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8|回复: 2

深圳特区报推定期诗歌专版 何小竹打头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 22: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0:18 编辑

2011年12月29日,深圳特区报推出“诗歌人间”和“诗话”专版,宣称以每月两期的频率,邀请知名诗人主持,推荐诗歌及诗评。
“诗歌人间”是深圳读书月重点主题活动之一,自2007年开办,一直致力于诗歌的普及与推广。以每月两期专版的形式介绍诗歌,这在国内主流纸媒中,应该是第一家,希望深圳特区报能够将这个活动尽可能的坚持下去。以下为第一期正文,主持人何小竹:
诗歌人间/“80后”十诗人诗选
主持人语:
互联网复活了中国的诗写传统,诗歌这一古老的文体借助电子(数码)的神奇力量,成为文学在网络上最具凝聚力和互动性的媒介。很多年轻一代,又像他们的上一代一样,因诗而相识,因诗而碰撞出思想与情感的火花,并结下浪漫而纯粹的友谊。只不过,他们无需像上一代那样,需要坐火车或轮船,从此地到彼地,方能完成一次诗意而传奇的见面。尽管60后、70后诗人也在这个网络之中复活了自己的青春,对诗歌的重新聚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毫无疑问,80后一代之于互联网更有一种如鱼得水的先天优势,他们的作品也因而带有十分明显的网络气息,或者叫做“数码语感”,这一现象,很值得我们研究。本期“诗歌人间”刊发十位80后诗人的诗歌作品,其用意就是让关注和喜爱诗歌的读者,对这一群体的诗人及其诗歌风格有一个集中的了解。同时,我们还约请了70后诗人林苑中为这些诗歌撰写了一篇评论,供读者参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无法在这一个版面中展示每个诗人的作品全貌。但相信“诗歌人间”将来会有机会对他们做更全面的展示,弥补这一遗憾。(何小竹)
原委的诗——
《我赞美您两位的爱情》
冬天拥有夏天的
缺陷
如果
我煮的面条
刚好
合你们
喜好
我就会感到
转瞬即逝的
美丽
我看见一些
带着欢喜和惊恐的
未来
我一次次的发现
美丽
一次比一次更
美丽
我还看见一座城市
之夜
像开了手术灯的腹腔
你俩得
游泳前进
春树的诗——
《真相》  
  
棉棉说,青春都浪费在青春上了。
我说,青春都浪费在斗争与自我斗争上了。
等我老了
我会想起来二十多岁时我一直在忧郁
忧郁自己有问题。
  
你想知道什么?你问我。
真相。我想说,没说出来。觉得太书面语言,差点说出英语,又觉得矫情。
便换了句话:我就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真相并不是我想知道的。
事实上,我只是喜欢这个过程。
询问的。被当作受害者的心态的戏剧感让我很满意。
  
有时候,纯洁仅仅是种愿望
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想起来
  
需要被安慰的人那么多
怎么能一个个地来?
从一个安慰别人的人变成需要被安慰的人
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世界是公平的。
这是真理。
仅仅是个早晚问题
  
