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3|回复: 8

[原创]以此为准:读非马《一定有人哭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4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2 编辑

读非马《一定有人哭泣》<br> <br>蔡 &nbsp;宁<p>2005年3月12日,中国植树节。这天,我在地球东半球的中国南京,与同事在秦淮河畔一处河滩种植意杨,而在地球西半球的美国芝加哥,当地华人举办了纪念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活动。活动中,被称为“现代诗坛的一个异数”的海外著名诗人非马先生,用中英两种文字向世人公示并朗诵新作《一定有人哭泣------悼张纯如》一诗。翌日即被《新诗代》版主、留学生安琪儿刊发于该网络论坛上,全诗如下:<p>一定有人哭泣 <br>在这样的黃昏 <br>风西边來 <br>雨从西边來 <p>而她就是忍不住 <br>头一个哭泣的那个人 <br>对一堆堆 <br>历史的白骨 <br>人间的不义与缄默<p>而她就是一开了头 <br>便止不住哭泣的那个人 <br>人类的罪恶 <br>冰峰般矗立在她四周 <br>把她笼罩在重重阴影里 <br>使她窒息 <br>一定有人哭泣 <br>在这样的黃昏 <br>风从西边來 <br>雨从西边來<p>要读懂这首诗,首先要知道张纯如是怎样的一个人。<p>大凡关心南京大屠杀这一史实的人们,都会多多少少知道这位风华正茂的才女,于1997年在北美出版著作出版《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一书。该书是第一本以美国大众为读者的有关日军在二战期在南京犯下滔天暴行的图书,当年即在美国出版发行了50万本,为西方读者称赞是当年度最佳书籍之一。书中翔实资料震惊了西方,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到揭露日本法西斯在二战期间在南京的烧杀、抢掠、奸淫,惨绝人寰地屠杀了30万中国同胞。此书激怒了日本右翼分子,一些日本报章和杂志对书中多张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她本人也不断遭到日本极右势力的恐吓与骚扰,不幸患了忧郁症,于去年11月9日在洛斯盖多斯市南部的一条乡村公路上用手枪自杀,享年才36岁,了解她的人无不为之惋惜。噩耗转来,南京各界大屠杀史学专家及张纯如南京的朋友,在她于异国在加州洛斯阿托斯市下葬那天,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行了追思会,纪念这位让世界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著名作家。 <p>非马先生这首悼念即是为悼念这位女作家写的,诗平白、朴素、简短,蕴藏了发人深省的命题,可谓以最经济的手法,表达了最沉重的主题,通过艺术的感知、艺术意象的选择和语言的提炼,用某种特定的典型场景与节奏表现出特定感情,创造出深沉的怀念情境和震撼人心的意境,让人吟哦之间,声声叩击心弦。故当这首诗在《新诗代》论坛一贴出,我即被其抒写出的富含诗意的缅怀情思所抓住,回贴“这是一首朴素自然而意象迭起沉重历史的好诗”,继而下载细读再三。<p>我以为此作虽短,然“平”中掘“奇”,耐人咀嚼。这首诗一共四节18行122字,其中首节与最后一节,从文字看又属重复无疑,但通过细读就会发现其意味包含的情境则完全不一样,我们不妨对这首诗再读两遍。<p>首段开门见山“一定有人哭泣”,且是“黃昏 ”时分,“风雨”也从西边而至,给人一种悲痛的压抑感,可谓是自然的阴沉景象与客观的悼念感情交融迭起的画面。但是,在我们读了第二节、第三节后,特别是咀嚼“而她就是忍不住 \头一个哭泣的那个人 ”,就明显感到最后一节的复沓,则不仅有悲痛的情思,而且更有悲愤的意味,是在用诗呐喊、警省不要再出现这样沉痛的“事件”。用非马先生作诗的话来说,即是"从平凡的日常事物中找出不平凡的意义,从明明不可能的情况里推出可能",于貌似平凡中表现出不凡的意境。<p>此诗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可谓是承转自然,环环相扣出典型意象,表达出惊人的情境。读此诗,我再次钦佩于非马先生的诗歌艺术造诣,诗人在这诗的承转与铺排上,仍旧显现了他不显山不露水地自然承转诗的意象与情境的特点,每节过度自然且又跌宕起伏,就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一下切换到另一个相关画面,虽然是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然却恰到好处,营造出的情境扣人心弦。<p>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节和第三节,诗人"先抑后扬",在“头一个哭泣的那个人”后,突然但却是自然而然地切入 “对一堆堆 \历史的白骨\ 人间的不义与缄默”的历史时空。在这种机智的转折下,读者的思路被诗人带入对张纯如的深切怀念,追思她面对二战时期日军在南京屠杀30万同胞的历史,她是那样心痛地“哭泣”,“而她就是一开了头\便止不住哭泣的那个人”的再次强调,让人体会出张纯如的纯真、善良,对历史富有那样的责任与良心,同时也感觉到她作为一个文化女人又有些“嬴弱”,让人为此感到诗句的沉重和诗人的心痛。“人类的罪恶\ 冰峰般矗立在她四周 \把她笼罩在重重阴影里 \使她窒息 ”,这些典型意象叠起的杂繁相异的因素于一体,已暗喻出南京大屠杀这一人间地狱的惨酷与今日日本右翼势力想抹杀这一历史的现实。大凡到过南京同胞殉难纪念馆的人,站在那被日军集体屠杀的殉难旧址上,看到发掘出的、用玻璃罩着的、从地下裸露的累累白骨,看到有的颅骨上有枪眼,有的腿骨被砍断,横七竖八,重重叠叠的白骨,的确一如重重白冰,让人不寒而慄呀!而张纯如这位华裔女作家只不过是还历史本来面目,著写了《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一书,在西方第一次控诉这种人类文明耻辱的暴行,就被国际的“重重阴影”而“窒息”了。她固然有“嬴弱”的一面,但她追求人格的完美,最后以一声“枪响”警省世人呀。这些具有特殊场景与意味的意象,凝聚成令人心颤、心寒的画面,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多的意义,从而达到表层清晰可解,而深层总又包含著丰富的意蕴,以其强韧的艺术张力打进我们的内心深处,为之震撼而警省不该忘掉的历史。<p>“风从西边來 \雨从西边來”,当我们把这首诗与张纯如的人生与品行相对应起来后,这里的“西边”暗喻什么已不言而喻,而“头一个哭泣的那个人”的喻指也十分自然与明确了,她在西方“头一个”著写了以美国大众为读者的那本《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书呀!<br> &nbsp;<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4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2 编辑

