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如上题 ,现摘录几段如下,请各位欣赏。 有人说,诗词格律条条框框太多,束缚思想,不宜提倡。这其实是一种误导。 (中间省略若干字) 写诗填词其实也是一种游戏,一种益智的文字游戏,一种高雅的文化游戏。既然是游戏,当然就得掌握写诗填词的游戏规则。 诗词格律与象棋规则一样,只是一种游戏规则。游戏如果没有规则,玩起来还有意思吗? 下象棋必须遵循象棋的规则,比如象走田字,马走日字,炮打隔子……如果无视这些规则,双方就玩不起来。因此,下象棋一定要掌握象棋规则。会下象棋的人从来不抱怨规则太复杂,不自由。 写格律诗词也一样,只要掌握了格律,写诗填词也就不困难了。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格律。
你说“写诗填词其实也是一种游戏,一种益智的文字游戏,一种高雅的文化游戏 。”我完全同意,但写诗与下象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游戏。一个是艺术创作,一个是比赛竞技。 下象棋是两个人智力比拼 ,是要比出输赢的,为了公平,设立了双方都要遵守的游戏规则。 而诗词是愉悦身心,抒发感情志向的,哭笑由我,尽情挥洒,是一个人的文字游戏。至于用什么形式,完全取决于要表达内容和个人爱好。写诗填词不能以词害意,更不能用死板的格式束缚思想。古人的格律词牌不也是根据写作时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吗?诗词是艺术,艺术是讲究创新的,如果设置了统一的条条框框,艺术就困死了。 有些街道上,招牌门头统一规划,给人一种僵化死板的感觉,商户不满意,顾客也觉得店家不好找,都是一个格律样式,哪里还有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
另外,规则制定还是越简洁明了越好,清规戒律太多,会影响自由发挥。如果下象棋时再规定:上次走了车的下一步必须走马 ;偶数步不能用炮;小卒没有移动前不能被吃。如此这般一规定 ,棋下着还会有意思吗? 中国古代说的“棋”其实是指的围棋,是供文人士大夫玩的,规则很简单,看谁占的地盘大。但是技巧很多,变换无穷。象棋只不过是下里巴人在街头的聚众游戏。 前一段,有个格斗狂人,与人比赛不讲什么技巧招式,简单粗暴,一往无前,猛打猛冲。就认准了:以我为主,气势取胜。结果打的那些“大师”们一个个威风扫地,颜面无存。 写诗其实也是这样,有话大胆说,不要顾及太多格律韵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不也不合律吗?竟然敢称绝句,而且还流传百世。崔颢的《黄鹤楼》照样能挑出许多出律的毛病,不照样被后人捧为大唐第一律吗?诗仙李白的诗严守格律的有几首?
崇拜格律的人,总喜欢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懂格律你就不要去写诗。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但“方”“圆”并不是最美的曲线,写诗不是作几何题,是艺术创作,要标新立异,要推陈出新,要有自己的创意。你见过有一个画家画太阳使用圆规画的,画房子使用直尺比着画的?像与不像之间才有美感,这是艺术的真实。规则要有,规则过多就真的成了镣铐。诗意好,不讲平仄,流传百世的诗作,不在少数。严守格律,无人赞赏,最后湮灭在故纸堆里的“律绝”何止千万。(现在作诗机的作品基本就是这一类。)说句实话,诗的好坏,与诗是否“合律”基本上没有关系。 小小律诗绝句,只有区区几十个字,要想完美的表达情感,实属不易。还要顾及格律韵律,对仗用典,为了合撤押韵,把最恰当的字(词),换成不太满意的字(词)。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形式上,能不束缚思想。 买椟还珠的成语告诉我们,格律只是外包装 ,做的再精美,不过是一个盒子,真正的价值是由椟子里面的珍珠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