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8|回复: 5

“好人沛县杯”全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5 13: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12 编辑

“好人沛县杯”全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近年来,沛县县委、县政府深入开展了“争做好人好官,建设好人沛县”活动,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入手,把加强党风政风民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统一于一体,深入开展扎实有效、各具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培育了一名全国道德模范、七名“中国好人”,这些先进人物的道德风范,引领着这块“千古龙飞地”的社会风尚,争当好人蔚然成风,成为百万沛县人民的自觉行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了动力和活力。
   为进一步宣传好人、培育好人,大力传承好人精神,推动好人文化深入人心,“好人沛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举办 “好人沛县杯”诗歌大赛。有关事项如下:
    一、征稿对象:全国广大诗人和爱好者。
    二、征稿题材:以歌咏“好人沛县”、传颂沛县好人、弘扬好人文化为主题。
三、征稿体裁:古体诗词、现代诗歌,稿件数量不限。
四、征稿时间:从2012年8月15日起到2012年10月15日止。
    五、奖项设置:大赛设一等奖2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5名,奖金6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300元;入围奖若干名,奖金100元。评比结果将在《沛县日报》、沛县政府网、沛县廉政网、沛县发展论坛、沛县汉城网公布。
六、比赛要求:本次大赛作品只限原创,凡有剽窃、抄袭者,即取消其参赛资格。对已公布获奖的作者,将取消其获奖资格,并予以曝光,由此所产生的涉及个人声誉的一切法律责任,均由其本人承担。
比赛全部实行匿名评审,如出现一人多得现象,评委会有权进行适当调整,以最高奖给予奖励,目的是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宣传好人好事,共建和谐社会。
    七、注意事项:来稿在稿首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3: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请各位诗友赐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6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有参阅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9: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沛县好人典型简介

一、        全国道德模范张公兰
八旬儿媳和百岁婆婆的世纪情缘
张公兰,大屯镇大屯村村民。这位83岁儿媳与她108岁的婆婆已和睦相处了67年的漫长岁月,“八旬儿媳与百岁婆婆”传为佳话。早年丧夫的她,承受着家庭的不幸和生活上的沉重负担,但她始终以惊人的毅力,支撑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并无怨无悔30年侍奉高位截瘫的婆婆。面对荣誉,张公兰老人说的朴实:“婆婆把我当亲闺女,咱侍候老人家应当!”
二、        中国好人
光荣院老人的好女儿
孙沛丽,县光荣院院长。一片丹心伴夕阳,做老人们的亲闺女。她自上班第一天起,就踏上了一条服侍光荣院老人的艰辛之路。询问情况、打扫卫生、看望老人就成了她每天生活的重要部分。光荣院的伙食,一星期21顿,顿顿不同。提起此事,老人们无不称道。孙沛丽悉心照顾这些走过硝烟的老人们,已经坚持了20多年。用她的话说,一天不看,心里不踏实。
孝心无界
刘庆超,县委党校教师。责任孝义一肩担,十年如一日照顾三位瘫痪老人。2000年他将患有脑血栓的母亲接到城里照顾,2004年初家住吉林省和龙市的岳父脑萎缩病情加重瘫痪,2005年3月岳母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遂,刘庆超又把两位老人从吉林接过来悉心照顾。面对别人的询问,他的话语很平静:“孝敬好老人,咱活着才真正踏实。”
自强之花  美德少年
谢长玉,栖山王店中学学生。她幼年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患有严重癫痫病,爷爷去世,奶奶又因车祸撞断双腿。为给父亲、奶奶治病,小长玉捡饮料瓶攒钱,为家人求医问药;为上学,她批发馒头到附近村里零售;为了补贴家用,她央求别人带她去拾棉花。但在玉树遭受地震灾害时,却伸出援手捐款给灾区。谢长玉,就是这样一朵在苦难中美丽绽放的青春之花!
