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1|回复: 2

[原创] 守望灵魂的家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9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1 编辑

[watermark] &nbsp; <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守望灵魂的家园 &nbsp; &nbsp; <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____读柳成荫的散文诗集《那一片海》<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冷梅 <p><br> &nbsp; &nbsp;“家园构筑在每个人的心中,有时很近,近得可以怡然在里面漫步,有时很远,远得看不见它的踪影。”柳成荫在其《路、家园及其他》这章散文诗中,以充满思辩色彩的语言,展示了其对美好家园的渴望和对家园某些美好的东西受到亵渎甚至破坏时的愤懑情绪。这种情绪也是积极的,仿佛流星在陨落生命的同时,灵魂却得到灿烂的燃烧。许多时候,人们为寻找或守望灵魂的家园,或迷惘、或清醒、或消沉、或激奋,遍读柳成荫的《那一片海》之后,始知柳成荫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灵魂家园的守望者,他是清醒的,激奋的,他用热情和真诚守望着灵魂的家园。<br> &nbsp; &nbsp; 漫漫岁月,人类在与自然长期的斗争与融合中,虽然没有在恐惧、惶惑、困窘中屈服,却常常因对自然博大精深的认知困难,与人类自缚心理规范下顾此失彼的诸多律条、体系法则的承认所产生的痛苦,激发出的对自然的反叛、抗拒、创造的意志以及对人类本身消极的丑陋方面的批判精神,是我们寻找和构筑灵魂家园的原动力,更是我们虔诚守望灵魂家园的真正理由。而这似乎还不够,因为家园是爱的相聚及至大融合的生存形式,而不是生命的偶然相处或简单相加的必然所在。柳成荫通过在这对峙状态中两种力量的辗转体验、呻吟与呼唤,擦拭掉愈落愈厚的文化的积尘,极力维护着生命本体的原始本真、健康与清纯,从而绽开了一丛丛灵魂越发厚沉的绚丽的艺术之花。沐浴过千年风万年雨的神女峰,引无数颗心竞沉迷,诗人在默默阅读过神女峰并为这祈祷之后,发出了穿透岁月风云的叩问:“你还会守下去么?”这显然不是对神女忠贞的质疑,而是对一种精神的呼唤,难道“山盟会逝,海逝会改”,我们精心构筑且生生不息守望的灵魂家园也应崩塌么?倘若如此,那《黄山与爱人》还有一种超越于物质之外的理想主义和唯美意义吗?“当世间的美德变成一串串连心锁,是你把你连同我的心锁在高高的天峰上,锁在唐诗宋词的最深处”。诗人为了真诚的承诺和对纯真爱情的皈依,愿意将自己紧紧地锁进灵魂的家园,这种选择和某种意义上的牺牲精神,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里显得尤其可贵,“我不相信自己生活在红尘”,但“我发现,那个到过黄山的人,竟比黄山还美。”诗人真挚的感情当应让黄山感动不已了。<br> &nbsp; &nbsp; 以抒情见长的散文诗,爱是悬于散文诗世界一颗永恒的太阳。没有爱,作家怎能感受鸟语花香风雨雷电?没有爱情,作家又怎能感知人世沧桑民间疾苦?……柳成荫常常用爱去谛听这个繁杂的世界和生命中某些沉睡的东西。“我走进你的戏中,知道一切都是短暂,只有爱还在上演,从未间断”(《西厢别想》)。“你说,当妖存了一颗人心,妖会变成人;当人有了一颗妖心,人便成了妖”(《回首断桥》)。这世界可以说是人妖混杂的世界,也是人妖共演戏的大舞台,但不管这世界是如何的混杂,一年一年上演的戏是如何的复杂,而爱是永恒的,是可以让人妖转换角色的催化物。如果没有这永恒的爱,“纯真终究敌不过磨难,美丽终究敌不过风尘”(《莲》)。再丰腴的物质也无法镀出莲花的高洁了。正因为世间有这永恒的爱,人类灵魂的家园才会永恒。“你就在九天之上用柔柔的光辉罩着我,远去了沧海桑田,远去了悲欢离合”(《活着》),虔诚守望着灵魂家园的人,该是坦然的,幸福的,诚然,爱不是纯粹的,不象某一首歌所抒唱的“因为爱,所以爱”那么简单,爱应是心灵在经历了困惑、挫折、感悟之后一种圣洁的情感体验,居于这层意义的悟解,我们更有理由看重《路、家园及其他》这章散文诗所传递给我们的意境及其美感。在《路、家园及其他》中,我们听见城市拔节的声音,也听见灵魂堕落的叹息;我们可见到一张张穿梭于灯红酒绿中无奈的笑脸,更可见到那些衣衫褴褛的让人心悸的身影……诗人以严肃而富有责任感的笔触,触及了当代社会某些已堕落而尚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东西,充分流露出诗人寻找家园和守望家园的强烈愿望。可喜的是诗人在经历了“那一个长长的冬天”之后,终于在久违的家园中见到充满春天气息的景象“河水又涨了,青青的苇叶探头探脑冒出了水面。”并由此坦露了一位虔诚守望者的胸怀:“我会守候那鸟群的来临,在自己的园子里。我还会种出满园的瓜果,等候我的客人。”<br> &nbsp; &nbsp; 倘若说柳成荫是用真诚的爱来怀念、寻找、构筑守望灵魂的家园是其生命历程的全部,那还不够充分和深刻。柳成荫还试图用反叛的精神来呵护心中的爱和灵魂的家园。因为诗人灵魂的家园中也不是绝对充满美感的,诗人也会因季节的更序或物语的变幻而显得烦躁、苦闷甚至抑郁、痛苦。