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5|回复: 4

[原创]几篇微型诗论  请朋友们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8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50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寒山石在 2006/03/18 07:48pm 第 1 次编辑]<br><br>微型诗“五味”谈<br>文/寒山石 <p><br>诗应该有“诗味”,这是毫无疑问的。“诗味”,简而言之,就是诗的味道,要兴味无穷,耐人嚼味、品味、回味。笔者以为,微型诗创作,应做到“五味俱全”: <p>1、情味。“诗者,情之所之也。”诗是情感的喷发,贵在以情感人。微型诗是“长期思之,偶尔得之”的灵动之作,是诗人情感一触即发时的瞬间感悟,更应是情感的释放,是激情的喷涌。或者说,诗人是性情中人,有情在才能写诗,情至深处才会有好诗。但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微型诗作,成了缺乏感情浸透的“游戏之作”,诗人的精力过多的陷入了“玩技巧”、“玩新奇”、“玩意象”之中,而缺乏有血有肉的感情、灵魂和思想,诗中“无情”亦“无我”。古人云:“凡为诗文者,固以情也,非情则谜而不诗”。比如笔者的《闪电》:“一刀狂砍/天河决堤”,仅仅只是对于一种自然现象的、还算巧妙的表达,而缺乏情感血液的渗透。这样的微型诗作充其量正是一种“谜而不诗”的“小聪明”,因为它完全可以改写成这样一条谜语:“一刀狂砍,天河决堤”(打一自然现象)。当然,笔者并不是说这样的微型诗作没有可取之处,事实上它同样有着灵巧的表达。但是,正如诗人何其芳所说:“即使整篇找不出毛病和漏洞,如果一点也不感动人,仍然不能算作好诗。”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目前相当一部分微型诗人过多地把精力消耗在了这种缺乏感情浸透的所谓“新奇”表达上,甚至搜肠刮肚、挖空心思地在炮制如何把太阳、月亮、星星、云雾、雪花、雷电、瀑布、海浪、暗礁、露珠、四季、梅花、飞鸟、游鱼等等自然现象“灵巧”地表达出来。我以为,这种“方向”其实是一种“偏向”,容易使微型诗创作走上歧路甚至陷入死胡同,成为玩弄“小聪明”的代名词。 <p>2、意味。作为一首比较完美的、隽永有味的微型诗,一方面,在内容上,除了充满浓郁丰沛的感情外,往往也包含着诗人的理想信仰、人世经验和生活智慧,从而使诗作充满隽永的意味。赖杨刚的《影》;“送你一根脊梁骨/ 要你/ 站直了自己——走!”这首微型诗正是对于精神上患有“软骨病”甚至“无骨病”者的鞭挞。的确,一个人若是没有做人的“骨气”,又怎能“站直了自己”!另一方面,在表现上,诗中抽象的“意”和理性的“志”,要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如只讲“意”但却无感情、无形象,则索然无味。同时,诗中抒发的喜怒哀乐等感情,如果直接述说,往往使人觉得浅露无味;而含蓄表现,则令人津津有味。所以朱光潜之《诗论》云:“写景宜于显,显则轮廓分明;写情宜于隐,隐则含蓄渊永。” 如王豪鸣的《红豆》:“一粒结石。想你时/好痛”,不由使人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绝句《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同时这“一粒结石”,又写尽了相思之苦。但“含蓄”之法,把握好“度”却不容易,常见的问题有三:其一,是怕人看不懂,结果因解释而繁琐,有悖于微型诗之精炼。如赖杨刚的《面具》:“戴半分钟/心/累一辈子。” “累”首先是“身累”,但更是“心累”,所以“心”字便显得多余,删掉“心”字,则更显凝练,同时一语双关,给人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又如徐檄文的《雪花》:“漂白天上的彤云/覆盖街衢的污浊/冷眼看,世界干净多了。”如果删改一下:“漂白彤云 覆盖污浊/冷眼看/世界干净了许多”,可能也更为简练。再如张明昭的《瀑布漈》:“昂起头,站起来/水,也能/立成一座丰碑。”其中“昂起头”不当,“站”与“立”重复,也不妨改为:“站起来 就成为/一座丰碑”。其二,是语言晦涩,影响表达。如散心的《夕阳》:“一颗硕大的红豆/坠沉梦的相思。”应该说,起句不错,但尾句“坠沉梦的相思”便不大容易理解了;何况“红豆”已有“相思”,“梦的相思”便显得多余了,不妨改成“一颗硕大的红豆/坠/沉”,可能更精当一些。又如赖杨刚的《冬梅》:“冰雪用纯情/把枯枝宠出了/一朵朵火焰的叹息。”“纯情”“宠出了”“叹息”?难以理解。其实去掉三个字,便诗意盎然:“冰雪用纯情/把枯枝宠出了/一朵朵火焰。” 还有巴川的《闪电》:“用一根根火鞭/狠狠地抽打着黑暗。”其中修饰语“狠狠地”便属多余。这首诗不妨改为:“用一根根火鞭/抽打——黑暗。”其三,意象选择不当。如游云的《种子》:“敲破冬的头颅/种上心事/结出 花香 鸟语。” 其中“敲破冬的头颅”就不够准确,若是改为“冬的硬壳”什么的,或许贴切一些。