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0 编辑
[]谁在"推敲"谁在"绿"<p>昨天晚上把自己的一首短诗<泡茶>贴在网上,早晨打开电脑一看,又有好心人从头到尾把我修理了一遍,只剩下个别词语的骨头上还滴着作二的血--大概只有熟人或仪器可以隐约读出是作二的血型.自从2004年4月触网以来,已经不下十次这样被遭遇.有些想法象一两声干咳,虽然无痰梗喉,但还是不吐不爽.<p>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写作的.我自己的习惯是有所触动后马上找一张纸片,记下一两个词,词语或一半句,再酝酿几日,直到压抑不住的情景,才把它付诸文字.特别看重第一语境,轻易不改动它.即使好心人提出中肯又中意的高见,如果与第一语境相侼,也只能把它珍藏起来另当别论.至于改别人的诗,那是我从来不做的事情.如有兄弟姐妹谦虚到恰倒好处,我也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淡淡甚至海淡自己的建议,因为你一旦出手就搅和了别人的第一语境,甚至语言风格,甚至思想魅力--对诗歌这种极讲究个性张扬的写作是种暗伤.<p>现在网坛上有些写作者好改:动手改别人的诗;自愿把自己的诗请别人改.粗看起来这仿佛是谦虚,甚至美德.仔细斟酌,窃以为不然.有谁会把自己设计装修好的房子再让人修改,当然一首诗歌没有一套房子值钱,自己的思想情感可以丢失,钱包还是要放在内衣口袋里面.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改诗就象女人整容,是越来越美丽啦,却越来越不是原来的自己.不但有可能丢失自己,还有可能丢失爱你的人.热衷于被改或改别人都是对自己诗歌的自轻或对自己诗歌的自重.<p>1988年我曾有幸参加了<诗刊>函授学院的两次改稿会,一次在四川我作为学员参加,一次在福建我作为工作人员参加.目睹和聆听了诗刊社朱先树老师,周所同老师的改稿经过:反复找你谈心,聊天,从生活到诗歌,从纵的诗歌到横的诗歌,再到你的具体的诗歌,很有分寸地提修改意见,讲完了让参加改稿的学员自己动手,来那么两三个来回,才定下来.当然作者有不改的权利,编辑也有不发的权利,各取其便.<p>现在网上有些诗人经常在帖前或帖后都有这么一句"不在状态",这从竞技体育引入的词语说明一个道理:写作也要有最佳状态,才能一气呵成,而一而再再而三的自改或他改,都会伤气,断断续续接起来的气就不是原气,更不会是元气."推敲"就让贾岛在唐朝的月下自己再去"推敲";"绿"就让白居易在回春的江南岸自己去"绿".老推敲的不是贾岛,老绿的也不是白居易!<p>06.02.02.10:51<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