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回复: 0

清明诗学境域的新拓展 ——严观近期诗歌探索的新启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8 15: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诗学境域的新拓展
——严观近期诗歌探索的新启思

                                          (江西)河西苦雨

在《大野》第二卷诗歌栏目印象综述的结束处,我忽然兴起一个新的诗学构想——清明诗学,这是由于本期压轴之作幽晦诗境的反激。这类诗歌从主题到内容大多过于沉闷压抑或驳杂迷乱,缺少正能量引领,我不能不产生某种怀疑——这是否有违诗的正道?非得晦暗不明暧昧不清才算得高明?所幸本期作品仍然不乏亮色,暖意和正面激发点——从严观,温东华,吴玉垒,江川鄂,刘啸等诗人的作品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朗之气。两相对照,不禁揣思,这种明丽旷达之风是否具有可推广性?当下是否可倡导清明新诗风?
但回顾现当代诗歌史,发现一个常识性疏忽——在学术层面,清明诗学或许可视为新概念;但在文学层面,清明风其实存在已久。
先看伦理特征——清澈,通透,敞亮,豁达。
再看艺术特征——简洁,简约,明丽,轻快,晓畅,奔放。
清明风一般主题鲜明,文路清晰,诗眼可见,但并不等于直抒胸臆,开门见山,一览无余。清明指的主要是诗风温煦,诗境澄明,诗旨正义。
清明并不是新生事物,它是很原初的东西。人类之所以全面进入历史的幽暗和迷狂,就是因为人性的阴暗面长期占据上风。所以清明诗学的先导应是对人性的呼唤。清明诗学应是对人学的复苏!也是对社会空气的澄清!清明就是追寻大善地!世界没有平白无故的风景!改良社会首先得改良人性!一切都得从我做起!不仅是诗写有清明之风,更难得的是为人的清明之风!
自古以来都不缺有清明之气的诗人,这类诗歌更不是罕见之物。清明的主要特征——理想,天真,浪漫,可以说百分之九十诗人内心里都有,诗中也多有流露。但在继现代,假性清明曾大面积泛滥;后现代演变为诸如小清新,静好体,酲酒体,升平体,乡愿体等风气,集中于美篇和泛诗。所以讨论清明诗学,首先得厘清其与泛诗主义的边界。清明诗学寻求事物的特别诗性和生活的普遍诗意;泛诗主义则是寻求世界的普遍诗性和生活的个人诗意——这是二者本质的区别,也是最容易混淆的地方。
就我目前所见,唯有诗人严观诗风最契合,其最近力作《远扬》尤为出色。在赓续汉诗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匡护着民族的优良传统,并有效地吸纳和融合了现代诗的最新成果,既清爽悦目又沐化身心的现代性令人神往。这就对了——清明诗歌似有种天然的现代性。清明诗学理应是现代性的复苏,清明诗学也理应是民族诗歌的正脉!
继现代时期的所谓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就曾经颇有俊朗之风。诸如郭小川,贺敬之,李瑛,朱子奇,蔡其矫,雷抒雁,叶延滨,赵丽宏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我不怀疑这类诗写的历史合法性,也不否认这些诗人的文学建树,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全面正向略无负面折射的抒写存在不可忽视的片面性!当时还没有政治正确和技术理性说法,但因为诗人天然的敏感性,必定有形无形存在一种自我警示的先验,况且诗人还有自我保护自我矫正的本能。所以这种基于政治正确的写作观,不仅具有天然的现实性和正当性,很可能完全是抒写者本身的价值认同,也就是说,诗人的境遇感与语境是合拍跟进或同步一致的。他们对历史语境中负面因素的疏漏忽略,并不一定是有意的回避和无知的盲视。
这类诗人俊朗之风是否就是清明之气暂且不说,至少在外观上有刚正之色——积极向上,乐观坦荡。诗写有突出的伦理共相——理想化,善意化,光明化,正面化,直接性,抒情性,公共性,时效性…… 我认为这些正是这类诗写普遍的缺陷——即写作伦理和艺术伦理的同质化。这种写作共相正好验证了历史语境的荒唐……所以我只能把这类诗写称为“光正诗学”,以区别于我倡议的“清明诗学”。光正诗学的“高明”就在两手并用殊途同归——或政治正确格调自高,或道义完善优势自许,站在制高点可俯视众生;世俗主义可格调悬置,画饼充饥可得即高歌!前清明书写有一种普遍的乡愿。