<br> <br>3、韵味。由于微型诗之篇幅特别短小,故对于语言之要求,更为严格。何谓诗的语言?谢榛《四溟诗话》云:“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使一关未过,则非佳句也。”所以讲求韵味,重在微型诗的音乐美。就是说,微型诗同样也必须有诗的节奏、诗的音韵,有诗内在的旋律。或者说,这也是微型诗的语感问题。可惜的是,缺乏诗的音乐美,应该说,这是当下微型诗创作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三行之内是行数的限制,但不应成为缺乏音乐美的理由。诗人们应该认真地探讨,如何在短短的三行之内,在这有限的空间和限制中,抒写出最优美、最自由、最流畅的旋律。或许正如老诗人穆人所说:“微型诗要做到短而被迫,局而不促,很不容易;除了注意字句的精炼,还得注意语感的流畅,可免捉襟见肘之枯窘,而有游刃有余的从容。诗写好后,最好自己吟几遍,看是否碍口,让诗句既过眼,又过耳,语感问题或解决得好一些。” <p>4、异味。一方面,“异味”,就一首诗来讲,指诗的创新。如新的表现手法、新的语言运用、新的构思角度等。唯有出新,才能激起读者的强烈兴致。比如王豪鸣的《墓碑》:“挺立着。终于/像个人了”,正是以崭新的视角,激发人们要“挺立着”,堂堂正正的做人。但王豪鸣的《菩萨》:“香客盈门。吃尽了/人间烟火”,却新意不足,且缺乏内蕴。当然,“出新”,要谨防“出怪”;“出奇”,要谨防“离奇”。如伊凡的《海风》:“其实你并不温柔/把我的胸膛吹成缝隙/溢出咸味……”,其中“把我的胸膛吹成缝隙”,当属弄巧成拙。如果说“吹裂缝隙”还尚可,但怎会“吹成缝隙”?又如王豪鸣的《殒石》:“一记响拳,将地球/敲得好痛”,既是“响拳”,又是飞来之物,力有千钧,当属迅猛一“击”、狠狠一 “捶”,或者沉重一“擂”,何以成“敲”?赖杨刚的《炊烟 》:“一根根阳具,向天勃起 / 云一挑逗,早泄了/半弯月亮,数粒星星”,这样的新奇,便有些俗了,如同时下的不少“下半身”写作,缺乏美感和诗意。另一方面,“异味”,就一个诗人来讲,指一个诗人的风格或者个性。因为,诗味是诗人深刻炽烈的思想感情与诗歌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水乳交融的结晶,是诗人的向往、追求以及美学理想在诗中融会而成的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是诗歌内容与形式所体现出的一种美感。所以诗味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是诗人个性最充分的展现。每一个微型诗人都应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来。唯有产生如王豪鸣、赖杨刚、郭密林、散心、诗之剑、贾也、陆向荣等等一批具有鲜明风格的微型诗人,才有微型诗的真正繁荣。 <p>5、趣味。对诗歌的评价标准,向来有“情、理、趣”三字之说。情打动人,理说服人,趣吸引人。微型诗形式灵活,饱含哲理和智慧,充满幽默和情趣。它从大众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常常运用讽刺、夸张、归谬等手法,通过对某一字、词或行为、物象的口语化和趣味性描述,漫画社会万象,调侃人生百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王豪鸣的魔鬼诗典系列在网络诗坛上之所以有很大的读者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这些精短的微型诗通俗易懂,力戒艰涩,特别是它从笑话、小品、相声、俗语等大众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从而充满了幽默和情趣,极富哲理,趣味无穷,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又如赖杨刚的《小村黄昏》:“庄稼人的梦/吊在牛尾巴上/晃 太 阳”,生动有趣,写出了庄稼人的希望和梦想,其实就在耕耘啊。郁汀的《闹钟》:“把岁月挂在墙上/一步一步/数说悲喜哀乐”,形象地展示出岁月的流逝与不同人的心态。当然,若是把“一步一步”改为“一步一声”,可能更加形象贴切。 <br>2005-11-21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50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寒山石在 2006/03/18 07:51pm 第 1 次编辑]<br><br>微型诗的“小”与“大” <p>1、从认识上看,“小植物”与“大观园”。诗歌王国是一个“大观园”,园中既有参天大树,也有芊芊小草。微型诗就是这“大观园”中的一株小草,同样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存价值。 <p>2、从需求上看,“小产品”与“大市场”。微诗虽小,但不可小看。不错,微型诗是一种“小产品”,但这种“小产品”同样有着十分广阔的“大市场”。