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0|回复: 6

[散文诗] 隐在六尺巷的阳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9 16: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激扬山水 于 2016-10-29 16:12 编辑




  隐在六尺巷的阳光
  
  文/浮山雨
  
  
  题记: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六尺巷,桐城人的一脉血管
  
  在安徽省中部,有个盛产桐油的地方,叫桐城。
  桐城出桐油,也出秀才。
  清代大散文家方苞、刘大槐、姚鼎,都是桐城人,被尊为“桐城派”三祖。
  自康熙年间到新文化运动,主盟文坛200余年,堪称中华文化的一座丰碑。
  
  城街有条平常的小巷,桐城人却说,它不是一条巷子,而是桐城人的一脉血管。
  原来,这脉血管流淌着一个极不平常的故事——
  说,康熙年间,桐城出了一位声名远播的人物:张英。
  因才华横溢,官越做越大,直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世称“老宰相”。
  老宰相久居京城,忽一日收到家书,说老家张府与邻家吴氏建房纠纷不下,祈求打招呼于县衙摆平。
  老宰相即在家书上批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让墙诗”好似远古的禅钟,轰响礼让,拨云见日,家人因此撤让三尺。
  吴氏获悉,深感张英博大胸怀,谦和气度,也将院墙向后迁移三尺。
  至此,紧密相连的张吴二家便出现了百米长、六尺宽的小巷子。
  这宽容礼让的美德,在桐城和京中纷纷被引为美谈,并予小巷一个特别的名字:六尺巷。
  
  (二)无尽磬香,隐在六尺巷的阳光
  
  秋,正是万紫千红过后,原野墨绿油绿、葱绿果绿,大地清清朗朗,蓬蓬勃勃。
  门扉临街半掩,几许绿意隐约,一路斑斑驳驳的灰瓦房,细细长长的石板路,恍若隔世。
  六尺巷的两旁是青砖青瓦砌成的老墙,墙内古樟如伞,遮天蔽日;巷口牌坊巍然,站立“礼让”;
  鹅卵石巷路,直挺起时间的胸腹,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坦坦荡荡,亮亮堂堂。
  
  这就是一条很普通的、简陋的小巷子。我彳亍而行,从西到东,又从东到西。
  恰,一巷影子斜斜地递来,我便情深意切地抚摸,那墙砖上凹凸有致的光阴——
  触摸诗书礼仪之乡的桐城人,和那先祖张英的谦和礼让之胸襟;
  触摸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古训,及那中华民族的和合之思想。
  阳光,从香樟树间密密洒落,又隐隐于整个巷中,都是满满丰丰的正能量,无尽磬香。
  
  桐城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六尺巷不长,也不宽,但透彻一个理儿:你让我让,天更宽,地更广。
  六尺巷,在用自己丰润的健康面色告诉游人:让中的宁静,让中的超脱,让中的快乐。
  小巷如一幅古雅冲淡的水墨,高挂在桐城的朗朗天空,高挂在安庆的振风塔顶,高挂在中国的辽阔版图……
  巷风流韵包容,古樟淌香和谐,一道风景,一种传统,令人膜拜……
  
  (三)让一让,和谐之花遍地开
  
  不见旧时张家的相府,也不见邻家吴姓的宅邸。
  六尺巷依旧在。物是人非。惆怅么?惆怅。我于惆怅中顿悟:
  生命有限,无限的却是不灭的精神文化。
  因此,我们要看淡物欲,豁达大度,谦和礼让,舍金钱取义,舍名利取和。
  
  巷,城中的胡同,共拥的道路。但六尺巷,却不是普通的城中小路。
  她是桐城人的巨臂,于四方城门之外,直接伸向城郊包揽起世上万千风物。
  现如今我走在六尺巷,好似走在人生的路途,那“礼让和谐”就在我心头上如帆张开。
  小小六尺巷,被中国的“和”字哲学,充盈扩张应用得最宽阔——
  宽在心胸,阔在脚步。六尺巷是一条人类的文明之路,社会的和谐之路。
  
  风,穿越时空,走进过去,又走向未来。我,沉迷在张英的“让墙诗”中。
  诗不仅蕴含着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中华传统之精神,更体现出为官者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
  一抬头,但见两只燕子歇在爬满藤蔓的老墙檐下,依然耳鬓厮磨,呢喃繁花硕果不休。
  于此我恍然:六尺巷,乃是人类坦途上的和谐之象征。让一让,和谐之花遍地开。
  
