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5|回复: 8

[日常交流] 同居启示录(节选) 作者:蒋方舟 朗诵:蒋方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1 16: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居启示录(节选)
作者:蒋方舟    朗诵:蒋方舟

http://api.thepoemforyou.com/share/poemProgram/enjoy?id=1619

2016年10月10日,我在东京都美术馆看了画展,画展叫作《凡高和高更——现实与想象》,以凡高和高更在“黄房子”里同居的62天为线索,展示两位画家的人生。

凡高理想的同居伙伴叫作保罗·高更。

两人都在印象派的边缘游走。凡高对于高更的情感复杂,夹杂着崇拜与嫉妒,最重要的是,他想象有了高更这个同居者,自己深刻的孤独会得到缓解。

凡高最喜欢用的颜色是黄色,高更最喜欢用的颜色是红色——这仅仅是两个人最小的差别。高更不相信眼前看到的世界,他认为作画靠的是灵魂而不是双眼,要画一个被内化了的世界。他后来在塔希提岛上画那幅著名的《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何许人?我们往何处去?》,画婴儿、老妇、女人、青年,形色各异地在蛮荒狂野的背景中展示肉体,那幅画没有用任何模特。而凡高,则坚持自己什么也不想,只是观看和感受。

即便眼前是同样的风景,两个人画出来的也截然不同。都是画阿尔的葡萄丰收季,凡高的画充满了丰沛的能量,色彩斑斓,画中劳作的妇女沐浴在热情扩散的阳光下,如同享受烈火灼烧。而高更画的主角却是一个闷闷不乐的妇女,手被葡萄染红,青黄色的脸布满阴郁,似是不满眼前及未来。

我觉得,任何亲密关系——不仅仅是两性关系,都会演变成一种权力关系。朝夕相处分享情感的两个人势必会分出精神上的强弱,当权力关系逐渐变得清晰,强者无论做什么,都成了对弱者无声的鞭挞和欺凌。

高更无疑是两个人关系里的强者,他的画很快就被凡高的弟弟提奥卖出了好价钱。有生以来第一次,凡高要求弟弟放弃出售自己的画作。这样,他就可以宣布自己的画是被藏了起来,而不是无人问津。

凡高作为两人中的弱者,亦步亦趋地听从着高更对他的建议,暂时放弃他看到的旋涡般炫目的星空和烂漫得让人心惊的麦田,转而求助妄想和幻觉,他表现得谦逊而谄媚。我在画展中看到的最让人动容的画,是凡高画的高更的椅子。

这幅画缠绵如情书,因为凡高想画的当然不只是椅子,他想画的是高更,可他没有勇气让高更做他的模特。凡高自己承认:“我想画的是那个‘空空的位置’,那个缺席的人。”

为什么画“缺席的人”?因为高更已经逃跑了。

如何想象和凡高同居的生活?非常简单。坐下,打开一瓶苦艾酒,然后大声地一封封念凡高的信,你没有办法关小音量,没有办法要求他中断,只能倾听他不够连贯的哀求与呓语。

高更后来回忆,他经常半夜醒来,发现凡高站在自己面前瞪着自己,被高更大声呵斥之后才回去睡觉。

凡高和高更同居生活的故事让我惊恐,是因为我虽然没有过同居的经历,但我几乎能完全地理解凡高——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像贪得无厌的血蛭一样寻求赞同、爱和理解。

或许对高更和凡高来说,有才华的人应跌跌撞撞地独行,可以相望,但不必相遇。

遥遥相望,反倒生出许多带着暖意的回忆来。

高更后来在塔希提岛上画的画里,出现一匹白马,垂头丧气,隐身于蓝色的阴影中,就像凡高所自喻的“老马”。

在展览的最后,展出了高更在凡高死后十几年画的凡高的椅子,椅子上放满绚烂绽放的向日葵。
这个无情的同居的故事,因为迟来的理解与怀念,竟有了一个温情的结束。

选自《东京一年》,中信出版集团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据出版物在文中译作“凡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16: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任何亲密关系——不仅仅是两性关系,都会演变成一种权力关系。朝夕相处分享情感的两个人势必会分出精神上的强弱,当权力关系逐渐变得清晰,强者无论做什么,都成了对弱者无声的鞭挞和欺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16: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才华的人应跌跌撞撞地独行,可以相望,但不必相遇。

遥遥相望,反倒生出许多带着暖意的回忆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16: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正直的人群中正直/在污浊中污浊/如果可能/须以羸弱之身/在钝痛中承受/人类所有的苦难
——奥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16: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梵高来到21世纪的巴黎会发生什么?《神秘博士》带着梵高穿越到现代,听到了后世对他的评价,“对我来说,梵高是历史上最杰出的画家,没有之一,在任何时期,绝对都是最知名最伟大的画家,最受敬仰的,他对色彩的掌控无与伦比,他把生活中遭受的痛苦磨难,转化成了画布上激情洋溢的美,痛苦很容易表现,但如何糅合热情与痛苦,来表现人世间的激情、喜悦、壮丽,前无古人,也许不会有后来者。他徜徉在普罗旺斯的田野,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同样作为一个人类,也是伟大的。”