你就是个坏人,也不是唯一的坏人
坏人跟坏人都是手拉手的
六回的诗——
《雨天》
对于她
雨不是好东西
特别是她还在室外的时候
当然,如果是在室内
是在炎热夏天的深夜
那就下吧
下得越大越好
我们都喜欢
《明天,怎么办》
我特别害怕
害怕,忽然被电话吵醒
然后,那个人说
你该怎么着
而且是要马上,必须
迅速
我想到这些
就害怕
那些破事
《既然》
既然你已经喜欢上我
既然我已经喜欢上你
既然我想和你一起
既然你也想和我一起
既然都这样了
那还有什么可阻挡呢
我们相爱吧
刘二曼的诗——
《吧嗒吧嗒》
大脑袋,果不其然
你是一个矮如倭瓜的厨师
今晚,我们一起就餐
面对着窗外瓢泼的雨
你咀嚼得很有节奏
河南口音在你的嘴里,升降起伏
你对我说了很多,没听懂几句
但是我听懂了
你对自己厨艺的认可
炒饭果腹、绿豆汤涮口
食物在你嘴里像二氧化碳,乒乓作响
吧嗒吧嗒,饭碗擎到头顶
吧嗒吧嗒,筷子打碗
吧嗒吧嗒,进口积压,出口音响
吕露的诗——
《写长信无法遮蔽自己》
风声
灌满了树
手臂和腿
趁夜醒来
虚构
“把青春
献给你。”
寻一处蓝
丢下信
飞行
为见情人
执着
为潦草相爱
露,后院有烟
路在镜中
离的诗——
《透明》
最初的地方
它在失掉颜色
街道的黑在失掉颜色
台灯下烟雾在失掉颜色
你瞥一眼白色的毛巾
毛巾在失掉颜色
有人在走廊轻轻说话
话语也在失掉颜色
你可以回去
在椅子上坐一坐
它是透明的了
它安静了
出租车开往不知名之地
《不够远》
那些事物还不够远
要等到它们
可以被俯视的时候
被俯视,被抬起。
大喊声也听不见了
必然有什么使它们更远
从来没静止过的
我们说:一去不回
只是现在不够远
一根电杆还不够远
赵凡的诗——
《周五的夜晚》
——送给振麟
他们不是来散步的
只是聚集在路口
面对面说着什么,很兴奋的样子
穿着高跟鞋,身材毕露
我走在街上,看着那些肉体
裸露于夜空下
谈论物事,止于庸俗
以后的孩子们,也同样如此
匀速前进,匆匆掠过他们
这些年轻的人,从未
老朽,我不懂,我也未曾有过
周五的晚上,街上很热闹
愿意在什么地方停下片刻?
展开我们的争论,压抑彼此的心
看着路过的人,点头称是
直至多年后,我们之间互相认不出
只好假惺惺的佩服
其实,每天过得冷清
收拾屋子,打扫房间
那些穿高跟鞋的女孩子
他们在阴郁的下午做什么?
一脸不羁的样子,表情雷同
依旧令人内心震颤,凉上半截
卧室里没有书桌,那些小秘密
只留在心里,过两年就会忘记
找不到任何证据
周五的夜晚,停留在瞬间美丽的笑
如果待会儿不下雨,我依旧出门而去
周樵的诗——
《在线》
在线的
寥寥无几
没人和我视频
我喝着
一瓶又见底了
很快就会晕
写不了任何东西
但是如果开着
视频
我可以
表演

