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回复: 1

25版《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第二章第四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9 14: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他坛:
25版《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
本系列主题:“叶氏学术大旗不砍,中华传统诗难未已”
第二章  “非中国式诗论”竟是靠“野蛮护法”维系的
第四节  知乎网友对“叶氏学术大旗”及其诗词之不忿
文/特约记者整理



记者:
临时插入个话题:看看“知乎网友”对“叶氏学术大旗”及其诗词之不忿吧。
比如,在《为什么网上对叶嘉莹教授的负面评价不多?》下,有网友提问说:
老师组织同学观看《掬水月在手》,看了一个小时,只感觉一个字,酸,难以与之产生共情,上网查阅资料,虽是感动中国人物,然一观国籍,如飞虫入眼……
方知定先生答曰:“叶嘉莹是个没什么天才的诗词大家。她只是名不副实。她是你们中大部分人所能达到的极限,仅此。
古来有之嗟我何言答曰:“挺多的啊,黑叶嘉莹的还不多吗?(我觉得光我黑的就够™多了,笑死。)只不过你看不到也看不懂罢了。至于国籍,在1970s以前,叶嘉莹没有一分一秒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治理下生活的,连对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会都没有……
匿名用户答曰:“黑叶先生的地方应该是给她上课挑错(比如讲杜甫生平这种事情还能出现明显的错误),说她的词写的一般(比不过很多如今的民间爱好者),学术成就相对来说没这么高(同样是女教授,她成就不如葛晓音先生。)
斗转星移爱好者答曰:“……但是今天被恶心到了,诸多名人捧唐双宁臭脚的话里,还是叶先生她老人家最尬。”“这追星啊,还是追古代的死人安全不会崩。
紧接着,斗转星移爱好者网友晒出了叶嘉莹先生神侃海吹“雅腐大鳄”唐双宁并为《霜凝诗词选》作序(序一)之铁证,其序言核心文字前曾谈及,就是这段:
唐主席双宁先生大鉴:
惠函及附下大作诗文及报刊所发表之书法,均已拜收。未即复者,因我确实为您之才华、气魄、识见所震撼。对您之各方面创作都仔细阅读涵泳了一番。书法,我是外行,但对您的《论书法审美》之高见,所标举之书外功夫、宣泄情绪与创造美感之三项基论则极具同感。此外,您《论李白的悲哀与幸运》一文,与我多年前所写的一篇《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谈李杜之交谊与天才之寂寞》一文所论亦颇有相近之处。此外,我最喜爱的是您所写的《闾山》与《镜泊湖》二文,天地造化钟此灵秀,得您之妙笔结合一已之才情、襟抱与文化史地之学养,写出如此动人之妙文,真可谓湖山之幸。您的书法得毛主席之神,而您的诗则与太白之才气横溢颇有相近之处,非我辈斤斤于格律者所能置喙也。
此上即颂,时绥。
叶嘉莹2004年1月8日
同时晒出了叶嘉莹先生与唐双宁唐促膝交谈图片和叶先生的【推荐】词:
先生大作正如东坡所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不敢妄加评论。——叶嘉莹
吟者:
这就不是“私下相互吹吹拍拍”了!“此等谀词”居然用作《霜凝诗词选》序言了啊!叶先生怎就“不计后果”呢?联系到前两节所及,似应完全可以回答《为什么网上对叶嘉莹教授的负面评价不多?》了,其实无外乎“三大境内主因”,那就是:
第一,“官威浩荡”、“鹊巢鸠占”、“挂羊头卖狗肉”的中诗学会会同“境内外三大咸猪之手”,刻意“使劲浑身解数”“极力吹捧”、“疯狂装神、造神、封神”;
第二,中诗学会势力圈内——包括“某港诗词学会论坛”和诸多“国字号诗词论坛”坚持“禁删屏锁沉式野蛮护法”、“只许叫好,不许说不”,否则封你杀你没商量!
第三,诸多官媒/半官媒以及诸多其他重要媒体“盲目跟风造势、鼎力推波助澜。”
记者:
再如,在《如何评价叶嘉莹先生的学术成就》下,有诗友提问说:
“请问叶嘉莹先生在学术上是什么水平?能和夏承焘、龙榆生诸位先生相比吗?”
斗转星移爱好者答曰:“论功力和那两位没法比,鉴赏比较细腻,对诗词很赤诚,值得尊敬,但是别吹过头。赏析什么的几乎算不上什么学术,真的,学术上的前辈大佬会赏析的多了去,没谁是单靠这成就的。叶先生更像是站在学术与普及交界上的人。
匿名用户答曰:“从作诗角度来看,“诗词女神”的称号过高。为什么没有人评一评她的诗?她自己又对自己作的东西有什么评价呢?
