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8|回复: 2

【转载】一带一路,诗的溯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6 21:1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严观历史叙事长诗《一带一路华夏神州》

                                    王向峰


一个大国想要得到持续发展,在经济、科技和文化诸多方面,没有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藉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断然是不行的。为此,中国远在汉代就在陆路和之后又在水路上与运近各国广开了交流渠道。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对此曾有许多早期对外交流的记载。而说起实际的陆上与海上最为史上所称誉西汉“张骞通西域”和明朝的“郑和下西洋”,这一陆上一海上之路,足以启示我们对于今天新的“一带一路”的深远认识。严观的叙事诗中最突出的直接题材,也是这襾个核心事态。
以西汉的地理环境来说,东邻朝鲜,西是西南夷,而西北是匈奴,要进行与西域的交往,开拓丝绸之路,拦路虎就是匈奴,他们侵扰掠夺,不仅截断西向之路,还不停地进入边境抢夺马匹和财物。所以从汉武帝开始,启用卫青和霍去病统率千军万马,主动出击,一改前时的被动局面,可以遣使通西域,通好他国。张骞就是勇敢而又多谋的和平使者。在严观的叙事中,这一“凿通西域”的情节,真正成了主题性的展开:
“张骞,汉中成固人,
为朝廷侍从郎官,
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武帝建元二年,
率一百多人,
从陇西出发…
西行进河西走廊,
匃奴的战领地。”
诗中叙述了张骞与匈奴骑兵的交战,并说明出使的和平目的,但匈奴王仍不准他们通过匈奴地区,被软禁了十年。张骞不忘使命,逃出匈奴,到大宛,经月氏,抵达今阿富汗的蓝氏城。在回国的途中,虽又被匈奴扣留,他也能乘乱逃脱。九死一生的冒险出使,历经十三年才回到了故国长安。
张骞在元狩四年第二次率团出使,分遣副使所到国家更多,汉朝的德威远播,此后派使远至今之波斯、印度及当时附属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西域交往之路打开后,汉朝与西域诸国商贸往来频繁,多得互补。汉朝的丝绸和铁器出口诸国,西域的核桃、葡萄、胡萝卜等几十种地域产品和音乐与乐器等,也不断输入汉朝。面对这种大好的国家间的交流盛景,作为历史的开创者张骞,严观在诗中对他的心情也有诗意的抒写:
未知多么凶险,未知如此迷人,
拿着短刀,…
敢于蛟龙出没的深潭,
插上翅膀毫不犹豫飞向缥缈的太空,
敌人,我用豪勇制服,
面对死亡,凛然不惧,
承诺,就是玉律,
守信,就是金科。
马背,尽情驰骋,
步行中,一如骆驼。”
这志向就是一带一路先行者的动力,这誓言就是践行者对于国家的承诺。
张骞在开拓通路上的坚苦卓绝,在守持初心上的虔诚不渝,不能不让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由衷地感动万分,矢志努力地走得更远,结交的朋友更多。
中国历史上在海路上与外国进行友好贸易往來最为称盛的是“郑和下西洋”。大明成主永乐三年,差遗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规模最大时,大船四十八艘,从员二万七千余人,先后到达南洋诸国、东非洲许多国家。以“怀远以德”为外交宗旨,与许多国家结成了平等互惠的往来关系,许多外国的政治和商贸人员,也借机来到中国进行友好交流。郑和船队向所到国家带去许多中国特产,或卖或赠,同时也为中国输入了南洋、中亚、非洲和欧洲的工艺品、硬木、手工技术等项,丰富与促进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但朝廷对郑和下西洋的指导思想上,授以大国恩威赏赐的意识,也造成“厚往薄来”的不平衡,以至有失互利交往的原则,对此,从史诗的叙述中可以看到,郑和下西洋的开拓之路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需要,但互利的原则也不可不顾,这是明廷之后再无之前的大规模出海举动一个原因。
完成了七下西洋的郑和,他忠于朝廷的王命,以前无古人的辟波斩浪之勇,以屡闯难关的超人之智,与异国他乡的陌生而又多有防备之心的各种上下人等交际,他都能不辱使命,建立信任,吸引来朝,真是具有绝顶的外柔内刚的气质。郑和是一位与海同呼吸共潮涌的英雄人物,他在第七次率船出海时终寿于船上。严观在诗中描绘了郑和的内心结响,我们也从严观的叙述描写中听到了郑和他心灵之响:
“欣赏锋刄,
势如破竹的完美;
欣赏雷霆,
万钧之力的爆燃;
欣赏星辰,
不费燃油的长明夜空。
像风一样,
恒久吹拂山川林木;
像春雨,
甘霖遍洒植物的须根;
月亮映射太阳的灵辉,
潮汐应和月夜的邀约;
重锤下的响鼓,
长息时之横膜;
时光流逝的沙漏,
声与光的介质和抵达。”
严观先生搜求古典文献,颇为详尽地叙说汉朝与明朝两代在陆上与海上对于贸易之路的开拓,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盛事,不仅使许多国家见到了大汉与大明的政治与经济的实力,而在交流中取得所实际利益也很可观,并且社会政治意义深远,充分证明中华大国有对外的友好互利的外交原则,是任何势力也封堵不住的。对于唐诗中所云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足显其诗家悲悯有余,而眼光确有些短小。
严观以诗写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一带交流,主题宏阔,材料丰富,意义深远,结构新颖,前所未见。但是作为诗体叙述,由于受有史实需加介绍的限制,致使审美的灵性受限发扬,有些事态的处置还没有完全从史实叙述中脱胎出来,变成有情韵有闪光的诗语,这也许是历史题材的叙事诗太限制诗人之笔的原因所致吧。

2020年12月25日


(王向峰,辽宁省辽中县人,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为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国学研究院专任教授,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直接评定为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时被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聘为专任教授和研究员,并指导博士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辽宁省文联、作协和文化交流协会顾问 。在全国核心期刊和重要报刊上发表专业论文与评论5百多篇,自撰与主编的专业著作60部。论著在国家和省级获奖30多次。获国家大奖有1992年国家教委“优秀学术专著奖” 、2004年“全国文艺理论突出贡献奖” 、2005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2006年“首届中华优秀图书奖”。2007年获辽宁省人民政府首届“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9 22: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清泉主任关注阅读 致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05:27 , Processed in 0.08291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