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8|回复: 8

[日常交流] 夸夸俺村“半边天” 作者:刘福增 主播:红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2 16: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晓辉11 于 2019-4-22 16:13 编辑

夸夸俺村“半边天”
作者:刘福增
主播:红叶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DYyMTQ1NQ==&mid=2247494463&idx=1&sn=987ab607300a80320269884c22316f9f&chksm=ea647edfdd13f7c92d18d85b0ed2c4a64708321de94ec3a054525b9ff0b8b638000c2759ab40&mpshare=1&scene=1&srcid=&from=singlemessage&ascene=1&devicetype=android-28&version=27000435&nettype=ctnet&abtest_cookie=BAABAAoACwASABMABQAjlx4AVpkeAMGZHgDUmR4A3JkeAAAA&lang=zh_CN&pass_ticket=%2B2ICrjXKKA3TJhyws1vngxjsmLKcAkx1ETJc%2FKvHdc8%3D&wx_header=1
     前几日,善于收藏的群友在村庄微信群里,发送了一张上世纪七十年代,店子人民公社印刷的,“三秋简报"的照片,其中有一篇《真能起顶半边天》的文章,是报道赞扬我村第一生产队妇女,八月十五晚上参加翻地劳动的事迹。

      其主要内容是:为适宜种足种好小麦,生产队决定借中秋月光,让妇女在家照顾孩子,其他全体劳动力,晚上参加翻地会战。但社员们刚摆开战场,队里的“半边天"就赶来了,人们问:“你们来,孩子呢?”,妇女队长说:“孩子集中到有老人的家里看管,我们也来为种好小麦,参加翻地大会战,共度八月十五”。一轮金色的圆月,悬挂在湛蓝的天空,月光下,是用翻地庆祝仲秋佳节的劳动场景,妇女们汗流满面,不叫苦,不怕累,你追我赶,不甘落后。还时时传来妇女们唱起“半边天”的吕戏小段:“细心学,猛追赶,汗越流来心越甜,翻地就象那追击战,你能到头,俺也能到边”,招来大老爷们的阵阵喝彩声,通过社员们共同劳动,十几亩透着泥土芬芳的良田换了新装,这里面“半边天”们功不可磨,特此报道赞扬。

      四十多年过去了,记忆里,那时第一生产队的“半边天”,是全村学习的榜样。年年都被评为先进模范。为此,我登门拜访了当年的妇女队长,现己八十多岁的大婶子。交谈中她告诉我:“那时正值年轻,既要养育孩子,操持家务;又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无数个深夜,灯下为儿女家人缝衣做鞋;无数个黎明,披星戴月推碾推磨,烧火做饭。在生产队劳动中,无论工地上挖河筑堤,还是麦收秋种,都与男劳力同出工,共劳动,有些农活还赛过青壮年男劳力,是名符其实的“半边天”。虽然辛苦,但那时思想好,觉悟高,以社为家,乐于奉献。当时队里孤寡老人多,晚年不能自理时,妇女们都自觉轮流照顾他(她)们,你家做早饭,我家送午餐,让他们老有所依,感受到村庄乡亲的温暖。去逝后,也是东家一块布,西家一针线,做成寿衣,让他们体面的离开村庄。深受全村人夸奖,得到各种表扬,称号当之无愧”。大婶子越说越高兴,好似又回到了那个年轻时代。

      交谈了一会,话题就转到了如今的生活。她给我拿出了春节时,她们老姐妹们拍的合影留念,她说:“你看,照片上俺十多个当年的“半边天",如今平均年龄都八十五岁了,儿女们都孝敬,吃的穿的用的,给买的应有尽有,国家还给咱养老钱。那些年受累付出,今天知足啊!咱不求穿金戴银,也不求住那高楼大厦,只愿村庄风调雨顺,儿女们四季平安”。是啊!她们这代人年轻为了村庄,家庭,儿女付出了很多心血,如今她们不但不求回报,还老有所为,做些力所能及的仁爱善事,每逢重大乡村民俗,发钱粮日子,她们都不辞辛苦,当街摆放祭品,点燃香烛纸钱,祈祷神灵苍天,保佑村庄风调雨顺,村民四季平安。那缕缕香火,声声祈语,在外忙碌漂泊的儿女啊!你们是否看得到?听得见?是否还回想着父母仁爱勤劳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是否还铭记着这乡愁里的浅浅深深,深深浅浅?

