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5|回复: 1

新华诗学 朱阅会/著 (30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4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50 编辑

●  新华诗学  朱阅会/著  (30万字)
新华体诗艺术体式与基本创作方法要义
  
        一、新华体诗艺术体式:
        新华体诗在自由诗和中华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中获得艺术新生(有二言句式便体诗、四言句式上下片体、六言句式上下片体等三种艺术体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表达思想的新诗歌艺术体式,新华体诗是一个活生生的理性存在,有生命力的、自成一体。
        新华体诗倡导用活现代语言,讲节奏、压新韵,重建诗歌意境。
       
        二:新华体诗美学元素及抒情方式:
        抒我情——用意景感达我的情思。由意景、具象、意境组够成。
        意景美:在想象中创造——我的发现,境中生意情为媒。运用哲理的凝聚、词性的活用、修辞的引入、辞格的意饰、奇思的默意、义同的妙想、隐喻的暗示等表现手法和技巧。
        (写新华体诗,先要掌握新华体诗的抒情及表达方式,善于在生活中去发现意景美(外要有生活意像,内要有生活意景),如下一诗句: 待到钢管枯条/都萌发春意的季节了/笔挺的脚手架上开俏一朵朵小红帽/枯枝上点缀着一粒粒温热的小鸟。一句诗便是一个意景美,要带着深情去发现她。)
        具象美:勾境绘意,作断层表达。新华体诗抒情讲究以独句之体形,运偶句之具象,来表达诗歌意境中的一个层面。
        意境美:新华体诗意境的内在构成:是把生活(意境)的形成(业已产生)、始因(形成原因)、终果(旨意表达)用感情逻辑思维表现出来。

    三:新华体诗创作六步骤:
    第一步:观察。根据生活的真实面貌作准确观察。
    第二步:感受。这是诗人在生活中的一种敏锐的思想感染。
    第三步:沉思。帮助诗人把握生活的形成(业已产生)、始因(形成原因)、终果(旨意表达)与主题思想之间的联系。
    第四步:写意(意境美)。在想象中创造——我的发现,境中生意情为媒。运用哲理的凝聚、词性的活用、修辞的引入、辞格的意饰、奇思的默意、义同的妙想、隐喻的暗示等表现手法和技巧。
        第五步:判断。把生活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用新华体诗(二言句式便体诗、四言句式上下片体、六言句式上下片体三种体式)表现出来。
        第六步:对照。意境已脱颖而出。
          凝聚了人性的智慧,锤炼出最精微、最入致、最动人的章句,是诗人对新华体诗的追求。新华体诗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思想意识的诗歌艺术文体,有一套严谨而又深邃的思想理论体系作保障,诗人若在研究和创作新华体诗过程中遇到理论上的困惑可以向新华诗学理论及思想缔造者朱阅会讨究。
  
  
(作者介绍:新华诗学理论及思想缔造者朱阅会,字号:月会;1971年出生,湖南省长沙市人;资深记者。潜心研究中外诗歌20余年,修炼出新的诗歌艺术理论与思想体系——开创新华诗学,在全国首倡并力推新华体诗(在自由诗的基础上,继承和吸收中华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和精华,探求出符合中华民族的现代审美情趣的一种炼字词、炼句、炼意境的新文体【现代诗】)创作。背负民族使命感,全力致力于中华文艺复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09: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51 编辑

三:新华体诗创作六步骤:
    第一步:观察。根据生活的真实面貌作准确观察。
    第二步:感受。这是诗人在生活中的一种敏锐的思想感染。
    第三步:沉思。帮助诗人把握生活的形成(业已产生)、始因(形成原因)、终果(旨意表达)与主题思想之间的联系。
    第四步:写意(意境美)。在想象中创造——我的发现,境中生意情为媒。运用哲理的凝聚、词性的活用、修辞的引入、辞格的意饰、奇思的默意、义同的妙想、隐喻的暗示等表现手法和技巧。
        第五步:判断。把生活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用新华体诗(二言句式便体诗、四言句式上下片体、六言句式上下片体三种体式)表现出来。
        第六步:对照。意境已脱颖而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16:03 , Processed in 0.08990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