我以比较诗学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的结果是,这种诗风仍普遍存在于完善型和泛诗型写作中。清明应该是新诗与现代诗过渡和积习,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为阐述的方便,不妨把前现代继现代及泛后现代清明抒写称为“前清明”,同时把后清明写作称为“新清明”。
据我观察,前清明诗写貌似都有些现代性,至少是语言伦理外观层面。令人深思又无可如何,前清明大多糅合有母题性元素,真伪难辨。往往把假大空当成真善美表现,并已形成体制化写作模式,根深蒂固如“传统”。不必全盘否认前清明抒写的政治正确或艺术合理性,也不必遽论新清明诗学的可行性。但重提清明诗学,我认为首先得来一场矫正行动——也就是理念修正和纠偏!可以欣慰的是,当代诗人严观已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严观的诗学实践有继往开来的意义——既有对优良传统的秉承,也有建设性拓展。济世而用世,入世而超世。我深信不疑其诗写灵魂的现代性。
统观严观诗歌,其赓续性和开拓性表现为以下诸方面——
清明就是热爱,挚爱,大爱。
爱几乎是严观诗歌一以贯之的主题。其中有人伦在爱,如《有一种幸福,叫我想你》《情愫》《逆光中的少女》《仪态万方》《花儿为什么这样美》《闺秀》《转角的爱》《红酒浪漫》《高湾》《躺在沙滩上的裸女》《芳华》《美人》《离愁》《洛可可的情诗》《与你游山》……风物之爱,诸如《鸊鷉》《陶罐》《雪花》《八爪鱼》《仙鹤》《 向日葵》《榕树》《凤凰》《葡萄酒》《服饰》《芦苇》《蜘蛛》《长颈鹿的睡眠》《树枝间的长腿红凖》《纤细的雪》……文化之爱,诸如《可还有时间》《秋日哀歌》《人与水》《万物隆替》《浅层印象》《向内凝视》《和光同尘》……历史之爱,诸如《伏羲与女娲》《太阳雨扶桑神鸟》《道德》《易经》《太极与周易》《周易》《十诫》《夜后咏叹调》《北齐佛像》《拜占庭》《阿房宫》《后羿之死》《夜郎王》《楼兰》《唐宫乐舞》《大禹治水》》《女娲补天》《一带一路》《郑和下西洋》……唯美之爱,诸如《远扬》《高山与宫殿》《高山与太阳》《高山落日》《安第斯神鹰》《奇恩异典》《河图洛书》《野兽吞噬野兽》《鸟群,鱼群》《罗刹城池》《东风颂》《风颂》《雅颂》《香颂》《罗刹城池》《星际种子》……还有别裁之爱,如《恋家的鸟》《鸟飞走,船开走》《暗香》《美杜莎》《赊刀人》《野兽吞噬野兽》《蛇的快感》……穿越时空之爱,诸如《远扬》《麋鹿与角》《花瓶与时间》《活着的老骨头》《天鹅》《海之诗》《西风狂想》《野牛的象征》《云雀颂》《驶向蓝海》《夜莺颂》《信天翁》《先秦古陶颂》……连篇累牍,琳琅满目,包罗万有,思接千载!不可谓不博富,不可谓不深沉!可以说已打通世俗与世界的边界,将唯美和哲思,伦理与文化,艺术与心理糅为一体,交相辉映。
清明就是圆梦。
诗人之爱可以说就是一场圆梦的历程,圆梦也是一种爱的心态或状态。
严观的很多作品洋溢着一种白日梦气息。有的表现为魔幻世界,有的表现为异域风情,仿佛不是这个星球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以此表明人生态度。我揣想,这种有浓郁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理想主义和高蹈主义情调的诗写,原动力就是对被解构世界的不满和意见,也就是我曾经提到的清明诗学的出发点。
