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3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索非亚在 2005/06/19 11:29pm 第 1 次编辑]<br><br> 竹林探画<p><br> 早驱车来到还被雾色所迷绕的香石竹林,走进苍茫一片然满目葱郁的林子深处,明显能感受到吸有甘绵之气、呼有清香之味,心亦有了春的暖意。活竹林里的竹姿态翩跹、蔬密有致、遒劲挺拔,想必它们必有不同的传奇和故事。缓步而入,听竹叶相互摩擦之声似如萧曲`雄山秀水'之音,如此境仙之色、幽晓之地竟只我一人陶醉其乐融融。正是:<p>雾落翠林茂千枝,垂阴为缘难自持.<br>依依入帘赏节贞.怨何生得卧颜迟?<p> 一棵老竹顺势往上看去如九天之耸、身谷为凌,色敌翡翠。脚下依着一块经岁月雕刻着镂镂阔纹的山岩石,脸上透着和亲的笑容。竹石相依,自是有一番情趣。随性躺下悠然地尽卷这一副天雾竹色,此刻才完全体会<<诗经 卫风 淇奥篇>>中的:"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这难得的悠闲佳景与闹市相较如是碎石美玉(翠珍)...<p> 竹石在这初热的天气散发一股冰沁凉神之意,令人精神佳爽之时不由得发想:倘若在这样城市的辟静幽径之处,开一茶楼在此,常约上好友佳人,或是联谊琴棋诗会又是如何一番美景呢?一如是乎之间被好友――江溪子给唤游过神来了。瞧他,瘦弱的肩膀背着那副当做情人的画具,脸上张扬着艺术家的特质,爱山、爱石、爱桥、爱水更爱竹的性情折煞多少城市富贵之子的心野。<p> 随他而步,隐隐听到叮咚叮咚细流水声,再往前跨步几行,跳入眼帘的是一座圆拱小桥,桥底的溪水涓涓相互追逐嬉戏而下。四周青翠欲滴的竹林时不时随风配合溪水的打闹而舞。当他画具摆开执笔当余,我们的默契就早已通灵,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即可完美地将这别样的芳香、别样的仙境尽情喜怒于画间,往来弛骋于画中了。此刻亦是你静我动雾层层,任凭溪间小竹水潺潺...<p> 对于画,他有着探奇领幽的天资,而当他用画具展现天资的时候,也正是我发呆的时候(作为他野外写生模特):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在云雾与翠谷之间移动,平时在城市的喧嚣里是另一番红尘滋味,倘若我有足够的资金,定会是盖一座小木房在这竹林深处...听竹的声,品竹的色...白天看竹的幽光,夜晚探竹的月色..."朝与竹乎为游,暮与竹乎为友"。每天就在这溪边摸鱼捕虾,煮酒论文,弹琴举棋,听风览月......此刻才明白苏轼想要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那份心境...<p> 作为画界小有名气的他爱山爱水爱竹的性情超越爱自己,在我看来,爱山爱水爱竹的人内心一定是像竹一样,时常孤寂得无助,以及像竹一样对现世社会愤世嫉俗到绝望的程度,才会对竹有独特的亲近感。他对山对水对竹笑,却从未见他对人笑。不了解他的人有如不了解竹的心思,自然更不会懂得他文风的细腻与高雅,画笔的神速利落与无法比拟的艺术语言。从竹身上可以读到的也可以从他身上读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淡然之气,亦可看到一种不计得失的洒脱。穿过竹色可以看到他似乎天生就拥有竹的性直(外形)、心虚(内干)、情柔(竹叶)。每天都有新鲜的竹露从他的身上流现出来。<p>雾已渐散,我也从发呆中回过神来。作品中的画是何等的韵色:<br>竹――潇洒似弓弩,翠玉滴,萧声软如绵/桥――依溪而栖,玲珑半线,雕栏刻云/人(我)――映于竹影婆娑前,亮在水天妙境中/溪水――水中翠影,涓涓而动,沁人一心,恬静而悠长得仿若人间的痛苦都可一并洗尽。整副画由含蓄的雾色所绕,充满大自然的嶙峋线条,潇洒简练、意态飞扬、用笔苍劲严谨亦不失柔和。望有动影、听有其声,不似真竹胜真竹。细品其味还有另外一种存在的美―――微笑(大自然最含蓄的美)。<p> 我们拿出茶具随溪铺地而坐,掬一罐溪水煮茶,同时感受着竹林的舒畅和写意、谈论竹诗、听闻着竹调。临受常人所说:“竹下品茶则绿色盈盏,竹下饮酒则翠色满杯。”<p> 生命如果可以长驻在这空山灵雨之画中,倾倾吐露自然,淡淡除却浮华。慢慢将过往的时日过去和消失。我想我一定是向往诗佛王维所沉溺的禅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样的日子也可以这样美好,以诗作为前尘后世为语:<p>尘生红颜独抱云节痴痴赏幽心<br>箨落文楚入酒偶感五弦朝野意外得君子<br>你做墨客我作舞斫取山水而奏新<br>竹影摇萧声起筝声伴<br>苍苍凤曲竹林砌冉冉晚风绝啸听<br>依依绿春框画中猗猗抹泪当绵鳞<p>心幽香磬尘上抽得余生丝<br>欲往西方借条佛枝飞断去萧骚物欲篁世攒<br>估且衣带褪新与君共饮涓涓水<br>青苔闻茶香而直立云雾听琴音而不散<br>听风嗜酒枝叶晓晓总作谈<br>洒洗前缘精粹阵阵奈何空玉失长竿<br>斜阳瑟瑟萍蓬青节则幸鞭<br>坞坞一梦采竹栾荧荧深塌映青婵<br>戢戢惜别熏浓烟栉栉浮筠琅玕叹<p>文本 <br>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