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回复: 0

陈婷:对话林永望的诗和远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8 01:04: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末的意外之喜
◎陈婷(作者系珠江时报记者、编辑)

就我的经历而言,“林永望”之名,似乎是一个“传说”。因为以前和报社的前辈聚餐,偶然会听到前辈们说“如果是林永望,可能会这样做……”我从前辈们的话语中,听出了他们对报业“黄金年代”的怀念,以及对结下的“革命友谊”的骄傲。知识青年肆意挥洒才情的美好时光,着实让我们这些后辈们神往不已。
根据前辈们零星的话语,我似乎拼凑出了一个不甘平庸、永远对世界充满爱与好奇、洒脱的诗人形象。我想象自己背着旅行背包行走于鲁朗,倏然听到某种呼唤,在一家客栈门口停下,老板沏着茶,笑着说:“我叫凌云客,要不要听听我的故事?”一段邂逅由此开始。
带着这份“想象”,我翻开了林永望前辈的《陌上花开:凌寒文集2》。
文学创作是一场“对话”。书中,前辈把笔墨豪情挥洒在祖国大地,留下了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憧憬,也留下了作为诗人的恒常的孤独与伤感。《玉门关叹》一诗中,“耳畔/似有号角声声/猎鹰划过长空/心潮伴随着战鼓阵阵/马鸣和旌旗”。诗人眺望苍茫,突然,历史的金戈铁马浩浩荡荡地穿过,兵家孤独,英雄埋骨,举杯祭奠,感谢先人成就江山千百年的壮美。在《峨眉山月》一诗中,诗人没有直接写山月之美,而是借李白、吕洞宾、郭沫若,赞美月亮如飘逸的婵娟,可望不可及。然而诗人没有止步于赞美,而是希望跟随古人的脚步,学习他们的豁达。但是最终没有成功,回首幕幕往事,发现自己还是一名俗人,抵达“彼岸”的机缘还未到。李白曾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走遍江山,最终也是栖居一隅,时光匆匆,能把握的只有当下,孤独才是生命恒常的状态。这种状态也常见于林永望前辈书中。在《人生如戏》一诗中,诗人“携酒独行”,以“生”“旦”“净”“末”“丑”五节,写世事无常,情深缘浅,风刀霜剑,这正是每个具体的生命都要经历的。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人生这台孤独的戏中轮番扮演着生旦净末丑吗?尽管如此,诗人还是告诉读者,除了孤独,还有希望,稳住内心的力量,方能见识天地之宽广。
林永望前辈曾是我国援藏大军的一员。援藏这项伟大的事业,留下了无数干部辛劳的汗水。书中第六辑《天空之境》,就是对援藏事业的赞歌。在《墨脱石锅》中,诗人赞美援藏干部如墨脱石锅般,质朴,坚忍,百折不挠。如今,墨脱石锅也穿越千山万水,“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援藏事业的见证。
书中,诗人还写了对亲人的爱。对于父亲,诗人希望时光慢一点;对于儿子,诗人希望他能成为栋梁。亲情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最具体的“连接”。亲人之爱在三代人中传承,也将铭刻在时光之中。
山河风光、历史沧桑、心灵奇旅、平凡百味……读完本书,我也完成了和诗人的一场“对话”,完成了一场诗和远方的徒步。文学创作是慢的艺术。在如今这个大家忙着“卷”的时代,前辈选择了“慢”。这也许就是“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吧。
感谢这份年末之喜。
佛山,也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降温。

2023年12月16日于佛山南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06:28 , Processed in 0.07844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