在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那些松散、臃肿、冗长、无耐读耐悟耐回味的诗作,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摒弃;微型诗则因其精短、精致、精妙、精美、精炼、精粹、精悍、精辟、精灵的魅力而越来越少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变革时代的一道精神快餐。“小产品”充满“大市场”,“小家伙”必将有“大作为”。 <p>3、从思维上看,“小视角”与“大眼光”。微型诗总是从一个局部、一个侧面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做到以一驭万,见微知著。所以写微型诗,应该是一种“小视角切入,大眼光构思”。所谓“小视角切入”,是指微型诗是将最机敏的智慧聚集在最闪光的一点,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抒写的精微诗章。作用力和受力面成反比。集中一点,用千钧之力,方有震撼力。所谓“大眼光构思”,是指微型诗创作应有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和丰富的内涵。 <p>4、从内容上看,“小空间”与“大世界”。微型诗是一种滴水藏海的艺术。片言明百义、滴水见阳光。它是阳光下的露水,情绪中的珍珠,能够使读者从有限中领受无限,从瞬时中妙悟永恒。所以,微型诗之微,是体式之微,不是内容之微。微型诗创作,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拓展出无限的内容和博大的世界。 <p>5、从表现上看,“小机灵”与“大智慧”。微型诗的最大特征是它的瞬时性:瞬间的体验,刹那的顿悟,一时的景观。所以微型诗是机灵之作,总是因其独辟蹊径、独具一格而使人耳目一新。所以微型诗实在是一个“机灵鬼”,但“小机灵”还得靠“大智慧”,没有机智、灵妙的活跃思维,显然是难以写出精妙之作的。 <p>2005年10月13日 <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50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寒山石在 2006/03/18 07:51pm 第 1 次编辑]<br><br>走出微型诗创作的误区 <p>一是要走出“唯技巧论”的误区。一首成功的微型诗一定是独特之作,总是以新颖的视角、新奇的表达和新鲜的内容,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如果失去了新、奇、巧,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但是,新奇不是玩小聪明,不是一味地玩技巧。我们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是构成诗歌艺术性的内在因素,必须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过程。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诗歌创作技巧的重要标志。微型诗创作固然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但决定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是作者的基本功。这种基本功就是作者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以及用诗歌文本反映事物的本领和能力。同时,决定诗歌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遗憾的是,一些作者忽视了自身基本功的锤炼,忽视了对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的深刻挖掘,而把微型诗仅仅作为一种技巧性的文本,把微型诗当成了一种“文字游戏”,陷入了玩技巧的误区。这也是时下微型诗难以被相当一部分读者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p>二要走出“风花雪月”的误区。微型诗是什么?它是现实的触动,是生活的折射,是诗人思想的天空中瞬息即逝的一颗流星,短暂而璀璨夺目。固然,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会给我们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但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创作源泉。但是,当下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微型诗创作更多的陷入了对风花雪月的吟唱而脱离了现实,缺乏反映现实、直面现实的力作。