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8|回复: 2

[原创]永远的情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0 0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51 编辑

——《城乡情结》品赏<p>  人这一生,于物质和精神的海洋里泅渡。打工、上班、开公司,无外乎为了养家糊口、打下物质财富基础。阅读、创作等,是为了追求精神的享受,内心的充实。我们一手拿锅铲,一手拿笔杆。为稻梁与心灵谋。<br>  诗人一叹在《城乡情结》(发表于《诗者》创刊号》)一诗中,以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人生经验,将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的不解之情结,很好地体现在这小小的三节之中。<br>  首节的两个“用”字,干净利落地将其奋斗追求之路交代得明明白白。他将人的一生分为二个半生,一半的心血是为了混出一张办公桌。在物质的世界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生存生活之基础就是要有一个工作一个金饭碗。便会有衣穿有饭吃,便会有老婆有孩子。另一半是在这一半的基础上,用来“思念”,即所谓的精神活动。作为诗人一叹的精神世界,思是他养成的一种高级的本能。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艺术以及写作一定是他的主要精神追求。这里,“思念乡下的一张热炕”便成这他心灵里的一个永恒的城乡情结。很明显,这里是以一个实指的具象的“热炕”来代表他的一种精神世界的情愫。<br>  第二节写很巧。巧就巧在他将主题抑扬顿挫,将他的诗意缓了下来。以回忆的手法来放松一下自己的情绪。这样,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突出了要表达的东西。“小时候”与“进城后”的对比,更突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多少次梦想进城。一旦进了城,经过一些年的拼打,过上了舒适的城市生活,得到了多少次梦中想要的东西,却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宝贵的东西,又思念起乡下的日子来,最终还是觉得故乡的好。这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出来的。只有敏感的诗人才有这样强烈的情结的。这就是圆的的情结。人的一生,无外乎在走一个圆。从哪里来到那里去,终点终将回到起点,回到你内心的故乡中去。正如诗人所说的,物质世界再怎样的繁荣与便利,也始终替代不了心灵的故乡,你“走也走不回”。<br>  最后一节,更是点明了主题。两个肯定句,将城与乡、实与虚、物质与精神,直接地抒发出来。眼前的“城”,就是半点“假”。而心灵里的“故乡”,就是一个“娘”。实的(世俗的)反而虚了,虚的(精神的)反而实了。心灵的充实使诗人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br>  一首诗如一副书法一副画,要经得起看,耐得起品。一副成功的书法,越看越好看,一笔一画都活了起来。一首好诗也一样,越咀越有味越有深意。诗人一叹的这首诗,主题明确,语言洁简有力,显得清清爽爽。虽然运用的是一些传统的对比手法,采用的是常见的虚实结合。但诗里融入了作者的独特人生思考,使得这首诗经咀耐品了。<p>                  2005/8/6于辰阳<p>附原作:<br>《城乡情结》<br>作者:一叹<p>一<br>用半生的心血<br>在城市里<br>混了一张办公桌<br>再用半生的精力<br>思念乡下的<br>一张热炕<p>二<br>小时候<br>城市在心上<br>想也想不够 <br>进城后<br>故乡在路上<br>走也走不回<p>三<br>城里就是<br>半点朦胧半点风光<br>半点洋气半点假<br>故乡就是<br>一个村庄一个院落<br>一个热炕一个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0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51 编辑

在中国微型诗网站读过一叹的作品,大多简洁有味,是提倡的诗风。<br>刀客的解读到位,也启发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1 0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51 编辑

干净的诗,到位的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05:39 , Processed in 0.08612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