执着而深情的守望者
张悍华,鹿楼镇退休教师。这位83岁的老人,十五年如一日,精心守护着为国捐躯的抗日烈士墓园。在清明的潇潇春雨中,在深秋的黄叶飘零里,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他默默拔除着墓前的荒草,擦亮着墓碑上的文字,宣扬着烈士的丰功伟绩,寒来暑往,痴情相守,他的高风亮节和大情大义,写进了光明日报的《公民道德建设之歌》。
背着脑瘫女儿去上班
秦燕,胡寨中心小学教师。作为母亲,她十年来一直背着脑瘫的女儿上下班,用世界上最纯洁的爱诠释着骨肉之情;作为教师,她履行天职,把学生视作亲生儿女,辛勤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她给了我们关于人生与责任的思考。
一位农家妇女的风雨承担
时贵荣,湖西农场二分场石楼村村民。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农村妇女。三十年来,既要照顾残疾的丈夫,又要照顾年迈的公婆,还要照顾80多岁的母亲和百岁外婆,她用坚忍的品格和挚爱之心,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诗篇,闪耀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芒!
见义勇为在他乡的沛县小伙
汪辉,男,27岁,经济开发区邓园村孙洼组人。2011年12月29日,苏州工业园区一辆公交车栽进河内,在此打工的汪辉正好路过,危急时刻,他想都没想就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下水没几分钟双手双脚冻得就几乎失去了知觉,但仍奋力把1名驾驶员和7名乘客救上岸来。在记者采访时,汪辉却淡然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而已。”
三、        彭城好人
为了生命的延伸……
张秉强,胡寨镇隍城村村民。24年前捡回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被遗弃女婴,“治!再难也得治!”张秉强省吃俭用、悉心照料,打零工四处求医,终于治愈了孩子的病,并把孩子抚养成人。天有不测风雨,养女婚后患上白血病,急需要骨髓移植和巨额医药费,坚毅的张秉强没有被击垮,为养女寻亲、筹款,终日奔波,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彰显了人间温暖、大爱情怀!
四、        年度好人
诚实守信的好青年
       张苏东,杨屯镇刘官屯村90后青年。17岁那年,父亲去世留下了十几万元的欠款,债主看到他家的困难处境曾产生放弃讨债的念头。而张苏东变卖了家中值钱的东西,如数偿还了债务,树立了诚实守信的道德标杆,以无声的语言告诉世界:沛县人“讲究”。
七尺扫帚写大爱
朱丽丽,一位普通的环卫女工。她十几年如一日,在用七尺扫帚扫净城市街道的同时,也用行动净化着我们这个城市的灵魂。她同时资助几个孩子圆了上学梦,却多年没能给父母和自己买一件新衣裳;她有时劳累得不想吃东西,却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去世同学的年迈双亲和路边乞丐;她在街面上做了连自己都记不清数不清的好事善事,但面对记者的镜头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三个字:“应该的。”
阳光在他心中流淌
王明林,栖山卫生院院长。为解除兄弟姐妹病痛,作为一名乡村医务工作者,他不推诿,不躲避,不计得失,甘冒风险;为了父老乡亲健康,虽已是卫生院负责人,在努力改善设施、创新管理的同时,仍坚持坐诊,查看病房,常年不辍。他始终把“病人至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疾病打不倒的公务员
赵恩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他得了强直性脊柱炎,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但强忍着疾病带来的极度痛苦,坚守岗位,坚持工作,心系群众,恪尽职守,以生命的消耗为代价,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疾病打不倒的公务员”。
上访户女儿的“编外妈妈”
高慧,县公安局信访科干部。她严格执法,维护着金盾的尊严;她忠于职守,为群众排忧解难;她胸怀爱心,工作中饱含了人性的关爱;她用自己的言行,拂动着和谐社会的风帆。她母爱般的关怀,感动了单亲上访户子女,亲切地称她为“编外妈妈”。
新农村的带头人
李素敬,沛城镇任庄村党总支书记。心中只有村民,为官只讲奉献。他带领群众发展富民产业,使村民的经济收入逐年跃升;他带领支部精心筹划,建设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他视百姓如父母,打造了少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沛县第一个农村新社区。
“编外老记”的人生追求
