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4|回复: 1

[原创]关于诗歌的滋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 0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03 编辑

关于诗歌的滋味 &nbsp;<p><br>作者:余年峰 &nbsp; &nbsp;时间:2005-6-7 <p> <p> &nbsp;<p><br> &nbsp; &nbsp;我想了很久很久,才决定写下这篇《关于诗歌的滋味》。不知道我的认识对不对,那就权当给自己的诗歌作一点好评吧。<br> &nbsp; &nbsp;诗歌的滋味在于语言的艺术,我们欣赏诗歌不在于读懂文字,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诗歌的语言的味和美,语言的妙和巧。语言的灵和境。欣赏诗歌,我们既要会“咬文嚼字”,更应当要会作文生字。因为诗歌美在字,而字的意境能够要让人品有余味,品有美感,不枯燥。我们要真正的欣赏诗歌的滋味,我们不仅要懂得字的解释意思,还要在诗歌本身的隐藏情韵里反复的去玩味,反复的去理会,反复的去感悟色彩。<br> &nbsp; &nbsp;我在《华文在线》上发的诗歌中,有一首《咏竹》的诗歌,“万竿翠绿山边直,今日依旧舞春风。地上新竹又长出,明年林间更青葱。”虽然是写竹,而我却用了“翠绿”两个字。这样一来,带给人的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还有“青葱”两个字,反映出了这一片竹林的茂盛之象。我有一首《茶林》的诗歌,“一夜茶树绿矛尖,少女采茶唱山歌。几片仙叶泛瓷杯,三月香气透肺腑。”在这首诗歌里,我对茶叶的用词,费了些心思。树上刚长出的茶叶,用“矛尖”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而杯中的茶叶,我用了“仙叶”,不落俗套。又很新鲜,给人一种化身的感觉。<br> &nbsp; &nbsp;我用笔名福星高照在《好心情中文网》上发的诗歌,有一首《示余亮》的诗歌,“一生好景在少年,切记读书要躬行。自古学问出思想,下笔有神方可贵。”其中后面两句也可以算得上是经典佳句了,读书求学问,就是应当要读出自己的思想,到了自己下笔的时候,有思想之神自来。“自古学问出思想,下笔有神方可贵。”这两句诗很有品味的,主题突出,意义深远。再如我的《望庐山瀑布》的诗歌,“亲临庐山赏山色,只见前岩挂瀑布。白流直下唱山歌,醉客心灵入梦乡。”这首诗歌虽然无法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但是我适时地写出了自己的心情。高挂山间的白流象在唱着山歌,多么地令人可餐的秀色,有谁欣赏之后,不陶醉呢?也许因此会记忆一生,难以忘怀。<br> &nbsp; &nbsp;诗歌的滋味是语言的艺术的生命力。文字的效能是很奇的又很妙的。一首好的诗歌,可贵在那里?可贵在文字的表现。“言不尽意”是我们常常在写作诗歌时留下的苦力,语言的有限而遗憾。注重文字在诗歌语言中的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暗示性。是我们一定要不断努力的。所以,理解诗歌的滋味,应当追求的是意在字中,而又境生意无穷。滋味在效果。我们无论是在欣赏诗歌时,还是在写作诗歌时,都应当从文字下手,从文字上让人感悟出诗歌的意境。虽然我们会因为自己的文字功夫而受局限。有人说,看不懂诗歌,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欣赏诗歌的滋味,都应当要在从字内到字外的去细细品读,从言内到言外的去细细品味。<br> &nbsp; &nbsp;我的这篇《关于诗歌的滋味》,也许只能作为我自己的写作体会。敬请看过这篇文章的大伙们给以宽容的对待,给以海涵的善意。<br> <br>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03 编辑

很深刻,让我深深的了解到诗歌的力大无穷,不法阻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06:00 , Processed in 0.10056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