“虽然我很敬重叶先生,但是叶先生在词学方面显然和龙榆生、夏承焘二位先生不在一个梯队上。”
啧,就说一句,她首先是词评人,其次才是词人(诗人)。
吟者:
赏析什么的几乎算不上什么学术”、“叶先生更像是站在学术与普及交界上的人” 。这两句显然极为中肯啊!至于“为什么没有人评一评她的诗?”由本章第二、三两节可知,“无端野蛮禁删屏锁沉”如彼猖獗,谁敢评呀?那不是在“找死”吗?
记者:
又如,在《怎么看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著作?》下,也有诸多“知乎网友”吐槽:
张好在评曰:“私以为她并没有承袭多少王国维和顾随,在词学上叶嘉莹几乎是张某言夺了舍,好发故弄玄虚的怪论,好穿凿索引过度解读。王国维的论述不管严不严谨,起码不落前人窠臼,且有大大的解读空间:正所谓“隔与不隔”,王氏的词论不隔,猛打眼一看意思都讲明白了,但细想来还有很深的领会余地;叶氏的词论乍一看深奥幽微,但实则能入不能出。
最典型的莫过于《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一篇。
斗转星移爱好者评曰:“科普大有功德,学术性普通。初学者看看还是不错的,“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著作”,就像为了喂食婴儿嚼烂的米粥。
但是啊,还是学会自己吃饭的好。再好的赏析家侃到天花乱坠也无法超越原作本身。依赖这种书才能看懂诗词,终不能登堂入室。”
“诗词”本不需要此类著作能自行发光,但婴儿需要这种书指个路。
风在吹评曰:“长于研究,短于著述,才力终究有限。跟《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们同样的毛病。但叶嘉莹功底比之那几个后辈,又要甩他们几个车位。早期作品颇有灵性,年纪越大,诗作越平。但比起现在的老干体,还是强得多。”
高台月评曰:“我还是大一学生的时候就不看好她的学术。无奈此人盛名,不敢置喙。”“看了她创作的《祖国行》我大受震撼,她对文学的理解有问题。
歌行体不是流水账。白居易是通俗但是凝练,她纯纯一堆口水话。
文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评曰:“论诗词创作,叶先生跟我差不多都属于门外汉。我私心揣度,或许我比她距离这扇门还近一些。当然,五十步笑百步,仍是都在门外。
“搜韵上就能搜到,叶先生的古风,词曲,都不如律绝有水平,五绝只两首,所以这里看看她的五律和七律,如果说写得好不好,那的确是规规矩矩,远胜老干体了,但是我说的入门,恰恰就是不要这么规规矩矩,这样规规矩矩写,就等于是在门外兜圈子。
古来有之嗟我何言评曰:“只能说叶女士,词人赏析写太多,把大伙儿都拐歪了。”
空灵水老师评曰:“要说诗词著作的话,我要说她真心实意在写诗,写的好的大概是不入流的水平,写的不好的是不上台面的水平。
“人生的沉郁顿挫是诗歌的底气,生活的奔波起伏是诗歌的张力,叶嘉莹的诗歌毫无力量感可言,更说不上任何的味道和意蕴,作为诗人,没有天赋,也没有才能。
随风飘落评曰:“我翻看了叶氏的《祖国行》,这首仿《长恨歌》的诗。别人都说好,我说不好不合适。算了吧,忍一忍,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赞美一句:
这诗真好!真它娘的长!
玄袂临风评曰:“写诗这个事儿,天分差一点都不行。”“公允评价一下叶先生的作品。语感和结构都未入境。她的诗读起来,滞涩感很严重。能够看出来,她很努力的去学习“白话入诗”的技巧,但时不时的总想展示自己饱读经典的苦功……这是读透了书,但没入道的典型表现。结果就是单句或有亮眼之处,组合不成篇。
绛衣评曰:“叶老师主要是鉴赏,研究意味不大,鉴赏文字写的还很不错,很适合用来拉人入坑。”
梧风冥冥评曰:“没看过她的诗词,刚刚搜看了些,还不错,但算不上大家,有些地方转折不很自然,如“变谷生桑”。感觉写诗词不是她的强项。
屏山主人评曰:“叶嘉莹是美食评论家,不是好厨师。”
yubing911评曰:“努力有余 才气不足。
大王酸浆鱿评曰:“不入流!