长诗《远扬》是新魔幻主义和白日梦诗学的典型文本。这首诗的叙事主体是以诗人本人梦游式的经历,表达对世界的复杂情感——爱情,人伦,美好,光明,和平,自由,公正。以电影广镜头的叙事方式,描述主体的奇特见闻和地域特色,其中还参杂有形象化观念和抽象化形象,但没有太大的违和感。如果不认真看,还以为真人真事呢。但里面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遭遇都是怪怪的。没日没夜又象一日游,多处游玩,又象在同一个地方瞎逛。入世又出世,其中人物如半人半鬼。但分明有色彩和温度,甚至血腥和暴力!你是否想起《百年孤独》和《生活在别处》?这里显然有“人本可以诗意地栖居”的寄托,不过也没那么简单。这首诗的复杂性对严观本人来说是空前的,对整个诗坛也可能石破天惊!反正我是从未见过类似的诗写。这首诗并不是用演绎法和镜像法,而是影像情景广角并叙法。其中有历时性,也有共时性,叙事整体有如一个圆梦的过程。圆梦不是撒谎,自布迷阵也能自圆其说,逻辑自洽方得清明。《远扬》是新结构主义作品不可多得的佳构,是整体主义和完美主义的新典范。虽然采用白日梦游的叙事方式,但有头有尾,首尾相顾,且以细节的逼真和情境的梦幻引人入胜,如数家珍,如在目前。仿佛伸手可触,有如身临其境,足见其笔力之劲健奇诡。
清明就是生命力。
《远扬》和《重洋》一再验证,诗者的爱并不是凡俗之爱,明显有严重的女神崇拜或天使心仪情结。这两部长诗都把目光和心身投置于某位女性。《远扬》里面的女性形象虽在少女,贵妇,妓女,王妃、寡妇,不孕女之间不断变换,其实一直有姊妹,母亲,梦中情人属性,也可看作天使和女神的化身。诗者心中似始终住着一位天使,又渴望其能像凡俗之女样可作云水之欢。无论天使或俗女,都应是知性的,温婉的,富于同情心和感召力的,具体而微,可感可触。这是诗者多重人格的见证,也是生命力和生命节律的见证,其中包涵有灵与肉的深层纠葛,也有对生命恩典的礼赞和感戴。后一种心理在诗者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重洋》一诗正是这种心理的真实写照,弘扬生命是场盛典的沐化。
生命力就是生命节律的力度和力场,在诗学范畴主要体现为记忆力、想象力、思辨力、洞察力(感觉、判断、认知)、概括力(描述、刻画、阐释、演绎、结构、解构)、学习力、鉴赏力(甄别、解读、定性)、创造力、决策力、控制力(自制、驾驭、平衡、优化)、战斗力、表现力、共情力、感召力(启示、召唤、引导)、影响力(冲击力、推动力、穿透力)等场效性。严观诗歌生命力最突出的就是共情力、感召力、表现力,表现力源自于洞察力,同时也意味着穿透力。
生命力有原生生命力和后发生命力之分。原生生命力是指与生俱来的先天获得的生命天赋,这是生命节律的表现。原生生命力往往具有天然的诗性,是原生态灵性。严观诗中常见对生命原动力(性欲和权力欲)正面张扬乃至礼赞,这其实是一种生命的清澈。而其后发生命力似更为强劲。通过后天学习实践阅历体验积累领悟所获得的修养式内功,使其文本呈现为一种饱满健壮的生命力,且如一个优雅的舞蹈者,劲健沉雄,祥和静谧,饱满丰沛。严观的诗中始终有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踔厉奋发。大道张弛,龙骧虎步;盛大恣肆,威仪棣棣;葱懋朗逸,健硕奇伟。委实令人景仪的生命正能量!其对奴性和盲从有一种天然的鄙视,对理想和希望有坚定的执念。严观诗歌几乎无时无处都挥洒着一种明媚之风,荡漾着一种浩然之气。其生命底色,灵魂底色,伦理底色,语言底色的一致性,就是对前清明诗写的反拨和修正。其本人认为这是新时代的人本精神要义,这也是现代性之要义。
清明就是现代性。我把文化的现代性划分为时间现代性(历史现代性),义理现代性(革命现代性),物化现代性(感官现代性),理想现代性(思想现代性),精神现代性(灵魂现代性)。前现代所倡导的方向可称为“理想现代性”,继现代所推进的运动可称为“义理现代性”,后现代所推崇的思潮可称为“物化现代性”。无论前现代继现代或后现代,其语言或文化型态特征都有一定的历史“合法性”,但不等于人性“合理性”。推进人性健全社会进步愿景的才是真正的现代性。前现代性虽处于启蒙时期,因人心尚较纯良,其时的现代性可能更真实;而继现代和后现代都存在不同程度和形式的“伪现代性”,并自称“现代化”。通过对前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综合梳理,我认为真正的现代性就是“灵魂现代性”,有六大标志:开放(包容),前瞻(启蒙),反思(个人或集体反省式回顾),求是(实事求是),自新(自我审视自我批判自我革命),共进(共同奋斗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同体共荣辱)。
