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5|回复: 3

[原创]读邵竹君的两首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5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36 编辑

<br>在2000年的《界限》诗刊上,我不经意间读到了邵竹君先生的两首诗:《海湾战争》和《我没有睡》。<br>1.关于《海湾战争》<br>显然,诗作《海湾战争》是写1991年那场海湾战争的。“多么贪婪的眼/才能将这些井/一一点燃”诗一起首,就直奔主题,让特定的环境和特指的事件一下子跃然纸上,并且指出了战争的企图——为了石油。紧接着,诗人写道“所有善良的泪不能扑灭/爱情泅在石油中/无法扑打它粘污的翅”,善良和爱情本是圣洁和飞动的美好事物,但在这儿,在战争的残酷和贪婪的攫取当中,无力的善良在流泪,粘污的爱情无法起飞,可谓“把美好的东西撕裂开给你看”,让人不禁对这样的战争而思虑、而慨叹,更感到无助。<br>诗的第二节尤为精彩,前半部分共两句“残壁断垣 这人类经久的雕塑/这次是矗在了文明的源头” 。人类的战争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交战的双方为了信仰、权位、土地、牛羊乃至女人,不断地相互杀戮、掠夺、奸淫。这些战争,不管它战绩如何辉煌,不管它影响有多大,毕竟是人类文明的阴影,是某个阶段落后与倒退的表征。而邵竹君先生聪明地把这场战争的发生地定位在“文明的源头”,令人唏嘘不已。试想,一个是富的流油的海湾国家,一个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富裕却与文明相悖、正义却在践踏自由、进步却是道德沦丧,不得不使我们想到很多很多!<br>诗歌的最后一段,诗人站在哲学的高度,对这场战争进行了诠释“我们终于明白/鸽子是一种以枪管为巢的鸟/所谓和平/不过是一枪与另一枪之间/瞄准的间隙”。从时间与空间上看,战争的确是一种间隙,并且是枪与枪之间瞄准的间隙,这种“间隙说”,绝对不亚于准星的精确度。我惊讶诗歌的结尾,那么精确,那么细致,令人叹服!如果没有熟练驾御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如果没有选取意象的高超手段,我想诗歌就断不会有此种艺术效果的。<br>这首诗至少给了我们三点启示:一是使用原始性的语言。二是让具象站出来说话。三是继承应用比兴手法。<br>2.关于《我没有睡》<br> &nbsp; &nbsp; 《我没有睡》是从审视和思考某种社会现象而出发的,但诗人没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与凌人,诗中的我和诗人的我也不是同一个我。“我没有睡/我醒着 &nbsp;但/我躺着”,他虽然没有睡,但他躺着,没有站起来。当然,这种睡,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睡眠,而是一种麻木、昏厥、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直接表现为国人的精神状态。<br>诗歌接下来“很久没有事/朋友也不来玩/我没有睡 &nbsp;但/我躺着//有时候也站起来/不过是另一种/躺的方式”,在死气沉沉的状态下,找不到知己,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大家都在昏昏恹恹着,我醒着也没有用,只好躺着。诗人再一次强调“我没有睡 &nbsp;但/我躺着”,似乎在向人们说“我不躺着行吗?无奈啊!”诗人有时候也站起来,但是站起来又会怎样?周围的人们没有生气、没有思想、没有精神追求、更没有行动,几近行尸走肉,所以,站起来也只是“另一种/躺的方式”。诗人一直在压抑着愤怒,看似不动声色,实则痛心疾首,为了这个失却精神支柱的国家、为了这个理想大厦倒塌的民族。由此,不能不说诗歌里面藏有一颗惊雷!我相信,这颗惊雷迟早是要炸响的。<br>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出其不意地这样写道“许多人喜欢写自传/我看了看/形态各异的睡姿/而已”,不是吗?眼下的要人、名人、大腕,不都是被称之为“社会精英”吗?不是喜欢写自传吗?而从他们的自传中,我们又能领悟到、感知到什么呢?他们的言行和作为,又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带来了什么精神理想?连他们都是“形态各异的睡姿/而已”,那么那些非“精英”们又会怎样地昏恹呢?真可谓一针见血,令人振聋发聩!<br>这首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四点:一是含蓄但不晦涩,没有锋芒毕露,内涵却深刻有力。二是将平常事入诗,表达出极不平常的社会责任感,叫人仰慕。三是用语平实,没有花里胡哨、故弄玄虚的词句,就像所有大师那样去做。值得诗歌爱好者下苦功学习。四是少用笔,多用心,就像中国画的大写意那样。<br>3.缀语<br>佩服邵竹君先生的敏锐与自觉,更钦服他的诗作干练、简洁、深刻、通达。古人有“〈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之说,我的感觉与评价自属一家之言了,也不知是否合乎作者的初衷。临屏匆匆,请诸位诗家教正!<br>李丹平2005.04.21<br>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5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36 编辑

欢迎!<br>深刻!<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5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36 编辑

谢谢丹平的解读,让我们学习到了两首好诗,贴切而不玄虚,喜欢这样的点评,欢迎常来!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30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1:37 编辑

谢谢!我会继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10:21 , Processed in 0.08501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