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7|回复: 8

[原创]虎丘的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0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00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翩翩燕在 2005/07/10 07:41pm 第 1 次编辑]<br><br>&lt;虎丘的传说&gt;<p>  虎丘山很小,走遍天下名山,看到的都是“深山藏古寺”,只有虎丘却是“山向寺中藏”。站在头山门,举首远眺,只见林木葱郁,寺院若隐若现,就是没见到起伏的山坡,嶙峋的山崖。和很多名山大川相比,不到百米海拔的虎丘,只能归入丘的类别。然而,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那两千多年的人文渊薮早已把它装扮成气象万千的大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甚至让人产生望而仰止。<p>  大文豪苏东坡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于是,我们在一个春日的下午来到虎丘山下,这个与苏州城一样古老的名胜,因为古老,它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有着传说的灵光。从二山门往上,一段短短的山道上星罗棋布着各种古迹。有东晋憨憨僧开凿的憨憨井,据说水质晶莹透明,清醇可口,是以前山上僧人招待贵客的佳泉。有吴王阖闾的试剑石,一块石头从中裂开,断面笔直光滑,犹如刀砍斧劈一般,传为吴王阖闾持莫邪剑所劈。还有一块“枕头石”,说的却是风流才子唐伯虎偕秋香在此小憩的逸事。山道将尽时,路旁有一构筑精致古朴的石亭,亭内竖有一碑,这便是唐代名妓真娘的墓了,卖艺不卖身的真娘因守节而自尽身亡,美人情事从来是文人墨客题咏的好素材,所以这里俯首便有璀熠的诗篇。有王侯,有名士,有僧人,有妓女,在这不长的山道上,虎丘竟以非凡的魅力,吸纳了各异的文化在这里互相辉映。本来是拾级而上的我们,却象是走在时光的甬道上,听着远远传来的悠久故事。<p>  山道尽处,豁然开朗,只见一巨石挡在眼前,巨石宽达数亩,却平坦如砥。这便是有名的千人石了。成语“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便源于此地,相传东晋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北面一个石台上讲经。台下听众云集,竟达千人,生公讲到精妙处,天呈异象,天花乱坠,千人石东面的白莲池里顽石点头不已。<p>  从一个传说到另一个传说,听厌了的我们干脆卸下厚厚的时光,在千人石上找一块干净而幽静的地方席地而坐,听着上方寺院里隐约的木鱼声,傍着石下幽深的涧谷,在下午微微的风里,享受着旅途里难得的静谧。我想,如在有月的夜晚,月华照着这半山腰的巨石上,四周是一览无余的空寂,抚着冰凉如水的石头,抬头月光如昼。便是没有生公的舌绽莲花,也会有一点见心明性的顿悟在心头。<p>  在虎丘,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被一些传说牵着走,想放也放不下。这些传说里最大的、最古老的就是剑池。剑池虽与千人石只有一墙之隔,然而,境界完全不同,仿佛一墙隔开了两个世界。一脚跨入洞门,迎面就是一股森森的寒气,一泓碧波轻轻荡漾,深邃的看不见底,四周石壁合抱,如人工垒成。剑池底下就安葬着两千多年前的一代霸主吴王阖闾,陪葬的有三千多把鱼肠剑,因之以剑名池。这个传说传了两千多年,一直没人澄清真假,因为剑池的水从来没有干涸过。直到1955年,苏州市政府为了抢修虎丘古塔,抽干了剑池池水,终于找到了阖闾幽宫的墓门,传说终于变成了事实。在导游的缓缓讲解中,我试着把手浸到泠泠的碧水里,感觉着水流过时的轻柔,无法想象两千多年的时光怎样从指间滑过。<p>  仿佛是为了印证剑池的古老,当我们到达山顶时,看见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虎丘古塔巍巍而立,塔顶和周身的木质屋檐都已毁于雷火,只有那墙壁剥落的砖石在下午的夕照里显得苍老斑驳,时光在这里似乎早已凝固。我突然想起和虎丘古塔齐名的杭州雷峰塔,重建后的雷峰塔琉璃辉煌,古典庄重,晚上彩光高照,玲珑剔透,然而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现在想来,正是少了这份凝重,少了属于历史的真。<p>  潘长江有句著名的台词:浓缩的都是精华。虎丘就是这样的精华,它浓缩了两千年的沧桑,它承载着两千年的沧桑,它展览着两千年的沧桑。那些可触摸的传说,那些凝固的时光,现在竟如此深地感动了我。<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0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00 编辑

又学到了一点东东~~~!!!11<br>翩兄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8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00 编辑

楼主苏州的????去过那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8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00 编辑

我的地址已经注明了,上月去了一趟苏州写的游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2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00 编辑

[em02] 免费的文字旅行 [em02] 精啦 [e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00 编辑