王世晶,原建设局离休干部。一辆三轮车,一架照相机,一颗火热的心,这位80岁老人,无论春夏秋冬、风雪雨霜,孜孜不倦地记录着家乡的发展历程。他满怀对家乡的挚爱,通俗易懂向父老乡亲阐述党的富民政策,充满激情向游客推介美丽的沛县,被誉为“编外老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9: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双月榜好人
(一)        第一期双月好人榜
马吉国,男,40岁,中共党员,复员军人,现为大屯煤电公司孔庄煤矿工人。马吉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 2007年3月,他作为沛县第一例、徐州市第六例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者前往南京,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2009年马吉国兼职担任了徐州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队长,在他的的影响和带动下,大屯煤电公司已经有680多人自愿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中,其中已有7人初配成功,3人成功实施了捐献。2010年3月被江苏团省委授予“优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1年1月,被评为徐州市首届“慈善行为楷模”。
王诗汉,男,60岁,鹿楼镇施楼村人。2012年元旦上午10时左右,雾气还没散尽,天气格外寒冷。“有孩子落水了,快救人呀!”听到紧急呼救声,在张寨镇苗洼村西翻水站工地打工的王诗汉老人立刻向翻水站的桥涵下望去,隐隐约约看到一个红色的影子在水中挣扎。王诗汉老人来不及脱掉衣服和鞋子,迅速跳进3米深的水塘,当他游到孩子身边时,孩子在寒冷的水里渐渐不再挣扎。他用左手托起孩子的头,不让孩子再呛水,右手划水奋力游向岸边,闻声赶来的工友也下到水里接应,齐心协力将孩子拖到了岸边。由于河水刺骨冰冷,王诗汉老人半天才能走动。当孩子的亲人赶到时,浑身湿漉漉的王诗汉老人却悄悄地离开了人群。
王知菊,女,49岁,沛城镇金沟村村民。王知菊老家是四川广元,经人介绍和军人孟庆武结为夫妻,在王知菊生下小女儿刚满一周岁时,丈夫孟庆武因公牺牲。一些好心人劝她改嫁,但她为了照顾公婆和两个女儿,坚决不改嫁。王知菊把公婆当作亲生爹娘来看待。公公腿脚不能行走,大小便都得由王知菊搀扶到厕所。十年来公公卧床不起,每天都是她端汤送水,每天晚上用热水给公公泡脚。夏天,公婆的衣服,她几乎天天给换洗。十几年过去了,在王知菊的精心照料下,二位老人生活得很幸福。在她的精心培养下,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大学。
节冬梅,女,44岁,沛县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她用爱心、拼搏和奉献演绎了“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2004年丈夫脑瘤,婆婆年老多病,儿子双耳失聪,但为了就诊患者的早日康复,她没有时间多照顾家人。多年来,怀着一颗执着的心,将中医院肛肠科由1名医师的单一门诊,发展成为拥有6名医生和8名护士的大专科病区,住院病人保持在50人以上,成为本地区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品牌专科,在县内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声誉。2010年被评为“沛县十大杰出女性”,县广播电台直播间多次邀请她做专题讲座,《沛县健康报》做了大篇幅的一流品牌科室的报道。
史经全,男,29岁,鹿楼镇团结村人,现在苏州牧图礼品有限公司工作。2010年11月29日上午8时左右,苏州平江区平江路大新桥巷某民宅突发大火,一群小姑娘在等待救援,情况十分危急。在附近居住的史经全闻讯快速跑到事发现场,爬到2楼窗下,用尽全力迅速将防盗窗拆掉,里面的8个小姑娘一个个被顺利接到外面来。他又和周围居民、消防官兵一道,冒着乌黑的浓烟和肆虐的大火,救下了另一间窗台上昏迷的小姑娘。周围居民一致夸奖勇救8名被困女孩的史经全,而他却选择悄悄地离开现场。2011年12月27日,第二届苏宁环球杯“江苏见义勇为新市民”评选结果揭晓,沛县人史经全榜上有名。
   朱广文,男,16岁,沛县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学生。2012年1月20日下午4时许,9岁的肖长俊和一名同伴县城北沿河正阳桥附近玩耍时,不慎失足掉进河里,正在游玩的朱广文和胡浩听到呼救声,立即赶过来,朱广文甩掉外套,跳进刺骨的水中,奋力把落水的肖长俊拖到岸边,在胡浩的帮助下将其救上岸后,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陪同赶往县人民医院,直到孩子转危为安。家长赶到后,朱广文才悄悄离开。他的英勇事迹被县和市有关媒体专题报道,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刘庆亚,男,42岁,杨屯镇刘庄村村民。他白手起家,创办养殖场,年出栏生猪近千头。他关心国家体育事业,为给备战2012伦敦奥运会和第十二届全运会的运动健儿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今年1月29号,刘庆亚联系中国江苏网表达了向我国体育健儿捐献安全可靠的生态猪肉的意愿。随后,猪肉样本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的严格检测。2月18号,刘庆亚捐助价值10万余元的3吨生态猪肉,运抵省体育局训练中心,转交给国家体育总局。