在线的
寥寥无几
小虚的诗——
《电子•狗•工商银行》
携带着耳机里的噪音
进入。在自动取款机前
停下来,排队。眼下
我对于几张钞票的需要
仍然是关键问题所在所以
我提醒自己老实点
(没问题,关掉MP3
将手插进裤兜)看着
一只宠物狗,摇着尾巴
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它真的
把自己当成了一条狗?)
以及拖鞋。人行道。远处的云彩
写字楼。坦克和血。以及……
一颗巧克力。因为正处在
突然安静后的恍惚中,我继续
以神的方式,侧着头
只是看着它
发小寻的诗——
《Ride on》
我家门前有两匹马
一匹是白色的
另一匹是红色的
它们是我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有一天狂风暴雨
把它们吹倒了
我没有力气出去扶
眼睁睁地看着我的马儿在泥地里挣扎
天黑以后
我出门撕下马皮
糊住了漏风的水泥窗
回到屋里
我看见有的人家马儿在门前站岗
有的人家马儿在四周散步
而我的马儿被风刮得
遍地都是
《在路上》
在路上
我遇见三个孩子
他们身材瘦弱
皮肤苍白
头发枯黄
浑身很干净
嘴角都有一滴血
他们三人在上天的路上跌倒了
趴在一小片云上
《爱欲孤独、电子诗世代、微博体的小情感叙事及其他》
——80后十诗人诗选印象
文/林苑中(70后诗人、小说家)
有人这么断言过:当最好的艺术遇上最好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生活的艺术家。那么,诗歌呢,诗歌在这个商业化社会里已经无足轻重,早就沦落至边缘状态,今天的人们热衷的话题是金钱、房产、股票、明星八卦、以及其他物质性话题,人们就是羞于提及诗歌。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人们面前精彩纷呈,人们面前一无所有”。显然,狄翁的这话可谓穿透时光,在今天依然是那么精准确凿。
我个人是诗歌的少数派主义者,但是我喜欢诗歌江湖,但不囿于流派,我的诗学标准只有一个:好诗。我崇尚诗歌的神秘性,写诗是个人情感修为,一种修辞与降临,一种隐秘的冲动与隐形书写。事实上,对于人们所论定的诗歌式微,其实我并不悲观,这种边缘化、隐在状态或许正是诗歌应有的范式,只有在这种状态里,没有诗歌政治化、诗歌大跃进,仅存对内心、对生存与生命的自在追问,才会真正的产生光耀万丈的诗篇。
末世情绪、爱欲孤独、微博体以及虚无感在我所阅读的视野里体现的非常明显,或者说,我愿意用这几个关键词来梳理当下活跃的十位80后诗人。
就我所阅读的这些80后诗人诗歌中,对体裁和内容的选择,毫无疑问,这个时代的所有特征都有所触及与体现。甚而有些诗篇里可称得上淋漓尽致。比如原委的《我赞美您两位的爱情》,诗中将爱情的诸多犹疑和自我冷观巧妙地体现出来,比如,冬天拥有夏天的缺陷如果我煮的面条刚好合你们的喜好。诗中对爱情的激情和冷静以季节的自然属性对应,从而揭示出自我的冷静。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爱情几乎成为一个奢侈品,对爱的渴望和对爱情的犹疑不定,是这个时代的情感病症之一。比如“我就会感到转瞬即逝的美丽我看见一些带着欢喜和惊恐的未来”,诗句中对爱情的美好和冗繁的日常,形成的心理恐慌交织在自己一种自我替代的体验里,但是字里行间仍有渴望爱、确证爱的迹象。要去爱,确证爱,已经成为一种情感荒原的狂野呼告。原委的诗歌将人生情感的自我疏离和他者幸福感进行剖析、继而进行了嘲讽,因为那是“转瞬即逝的美丽”。
较之于原委,春树的诗歌的尖锐更为直接,诗的题目干脆就叫《真相》,她对于青春、真理以及爱情的纯洁性,都有准确而残酷的表达。比如“有时候,纯洁仅仅是一种愿望”。在青春的自我挣扎里,情感消耗和对事物真相的逼问,诗人由逼近到缓和甚至到溃退,比如,“等我老了”,再到“忧郁自己有问题”。春树在这首诗歌后半截,她的所下断语显得短促铿锵且一种无容置疑的态度。“世界是公平的。这是真理。仅仅是个早晚问题”这种态度背后有诗人对人生洞察的最大认识:就是“你就是个坏人,也不是唯一的坏人,坏人跟坏人都是手拉手的”,荒年末世,“需要被安慰的人那么多”,以及需要安慰,和被安慰,以及安慰他者的变成了需要被安慰,这变成了一种悖论和情感循环。但是,女诗人对坏人联盟的世界充满了告诫和警惕。如果说,春树的诗歌是寻找的大众情感共振,以及这个时代的隐秘特征的话,那么六回的诗歌,则通过对个人情怀的抒写进行内心关照,比如对雨天的喜爱,将炎热夏天演义为一个平静、现世安慰的情感小叙事。“那就下吧下得越大越好我们都喜欢。”内心的犹疑、孤绝之后,在诗篇《明天,怎么办》表现出了一种畏惧感。这个感觉里还包裹着一种嘲讽和厌弃。“就害怕那些破事”,诗人似乎惯于流畅直白,而不擅也不愿运用隐喻,将男女情感的纠集化为一种直至人心的情感诘问。“既然我已经喜欢上你既然我想和你一起既然你也想和我一起既然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可阻挡呢我们相爱吧”这种诗歌显然有一种微博时代的诗歌段子化叙事的烙印。