所以,我们看到的多是无关痛痒但却沾沾自喜的孤芳自赏,而很少看到诗人的责任感、道义感和人文关怀。据笔者在《网络微型诗》、《中国微型诗》这两个目前有一定影响的论坛观察,反映现实的微型诗作恐怕不足20%。这种现象的发生,要么是诗人对社会生活反映迟钝,要么是缺乏直面生活的胆识和勇气;要么就是在一种强烈的发表欲、成名欲,一种所谓“高产”观支配下“工匠式、模式化”的制造。我想后者可能更为严重。当然,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前边提到的一味地玩技巧耍小聪明密切相关。我们有理由认为,微型诗较之长诗和短诗,更能够及时地表达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真知灼见,表达诗人对于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感情。但愿我们的微型诗人能够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现实。<br> <br>三要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不错,我们对于微型诗有严格的界定,“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这种界定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利于促进微型诗发展的。事实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诗坛上兴起的微型诗体,这种形式为除题目外一至三行的微型诗,以其短小、精炼、富有诗意和韵味的特色,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诗人认同和参与,并掀起了一个个微型诗潮。问题在于,一些诗人在微型诗创作中一味地求形式,采取削足适履的办法,把明显不是三行的微型诗,硬性摆布为三行,显得不伦不类。诗歌创作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宜长就长,宜短就短。一切均应顺乎自然。能长成参天大树,何必硬折成短枝?原本是一颗露珠,又何必吹涨成一个大大的肥皂泡?而且,如同一个无论多么完美的人,都有缺陷一样,微型诗有它的优势,也有它与生俱来的不足,我想我们应该十分清醒地认识这一点。<br> <br>四要走出“名词解释”的误区。所谓“解释”,一种意思是指“分析阐明”,第二种意思是指“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而我们相当一部分微型诗作,甚至大部分微型诗作,更多的是对于题目的一种解释,是一种直接的演绎,一种肤浅的说明,一种生硬的肢解,缺乏开放性、创新性思维,从而显得视野不开阔,内涵不丰富,思想不深邃,容量不博大。譬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死寻找光明”,如果让我们来写,题目可能就是“寻找”,而不会是“一代人”。因为我们习惯于解释题目,而不善于开拓诗的意境。如果这样,诗作内蕴的震撼力就会大打折扣。<br> <br>五要走出“挤牙膏式”的误区。我始终以为,微型诗是一种灵动之作,是神来之笔,是诗神的幸运光临,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得来全不费功夫”。它的产生,十分自然,是“自来水式”的自然,不是“挤牙膏式”的“难产”。也就是说,微型诗不是苦思冥想得来的,它是瞬间迸射的美丽火花,是诗人对瞬息即逝的精妙感悟及时敏锐的捕作,浑然不见人工斧凿,曲艺工笔,如同摄影师抓拍的绝妙镜头。但是,不少微型诗人却过多地注重挖空心思,苦思冥想,这种“挤牙膏”式的创作自然遏制了诗意的创造,导致微型诗作的质量不高。所以,不要为了数量,为了发表,为了所谓的虚名而硬性拼凑,虚掷光阴,也浪费读者的时间。<br> <br>六要走出“似曾相识”的误区。现在有不少的微型诗作读来似曾相识,总感觉好象在那儿读到过,相信诗友们或多或少也都有这种感觉。这说明,一方面,微型诗创作中的雷同现象比较突出,甚至一些诗作本身就带有明显的模仿或者变相改写痕迹;另一方面,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了“记忆”之中。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每当我们读到一首精美的微型诗,因为其短小精悍,富有冲击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所以很容易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中,沉淀在我们的思想河床上(当然,长诗中最闪光的语言,对我们最有触动的诗句也会这样沉淀下来),甚至融化成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奔流在我们的血脉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变得模糊,但会在某种情景下突然冒出来,这时候,我们就有可能以为是自己的创作,这样,在读者看来,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诗意本身,甚至包括语言,都感到似曾相识。