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0|回复: 5

他用诗歌感染了我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0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34 编辑

他用诗歌感染了我们 <p>——评“梧桐杯“首届全国现代诗网络大赛一等奖诗作<br>《面对枪弹的骨骸》组诗选一 <p> &nbsp; &nbsp; 山丁子 <p>南京市江宁区文联蔡宁先生《面对枪弹的骨骸》这首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现代诗获“梧桐杯”首届全国现代诗网络大赛一等奖。做为本次大赛的主任评委,我有义务把这首诗介绍给读者。我在“梧桐杯”首届全国现代诗网络大赛述评一文中写到,获奖理由:诗人用诗句让“一层玻璃 /在良心上/生出巨大的视网膜/一场劫难真真切切 ”的展示在读者面前。“无论谁也不能挥去/亡灵透过玻璃/正声声呐喊”。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这首诗获一等奖天经地义。<p>这首诗共分四节,二十七句。诗虽短,但是,却很有感染力。诗歌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会有感染力。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戈茨基是前苏联建国初期的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他说:“艺术是感染情感的简单的共振器、放大器和传送器。艺术并不具有任何特殊的差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艺术的评价也必须根据我们评价任何情感时所使用的标准。如果艺术用不良的或良好的情感感染我们,它可能就是坏的或好的艺术;艺术本身无所谓好坏,它只是情感的语言,只有根据语言说出的东西才能对它做出评价。”(——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6月出版的《艺术心理学》319页。)艺术是情感的语言。换句话说,诗歌也是情感的语言。诗人用诗歌的共振器、放大器和传送器把他的情感“放大”,“传送”给读者,引起被“感染”的读者心灵“共振”。这就是《面对枪弹的骨骸》这首诗的高明之处。<p>这首诗第一节四句写出穿透时空、不忘历史的感染力。“一层玻璃/ 在良心上/生出巨大的视网膜/一场劫难真真切切”。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层”有形的“玻璃”和无形的时空,把193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和我们隔开,但是,人类(包括有良心的日本人)“在良心上”,“生出巨大的视网膜”“真真切切”看到了“一场劫难”。遇难同胞透过有形的“玻璃”和无形的时空,向现代人类控诉日本法西斯惨绝人寰的罪行。<p>这首诗第二节九句写出血腥屠城、人类蒙羞的感染力。“罪恶的子弹呼啸1937/穿过30多万生命/我们的颅骨开了/我们的胸骨断了/狼在中华门上嘶嚎/人类的生命之门坍塌/滴血的屠刀下/我们的母亲与姐妹/找不到一块遮羞布”。“罪恶的子弹”“ 呼啸”着,射穿“1937”的胸膛。“穿过30多万生命”之后, <br>“我们的颅骨开了/我们的胸骨断了”,整个南京血流成河。日本鬼子这条“狼”,“在中华门上嘶嚎”,侵略战争让“人类的生命之门坍塌”。在日寇“滴血的屠刀下”,在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大地,“我们的母亲与姐妹”,在遭受凌辱之后,竞然“找不到一块遮羞布”。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这是整个人类的悲哀。<p>这首诗第三节八句写出警示人类、血证永存的感染力。“而今,我在玻璃的这边/那边,殉难的血肉成埃/ 惟有累累白骨/拱出厚厚泥土/以最最原始文字的形式/写一笔笔刀斫之痛/一根根白骨相叠相错/ 坚硬着一笔笔血证”。隔着一层“玻璃”,却隔着一层无形的时空。“这边”和“那边”,是生死两个不同的世界。“血肉成埃”和 “累累白骨”向我们述说着1937年人类的不幸。冤魂发芽,“拱出厚厚泥土”,在21世纪的今天,“以最最原始文字的形式”,在人类历史教科书中,用“血肉”和“白骨”“写一笔笔刀斫之痛”。“一根根白骨相叠相错”在万人坑中,在日本极右翼团体美化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今天,“坚硬着一笔笔血证”。警示人类、血证永存的诗句深深的感染着我们。<p>这首诗最后一节六句写出振聋发聩、铭记历史的感染力。“历史透明而来/一如紫金山/一如富士山/ 无论谁也不能挥去/亡灵透过玻璃/正声声呐喊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是“透明”的,“一如紫金山”真实的矗立在中国的南京,“一如富士山” 真实的矗立在日本岛国。是任何个人和团体所无法更改的。因为,“无论谁也不能挥去/亡灵透过玻璃/正声声呐喊”!<p>以前,从未读过蔡宁先生的诗,也不知他的年龄和创作经历,只能就诗论诗。欣赏一首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有评得不当之处,还望作者和读者海涵。 <br>附蔡宁原作:《面对枪弹的骨骸》 <br>----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br>一层玻璃 <br>在良心上<br>生出巨大的视网膜<br>一场劫难真真切切 <br>罪恶的子弹呼啸1937<br>穿过30多万生命<br>我们的颅骨开了<br>我们的胸骨断了<br>狼在中华门上嘶嚎<br>人类的生命之门坍塌<br>滴血的屠刀下<br>我们的母亲与姐妹<br>找不到一块遮羞布 <br>而今,我在玻璃的这边 <br>那边,殉难的血肉成埃 <br>惟有累累白骨 <br>拱出厚厚泥土<br>以最最原始文字的形式<br>写一笔笔刀斫之痛 <br>一根根白骨相叠相错 <br>坚硬着一笔笔血证 <br>历史透明而来<br>一如紫金山<br>一如富士山 <br>无论谁也不能挥去<br>亡灵透过玻璃<br>正声声呐喊 <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1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34 编辑

再读,为兄弟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1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34 编辑

再次拜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1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34 编辑

在其他地方读过回过,再读再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2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35 编辑

这样的诗歌难度是显见的,但蔡兄以非凡的功力证明了自己!早读过此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2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35 编辑

为蔡兄鼓掌<br>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01:30 , Processed in 0.07046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