刘二曼的诗歌,就表现出了另外一种情感形态,一男一女,一厨师一食客,对话于无形,默默于错愕之中。在《吧嗒吧嗒》中,“河南口音在你的嘴里,升降起伏你对我说了很多,没听懂几句”与其说是厨艺,不如说是现世那种成功术,显然我理解为刘二曼的隐喻运用的恰倒好处,将情感焦灼、错位、犹豫不定甚至疏离飘忽以及对所谓厨师(或曰成功人士)的轻慢,用吧嗒吧嗒拟声词堪称精妙。吕露的诗歌《写长信无法遮蔽自己》,则讲述静谧,情感徜徉,以及历险表露无遗,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简约派的叙事画面感的凸显在字里行间,回荡着一种忧郁气质。忧郁和淡然,貌似相同,却又本质的差别。比如在离的《透明》,“你瞥一眼白色的毛巾毛巾在失掉颜色有人在走廊轻轻说话话语也在失掉颜色”淡然里有着深刻蚀朽的力量,但意不在表现爱之可怖,而是表现出安静,洞察后的淡然与从容。这首诗歌的神来之笔是“出租车开往不知名之地”。诗人离对于情感游移不定的那刻敏锐所做到的技术处理,镜像映衬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被俯视,被抬起。大喊声也听不见了”“一根电杆还不够远”等等。赵凡诗歌,对一个平常日子的讲述,显得松散自在,且对世事同样表现出一种洞察和不屑。“这些年轻的人,从未老朽,我不懂,我也未曾有过周五的晚上,街上很热闹愿意在什么地方停下片刻?”“如果待会儿不下雨,我依旧出门而去”对于这个时代的孤独感,尤其是电子信息化特征下人们爱欲孤独的叙述,在周樵《在线》里得到了阐释,“没人和我视频我喝着一瓶又见底了”“在线的寥寥无几”视频是一种电子时代情感抒情载体,本可以拉近情感,增进温暖与交流,但是同样也犹如荒凉。周樵这首诗歌和我读到的女诗人周诺的“挂着挂着莫聊只为不寂寞”有异曲同工之妙。小虚的诗歌明显带有完整性的叙事特征,戴耳机去银行自动存款机取钱,宠物狗、排队,拖鞋、写字楼和巧克力,这些意象组成的是一个情感孤独者的肖像,和街道浮世绘。 “我继续以神的方式,侧着头只是看着它”可见在诗句结尾试图表现出的遗世独立感,就略显有点滑稽。发小寻的诗歌,则本真而诚实,写出“两匹马”表现出的孤独、挣扎以及狼狈,但字里行间从头到结束,充满了一种悲伤。“有的人家马儿在四周散步而我的马儿被风刮得遍地都是”。在另外一首诗歌里,那种悲伤已经抒发至失望之境。“他们三人在上天的路上跌倒了趴在一小片云上”。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电子时代,人人手机、短信这些酿造的碎片化、浅薄化的欲望叙事,缩减了我们对于诗歌的想象,导致了大众对诗歌的误解。诗歌的那种意蕴深长变得模糊,甚至背离。早在八十年代中期,诗人韩东提出了革命性的宣言:诗到语言为止。且不说它对朦胧诗歌的成功突围,以及诗歌学的史学意义。但就这种对语言的感悟、考究、精练和深掘都是一种对诗歌的顶礼膜拜。但是,在这个微博流行甚至滥觞的电子诗世代,其实诗歌已经变成了一种随意而为的语言分行术。但一定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诗歌到段子为止”。
                                            2011年12月18日写于八里庄梧桐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11: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0:18 编辑

以每月两期专版的形式介绍诗歌,这在国内主流纸媒中,应该是第一家,希望深圳特区报能够将这个活动尽可能的坚持下去。{: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17: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出刊。

大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6 07:36 , Processed in 0.23238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