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4|回复: 3

例谈后现代主义魔幻诗歌的创作 陈泽亮(安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3 15: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过莫言先生的《生死疲劳》《食草家族》等小说后,我想许多人肯定会有一种迷迷糊糊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作品的创作方法与我们以前读过的小说创作方法是不同的。
         以前主要是线性小说。
         其特点是:时空一维、情节有序。
         读者读这类型作品,阅读障碍不大。
         现在主要是魔幻小说。
         更准确地说,现在主要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其特点是:时空错乱、情节游移。
         读者读这类型作品,阅读障碍很大。
         在这里,我无意去深述魔幻现实主义在小说中的运用。
         我只是想说,魔幻现实主义在诗歌中也大有市场。
         比如:当代知名诗人苏小青所写的《空屋子》就是一首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诗歌。
         
          村庄的封面是水墨古槐
          零星几盏旧屋,埋在最深处
 
          植物葳蕤,宛若世界在重生
          泥土中有风暴后的寂静
 
          村庄飘进水里,吐出绿色水泡
          闪过的影子在暗处
          神秘地打开上了锁的木门
 
          他捧出传世的铜镜
          铜镜里面正在上演
          一些恍恍惚惚的情节
 
         借来一缕窄小的尘光
         死去七十年的粗布黑袄人
         用槐花一样的牙齿说
         “我是唯一打开这木门
         看到铜镜里的故事的人
         但他要我保守这个秘密”
 
         他说他附着在一只黄鸟的回音上
         它鸣啭的时候,“我能得到金色的快乐”

         这类魔幻现实主义诗歌既不好解构,更不好建构。
         但作为有志于高水平诗创的广大诗写者必须要占领这一现代诗歌的圣地。
        因为她代表一个诗人作家创作水准的最高境界。
         那么,到底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呢?
         在我看来,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明白下面三个要点:
         一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
         魔幻现实主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崛起于拉丁美洲文坛。
        二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是当今国内外大牌作家常用的创作视域。
        三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误区。
        谈到魔幻现实主义时,许多人常将其与
超超现实主义混为一谈。
        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
        我们在创作时要注意区分使用:
        超现实主义的现实态度是:采取拒绝的态度。
       超现实主义的关注焦点是:内在世界的真实。
       魔幻现实主义现实态度是:采取正视的态度。
       魔幻现实主义的关注焦点是:现实世界的突变。
        以上三个要点都是思想务虚,我们如何把这种思想务虚转化为技能操作呢?
        通过多年的研读实践,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诸如变形、扭曲、荒诞、割裂、悖论、分离、夸诞、幻化、寓言、博议、灵视等常用手法来体现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意识。
        这些常用手法在诗人苏小青所写的《空屋子》就随处可见。
      一如:
       “村庄的封面是水墨古槐/  零星几盏旧屋,埋在最深处”中“村庄的封面是水墨古槐“采用的是幻化手法。
        村庄本是一个地方,哪来的封面呢?
        原来,我们常人的生理眼所看到的村庄早已被诗人的心理眼幻化为一本书了。
        二如:
        “植物葳蕤,宛若世界在重生/ 泥土中有风暴后的寂静”中“泥土中有风暴后的寂静“采用的是灵视手法。
        所谓灵视,就是灵觉。
        泥土中有风暴后的寂静,我们能看到、听到、闻到、嗅到、摸到吗?
        当然不能。
        那为什么诗人可以呢?
        因为诗人具有别人没有的灵觉。
        这种心灵的洞见正是智性的烛照与悟性的穿透。
       三如:
       “村庄飘进水里,吐出绿色水泡/闪过的影子在暗处/神秘地打开上了锁的木门”中“村庄飘进水里”采用的是变形手法。
        在这里,诗人本来应该这样写的:“村庄淹进水里”。
        但诗人把“淹”变形为“飘”,其高超技巧有两个方面:一是水大流急的侧说;二是表轻里重的反衬。
        四如:
        “他捧出传世的铜镜/ 铜镜里面正在上演/
一些恍恍惚惚的情节”中“铜镜里面正在上演“采用的是分离手法。
         铜镜的第一功能:观照自我。
         但在这里,诗人却给铜镜这一千古原
又分离出了第二功能:历史时间。
         五如:
         “借来一缕窄小的尘光/死去七十年的粗布黑袄人/用槐花一样的牙齿说”中“死去七十年的粗布黑袄人/用槐花一样的牙齿说“采用的是悖论手法。
         死去七十年能再说话吗?
         但诗人却偏偏这样说了。
         为什么呢?
         一是呈现诗人的主观臆想——荒诞度;二是彰显诗文的张力表达——神奇感;三是推进读者的接受响应——想像力。
        
         

        写于二O二O年七月十三日十二时五十一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5 19: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点赞问好。遥祝体健笔丰!{:301:}{:301:}{:3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6 11: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谢陈老师赐美稿!高亮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6 21:1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堵,好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14:51 , Processed in 0.10345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