这样的诗作,不过是一种对于原有诗作的翻版而已。创作中我们必须尽可能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p>七要走出“孤芳自赏”的误区。严格说来,这一点不是谈微诗创作,而是谈微型诗创作的生态环境问题,谈一个微型诗人应该如何自觉接受别人的批评,如何敏锐地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在良性互动的氛围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自古“文人相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总有一些人沉缅于孤芳自赏,而缺乏对别人的赏识,也缺乏认真地、宽容地对待他人批评的态度。一旦你指出他的问题,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认真地思考和分析别人的意见到底中肯与否,而是指责你算老几?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你那个臭水平还说我?特别是对于刚刚涉足论坛的新人更是不屑一顾。笔者最初进入微型诗坛就曾多次遭此“厄运”,为了避免麻烦,避免毫无意义的口舌之争,所以回帖的基本原则是“感动就评”,凡是点评的均是对自己有触动的,是激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从而引起共鸣,一吐为快的。当然,这个问题也是当下文学存在的普遍问题,譬如,论坛点评除了“欣赏”、“精彩”、“好”、“学习了”、“多指教”等等无关痛痒的话语,还有什么?还有多少良性互动可言?因此,笔者衷心的期望微型诗坛真正有一个宽松的批评氛围。因为,孤芳自赏是可怜的,批评失语是可怕的。唯有善意的批评,才可能有微型诗人的成长和微型诗的繁荣。 <p>八要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这一点也并不是谈微型诗的创作问题,而是谈对微型诗的态度问题。之所以要谈这个问题,是因为创作态度决定创作方向和创作质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殿堂里有三种人,一种人为了谋取私利,另一种人为了满足兴趣,再一种人是为了追求真理;天使要把前两种人赶走,只留下第三种人。这对于我们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文学创作当然也包括微型诗创作中,是不是也存在这三种人呢?历史地、客观地看,沽名钓誉的功利性、业余爱好的兴趣性和坚贞纯洁的追求性,这三种人毫无疑问都是存在的。而且,微型诗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事物,也就给极少数人的谋取虚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使得他们动辄以“领袖”自居,这当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而对于“满足兴趣”者,应当以宽容的态度来予以理解。有兴趣即为之,失去了兴趣便可走之;来是一种推动,走也不是什么损失(笔者就是一个兴趣者,一个时期以来对于微型诗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以较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也许这会成为自己长期的爱好,也许会在某一天退出)。当然,唯有以纯洁之心坚韧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人,才是真正的中间力量。微型诗的发展需要这样一批中坚。但愿微型诗坛能够少一点功利,多一份纯净;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沉稳。也但愿“兴趣者”能够发展为“追求者”,毕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体味到微型诗创作的快乐,并以快乐的心境去追求,才可能成为“微诗之大家”。 <br>2005.09.26--27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50 编辑

