嘉莹老师在这本书里面写的序,她说先生之讲课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是我平生所接触过的讲授诗词最能得其神髓,而且也最富于启发性的一位难得的好教师。”
由是观之,“好教授”未必就是“好学者/好学人”嘛!叶先生也不例外吧?
吟者:
是的。必须再次强调,诚如自由人先生所言:“全任神行,一空依傍”式讲诗犹可,搞学术研究则绝对不行”啊!而这,正是“叶泰斗/巨擘”的“死穴”啊!
叶先生的“老师”、“学者”、“诗人”名号曾经交替使用。“老师”与“学者”固然有联系,终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嘛!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啊!
叶先生的“第一身份”乃是“老师/教授”,而非“诗词学者”,更非“诗词学人”!怎奈叶先生健在之时尤其是仙逝以后,居然被人刻意“张冠李戴”了啊!
记者:
是啊!不知不觉之间,叶先生的“第一身份”,便从“叶老师/叶教授”摇身一变而成“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诗学会名誉会长”、“资深顾问”级别的“叶学者/叶专家”甚至“学术泰斗”/“巨擘”/“宗师”了啊!这“戏法儿”变的!
吟者:
最恐怖的是,那可是举国范围的“盖棺论定”啊!此等“神级名号”俨然“冠绝宇内的超级诗词学术大拿”嘛!如彼“地毯式轰炸”级别的“蝗群般盖棺论定”无异于泥石流嘛!分明是裹挟全国“继续坚决高擎叶氏学术大旗”的“节奏”嘛!
《中华诗词学会悼念叶嘉莹 周某彰会长作诗表追思》所披露的“双料外行”型带头大哥这句“叶落根深枝更茂,先生遗梦后生圆”所传达的信息,尤为令人“毛骨悚然”啊!叶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已然为害不浅,难道还嫌不够吗?
关键之关键在于,当代所谓的中华古典诗词总体上早就“既不姓古典,更不姓中华”了啊!就在不久以前,“带头大哥”又曾公然放出此等厥词:“每天创作的诗词作品数以10万计。”连傻子都明白,此话无异于在说:“一天便能造出几个大唐”!
那都是诗词吗?绝大多数纯属“纸间平仄垃圾/准垃圾/类垃圾”嘛!叶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也好,带头大哥的加强版“非中国式诗论”也罢,客观上都是“催生诗词垃圾/准垃圾/类垃圾”的嘛!岂可“继续高擎叶氏学术大旗”呢?
记者:
我就纳闷了,自由人先生等人那个“39期系列”早就把叶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剖析得清清清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了,主题为“中华诗词骗局的n个必究”的24版《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和《“把荒诞当事业做”的中诗学会必须立即坚决全面取缔》等诸多系列更把带头大哥的加强版“非中国式诗论”剖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了嘛!力挺叶先生、竭力维护叶先生、力挺带头大哥、竭力维护带头大哥乃至中诗学会者流,怎还那般疯狂呢?
吟者:
“各类泥石流”裹挟之下,“身不由己”而已矣!“虚假政绩”加持之下,“跟风吃瓜”而已矣!“动辄几百数千万”的“巨额雅腐暴利”诱惑之下,“利令智昏”而已矣!“文化渗透”、“和平演变”、“颠覆现政权”之类“鬼蜮伎俩”驱使之下,“丧心病狂”而已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言以蔽之,“各取所需”而已矣。
更恐怖的是,近来又兴起一股“无端野蛮禁删”妖风啊!都是委婉批评叶先生所致。概因叶先生的“非中国式诗论”及其“老干体诗词”根本就禁不起推敲啊!