严观以诗歌的方式,罕见的笔力和体量,表现其对现代性的深刻洞察和全面观照,型态多样。《重洋》是其对现代性当代性历史性三位一体式整合新尝试。虽然主体结构比较松散跳脱,但有一点始终如一——小我为大我之根,大我则不必超我。这部有如四部曲四重奏的散章式长诗(不如视为“组歌”或大系列),其实仍一以贯之践行着他的“唯美哲学诗派”宗旨——自我沐化乃诗人之本分,也是诗人的本职。
清明是一种美育。
在严观的世界里,诗歌即美育,美育即沐化。美不止是形象,更不是抽象,而是可感可触的。美不是象征物,而是力量!在严观的世界里,美就是善,而且是至善!严观诗歌唯美的外观和哲学的内核,有种特别强烈的感召力或引领性。不能不说是美好的愿望。感召也许没那么困难,要引领世界,就必须与世俗系统有所照应,不符合多数人愿景没事,至少要适应权势系统或自处于权势系统的高位。感召和引领并行,才有实现的可能。毋庸讳言,作者应该是有充分的社会生活背景的,这从其诗写呈现的见多识广和精神风貌就可想见。这就涉及到一些母题性的话题,这个母题指向世界本源和人性。此处不作延伸性探讨。
……由此可知,在严观的世界里,清明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境界;清明是一种执著,也是一种感召。在严观的世界里,清明既是一种普遍的诗意哲学,更是一种自成格调和气场。这里有人性之本、文化之根,历史之镜。
在严观的世界里,清明可以是现实,也可以是镜像。镜像就是对现实的修正。在某个特殊阶段,修正是贬义词。但诗学意义的修正应该是中性的,也可以是褒义词。严观诗歌世界就基本以褒扬为主,充满着正能量。不过有几个地方我认为值得商榷——严观诗写通常都较痞满,且感觉其常自以为圆满。他的诗虽然密不透风,但前期诗义多较为单面性,所指即能指。可喜的是近期似大有精进。但饱满仍然是典型特色。殊不知这恰恰是清明的大忌。因为清明不等于圆满!一旦圆满即意味着消歇枯竭颓溃。
一次不经意的打量,却有一个新收获。清明诗学的体悟,使我对诗歌好坏的判断似乎又多了一层把握——判断一首诗,不是看如何拿得起,而是看如何放得下,不是看如何进入,而是看如何出来。至少在艺术层面可以这么看待——清明即澄明。严观的诗寄寓深厚,有实质性内容。即便空灵,也是本真性出镜。
《审判》和《远扬》这两个文本最见功力,都全方位体现其笔力的坚实和丰茂。
但清明并不是与世无争无欲无求!不必回归自然,即可物我同归。绝圣弃智,平和清正!清明是普遍的诗意哲学,但也无须排斥是特异的诗性哲学!清明是某种艺术修为,但也无须漠视斗争的力量!
严观的诗歌世界几乎没有斗争哲学,但明显有奉行天职哲学和权力意志。灵魂里似乎有天使的召唤,也有魔力的驱策。这个巨大的矛盾体,如何拓展清明诗学新境域,其本身就足以令人倾心关注。
严观的诗有天启之思与人本主义的底基,并推崇一种雍饰诗学(雍饰,借用《远扬》里面的一个词),是对当下体制内外流行的修饰诗学的矫正,在传统中重建传统,有效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最新成果,颇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远扬》一诗是镜像写作和第三态写作的垂范文本,也是中国新诗不容置疑的经典。文笔堪称超一流,完整性和丰美度都达至顶峰!最难得的是逻辑底色一致,践行修饰,修整,修远的修正诗学,昭示清明诗学的新方向——

天下的道路,横贯黄土与苍穹,
凌驾万物的光辉,大地的全部信息,
在你足下汇聚。啊,
远行人,你迎风或顺风,
灵魂的意趣随风而动,你拔下土上的结籽,
细嚼品咂醉人的味道,粒粒皆生命的醇香。

伟大的原则,自虚空天宇而吹送的罡风,
暴力之风,曾左右我们的风尚,
我久居大地的东方,知晓裹挟的因子
为何物,又何尝不明了尘世的沧桑?

破天荒的烟尘,卷起新愁旧梦,
我选中一位少妇的眼眸,她醉我心扉。
我是那个高处端坐的男人,审视什么
或思考什么,或自言自语念叨着什么。



                                               河西苦雨
                                               2025.1.2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05:59 , Processed in 0.08689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