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5|回复: 2

[原创]我的家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3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41 编辑

我的家庭<p>我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农民之家。从我的家庭变迁你可以看到近几十年中国农民的演化。<br>最早的记忆,家里五口人,祖父、父母、二弟和我,挤在一间又黑又矮、密不通风的土坯小茅屋里。<br>那是五十年代末闹饥荒,我四岁吧,随父母从老家举家迁到十几里外舅舅家所在大队的一个村子居住,他们那里生活要好一些。那时是人民公社的“共产主义”,只要有人认识你接纳你,你就可以去,随便到哪里都有饭吃的。只是饭稀,入冬的老剔剔牙混合一点面糊、每人也只有一碗的午饭是我最深的记忆。那老剔剔牙含在嘴里,一咽直扎喉咙,我一吃一伸脖子,怎么也咽不下去。父亲劈头一巴掌:“吃,不吃饿死你!”,说也奇怪,我就咽下去了,再吃也不怎么扎了。碗中有一星半点的面疙瘩,我都剩在碗底,留给我不满周岁的二弟吃,四邻都夸我懂事。等灾年过去了再搬回来时我才知道,那时家里还有二叔二婶和三叔呢,只是他们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我没有印象而已。<br>家庭最大的时候是在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的时间还不长,农民的种田积极性还很高。一年四季,妈妈在家料理家务,祖父喂猪放羊,父亲则领着他的儿子儿媳们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在我家分得的18亩多田地里播种耕耘。收获的日子,看着大包小包的粮食垛成高高的粮囤,一家人的欢笑都写在脸上。我和二弟都已娶妻生子。我有了两个孩子,二弟也有了一个孩子,三弟刚刚结婚,还没有孩子;四弟五弟还在上学。那时我刚从民办教师转正为公办教师,月工资四十几元,抽空还可以帮家里干些农活。二弟三弟农闲时外出下煤窑去砖厂挖煤出砖,三个男人同心协力挣钱养家糊口。一个十四口之家,仅仅住在四间瓦房一间厢房的小院里,虽然还是穷的很,手头没有多少钱花,却也解决了衣食温饱问题,吃穿不愁,其乐融融。<br>后来进一步改革开放,政策越来越好,路子也就越走越宽。随着时光的流逝,祖父去世了,父母也老迈了,四弟五弟都长大了,这个家也就一分为五——<br>二弟上学最少。不是他学习不好,是因为那时家里太穷,供养不起。他只上到小学毕业就不上了,很快就成为家庭的一名主要劳动力。我们兄弟五个,就数他吃苦受累最多。这些年虽然一直务农为业,可日子过的也不赖。一家六口人,两个儿子,大儿子已娶妻,也有了孩子,小儿子现在北京打工。近两年他带着老婆孩子到邢台的市郊居住,在那里以收破烂为业,据说月收入千元以上不等。倒是空了家里的三间平房两间厢房一个院,闲在那里无人居住。三弟也是因为家穷,只上到初中毕业。三弟长得人高马大很能干,吃苦受累从不在话下,为人又率直热情,因为学历稍高一点,就混了个村里会计当,大小也是个村里有脸面的人,一村人有了什么事,都乐意找他帮忙。一家六口人,三个女儿都已成人,还有儿子尚在中学读书。农忙时在家干活,农闲时外出打工、收破烂,什么都干,家里还有一处三间正房三间厢房的农家小院,青砖小瓦,内外粉刷,很替他支撑一些门面。<br>四弟高中毕业,知识多了些,头脑就灵活,几个弟弟中就数他混得最好。先是在洛阳跟着父亲学做干菜生意,生意做大了,就回到驻马店,投资上百万买了地皮与人合开一家工厂,做起了调料生意。食入席,出有车,俨然一个老板了。他一家五口:父亲跟着他,在洛阳为他看家收房租,一子一女都还在上中学。五弟呢,挣了个中师文凭,却不愿意老实教书。三年前才去的北京,很快就买了一辆大汽车,做起了蔬菜批发生意,年收入数万元。现在他一家五口都住在北京郊区,三个女儿还在那里上了小学,见面一口的普通话,让人都分不出和北京土著没什么区别了。<br>最后说说我现在的家,五口人,住在一个小县城一百二十平米的家属楼里。我当过农民、民办教师,后来招转上学,进了县城,做教学教研和文字工作。老妈一直跟我住在一起,她都快八十的人了,除了有眼疾、老年哮喘和偶尔发作一次的冠心病外,身体还算硬朗,时不时还要帮妻子刷锅洗碗呢。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县城一家中学教书,女儿大学毕业后又考,正在武汉大学读研。妻子虽然也有个中师文凭,可由于我的无能,还是把代课教师的职业丢了,老老实实做起了家庭主妇。她平时可是个忙人。做完了家务,就在四楼的阳台上忙开了。浇浇水施施肥,之后就是把东盆里的花挪到西盆里,再把西盆里的草挪到东盆里,这样鼓捣来鼓捣去的,一天一天很快就过去了。记得刚搬进小城时还时常念叨着回家种地,后来就渐渐地听不到了。她已经完全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虽然在穿戴吃喝上依然和普通农民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闲散惯了,积习难改,现在你如果叫她回去种地,恐怕她说啥也不会愿意了。<br>从我家庭几十年的变迁,你不但可以看到中国农村农民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可以真切感受中国农民以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进军的速度和成效。<br><FONT size=4文字</FONT>><FONT size=5文字</FONT>><FONT size=6文字</FONT>><FONT size=2文字</FONT>><FONT size=3文字</FONT>><FONT size=2>文字</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3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41 编辑

语言平实,真的从中可看到中国同几十年的发展轨迹.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3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41 编辑

谢谢翩翩燕编辑,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没有半点虚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4 07:10 , Processed in 0.09121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