一粒沙中见世界 <p><br>1、写微型诗,用大智慧;读微型诗,看大世界。 <br>2、长诗有长诗的风采,微诗有微诗的妙处,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切不可刻意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本质。 <br>3、诗越写越长,或艰涩难懂,或口水直流,已经成为读者的负担,甚至灾难。于是,精巧的微型诗便成为人们文化餐桌上一道可口的快餐。 <br>4、微型诗是现代人一枝精神的香烟,精短而醇香,刺激而提神,清纯而意蕴悠长。 <br>5、长诗要写好,必须游刃有余,积淀深厚;微诗要写好,必须智慧灵巧,懂得割舍。 <br>6、有人说,微型诗是长诗的诗眼,其实是对微型诗的误解。微型诗是一种独立的体式,只不过长诗的诗眼如同夜空的明月,在辽阔中闪亮;而微型诗的诗眼则是眼中的瞳仁,玲珑晶亮的闪光。 <br>7、写微型诗往往起笔就是落笔,务必直捣黄龙,不可能象长诗那样纵横铺陈,波澜起伏。 <br>8、写长诗如同长跑,须讲求气韵,稳健自如;写微型诗如同拳击,须拼尽气力,猛击一点。 <br>9、长诗如江海般浩瀚,气势雄浑;微诗如露珠般水灵,晶莹剔透。 <br>10、长诗可以用来吟唱,微型诗却宜下酒。把酒临风,对月涵泳,则可知微型诗之浓郁醇香。 <br>11、长诗是一座山,逶迤奔走,气象峥嵘;微型诗是一扇窗户,启开便清风宜人,景象无穷。 <br>12、长诗是奔涌的河流,壮在波滚浪涌,峰回路转;微诗是情感的珍珠,巧在玲珑精致,光华四射。 <br>13、微型诗看似容易,实则难工。一首精美的微型诗,当属生活积淀、人生阅历、学识底蕴和艺术技巧的完美结合。 <br>14、微型诗首先是诗,具备诗的一切特征。“微型”只是一件得体的外衣,一件美丽的超短裙。 <br>15、一首凝练的微型诗,无疑可以一当十,于精短的诗行中蕴涵着博大的内容。 <br>16、微型诗当如一眼喷泉,从小小的泉眼,喷流出清冽的甘甜;或如一盏烛火,用一束闪烁的火苗,燃亮寂寞的夜色。 <br>17、微型诗辞约意丰,言简意赅,是一种简约的艺术,一种用最凝练的文字构筑的最精巧的诗体。 <br>18、微型诗滴水藏海,粒沙见金,于方寸之间,融古通今;在尺幅之内,抒写大千。 <br>19、微型诗焦点明确,诗意凸现,必须抓住智慧的阳光尽情地泼洒成最靓丽的一点。 <br>20、微型诗之“微”,不只“微”在行数(除标题外三行以内),也“微”在字数(一般在30字以内)。如果一首微型诗读来令人气喘吁吁,又与长诗何异? <br>21、微型诗诗微,但景不微,情不微,可谓微言大义,充满着激情与感染,给人以发现的喜悦和美的回味。 <br>22、微型诗最忌用教条式的语言扼杀了活力四射的诗意。 <br>23、微型诗可含蓄,让人思接万载;也可明快,显露真情直白。但含蓄不是晦涩,明快不是“口水”。 <br>24、微型诗篇幅精短,读来尽在眼底,“一览无余”;所以须讲究钩人魂魄,“一目传神”。 <br>25、写微型诗,必须抓住最精炼的材料,借助最精当的意象,调动最精妙的灵思,运用最精炼的语言来表达。 <br>26、“一沙见世界,一花窥天堂。”写微型诗,正是从一粒沙中发现一个浩瀚的世界,从一朵花中寻找一个美轮美奂的天堂。 <br>27、写作是一种“创造”而不是“制造”。我始终以为,微型诗是不经意间“捡”来的,而不是苦思冥想“写”出来的;或者说,是情不自禁“喷”出来的,而不是搔头弄耳“挤”出来的。因为微型诗的瞬时性,决定了写微型诗靠的是顿悟,是灵感,是秀韵天成。 <br>28、写微型诗靠的是捕作,写成则需要锤炼。捕作微型诗靠灵感,锤炼微型诗靠技巧;捕作是意在笔先的灵动,锤炼是落笔之后的雕饰。捕作的是原始的,自然可能是粗糙的;而锤炼是一个淘金的过程,必须打磨掉所有的沙粒,留下金子般最纯最美的诗句。 <br>29、微型诗必须借助语言的魅力和意象的创造,形成内在的张力,激发人的思维,方能拓展开广阔的场景。 <br>30、写微型诗应特别注意创造意境,没有意境则没有诗味。 <br>微型诗如同精炼的广告文案,其魅力首先在于以崭新的形象抓住人的灵魂。 <br>31、微型诗须小中见大,短中见长,蕴含五彩缤纷的世间万象,方能如璀璨的星星咉衬出夜空的深邃博大。 <br>32、微型诗因其精短,故须诗无闲句,句无闲词,力求“字字千金”;同时必须诗意鲜明,迥劲有力,务求“字字千钧”。所以写微型诗,当炼字、炼句、炼意三者并重。 <br>33、微型诗是一种闪电的艺术,其意有二:来似一道闪电,撕破天宇,灵光突现,此其一;读也如一道闪电,使人为之一振,拍案叫绝,此其二。 <br>34、一首微型诗便是一张精美的照片。所以一个好的微型诗人,一定有摄影师一样选景、调焦和抓拍的纯熟技巧。 <br>35、哲理是微型诗的精髓。好的微型诗一定充满着对自然、现实和人生的体验、领悟、思索和评价。 <br>36、写微型诗当浸透智慧和灵气,若是耍小聪明,充其量只是用雕虫小技制作的小把戏。 <br>37、微型诗是一片叶子,蕴育着大千世界绿意盎然的生机;微型诗是一束光芒,在茫茫天宇闪烁出辽阔无垠的透亮。 <br>38、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世界”。微型诗就是撬动思维世界的一个支点,能够为读者撬开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p><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1:50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20:19 , Processed in 0.07738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