  (四)朋友说,去桐城一定要到六尺巷
  
  一缕茶香。谁在那边轻叩茶碗,清唱起了黄梅戏腔?
  原来安庆是黄梅戏的发祥地,而黄梅大师严凤英更是桐城罗岭乡人。
  你到六尺巷就一定会听到“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的欢乐曲儿;
  还会听到“夫妻双双把家还”悠扬的经典对唱。
  
  朋友说,去桐城一定要到六尺巷,它可以荡涤浮躁,学会忍让……
  你还可以这样遐想,心中有条六尺巷,纵横世界,必会奏出礼让和谐、包容厚德的乐章。
  现在这巷子就是我旅途的驿站,也是我心灵的驿站。
  不知是谁哼唱起春晚赵薇的歌曲《六尺巷》: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微风过巷,古樟叶片相互咬着耳朵,沙沙的如一场细雨洒落。时光滋润起来,心情也静怡起来。
  
  巷寂。雀鸣。幽远。墙头小花,沉浸在梦中。
  踩过几片落叶,我们把秋阳紧紧地抱在了胸口。几个友人,正于茶室泼墨寄情——
  画家自心底画出水墨“春汛帆影”;书家情生笔端写就“天朗气清”。
  诗人,悠然于心头作句:青苔/光影植墙/香樟/莹白日月/哦,退步/原来/是向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17: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苔
光影植墙
香樟
莹白日月
哦,退步
原来
是向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13: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一条很普通的、简陋的小巷子。我彳亍而行,从西到东,又从东到西。
  恰,一巷影子斜斜地递来,我便情深意切地抚摸,那墙砖上凹凸有致的光阴——
  触摸诗书礼仪之乡的桐城人,和那先祖张英的谦和礼让之胸襟;
  触摸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古训,及那中华民族的和合之思想。
  阳光,从香樟树间密密洒落,又隐隐于整个巷中,都是满满丰丰的正能量,无尽磬香。
  
  桐城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六尺巷不长,也不宽,但透彻一个理儿:你让我让,天更宽,地更广。
  六尺巷,在用自己丰润的健康面色告诉游人:让中的宁静,让中的超脱,让中的快乐。
  小巷如一幅古雅冲淡的水墨,高挂在桐城的朗朗天空,高挂在安庆的振风塔顶,高挂在中国的辽阔版图……
  巷风流韵包容,古樟淌香和谐,一道风景,一种传统,令人膜拜……
  
  (三)让一让,和谐之花遍地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13: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巷,城中的胡同,共拥的道路。但六尺巷,却不是普通的城中小路。
  她是桐城人的巨臂,于四方城门之外,直接伸向城郊包揽起世上万千风物。
  现如今我走在六尺巷,好似走在人生的路途,那“礼让和谐”就在我心头上如帆张开。
  小小六尺巷,被中国的“和”字哲学,充盈扩张应用得最宽阔——
  宽在心胸,阔在脚步。六尺巷是一条人类的文明之路,社会的和谐之路。
  
  风,穿越时空,走进过去,又走向未来。我,沉迷在张英的“让墙诗”中。
  诗不仅蕴含着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中华传统之精神,更体现出为官者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
  一抬头,但见两只燕子歇在爬满藤蔓的老墙檐下,依然耳鬓厮磨,呢喃繁花硕果不休。
  于此我恍然:六尺巷,乃是人类坦途上的和谐之象征。让一让,和谐之花遍地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13: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说,去桐城一定要到六尺巷,它可以荡涤浮躁,学会忍让……
  你还可以这样遐想,心中有条六尺巷,纵横世界,必会奏出礼让和谐、包容厚德的乐章。
  现在这巷子就是我旅途的驿站,也是我心灵的驿站。
  不知是谁哼唱起春晚赵薇的歌曲《六尺巷》: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微风过巷,古樟叶片相互咬着耳朵,沙沙的如一场细雨洒落。时光滋润起来,心情也静怡起来。
  
  巷寂。雀鸣。幽远。墙头小花,沉浸在梦中。
  踩过几片落叶,我们把秋阳紧紧地抱在了胸口。几个友人,正于茶室泼墨寄情——
  画家自心底画出水墨“春汛帆影”;书家情生笔端写就“天朗气清”。
  诗人,悠然于心头作句:青苔/光影植墙/香樟/莹白日月/哦,退步/原来/是向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13: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悠然于心头作句:青苔/光影植墙/香樟/莹白日月/哦,退步/原来/是向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0 13: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哲思理性 诗意内涵别致 问候朋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9 00:47 , Processed in 0.08462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