信手摘录几句情绪化很浓的语句吧:“高洁的花朵,被世俗所孤立”(《高洁的花朵》);“淡淡的竹香渐渐消散,憔悴的竹子在现代风中郁郁彷徨”(《竹》);“花在世间,而世俗哪知有花”(《花魂》)……不容置疑,诗人曾为那些美好的东西不被世俗所接纳而郁郁不平。那么,诗人的心中在流淌着爱意的同时,自然也激荡着一股反叛精神了。“就让我独静在这个世上,修炼为无嗔无欲的石头”(《石与树》),这种似乎与世无争的状态,实则是对生命最真挚的珍爱,如果没有对生命真切的体悟,能拒绝世间的一切诱惑吗?“沉船,荡漾着寂寞,但不是终止”(《沉船,不是终止》),“这些时候,我活在海里”(《船沉了,我活在海里》),诗人是以海的儿子宣言的,面对浩瀚大海,在船沉没的瞬间,将生命延留的欲望提升为承风破浪的信念,诗人不满于现状不服从命运安排的心情便不再隐藏了,他需要克服人生风浪的袭击和漩涡的围困,为了心中的爱和灵魂的家园。当然,太过于关注自己的生命历程和生存状态,就显得太过自私狭窄了,柳成荫则是从自己的苦难与幸福中去体察世间的疾苦与幸福的,他在《永远的怀念》中所抒发的是撕心裂肺而又刻骨铭心的心情,在《给我孩子》中所抒发的是一种平平淡淡而又充盈安康吉祥的心情;透过悲与喜的泪光,他曾为杏嫂的遭遇愤愤不平,也曾为“美的少女与丑的乞丐同样成河里漂浮的萍”(《夜街》)而甚感不安,因而他会时时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幸福与苦难。“我飞得高,故我鸟瞰整个大地”,“如果需要,我还会以水的形态还给你们……”(《云》),太阳使我“我”从水汽变成云,天空为“我”敞开了飞翔的空间,但“我”的生命属于土地,“我”应感恩的是土地,而非其他,在此,诗人已作了扬弃的思想准备,只要对土地有益或能实践自己质朴的诺言,那些诱人的地位、荣誉、权利算得了什么呢?胸怀坦荡若斯者,何愁找不到灵魂的家园?岂会为构筑或守望灵魂的家园付出毕生的心血而郁郁寡欢?倘若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忘记了自己生命的根,那是很危险的,“失去灵魂的人,则失去家园”(《路、家园及其他》),“功成名就之日,往往成为失败开始之时”(《福》),——诗人就这么轻松地诠释了其反叛精神的根源所在。<br> &nbsp; &nbsp; 至此,可以肯定地说,《那一片海》的思想性已臻达一定的高度,在这国内的散文诗集中是少见的,较之其他一些文学作品集也毫不逊色,客观地说,甚至比其他一些文学作品集的思想性要高妙得多。在此,我认为还有必要略提一下《那一片海》的艺术特色。或许受古典文化的影响较深,柳成荫的散文诗总给人有种古典美的感觉,他善于从深厚的古典文化中挖掘出富有现代意义的东西,如集子第一辑《游风有痕》中的许多篇章,不拘泥于风光的描绘或旅程的叙述,而是极力将笔触深入于历史,提摄出曾于历史长河中煜煜生辉的浪花。这种通古今、融天人的创作尝试是有益的,尤其能为旅游散文诗的创作提供借鉴。柳成荫散文诗的古典美也表现在语言形式和习惯中,集子的第四辑《逝水流觞》和第五辑《夜萤小唱》虽是其早期的作品,尚不是很成熟,但其语言的运用也是较古典且趋于成熟的,如“还是弯弯的月,照着娴静的山。只是那一派朦胧,迷失了我的歌”(《山月》);“每当归雁长唳,旧时的巢啊,便是灞桥千年的明日,便是江南无尽的相思”(《旧时巢》)……我们当然可以罗列出更多类似的语句,但限于篇幅就不赘举了。柳成荫散文诗的另一个较明显的艺术特色,就是对散文诗中的客体事物的拟人化处理,其对创作主体感觉过程中的反馈作用,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可感性与生动性,如“如果我伸出绿绿的枝叶,撑成你歇息的伞,我的爱人,你怎知我是怎样的披霜沥雪……”(《铁树》),“为夜唱歌的声音已经中断,夭折的生命,在静静的夜中划出最后一束火光”(《夜流星》)……在这里,诗人不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也不是以一个意象统领者的口吻说话,而是与所表现的客体平等对坐,对歌互答,其结果是让读者听到了一位平易近人的歌者的吟唱,这种平易近人的歌声最能引领人们去寻找、构筑、守望灵魂的家园。由此可见,柳成荫散文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是和谐的、统一的。当然,集子中的散文诗作品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有些作品太过朦胧,让读者难以理解,不利于散文诗走向大众化、平民化,这可能与其职业有关;有些语句尚欠推敲,或许诗人不喜欢精琢细刻,有意保留其思想历程的原貌。但瑕不掩瑜,散文诗集《那一片海》是成`功的,老作家柯蓝和吴仕明同志在集子的序言中已给予了恰当的评价,我仅是亦趋亦步凑凑热闹而已,祈愿以后能欣赏到柳成荫君更多的散文诗精品 <br> <br>[/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9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2 编辑

有深度,看来冷梅对散文诗还挺有研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20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2 编辑

楠子过奖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5 19:42 , Processed in 0.08989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