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6|回复: 8

[散文诗] 虚实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5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蝶 于 2017-7-15 15:59 编辑




【虚实篇】

文/心蝶


孙子,写下虚实篇时
有没有想到折衷题目,虚虚实实
答案肯定有,“因敌而制胜”
公园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
假形调遣波斯军,成为取胜佐证
实得太重,把兵压到《史记》下
被司马迁用笔投出

孙子,对弈中喜欢什么方式
回马枪,隔山炮,车马炮绝杀
成吉思汗的疲敌计,隔山喊话,放火,截堵
最后一炮搞定。是孙子的孙子
是另一个你,“攻其所不守”
他不识字,不懂兵书。是你的种子
在探出世界时,弯弓射雕
拉长你的思想

孙子,你的家乡齐国阳谷
产庆功酒,也产武松打虎酒
齐鲁人酒量大呵,喝倒天下多少英雄
他们瘫在地上,五谷酒味掺着血腥
红透生命旗帜

孙子,我坐在你的兵书前
就像跨在战马。不知道力量来自何方
屏住呼吸,朝向一道光
你动动唇角,感觉战马挨了一鞭
鼻息如雷,张开双踢
越出地平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6 08: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14: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朋友鼓励 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6 15: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豪杰大笔一挥,越出地平线,光彩映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3: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朋友鼓励 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8 13: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战无不胜的宣示——学习心蝶《虚实篇》
学习人:山城子


虚实篇(中诗精品)

文/心蝶

孙子,写下虚实篇时
有没有想到折衷题目,虚虚实实
答案肯定有,“因敌而制胜”
公园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
假形调遣波斯军,成为取胜佐证
实得太重,把兵压到《史记》下
被司马迁用笔投出

孙子,对弈中喜欢什么方式
回马枪,隔山炮,车马炮绝杀
成吉思汗的疲敌计,隔山喊话,放火,截堵
最后一炮搞定。是孙子的孙子
是另一个你,“攻其所不守”
他不识字,不懂兵书。是你的种子
在探出世界时,弯弓射雕
拉长你的思想

孙子,你的家乡齐国阳谷
产庆功酒,也产武松打虎酒
齐鲁人酒量大呵,喝倒天下多少英雄
他们瘫在地上,五谷酒味掺着血腥
红透生命旗帜

孙子,我坐在你的兵书前
就像跨在战马。不知道力量来自何方
屏住呼吸,朝向一道光
你动动唇角,感觉战马挨了一鞭
鼻息如雷,张开双踢
越出地平线


【学习】

这个《虚实篇》,心蝶以“孙子”连续拎起了四节诗,也就拎起了全诗。 既然“拎”,“孙子”就成纲了。纲举而目张。这篇作品的目其大无比,囊括了古今中外。开始就伸展到两千三百多年前的马其顿王国去了。笔锋一转,就回到中国大汉朝的《史记》了。接着越过千年,就犒劳起成吉思汗——孙子识字,铁木真不识字,用兵娴熟如出一辙,当然是“孙子的孙子”而一句“弯弓射雕”——更懂孙子的人,其实你不能不想到“还看今朝”。“红透生命旗帜”,则莫过于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了。你字面上没说,是诗的规律使然。不含蓄,何以为诗?结尾,你还原到自己。“兵书”成了你在诗界驰骋的“战马”。“鼻息如雷”,那是何等的动静。我从中听出了一位诗人的呐喊,她的作品,要太阳一样地“越出地平线”。我相信你,你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已经深厚了你的文化底蕴。你会在“虚虚实实”中,战无不胜的。这样的一种宣示,调动了你沿着逻辑而伸展的想象力。有了这样的想象力,你会飞得更远。感谢你。感谢你在这篇作品中,告诉山城子:将个人的志向或计划,借助于与其相匹配的架构与素材,来做语言的艺术呈现,一定是一首好诗,精品诗。

2017-7-28
于夏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14: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鼓励 辛苦了 握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8 14: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惊叹于心蝶大体量的写作!问候暑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14: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朋友们 一直以来的鼓励支持 最近冲得猛些 感觉写作除去文字本身 需要心态 体力 意志等
我在向大家学习 不断练自己 练文字 艰难行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17 23:46 , Processed in 0.08797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