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9|回复: 1

姑苏城外的夜半钟声——张继《枫桥夜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7 09: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月微北遥 于 2020-10-7 11:28 编辑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张继(唐)
       创作时间:公元755-763年
       创作地点:江苏苏州
       标签:感悟

       唐朝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大乱,就连唐玄宗都仓皇逃往四川。当时的江南,政局还相对比较安定,因此很多文人学士都流落至此。      
       一个秋天的夜晚,和往常一样,古老的姑苏城已经沉沉如梦,城外的寒山寺,灯火独明,僧人们还在诵着晚经,诵经声和木鱼声依稀可闻。寒山寺旁的京杭运河,也没有了白天百舸穿梭时的繁忙景象,月亮倒映在缓缓流动的河面上,摇曳着,仿佛要随着河水一同离去。
       这时,一叶乌篷船,缓缓地漂了过来,停靠在了岸边,撑船的船家,放下长长的竹竿,把船固定好,对船里唯一的客人说道:“客官,已行至姑苏城,只是天色已晚,城门已关闭,看来今夜只能在船上歇息了。”客人听闻后说道:“既然如此,那只能是麻烦船家了。”船家摆了摆手,说道:“不妨事,时已至秋,早晚偏凉,客官就在船内歇息吧,读书人身子骨柔弱,不比咱庄户人家抗冻。”说完就拿起一件袄子,到船头睡觉去了,不一会,鼾声如雷。
       这位坐船的客人,便是张继,他躺在船内,和衣而卧,辗转反侧,久不能寐,数羊数到了500只,不见效果,索性披了衣,走下船去,他低头弯腰,蹑手蹑脚,生怕惊醒了睡在船头的船家,像是小偷一般,直到两只脚都踏上了岸,才放松下来,挺直了身姿。
       夜色深浓,万籁俱寂,脚边的江水,静默地流淌着,寒山寺的灯火,仍旧亮着,群山蛰伏在眼前,秋风不时吹过,有轻轻的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传来。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最易引人思绪,何况是多愁善感的诗人,张继渐入深思之中,遥想几年之前,他刚考取进士,本想好好施展平生所学,报效朝廷,造福百姓,实现读书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博个封妻荫子,光耀门楣,可没多久却遭遇了安史之乱,连皇上都逃至蜀地避难,各级官员也是四散纷飞,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盛唐由此转衰,自己也是到处漂泊,亡命天涯,真是时运不济,天意弄人;家乡的父母,不知身体是否还康健,千山万水,路途遥远,何时才能得以再见?种种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知不觉,已至深夜,天边的月亮,渐渐下沉,树上的乌鸦,声声啼叫,漫天霜华弥漫,淡淡的白色,充盈在天地间,让这秋凉又增添了几分。江边的枫树,在这无边的夜里,只看得见漆黑的轮廓,迷蒙的江面上,还散落着一两点渔火,难道有人跟自己一样,深夜无眠?
       “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张继在心里反复斟酌着字句,这个过程是有点痛苦的,虽然有深厚的学识功底,也抓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但要作成一首好诗,还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和心力的,否则也不会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之类的说法了。张继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终于将上句拟好了,可眼前的意象都已经用完了,下句要再说些什么好呢……
       “咚,咚……”突然,响起了钟声,扰乱了张继的冥思苦想,他抬头一看,灯火依旧的寒山寺里,僧人们敲响了大钟,这钟声,在寂然的夜里,更显浑厚和悠远,直达内心深处。
       “有了!”受到启发的张继豁然开朗,一首《枫桥夜泊》霎时在他的脑海中浮现,这首名动千古的羁旅诗,在一千多年前苏州城外的深夜里,诞生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话诗词:
       明月西斜,寒鸦啼叫,漫天霜雾迷漫,我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江上的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半夜敲响了大钟,那浑厚悠远的钟声,来到了这孤寂清冷的客船之中。

       这首诗,并没有写因何事而愁,愁到何种程度,而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静谧的夜色,渐落的月亮,啼叫的乌鸦,满天的霜雾,江边的枫树,江上的渔火,山寺的钟声,孤寂的客船,这种种的意象,直指一个字:愁。
       我们每个人,和张继一样,总会有难以入眠的夜间时光,当然,不是指通宵追剧或打牌之类的,而是心事郁结于心,无法安睡,具体什么心事,每个年龄阶段会有所不同——少年时,可能是一次大考的失利,青年时,可能是一次失恋的悲伤,中年时,可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失业,老年时,可能是一场骤然降临的病痛;也有时候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心事,就是突然在某天夜里就睡不着了。不过也因人而异,有些人是天生的乐观派,纵然天塌下来也要睡个安稳觉,有些人则是思虑过度,一有稍许的不顺便惶惶不可终日。总之,人生在世,愁苦便如影随形,常伴左右,比爱侣都要忠贞,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只有那童年,才可用“无忧无虑”来形容——不过,那也是以父母的忧愁换来的。
       愁绪袭扰的夜里,不知有没有人,披衣下床,走到窗前,或者阳台上,看彻夜长明的街灯,听穿楼而过的晚风,就像千年以前,苏州城外的张继,看枫桥边的月光,听寒山寺的钟声,此番感受,古今相通。
       彼时的张继,究竟在想什么,不得而知,也有可能什么都没想,只是不习惯在船上睡觉,无法入眠,又触景生情,遂作此诗,也未可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将愁绪抒发得如此清澈隽永,意蕴深远,千百年来,打动了许多人,引发了无数的共鸣,甚至影响到了日本等一些与中国文化同源的国家,也让寒山寺成为了著名的景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7 09: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11:55 , Processed in 0.10398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