文/汤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16: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蒋方舟写道:“我同样从小生活在一个不鼓励表达情绪的世界里,有一个以木讷平静作为最高标准的童年,长大之后,从事的工作却像一个孤独的矿工——每日不知疲倦地深掘自己内心所有隐秘幽深的角落,使之暴露。当我有一日与人共同居住,我会不会像凡高一样,因为终于有人缓解了自己的孤独,而变得谄媚又可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16: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梵高生长于一个宗教家庭,一个靠德行而非情感维系的世界。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合著的《梵高传》中这样描述梵高家的孩子所生活的世界:“这是一个积极总会被消极中和的世界;这是一个赞美总会被期许冲淡,鼓励总被预兆折损,热忱总被谨慎浇灭的世界。离开牧师公馆这座孤岛后,没有哪个孩子能摆脱极端情绪。对此,他们麻木迟钝,毫无经验,只能手足无措,眼睁睁地望着失控的情绪毁掉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1 21: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凡高理想的同居伙伴叫作保罗·高更。

两人都在印象派的边缘游走。凡高对于高更的情感复杂,夹杂着崇拜与嫉妒,最重要的是,他想象有了高更这个同居者,自己深刻的孤独会得到缓解。

凡高最喜欢用的颜色是黄色,高更最喜欢用的颜色是红色——这仅仅是两个人最小的差别。高更不相信眼前看到的世界,他认为作画靠的是灵魂而不是双眼,要画一个被内化了的世界。他后来在塔希提岛上画那幅著名的《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何许人?我们往何处去?》,画婴儿、老妇、女人、青年,形色各异地在蛮荒狂野的背景中展示肉体,那幅画没有用任何模特。而凡高,则坚持自己什么也不想,只是观看和感受。

即便眼前是同样的风景,两个人画出来的也截然不同。都是画阿尔的葡萄丰收季,凡高的画充满了丰沛的能量,色彩斑斓,画中劳作的妇女沐浴在热情扩散的阳光下,如同享受烈火灼烧。而高更画的主角却是一个闷闷不乐的妇女,手被葡萄染红,青黄色的脸布满阴郁,似是不满眼前及未来。

我觉得,任何亲密关系——不仅仅是两性关系,都会演变成一种权力关系。朝夕相处分享情感的两个人势必会分出精神上的强弱,当权力关系逐渐变得清晰,强者无论做什么,都成了对弱者无声的鞭挞和欺凌。

高更无疑是两个人关系里的强者,他的画很快就被凡高的弟弟提奥卖出了好价钱。有生以来第一次,凡高要求弟弟放弃出售自己的画作。这样,他就可以宣布自己的画是被藏了起来,而不是无人问津。

凡高作为两人中的弱者,亦步亦趋地听从着高更对他的建议,暂时放弃他看到的旋涡般炫目的星空和烂漫得让人心惊的麦田,转而求助妄想和幻觉,他表现得谦逊而谄媚。我在画展中看到的最让人动容的画,是凡高画的高更的椅子。

这幅画缠绵如情书,因为凡高想画的当然不只是椅子,他想画的是高更,可他没有勇气让高更做他的模特。凡高自己承认:“我想画的是那个‘空空的位置’,那个缺席的人。”

为什么画“缺席的人”?因为高更已经逃跑了。

如何想象和凡高同居的生活?非常简单。坐下,打开一瓶苦艾酒,然后大声地一封封念凡高的信,你没有办法关小音量,没有办法要求他中断,只能倾听他不够连贯的哀求与呓语。

高更后来回忆,他经常半夜醒来,发现凡高站在自己面前瞪着自己,被高更大声呵斥之后才回去睡觉。

凡高和高更同居生活的故事让我惊恐,是因为我虽然没有过同居的经历,但我几乎能完全地理解凡高——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像贪得无厌的血蛭一样寻求赞同、爱和理解。

或许对高更和凡高来说,有才华的人应跌跌撞撞地独行,可以相望,但不必相遇。

遥遥相望,反倒生出许多带着暖意的回忆来。

高更后来在塔希提岛上画的画里,出现一匹白马,垂头丧气,隐身于蓝色的阴影中,就像凡高所自喻的“老马”。

在展览的最后,展出了高更在凡高死后十几年画的凡高的椅子,椅子上放满绚烂绽放的向日葵。
这个无情的同居的故事,因为迟来的理解与怀念,竟有了一个温情的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1 21: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年没有读梵高了,但是,曾经留在青春的记忆还是不时叩响心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9 19:37 , Processed in 0.10466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