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耕海渔童 于 2014-11-14 21:06 编辑
做人与做事 文/耕海渔童
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人必须回答,而且每天都在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堂堂正正的做人,必须鼓足爱党爱国的正气、发奋成才的志气、征服万难的勇气。第一股气是灵魂,第二股气是力量,第三股气是关键。三气相同,缺一不可;少了那一股气,在人生的旅途中,就难免憋气、生气、怄气、怨气,就不会成器。 【坚持爱党爱国的正气】中国人,不管是哪朝哪代,那党那派,最喜欢的是爱国英雄,最痛恨的是叛徒卖国贼。爱国,是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当代的中国人,爱国的重要标志,就是有坚定正确的思想信念。这种信念即集中体现在“三信”上,就是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相信中国共产党伟大正确,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发展中国,这是最本质的爱国。这“三信”就是正气。信马克思主义、信共产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人的政治准则、价值观念和精神支柱,是人生观、世界观中最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国之魂、民之魂、做人之魂,有了这种坚定地正气,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就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人生在世,信什么各有各的自由,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参加一次集训、搞一次教育、听一次先进事迹报告会,就完全“三信”了。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还信过鬼那,认为工作做不好,是因为鬼在作祟。后来经过各种业务学习,特别是走上业务岗位之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营销业绩同时有了长足发展;走上业务管理岗位后,和员工一起打造出了一个个经得起各种考验的团队,一步步的实践改变了过去的错误思想。人人希望在事业上大有作为,能够赚到更多的钱,这个本没有什么错误。但出现了思想上认识偏差,那就会走向极端,甚至犯罪。有钱能买到好房,但不一定能买到一个幸福的家;有的人口袋里的钱装满了,家庭却分裂了,两口子不一条心;有钱能买到好药,但不一定能买到一个好身体;好身体绝不是靠吃营养药吃出来的;有钱能买到一张好床,但不一定买到好觉,如果失眠,别说躺在高档床上,就是躺在封建皇帝的龙榻上,你也难以入睡;有钱能卖到珍珠,但不一定能买到美丽漂亮。我们应该懂得,金钱是不能代替一切的,应该有比金钱更高尚的追求,那就是追求实现梦想的正能量。 李大钊之所以能从容面对敌人的绞刑架,是因为他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夏明翰之所以能蔑视敌人的枪口,凛然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绝唱,是因为他坚信自己信仰的共产主义最终必将实现;方志敏在临刑前庄严宣布:“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也是因为他认准“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辽宁鞍山集团的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捐助他人,扶危济贫,被誉为新时代的活雷锋,有人说他是“郭傻子”,但他确认为:只要人人为这个社会奉献一份爱心,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虽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却表达了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他高尚的内心品德。 从怎样做人的角度来说,尤其要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这三篇光辉巨著。这是做人的灵魂篇、方向篇、指路篇,是一个人正气的发源地。正气来自《为人民服务》,志气来自《纪念白求恩》,勇气来自《愚公移山》。这就是影响了几代人的著名的“老三篇”,过去影响,现在影响,将来照样影响,因为“老三篇”的精髓切中的是我们的精神实质。过去看过一篇报道,是说河南漯河南街村靠“老三篇”发家致富的事例,很能说明问题:这个村有300多户人家,1500口人,过去靠国家救济度日子,三中全会后,他们一跃成为河南省的富裕村,他们的致富经验就是:“不靠奖金靠老三篇”,全村老少都会熟背。全村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没有发生一起案件,致富靠集体智慧,发展靠群策群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给创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再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集体力量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个事例给我的启发就是:不能因为时间的跨度而废弃学习,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坚定正气,夯实做人的根基。 【树立发奋成才的志气】一个人气很正,思想很好,但没有才能,就会成为无用之人;如果有才能,但气不正,品德很坏,就会成为有害之人。有人说,缺智的人是次品,缺体的人是废品,缺德的人是危险品。因此,有了正气,还要树立成才的志气。 一个政党要有朝气,一个民族要有骨气,一个企业团体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奠基人巴斯德说:“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所以,立志与立行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了为成就事业而奋斗的志向,有了立志成才的决心,还要付诸行动,这是关键之中的关键。