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6|回复: 2

“泥腿子”诗人开春折枝吟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3 17: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9:44 编辑

  本报讯 “春临大地千山绿,龙吐甘霖万亩丰”、“龙腾岁首千家福,春到枝头万物荣”……1日上午,闽侯上街旗山诗社内,传来阵阵吟诗声,此起彼伏。推门进屋,里面坐满了人,大家手捧着自己作的诗句,轮流吟唱。他们作的既不是绝句,也不是律诗,而是福州特有的折枝诗。而作诗的人不少是农民,大家都自嘲为“泥腿子”诗人。
  这天是旗山诗社成立30周年的日子,也是每年的第一次例会,此次诗会的主题是“春和龙”。早在年前,诗社的林社长就给诗社的成员布置了作业,以春和龙为题,每人写三首折枝诗,在诗会上吟唱。“可别小看了折枝诗,作起来很难。它最讲究对仗工整、平仄相对。名词对名词,虚词对虚词,动宾对动宾,动补对动补,差一个都不行。”旗山诗社的副社长赵茂官说,“诗都完成后,各位诗人将自己所作的折枝诗用福州调吟唱出来,大家轮流唱。因此,折枝诗又称连环唱。”
  林社长还告诉主持人,旗山诗社以前又称榕西诗社,从清朝时就有了,“文革”期间中断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诗社又恢复了,至今已有30年。目前诗社有诗人30名,多为五六十岁。
  福州民俗专家齐先生介绍,折枝诗是福州特有的旧时文人娱乐活动的一种形式,它由两句七言诗组成,一般规定两字作为眼字,这两个字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据《福州地方志》载:“折枝诗创始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城台书院,多是举、贡、生员,每有文会之期,"以文会友",交相评选。”在清代做过官的福州人如林则徐、沈葆桢等人都热衷此道,且又是拔萃的人物。
  据了解,折枝诗已被评为省非物质遗产。
作者:苏燕梅 包华
来源:海峡都市报
时间:2012年02月0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3 20: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9:44 编辑

附几首折枝诗让我等见识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3 22: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希望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6 05:25 , Processed in 0.0749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