以最经济的手法,表达了最沉重的主题<br>这是作家的经济学<p>张纯如的死亡让人悲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4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3 编辑

正义的诗人和正义的评论,让人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5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3 编辑

学。重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3 编辑

注:此文被冯新华兄转“美华论坛”,非马先生3次回话:<p>1.谢谢冯新华的转帖。网络时代真是快捷,声音还在芝加哥这边的冷空气中荡漾,南京那边已经有了回响。那天的纪念会上有张纯如的两位芝加哥论坛报的同事,还有一位中学同学讲她们的交往情形。我用普通话及英语朗诵了这首诗,另有人自告奋勇用广东话朗诵。<p>2.蔡宁先生好!谢谢你的文章,这可算是反应最快的一篇评文了,读来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谢谢你对这首诗的分析与诠释。<br>南京给我的印象相当良好,希望不久能有机会再去,看看那边的朋友。见到冯亦同蔡克霖(他也在南京吧?)诸位,请代我问好。<p>3.蔡宁先生,能让安琪儿把这篇大作收入&lt;新诗代&gt;的&lt;非马诗歌世界&gt;里的评文栏吗? <p><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7 0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3 编辑

诗的灵魂已在时空里回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8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3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9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3 编辑

好文!好文!蔡宁兄,可以让我转贴到中国青年诗歌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7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23 编辑
下面引用由翩翩燕2005/03/19 08:54pm 发表的内容:<br>好文!好文!蔡宁兄,可以让我转贴到中国青年诗歌网吗<br>
<p><br>问好,正义的声音可以广泛张扬,越高越强越好!<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5 23:46 , Processed in 0.08727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