孙守则,男,57岁,魏庙镇佟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佟场4000余名村民的好村官,在他的带领下,村民走上了发展致富的道路,建成徐州广勤米业有限公司,每天生产“苏北王”微山湖大米100吨,带动周边200余家农户发展稻米运输业,安置60余名村民进厂就业;建设鑫源生态园,年销售90吨绿壳鸡蛋,出口180吨黄粉虫系列产品,创汇百万美元;全村还拥有自卸王等大型车100多辆、中小型运输车200多辆,每年为村民带来200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佟场村从最初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今天的省级文明村。孙守则先后被授予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徐州市勤廉双优村干部等荣誉称号。
    任宪伦,男,34岁,沛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城区中队辅警。任宪伦所执勤的三号岗在汤沐路中路,该路段是通往城区的主要路口和窗口路段,工作量非常大。但任宪伦任劳任怨,工作16个年头,没有发生一起纠纷和投诉。任宪伦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在一次值勤时,有一辆公交车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危急关头,任宪伦不顾个人安危,推开过马路的小同学,自己却被公交车撞倒在地,右手臂被撞伤缝合10多针,无名指肌键断裂,手指功能至今未完全恢复。盲人董善堂老人,六年来一直被任宪伦搀扶过马路。
闫美荣,女,38岁,沛县总工会生活女工部部长。送温暖是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几年来,她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中,经她看望过的特困职工达520户3000多人,并为175名特困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扶贫帮困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她不怕苦不喊累,为了摸清困难户的家庭生活情况和家庭住址,她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了了解困难职工生活情况,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2009年被徐州市总工会评为互助保障工作先进个人。
朱雪薇,女,39岁,朱寨镇燕庙村妇联主任、村红十字会秘书长。她在工作上尽职尽责,无论是妇女工作还是计划生育工作,都能够较好地完成;她在家庭中孝老爱亲,照顾患帕金森综合症的婆婆和因早产脑瘫的儿子,无微不至,从无埋怨;她在社会上奉献爱心,发起成立了徐州市唯一的村级红十字会,发展青年志愿者100余名,积极主动去关爱、捐助弱势群体。
张兴良,男,69岁,经济开发区范庄社区小海燕家庭式校外辅导站站长。1998年他创办了全县第一家校外辅导站,自费12万元建书房,购置图书9000册、字典8000本、《小海燕》等报纸3000多份,布置了1800平方米的园艺式庭院,利用这块多功能阵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审美和社会实践教育,举办报告会、故事会200多场次,捐资2万元,捐书1000多本。张兴良殷切关心下一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张茂祥,男,82岁,沛城镇任庄村村民。20年来无怨无悔地为别人奉献出自已最红最美的夕阳。任庄小学1993年成立以来,他每年都踊跃向学校捐款捐物,一直到2002年任庄小学被合并,共捐款捐物达数千元。他已年过八旬,本可以安安乐乐怡养天年,但心里始终放不下沛城镇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张茂祥经常带着水果和糕点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和他们一起散步、聊天。逢年过节时,张茂祥更是早早地买好礼品前来看望敬老院的老人。自家种的青菜,从不舍得吃上一口,亲自骑车去县城把青菜卖掉,然后拿着卖菜的钱买来糕点和日常用品,送给敬老院里的老人。