谢谢桥兄。很想写写到沈阳市的感觉,只是在沈阳已是十年前的事了,有些记忆模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00 编辑

&lt;虎丘的传说&gt;(修改版)<p>  虎丘山很小,走遍天下名山,看到的都是“深山藏古寺”,只有虎丘却是“山向寺中藏”。站在头山门,举首远眺,只见林木葱郁,寺院若隐若现,就是没见到起伏的山坡,嶙峋的山崖。和很多名山大川相比,不到百米海拔的虎丘,只能归入丘的类别。然而,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那两千多年的人文渊薮早已把它装扮成气象万千的大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甚至让人产生望而仰止。<p>  大文豪苏东坡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于是,我们在一个春日的下午来到虎丘山下,这个与苏州城一样古老的名胜,因为古老,它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有着传说的灵光。从二山门往上,一段短短的山道上星罗棋布着各种古迹。有东晋憨憨僧开凿的憨憨井,据说水质晶莹透明,清醇可口,是以前山上僧人招待贵客的佳泉。有吴王阖闾的试剑石,一块石头从中裂开,断面笔直光滑,犹如刀砍斧劈一般,传为吴王阖闾持莫邪剑所劈。还有一块“枕头石”,说的却是风流才子唐伯虎偕秋香在此小憩的逸事。山道将尽时,路旁有一构筑精致古朴的石亭,亭内竖有一碑,这便是唐代名妓真娘的墓了,卖艺不卖身的真娘因守节而自尽身亡,美人情事从来是文人墨客题咏的好素材,所以这里俯首便有璀熠的诗篇。有王侯,有名士,有僧人,有妓女,在这不长的山道上,虎丘竟以非凡的魅力,吸纳了各异的文化在这里互相辉映。本来是拾级而上的我们,却象是走在时光的甬道上,听着远远传来的悠久故事。<p>  山道尽处,豁然开朗,只见一巨石挡在眼前,巨石宽达数亩,却平坦如砥。这便是有名的千人石了。成语“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便源于此地,相传东晋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北面一个石台上讲经。台下听众云集,竟达千人,生公讲到精妙处,天呈异象,天花乱坠,千人石东面的白莲池里顽石点头不已。<p>  从一个传说到另一个传说,仿佛是可以触摸的,一伸手却从指缝间飘远。干脆卸下这厚厚的时光,在千人石上寻一块干净而幽静的地方席地而坐,听着上方寺院里隐约的木鱼声,傍着石下幽深的涧谷,在下午微微的风里,享受着旅途里难得的静谧。我想,如在有月的夜晚,月华照着这半山腰的巨石上,四周是一览无余的空寂,抚着冰凉如水的石头,抬头月光如昼。便是没有生公的舌绽莲花,也会有一点见心明性的顿悟在心头的。<p>  在虎丘,总会不由自主地被一些传说牵着走,想放也放不下。这些传说里最吸引人的就是剑池了。剑池虽与千人石只有一墙之隔,然而,境界完全不同,仿佛一墙隔开了两个世界。一脚跨入洞门,迎面就是一股森森的寒气,一泓碧波轻轻荡漾,深邃的看不见底,四周石壁合抱,如人工垒成。剑池底下就安葬着两千多年前的一代霸主吴王阖闾,陪葬的有三千多把鱼肠剑,因之以剑名池。这个传说传了两千多年,一直没人澄清真假,因为剑池的水从来没有干涸过。直到1955年,苏州市政府为了抢修虎丘古塔,抽干了剑池池水,找到阖闾幽宫的墓门,传说终于变成了事实。在导游的缓缓讲解中,我试着把手浸到泠泠的碧水里,感觉着水流过时的轻柔,无法想象两千多年的时光怎样从指间滑过。<p>  仿佛是为了印证剑池的古老,当我们到达山顶时,看见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虎丘古塔巍巍而立,塔顶和周身的木质屋檐都已毁于雷火,虽然它比剑池晚了好几个朝代,但那墙壁剥落的砖石告诉我们它的古老,在下午的夕照里带着难言的苍桑,时光在这里似乎早已凝固,就连阳光也显得斑驳。我突然想起和虎丘古塔齐名的杭州雷峰塔,重建后的雷峰塔琉璃辉煌,古典庄重,晚上彩光高照,玲珑剔透,然而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现在想来,正是少了这份凝重,少了属于历史的真。<p>  潘长江有句著名的台词:浓缩的都是精华。虎丘就是这样的精华,它浓缩了两千年的沧桑,它承载着两千年的沧桑,它展览着两千年的沧桑。那些可触摸的传说,那些凝固的时光,现在竟如此深地感动了我。<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01 编辑

省悟人生 值得去用更多时间去淘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4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01 编辑

“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br>大概说的是我,遗憾。但责任在导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3 22:50 , Processed in 0.08960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