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7|回复: 3

梦回祠堂门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4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01 编辑

  清晨的半梦半醒之间,仿佛回到了儿时的祠堂门。<br>  自己好像变成了当年的小顽童,又好像变成了考古工作者。看着这在现实中早已消失的旧物,前后左右打量了半天,最后如梦方醒似地惊叹了:“哦,这不仅是儿时常玩耍的祠堂门,而且是我们家族的祠堂遗址啊!那座被生产队用做库房的大房子,就是祠堂正堂;旁边的生产队计工房,就是祠堂的侧房;东边南边那两排烂猪圈依靠着的,就是祠堂的围墙所在;祠堂的地基,应该比周围高几尺;某某家门口的小巷,就是祠堂大门面对的小巷……”<br>  老天,难道有人向我隐瞒过什么吗?没有!一切都在儿时如实地呈现着,只是没有人明白说起而已。长辈们在厌烦时,会轰赶着我们:“去去,到祠堂门上耍呀。”没人告诉我那是家族的祠堂所在,没有人讲起祠堂的兴衰,只是拿它当个地名标记而已。<br>  自打我记事的时候起,祠堂门那座结实高大的房子,就是生产队的库房和计工房了,很可能是土改或文革时期改造为公用的。<br>  儿时对祠堂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跑到计工房玩,看见队长和保管正在切西瓜吃。伯父辈的队长,顺手给我切了一牙,瓜瓤沙沙的,味道很甜,瓜籽很老,看样子是留作种籽用的。儿时的我,政治觉悟很高,一边甜甜地吃,一边忿忿地想:“当干部就是搞特殊,趁社员们不在,偷吃队里的西瓜,还不用担心有人管!”<br>  晚上,祠堂门上的空地,常是孩子们的乐园,可以成群结队地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有一次,我坐在库房前的台阶上,看见一位同班同学跟在一群大孩子后边,在月光下跑来跑去,不知玩什么打仗游戏,挺高兴的。我心里有些嫉妒,暗道:“跟大娃娃耍有什么意思?”<br>  村里的变化很快,后来,生产队不管事了,地分了,家家拆旧房、盖新房了,村里规划新巷道了。没多久,就面目全非了。原先曲曲弯弯的巷道,被规划成横平竖直的棋盘状。祠堂门完全消失了,不仅老库房不在了,连那块高地和猪圈,也不知被谁家给平了。新房子盖起来,新院子围起来,新树种起来……不要说千年化鹤归来的丁令威,就是如我这般年年回村的的游子,也未必能找到祠堂门的准确旧址了。<br>  所以,当那往日的景象,在梦里清晰闪现时,已经有些清醒的我,由衷地兴奋了一下子。<br>  前两年,四姑家盖新房,打地基时挖开了一处清代的墓,找到一块墓志铭。父亲郑重地把墓志铭抄录下来,原石和其他葬物,又择地重葬了。这是一位祖宗的墓,一位读过书的农民,他的墓志铭记载了家族的早期历史:大约是元末明初,一支姓王的农民家族,从陕西韩城柳沟坡,迁徙到了晋南的河津县,在孝原村定居。明朝初年的大移民,都是从山西往外省迁,不知何故,偏偏还有人从陕西往山西迁。<br>  有位做学问的叔父,曾经在研究之后感叹道:“咱们家,和通化镇上的王通家族,不是一回事。人家是读书坐官的,咱们家是下苦种地的……”<br>  1993年,我去河津龙门村采访,看村里的版面介绍,该村的王氏是从我们村迁去的。回到村里之后,曾和老人们说起,老人们却都还记的。说以前上坟或祭祖时,龙门村的人没来,是不能举香上供的。说那一支的人很有钱,来时骡马甚多。有位爱吹牛的长辈,还兴冲冲地讲起龙门渡口“王老大”的故事,说那人生意做得很大,很有钱,很仗义,很爱帮助同乡等等。<br>  2004年,村里的新戏台落成了,唱戏庆祝。村干部为了扩大声势,特意搞了认亲活动。王家的,到龙门村认亲;赵家的,到河津某村认亲,把人家都邀请过来看戏。河津人一向爱排场爱热闹,也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来时车水马龙,很有声势。我当时站在人丛中,看着这些新认的宗亲,忽然觉的空落落的,世事人情,无非是如此。本来我还有意图到陕西韩城的柳沟坡访古寻根的,想了想,寻到了又如何?不也是空落落吗?<br>  今年清明节,回家祭祖。父亲手头又搜索到一条祖宗的文献。说是有个叫王聘的,在某碑中自称廪膳生员,也就是吃国家补贴的秀才吧。他曾经当过老师,教出一位做大官的学生,该学生为报师恩,曾经把御赐的红罗伞赠送给老师。以前赶庙会上香时,王聘家的红罗伞不到,别的家不敢往前头走,如此等等。<br>  清明节上坟,先上高祖坟。当时人聚得很多,父辈中年龄最长的荣廷伯忽然宣布:“上完坟后,我们这一辈的,都到某某家去,有酒有肉,大家商量个事情。晚辈们,愿意来的,也欢迎。”<br>  他没有宣布商量什么事情,但我想,不外乎是修家谱建祠堂等家族事务,近几年时兴这个,村里的赵家不是已经走在前头了吗?王家的,岂甘落后?<br>  刚宣布完,荣廷伯的长子,在外地工作的振芳哥,就满脸疑惑地凑过来问我:“你说现在弄这个,还有意思吗?”<br>  我一时无法准确回答,只好笑了笑:“以前是乱世,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大家都是保命要紧、吃饭要紧,谁也顾不上这个。现在天下太平了,日子好过了,自然要想这些事。咱中国人,就是这个习惯,就是这个文化啊!”<br>  他摇了摇了头,没再说什么。他这个年纪的人,都是新中国教育出来,并且亲身经历或参加过文革的,砸祠堂烧家谱之类的事,估计也颇干过一些。现在要谈恢复,他们肯定会不以为然。<br>  至于年龄略小一些的我,是很以为然呢,还是不以为然?我们这个以种地为主业、偶尔出过小读书人的普通家族,如果要修家谱,又能写些什么呢?修家谱、理家训,似乎是士大夫家族的专利吧?那是需要一大堆官衔和著作的。听父亲他们讲,我们往上数四五辈以外的祖宗,连名字都失传了,根本没有痕迹可循,要全面整理家谱,还真是没有办法。但是,如果不是为了向别的家族夸耀,而是纯粹的报恩和纪念,那么通过观察父祖们的劬劳,也可以推想遥远祖宗的辛苦和德业。根据现在的经济实力,朴素而庄严地建个小祠堂,笼统而认真地做一些纪念,也未尝不可。有了祠堂,有了家族的凝聚力,还可以适当做些救贫助学、养老扶孤、调解矛盾的善事。在现代的社会,总不至于再像过去那样,拿族规折腾人,把人装在猪笼里“沉塘”吧?<br>  清晨时分,我梦回祠堂门,也许便是内心深处对祠堂这一事物的怀念和赞同吧。其实,我是深爱自己的农民祖宗的。<br>  (明心斋 2005年4月1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4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01 编辑

好像看到多年前儿时发黄的照片,却古色古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7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01 编辑

清晨时分,我梦回祠堂门,也许便是内心深处对祠堂这一事物的怀念和赞同吧。其实,我是深爱自己的农民祖宗的。。。。。。其实怀念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8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01 编辑

文章信手写来,娓娓而道,笔下有情而不哀,是为好文.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5 23:50 , Processed in 0.07839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