汪辉,男,27岁,经济开发区邓园村孙洼组人,现任苏州通惠电梯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2011年12月29日下午1:40左右,苏州工业园区一辆115路公交车栽进创苑路旁的一条河内,四分之三的车身浸入水中,车上一名驾驶员和7名乘客落入河中。汪辉正好路过,在这危急时刻,凭着一点游泳底子,他想都没想第一时间就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下水没几分钟双手双脚就冻得几乎失去了知觉。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汪辉就游到公交车后车门处,用力撞开车门游进车厢,设法把天窗打开,然后和另一名男子奋力把几名乘客救上车顶。
柳东,男,30岁,沛县公安局新城派出所副所长。柳东既是一名分管社区工作的副所长,又是一名亲力亲为深入群众的片警,为他们排忧解难,深得群众的信任与好评,扎实的群众基础、和谐的警民关系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去年以来,他运用社区群众反映的情报信息,破案91起,查处治安案件139起,调解民事纠纷213起,审查违法犯罪嫌疑人168人,抓获逃犯3人。2009年被省公安厅评为“消防监督先进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09: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2010年被徐州市公安局授予“爱民标兵民警”称号,立三等功。
郝秀华,女,51岁,徐州振兴煤机有限公司负责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经担任山东省邹县文艺演出团主要演员的她失业了,回到家乡学会了种植蔬菜大棚,通过贩卖蔬菜赚到了20多万元。1992年郝秀华主动担任破产的郝寨五金工具厂经营厂长,跑市场找项目,协调贷款搞技改,使厂子起死回生并逐步壮大。1997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郝秀华筹资把厂子买了下来,成为拥资百万的个私女老板。郝秀华致富不忘本, 17年如一日捐资助学,使20多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郝秀华倾心公益事业,多次出资帮助乡邻修路架桥,扶危济困,多次被评为徐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郭学峰,男, 56岁,沛县张庄镇韩张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学峰以身作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管什么时间,只要农民有所需求,从不说一个“不”字,他的家成了他的第二办公室。他积极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帮助村民解疑答难。他用真诚感人,用事实说话,赢得了上访群众的信任,化解村级上访数十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了一方稳定。郭学峰乐于助人,被人们称作为“活雷锋”,孤独无助的老人、走失的孩子、过往的司机……都受到过他的帮助,先后荣获县“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
徐元胜,男,72岁,中共党员,大屯工商所退休职工。徐元胜是个热心人。1985年他在村口开了一个农机具修理铺,每到农忙季节,都要抽出1-2天时间,义务为五保户、军烈属、困难户修理农机具。1991年11月的一天夜里,他救起山东省微山县一名翻车的拖拉机手,并免费帮其把拖拉机修好。他先后资助12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并为1998年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希望工程、敬老院捐款近万元。徐元胜在家里是个好丈夫、好弟弟,十六年不离不弃患重病卧床不起的妻子,悉心照顾两年前患脑梗塞后卧床不起、膝下无子女的三哥,他甚至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农机具修理铺,做起了妻子和哥哥的专职“保姆”。
满孝增,男,27岁,敬安镇一居村民。作为一名普通的个体户,平时他热心公益事业,多次为学校及敬老院捐款捐物,义务献血六次,捐献成分血一次。2007年签下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书,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华骨髓库志愿者。2009年10月与上海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为自己有机会延续他人生命而感到无比幸运”,朴实的话语饱含着大爱无私的真情。2010年3月5日,满孝增赴宁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徐州市第16例、江苏省第144例成功捐献者。
