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6|回复: 3

《 捕捉内心感动的意象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4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12 编辑

《 捕捉内心感动的意象 》<p>蔡 &nbsp;宁 <p>米女《木棉花下,眺望大海》可谓是一首缅怀海子、省视内心写作的佳作。斯诗以南京-----厦门------大海-----木棉花为“经”,以海子----红烛----乳名-----泪珠-----火焰为“纬”,由内在逻辑迭起“面朝大海”寻觅海子精神的意象,体现出一种精神祭奠的深情意蕴,可见诗中欣然怦动的一颗感动于事物与情理的诗心。 <p>“诗心”指的是诗人的艺术心灵。何谓诗心,即一种热情、敏锐的艺术洞察力,是以感性为出发点的艺术天赋。具有诗心的人往往具有真挚的情感、唯美的想像、深厚的旨趣,所作能诱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无限向往,斯诗即有这种情理的意蕴。诗开门见山即展现时间的氛围-----“春雨里”,以飞机的速度寓意双重意象的表述,一是客观物体的飞行,二是主观思绪的驰骋,“我成为一只银光闪烁的箭 / 闪电一般的向南,向南”。接下来,诗人很巧妙地使用“南京”、“厦门”两个地名和“海子”与“面朝大海”的人名及诗句入诗,继续氲氲感动情怀的氛围,捕捉与海子相关的意象迭起诗意,“这里也在落雨 / 一株株木棉,在我的身后 / 冒雨高举一支支鲜血的红烛” ,诗情画意勾勒出木棉开花的“红烛”意象,一下切入缅怀海子的主体,让人怀想起诗人海子来。 <p>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春天里最后的诗篇后,于3月26日怀抱着厚厚的《圣经》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这天,在中国诗坛成为一个特殊的日子,不仅仅是因为早逝的诗人海子,更是为了诗歌本身的魅力。 <p>海子高蹈着他的唯美、浪漫与理想走了,但其短暂、卓著的一生却让人每每感念,他的众多抒情短诗斐然而响诗坛,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谓是他抒情短诗中的佳作。“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喂马”、“ 劈柴”、“粮食”、“蔬菜”是“人间烟火”,诗人从内心渴望这样的“凡世红尘”,而“大海”是诗人内心的核心意象(大海对海子陌生的,他出生、成长、读书、工作,都远离大海,又极具诱惑力,他的许多诗都写到大海),在这首诗 “大海”的意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些动向,因为大海总给人博大、浩瀚与不尽的幻想,“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人的感觉是,海岸的家园如此春天明媚、百花齐放、甜蜜浪漫和纯洁美好,让人体会在海子的潜意识里,他想要的 “ 幸福 ” 生活实际上是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与众不同的“隐士”生活。 <p>“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高尔基)。”对于一个诗人而言,只有他的诗歌才能证明他的存在价值,因而任何成功诗人个体生命的消亡总给人无可名状的感动与感伤 ,那么他们的自戕,对人们尤其是具有心灵的震撼力。我们与海子这样的优秀诗人失之交臂,缅怀海子当然属于一种纯粹的精神祭奠,而冷静审视当下诗坛,他的境界对于当下写作是一种奢侈吗?一个纸上的乌托邦是否已经终结?皓首穷经的写作还是不是在寻觅精神的家园?米女作为一个诗人,有时从内心不能不感到几许落寞、几许寂然,他在寻觅、在思索:“大海,裹着隐隐约约的纱巾 / 迷蒙着意绪飞扬的激情” ,他伫立海岸的春雨中,面对无边无际、苍苍茫茫的大海,不见蓝天白云,不见帆影,不见鸟儿,不见鲜花,唯见身后的木棉花在春雨中燃烧一簇簇圣火,春雨潇潇,木棉花开,他的思绪跌宕万千,在瞬间空灵般的静谧中似乎倾听到“春暖花开”的天籁之音,心灵感受到了海子淡泊人生的思潮 “ 轻轻叩击我内心的礁石” ,诗人的灵魂受到了庄严的洗礼 ,继而“海水触到灵魂的痛处 / 痉挛的神经抽搐我的骨头” ,作者摄取“痉挛”与“抽搐”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甘愿困苦与渴求写作出路的感觉,自省与海子的人生乃至艺术精神相形见绌,其骨头“ 喃喃回响海子的乳名”则暗示要坚定地寻觅海子这样的诗人。<p>“诗歌是心灵的(希门尼斯)”,就必须对人类的生命形式、生命结构,乃至生命意识的诸多方面加以审视与观照。作者因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精神城堡而感动,而有感于建造这幢乌托拜城堡的海子已去,有感于当下 “个人化写作 ”日渐进入世界深渊的“存在之城”,有感于诗人名利熏心、内心浮躁而拒绝“感动写作”,有感于一些网络诗人频繁“穿马甲”自己打造自己为“大师”的浮躁 ,有感于一些人抛弃最基本的审美倾向和道德底线而猎艳、猎奇的“自慰”,诗人不免忧心忡忡,从而感觉“血一样的花朵,拂着天空 / &nbsp;叭嗒叭嗒地落下泪珠” ,在感怀海子的忧伤意象中派生另一重意象,即通过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与审美倾向,也即由具象转化为抽象意象,其意义由意象事物的“大海”、“花朵”这些词而外延,由缅怀海子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从而由前边的“海子的乳名” 的设置,转化为“大海仍旧轻轻地呼唤谁的乳名”的疑问,这是对心灵写作或曰“感动写作”的一种坚定意念的文字留守,诗尾“ 一朵朵木棉花在细雨中点燃 / 面向大海的火焰 ”,即有意将抽象词“点燃”与具象词“火焰”搭配,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读者提供追寻诗人个体感受的信息,确信高蹈唯美、浪漫与理想的的诗人仍在,以神性为旨归的对历史、文化及真、善、美等最本质、最具意义的生命体验的“感动写作”仍将继续,这正是这首诗的捕捉内心感动的精神意象之所在,是对用生命真情“感动写作”的回声。<p>附:《木棉花下,眺望大海》<p>米 女<p>春雨里,跑道的弦<br>一弹,我成为一只银光闪烁的箭<br>闪电一般的向南,向南<p>刚才还在南京翻阅海子的诗<br>没觉着,眨眼已到厦门海岸<br>真的面朝大海<p>这里也在落雨<br>一株株木棉,在我的身后<br>冒雨高举一支支鲜血的红烛<p>大海,裹着隐隐约约的纱巾<br>迷蒙着意绪飞扬的激情 <br>轻轻叩击我内心的礁石<p>海水触到灵魂的痛处<br>痉挛的神经抽搐我的骨头<br>喃喃回响海子的乳名<p>木棉仍旧宁折不弯的地眺望大海<br>血一样的花朵,拂着天空<br>叭嗒叭嗒地落下泪珠<p>大海仍旧轻轻地呼唤谁的乳名<br>一朵朵木棉花在细雨中点燃<br>面向大海的火焰 <p>邮编:211100 &nbsp; &nbsp; &nbsp;南京市江宁区预防疾病控制中心(桃园路)<p>娄德鸿 &nb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4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12 编辑

诗歌发自内心,评论切中要害,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4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12 编辑

以神性为旨归的对历史、文化及真、善、美等最本质、最具意义的生命体验的“感动写作”仍将继续,这正是这首诗的捕捉内心感动的精神意象之所在,是对用生命真情“感动写作”的回声。。。。。。中肯的评述。<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7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13 编辑

比较能把握真实的创作方向,解剖的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22:53 , Processed in 0.09047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