     常言说:话语相投聚时短。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起身辞别。大婶子拉着我的手说:“你给俺们写一写吧,孩子们说你写得文章都带录音机的”。我急忙说:“那是很多老师百忙之中给咱诵读啊!”她说:“俺文化少,读不了文章,年轻时开会,就愿听老书记那一勺子一碗的大实话,最怕拿着纸上台念的,五指山啊,二泉河啊,都不知道在咱村东坡,还是西坡?”我感激安慰地说:“大婶子,你们就放心吧!我就一勺子一碗地写,找喜欢文章的老师给读,叫孩子们播放给你们听,让村庄的乡亲们和远方的朋友,都知道你们的事迹,夸奖咱村的“半边天”。”大婶子开心地笑了。
     夕阳的晚霞,映照着整个村庄;欢乐的笑语,回荡着满个院子;历史的丰碑,将永远铭记乡亲们的功德与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2 16: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日,善于收藏的群友在村庄微信群里,发送了一张上世纪七十年代,店子人民公社印刷的,“三秋简报"的照片,其中有一篇《真能起顶半边天》的文章,是报道赞扬我村第一生产队妇女,八月十五晚上参加翻地劳动的事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2 16: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日,善于收藏的群友在村庄微信群里,发送了一张上世纪七十年代,店子人民公社印刷的,“三秋简报"的照片,其中有一篇《真能起顶半边天》的文章,是报道赞扬我村第一生产队妇女,八月十五晚上参加翻地劳动的事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2 16: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主要内容是:为适宜种足种好小麦,生产队决定借中秋月光,让妇女在家照顾孩子,其他全体劳动力,晚上参加翻地会战。但社员们刚摆开战场,队里的“半边天"就赶来了,人们问:“你们来,孩子呢?”,妇女队长说:“孩子集中到有老人的家里看管,我们也来为种好小麦,参加翻地大会战,共度八月十五”。一轮金色的圆月,悬挂在湛蓝的天空,月光下,是用翻地庆祝仲秋佳节的劳动场景,妇女们汗流满面,不叫苦,不怕累,你追我赶,不甘落后。还时时传来妇女们唱起“半边天”的吕戏小段:“细心学,猛追赶,汗越流来心越甜,翻地就象那追击战,你能到头,俺也能到边”,招来大老爷们的阵阵喝彩声,通过社员们共同劳动,十几亩透着泥土芬芳的良田换了新装,这里面“半边天”们功不可磨,特此报道赞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2 16: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主要内容是:为适宜种足种好小麦,生产队决定借中秋月光,让妇女在家照顾孩子,其他全体劳动力,晚上参加翻地会战。但社员们刚摆开战场,队里的“半边天"就赶来了,人们问:“你们来,孩子呢?”,妇女队长说:“孩子集中到有老人的家里看管,我们也来为种好小麦,参加翻地大会战,共度八月十五”。一轮金色的圆月,悬挂在湛蓝的天空,月光下,是用翻地庆祝仲秋佳节的劳动场景,妇女们汗流满面,不叫苦,不怕累,你追我赶,不甘落后。还时时传来妇女们唱起“半边天”的吕戏小段:“细心学,猛追赶,汗越流来心越甜,翻地就象那追击战,你能到头,俺也能到边”,招来大老爷们的阵阵喝彩声,通过社员们共同劳动,十几亩透着泥土芬芳的良田换了新装,这里面“半边天”们功不可磨,特此报道赞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2 16: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多年过去了,记忆里,那时第一生产队的“半边天”,是全村学习的榜样。年年都被评为先进模范。为此,我登门拜访了当年的妇女队长,现己八十多岁的大婶子。交谈中她告诉我:“那时正值年轻,既要养育孩子,操持家务;又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无数个深夜,灯下为儿女家人缝衣做鞋;无数个黎明,披星戴月推碾推磨,烧火做饭。在生产队劳动中,无论工地上挖河筑堤,还是麦收秋种,都与男劳力同出工,共劳动,有些农活还赛过青壮年男劳力,是名符其实的“半边天”。虽然辛苦,但那时思想好,觉悟高,以社为家,乐于奉献。当时队里孤寡老人多,晚年不能自理时,妇女们都自觉轮流照顾他(她)们,你家做早饭,我家送午餐,让他们老有所依,感受到村庄乡亲的温暖。去逝后,也是东家一块布,西家一针线,做成寿衣,让他们体面的离开村庄。深受全村人夸奖,得到各种表扬,称号当之无愧”。大婶子越说越高兴,好似又回到了那个年轻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2 16: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交谈了一会,话题就转到了如今的生活。她给我拿出了春节时,她们老姐妹们拍的合影留念,她说:“你看,照片上俺十多个当年的“半边天",如今平均年龄都八十五岁了,儿女们都孝敬,吃的穿的用的,给买的应有尽有,国家还给咱养老钱。那些年受累付出,今天知足啊!咱不求穿金戴银,也不求住那高楼大厦,只愿村庄风调雨顺,儿女们四季平安”。是啊!她们这代人年轻为了村庄,家庭,儿女付出了很多心血,如今她们不但不求回报,还老有所为,做些力所能及的仁爱善事,每逢重大乡村民俗,发钱粮日子,她们都不辞辛苦,当街摆放祭品,点燃香烛纸钱,祈祷神灵苍天,保佑村庄风调雨顺,村民四季平安。那缕缕香火,声声祈语,在外忙碌漂泊的儿女啊!你们是否看得到?听得见?是否还回想着父母仁爱勤劳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是否还铭记着这乡愁里的浅浅深深,深深浅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2 16: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言说:话语相投聚时短。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起身辞别。大婶子拉着我的手说:“你给俺们写一写吧,孩子们说你写得文章都带录音机的”。我急忙说:“那是很多老师百忙之中给咱诵读啊!”她说:“俺文化少,读不了文章,年轻时开会,就愿听老书记那一勺子一碗的大实话,最怕拿着纸上台念的,五指山啊,二泉河啊,都不知道在咱村东坡,还是西坡?”我感激安慰地说:“大婶子,你们就放心吧!我就一勺子一碗地写,找喜欢文章的老师给读,叫孩子们播放给你们听,让村庄的乡亲们和远方的朋友,都知道你们的事迹,夸奖咱村的“半边天”。”大婶子开心地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2 16: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夕阳的晚霞,映照着整个村庄;欢乐的笑语,回荡着满个院子;历史的丰碑,将永远铭记乡亲们的功德与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8 11:22 , Processed in 0.07631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