蔡东亚,男,36岁,鹿楼镇国土资源所副所长。妻子远在龙固企业打工,多年来,他一个人给老人和孩子做饭,农忙时回家干农活。外祖父病重住院无人照顾,蔡东亚从沛县栖山到丰县欢口,来回奔波一个多月看护老人。岳父因患动脉硬化不能走动,他和妻子经常同去照顾,给老人洗头、洗脚、清理粪便。在照顾好家中老人的同时,蔡东亚从未耽误过工作,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度县国土局荣获国土资源部表彰的县级政务信息先进单位,省厅政务信息连续三年领先,市局政务信息连续三年第一名。
(二)        第二期双月好人榜
王自江,男,55岁,县优秀党员,全国乡镇企业家,徐州江龙碳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自江认真履行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在汶川地震中捐款5万元,并且广泛发动全厂职工参加慈善捐款活动,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他每年都会向当地小学捐款三四千元,多次拿出资金帮扶当地困难户,同时积极支持家乡建设,为当地村庄修路1500米。江龙碳素连年被评为“全国明星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并多次被授予“纳税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卞迎秋,女,40岁,杨屯镇后屯村农民。卞迎秋1991年嫁入后屯村,丈夫常年外出打工,家里有80多岁的奶奶需要照顾,重担便落到了她的肩上,家中的责任田也要靠她经营,但她从未有过怨言,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现在奶奶已101岁高龄,是后屯村唯一的百岁老人,精神很好,耳聪目明 。由于老人年龄大,肠胃消化功能差,经常拉肚子,弄得床单、被子一片狼籍,而卞迎秋一句埋怨话不说,洗得干干净净;有时老人大便干燥,卞迎秋便亲手帮奶奶抠出来。狂风暴雨的夜晚,奶奶的药吃完了,她不顾邻居劝阻,骑着三轮车奔波十几里去镇上给奶奶买药……她说,只要奶奶平安,我付出再多也值!
    李明争,男,14岁,河口镇封皇庄小学学生,被该校授予“见义勇为好少年”称号。2012年2月4日下午,李明争去找伙伴张浩玩耍,途中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迅速跑至20多米外的现场,发现有个幼小的身影正在水塘里忽隐忽现。李明争没有丝毫犹豫,衣服没脱就纵身跳入冰冷的水里,一把抓住了孩子的手,在随后赶来的村民的协助下,把落水儿童救上了岸。
李淑娟,女,40岁,龙固镇民政助理,县优秀共产党员。李淑娟不仅承担着民政工作,还是龙固中心敬老院的院长。为了管理好敬老院,让老人们安度晚年,她费尽心思,为敬老院制定了“五个心”服务标准,即爱心、孝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平时,她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敬老院的脏活、累活带头干。敬老院资金不足,为了省钱,她带领院民和管理人员开垦荒地,种植蔬菜,既节约了资金,又改善了大家的生活。仅种菜一项,每年节约资金近万元。她还多方宣传协调,积极为敬老院募捐。她待院里的每一位老人都像亲人一样,她的宗旨是让孤寡老人们安度晚年,让老人们感到没有儿女胜有儿女。
吕景美,44岁,五段镇前四段村人。吕景美15岁时父亲病逝,为了照顾家庭,供姐姐上学,成绩优秀的她主动辍学回家,养鱼种地,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伤心过度的母亲及5个年幼的妹妹。婚后,她再遇生活的挑战,公公身患肺癌,跑遍全国各地寻医无效,吕景美白天黑夜无微不至地予以照顾,端屎端尿,老人临终时念叨一句“好媳妇”便安详离世。不幸接踵而至,吕景美的母亲患高血压、脑血栓,瘫痪在床,她便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悉心照顾。1997年小叔子患精神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弟媳受不了生活压力,抛下9岁的孩子远走他乡,尽管家庭生活困难,但善良的吕景美还是默默把孩子带回家生活,后千方百计送到县城上学。2008年大哥患脑溢血去世,嫂子改嫁,她又把两个年幼的孩子领回家像对待自己的骨肉一样抚养。此外,她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照顾年过八旬常年卧床的婆婆,被邻居亲戚交口称赞。