每一个人都渴望成才,羡慕成才,但为什么有的人能成才,有的人未成才?原因很多,我想,最根本的差别,就是差在行动上。大凡事业成功的人,都是立志不忘行,立行不离志的人。毛泽东少年立志:“改天换地,拯救中华”,并为之奋斗一生;周恩来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奋斗”,身经万险,不改初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人民的好总理!我们学习伟人、名人,就要学习他们这种言行一致的高尚品德。立志学英模,就要像他们那样,在平时的工作中能看出来,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在危急关头能豁出来。如果学英模,只停留在口头上,但在行动中怕苦、怕死、怕吃亏,避重就轻,挑肥拣瘦,业务工作中,不肯牺牲一个星期天,不肯放弃一个节假日,甚至不肯放弃一次驴友旅游、钓鱼的机会,想等一个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机会,等到100岁,等上一万年,也是白等。 为什么有些人立志不立行,主要是缺乏自信心,经受不住挫折与失败的考验,在人生的岔路口拐了弯。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一次挫折、一次跟头、一次倒霉,就怨天尤人,甚至认为自己太笨,认为一辈子都完了。笨人也可以笨鸟先飞。梅兰芳6岁学戏,四句台词一个月没有学会:“老天爷没有给你这碗饭吃”老师气得扔下这句话拂袖而去,梅兰芳从此下定决心“跟老天爷要这碗饭吃”,结果成了我国著名艺术大师。英国首相丘吉尔,年轻时头脑反应比较迟钝,学习成绩很差,数学经常不及格,因此他的父亲抱怨说:这个笨孩子长大以后,恐怕连谋生能力也没有。但丘吉尔自己认为不笨,决定从上军校开始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两年军校学习结束,分配到印度服役,在部队,他如饥似渴的学军事、政治、经济、法律、写作,三年服役期满,当了英国某报社记者。26岁就当上了国会议员,34岁当上保守党大臣,两度出任英国首相。更为可敬的是法国福楼拜,他小时候天资差,她和妹妹一起学文化,结果妹妹学会了,可他却经常急的掉眼泪。但他下定决心,通宵达旦的练习写作,决心成为一名作家。当时他住在塞纳河畔,天长日久,河上的船工竟把他的灯光当做夜间航行的灯标。结果,被人戏称笨蛋的福楼拜,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成为法国著名的文学家。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在世,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万事万物的优劣只是相对的,天下没有绝对完美的事,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只要在工作和学习中,既不要一时成功而自满,也不要一时失败而气馁,只要肯努力、肯付出、肯下功夫,成功的机会必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强是进步之母、自私是百病之根、自悲是堕落之源,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深刻而富有哲理的。 【强化征服万难的勇气】一个人有正气、有志气,但缺乏勇气,在工作和生活中,万事小心,瞻前顾后,做事犹犹豫豫,那将一事无成。人生的进步史,实际就是一部征服困难史。坎坷的经历、磨难的人生,能培养和锻炼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所畏惧的勇气。古往今来,那些蜚声政坛、文坛的名人,多少人是经历了无数磨难而成才,有的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才成功的,这才真正是“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唐代诗人杜甫,一生四处漂泊,贫困交加,就连自己的孩子也因“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但困难没有吓到杜甫,却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贫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而是用诗歌针阀时弊,揭露社会陋习,为后人留下数不清的文化财富,成为后人敬仰的一代诗圣。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续写史记,一开始就因一起案件牵连被施以酷刑。他不但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不怕苦、不畏难,蘸着十八年的血和泪,写成流芳千古的鸿篇巨著《史记》。无数事实再次告诉我们,困苦并不是坏事,它能造就人,也能考验人。谁是英雄,谁是好汉,困难面前见分晓,笑到最后才是笑。 每天上班之前,我们都会习惯的在镜子面前看看自己,看看自己衣冠正不正,有时候看看镜子中的自己,还会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人脸就是一个苦字做成的:双眉是“艹”头,眼鼻是“十”字,下面是“口”字,加起来就是“苦”字。人生就是苦相,怕苦畏难,就做不好人,也干不成事。可以这么说:成功是从苦中来、进步是苦出来的、幸福的背后其实经历无数次苦、大作家的明著是在经历时间的困苦之中写出来的,屈原不苦写不出《离骚》、孔子不苦写不出《春秋》、司马迁不苦写不出《史记》。 其实,人人又都像一支笔,每时每刻都在写着自己的书,一直写到生命的终点才脱稿。长寿的人,书自然很厚,但有的书读起来很乏味。短命的人,书虽然很薄,但有的书读起来则荡气回肠,长久流传,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在一代代人心中一版再版。这就是一个人的无穷魅力所在,也就说明,这个人是成功的,他虽然离开这个世界几年、几十年、甚至几千年,但他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一代代人的心理。
(说明:这是一篇在转业军人座谈会后,我根据自己的发言录音整理而成,今天再来阅读,感触颇深,故推荐给大家阅读,多提宝贵意见,也欢迎大家交流、探讨,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