至此可以进一步回答你前边的问题了:叶先生的海内外“第一身份”名义上是“学者/专家/院士/泰斗/巨擘”,实际上则是“老师/教授”。至于处于什么层次嘛,“老师”是“优秀”级的,甚至是世界级的。但是,必须强调,这是以“诗无达诂”作为先决条件的。一旦失却这个前提保证,则叶老师/教授同样会大打折扣的。
作为“学者”,则属“充其量的二流水准”。若是仅就“关键染色体”层面而言,则“尚未入流”,实则是“去中国化”啊!叶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汪精卫诗词中的“精卫情结”》、钱钟书、高阳二先生对叶先生的“不屑式点评”,便都是明证嘛!或许“叶嘉莹先生实属一流教授、三流学者”更为恰切吧?
至于厘清叶嘉莹先生的“第一身份”之极大干系,则主要体现在叶嘉莹先生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对“中国传统诗学”的“颠覆性冲击”、“根本性破坏”及其造成的“失控性恶劣影响”。尤在是叶先生仙逝后这波“逆天”级别的“盖棺论定”逆流乃至“叶落根深枝更茂,先生遗梦后生圆”所传达的信息,实在令人毛骨悚然啊!
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蒂,还是空挂着“学术性”幌子、实则“官威浩荡”、“鹊巢鸠占”、“挂羊头卖狗肉”的中诗学会“强权外行老干”乃至“雅腐大中小鳄”会同包括“文化间谍”、“诗词汉奸”、“见利忘义”并“大发而特发诗难财”的“诗词企业家及其打手”在内的“境内外各路势力”联袂“绑架诗词学术”使然。
再强调一遍:“中华诗词学术”被“绑架”才是症结所在啊!有网句为证:
“沽名渡驱逐艄公酿特大蛮渡惨案
百万浮尸兀自漂,诗男韵女泪滔滔。
长安路上人如鲫,怎奈无由过断桥。”
除业内中高端“坚持强行误导”外,中基层“野蛮护法”也绝对不可小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15: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得从“名”与“实”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名义上”的;二是“实际上”的。
“名义上”的已如前述,其实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学贯中西的诗词泰斗”、“诗词泰斗”、“泰斗”、“巨擘”、“宗师”、“巨星”、“诗灯”、“传灯”之类“神级名号”,乃至“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那等“天降神级名号”、“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社科院文研所名誉研究员”,等等等等。
“实际上”呢?其实叶先生自己早就亲口说明了,“老师”才是其第一身份嘛:
“我天生就是一个教书的。”
“我一直在教书,这是情不自已。”
“我首先是一个老师,其次才是学者,最后才是诗人。”
“我当然没有什么大本领、大学问,我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来,但是我真的喜欢诗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15: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
既然如此,为什么境内外那么多人偏要把叶先生的第一身份忽悠成“诗词学者”、“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专家”、甚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巨擘”呢?
吟者:
“用作“抓手””而已矣,“各取所需”而已矣。尤其是叶先生的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实乃“各取所需”者流之“大宝库”也!无论你是老老干、新老干、匠人类,还是诗盲、韵盲、新文盲,甚或文化间谍、诗词汉奸,“总有一款适合你”啊!
“老师与学者”本来是可以相互转化、二者得兼的。惜乎叶嘉莹先生并未转化成功!主要是由“老师”向“学者”的转化不成功。所以没成功,是因为“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式讲诗犹可,搞诗词学术研究则绝对不行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14: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处跟评:
““什么时候开始写论文,这位先生5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写论文,一写论文简直是惨不忍睹。他的论文引一段马克思,再引一段高尔基,然后现实主义就出来了。他不会写论文,他不适合今天的学术体制,不会写论文。换句话说这个著名教授不会写论文,但是会讲课,而且讲得很好。


”看来“教授与“学者”甚或“学人”还真不能轻易画等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3 13: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坛跟评:

看来评论者还是做了不少功课的:
什么时候开始写论文,这位先生5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写论文,一写论文简直是惨不忍睹。他的论文引一段马克思,再引一段高尔基,然后现实主义就出来了。他不会写论文,他不适合今天的学术体制,不会写论文。换句话说这个著名教授不会写论文,但是会讲课,而且讲得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06:09 , Processed in 0.09213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