质明行事评曰:“一流的文化普及之功,二流的学术,三流的创作,古典文学学术工作者不必读他的书,因为有太多更值得花功夫的著作,但对不用吃这碗腐鼠味儿学术饭的大众读者,他的书还是很友好的,各有各的生态位吧,就凭这一点,我仍愿心悦诚服地称其为先生,但如果对中文系古代文学方向的学生推荐他的书,大概率会被鄙视的。
西衲子评曰:“如果她真把白居易评成“二流诗人”,按这个标准,她的诗可能不入流。那首《祖国行》,我读了,足够长。这就是这首诗的特色。如果她以为凭一首诗将一生经历与见闻写清楚,就是好诗了,那么她愧对“古典文学研究家”这个称号。
匿名用户评曰:“她与王国维,顾随是一脉相承,师出名门,长处还是在考证上,主要围绕诗人进行研究,但我觉得(仅仅是我觉得)应该将重点放在诗上,去解决什么是诗,诗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中国诗与西方诗的区别与相同之处,中国古代诗为什么这样发展,有何规律可言,诗的共性在哪里。
请问吟者先生,您对“知乎网”上此等“批叶言论”怎么看?有什么大用吗?
吟者:
唉,被“中诗学会”/“加拿大皇家学会”/“境内外三大咸猪之手”联袂吹成“诗词学术泰斗/巨擘/宗师”、俨然“冠绝宇内的超级诗词学术大拿”、“中华诗词蜃楼半天云上”绝无仅有的“超级大神”叶嘉莹先生,在“知乎网友”心目中竟是如此印象!
“知乎网友”如彼吐槽,其实也没什么大用,“快乐快乐嘴”而已矣,只因知乎网乃“非诗词类网站”。一如中诗学会“双料外行”型带头大哥的网络版《周某彰诗词选》虽曾贴发/转发至“多家非诗词类网站”,居然“惨到无人问津”啊!
记者:
嗟乎!前述“知乎网友”非但对叶先生的学术水准不敢恭维,对其诗词作品同样没看好啊!这就太过尴尬了!既然如此,怎就愣是奉为“神明”膜拜了呢?
吟者:
强行上位”、“野蛮霸位”、“公然雅腐”之所必须而已矣。须知,“至今坚持高擎叶氏学术大旗”者流都是些什么人呀?答案尽在其中嘛!“叶氏学术大旗”一倒,“中华诗词蜃楼”势必彻底坍塌,然则“巨额雅腐暴利”谁来保障呀?
记者:
这个比喻极具特色:““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著作”,就像为了喂食婴儿嚼烂的米粥。
吟者:
生动形象啊!只不过不是喂食“小小孩儿”,而是喂食“老小孩儿”——“强权外行老干”乃至“雅腐大中小鳄”啊!多少“雅腐大中小鳄”都成“诗词之神”了啊!
记者:
其实,“知乎网”上还有不少“批叶类点评”呢!比如,《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去世,如何评价她的一生?》下,玛特网友此等点评便曾得到一致“赞同”呢
我对“教育家”没有异议;说她“诗人”也可以,虽然叶自己写的诗不多且相当一般;至于排第一位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确实是谈不上。
吟者:
连“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都谈不上,“泰斗/巨擘/宗师”就更是挨不上了!
我也注意到,“知乎网”另文下迟永曾批曰:“传统诗词的妙处,其实不在 “写什么” 而在于 “怎么写””、“重内容而轻作法,这一点不仅是叶的不足,也是今日学界普遍的不足”;小王博士则直批“叶女士的学阀作风(压制中国古典文学的批评界,打压学术异见)”;炖肉狂魔苏东坡更直批“中国有点权势、名望的人只要死的晚,就能自动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泰斗。如果有人质疑,就会被大批大批的人说,死者为大来堵嘴”。
《关于叶嘉莹学术水平,有这样一场激烈论战》等诸多“批叶网文”都值得一读,惜乎相关原文多已被删。殊不知,“知乎网友”多未触及重点,叶先生原生版“非中国式诗论”的危害才是最大的啊!居然“不许说不”,这就更“恐怖”了啊!
中诗学会确比“象棋界录音门”还黑啊!有关象棋选手毕竟都是“象棋中人”,中诗学会“强权外行老干”乃至“雅腐大中小鳄”又算什么?“既非诗词中人,更非诗词学术中人”嘛!至今鼎力护持“叶氏学术大旗”,分明“醉翁之意不在酒”嘛!
有关方面有关人等或许尚未认清,彼等无条件地继续“力挺、力捧、护持”“充其量的加拿大籍二流学者”叶先生,有意也好,无意也好,有意无意之间也罢,都已事实上沦为“美西方文化渗透势力”之“帮凶”了啊!这才是最值得警惕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14: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处跟评:
知乎网友们是真敢说啊!若是诗词学术界也能说真话,那就有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05:58 , Processed in 0.08328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