张兴亚,男,45岁,沛县残疾人创业扶贫基地负责人,沛县爱心互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荣获全国辅助器具改造发明三等奖。沛县残疾人创业基地成立3年多来,带动192名残疾人参与股份,实现了“人均一亩棚,户均过万元”的可喜成绩,辐射带动全县2200多名残疾人进行特种蔬菜种植,为残疾人脱贫致富作出突出贡献。2009年,张兴亚经营的沛县残疾人创业基地被江苏省残联评为全省残疾人创业基地。2010年,沛县残疾人创业扶贫基地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残疾人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称号,被中残联和国家扶贫办表彰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先进集体,荣获市残联和县委、县政府创新奖。
陈忠伟,男,37岁,沛城镇文体站职工。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自1997年以来,坚持义务献血16年,累计122次,总献血量达2.5万毫升,挽救了众多人的生命。2003年,陈忠伟在献血时填写了自愿捐助造血干细胞的书面材料,2007年5月10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下发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荣誉证书,认定了陈忠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身份。陈忠伟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参与组织承办了“沛县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沛县传统武术展示大会暨省市武术比赛选拔赛”、“沛县老干部节”等大型活动,被有关部门多次评为先进个人。
郭翠芳,女,47岁,张寨镇张寨村人。几十年来,她用自己瘦弱的身体对抗着多舛的命运,编织着生活的希望。1983年9月,郭翠芳的新婚丈夫刘培忠因车祸造成下肢瘫痪,当时郭翠芳正怀有6个月身孕。面对飞来横祸,郭翠芳没有以泪洗面、逃避退缩,而是选择勇敢面对。她对丈夫有情有义,不离不弃,每天精心伺候他穿衣、吃饭,早晨抱到轮椅上,晚上再抱到床上,日复一日,一晃就是几十年……郭翠芳一边照顾丈夫,一边要哺育年幼的孩子,用摆水果摊、打临时工赚来的钱供儿子读完大学,成为一名军官。同时,她多年伺候年迈的公婆,不嫌不弃。公公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衣食起居都要由她照顾;婆婆也因年迈卧床不起,吃饭都要一勺勺地喂,郭翠芳整整给婆婆喂了两年饭,直到2012年正月老人去世。
梁凯,男,27岁,陕西户县人,现任鹿楼镇团委副书记、鸳楼村党支部副书记,曾荣获2010年沛县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并被评为2011年度沛县优秀大学生村官。刚做村官的时候,在踪平楼村,梁凯走村串户走访调查,写成多篇调研报告;大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良好成效;带领团员青年创业富民,引进先进富民模式;为肉鸭养殖户提供“六统一”指导服务,实现年利润70多万元。在鸳楼村,他带领村班子成员积极投身新型社区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筹建村物业公司,使社区物业工作走上公司化道路。他还建立了生态肉鸭养殖基地,年出栏肉鸭90万只,年产值达200多万元,并解决了村里400多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黄尊勇,男,23岁,县公安局水警大队辅警。赵如强,男,25岁,姚桥煤矿工人。2012年4月7日,黄尊勇和好友赵如强在千岛湖湿地游玩时,突然听到不远处的两艘游船方向传来呼救声,二人来不及细想就往出事地点疾奔,看到两艘游船间有个孩子正在水里拼命挣扎,情况危在旦夕。生死时刻,两人奋不顾身跳进水里,对溺水儿童进行施救。经过两人的多次努力,孩子终于被救上了岸,而他们二人却因体力消耗过大险些被湖水吞没。
潘玉翠,女,41岁,沛城镇泗水居委会居民,现与80多岁的老母亲、哥哥、嫂子、侄女等八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潘玉翠心地善良,1986年,正上初中的潘玉翠看到患精神分裂症的嫂子和幼小的侄女需要照顾,毅然放弃学业,在家伺候她们,打理全家人的一日三餐,缝补洗刷终日忙碌。为了哥哥和整个家庭,她甚至连婚事也一拖再拖。1994年,潘玉翠结婚后又与丈夫一起承担起家庭重任 。为补贴家用,她早出晚归去七彩街卖菜,即使怀孕期间也一直坚持。2010年儿子生病住院,稍一脱离险情,她就与医生商量,请求出院回家治疗,以方便照家人。二十多年来,潘玉翠历尽辛劳,以她的坚韧、顽强和善良书写了一位平凡女子的爱心与担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20:32 , Processed in 0.10589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