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47|回复: 49

[长诗] 2019年12月现代诗歌精华专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4 22: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19-12-26 22:44 编辑

未被消磁的青春
文/江南七剑
                              
你在黑夜的画廊悬挂蝴蝶的肖像,
是要祭奠它吗?

纪念碑,粗糙的形状,需要刻上幸福的绿叶。
尘世,多少活着的人,
正在经历
腐烂的过程。

我清醒地躺在沙滩上,
像一只贝壳存在着——即使你认为,
我早被
消除了磁性。


陈敬良推荐语:      
        蝴蝶、绿叶、贝壳;肖像、纪念碑、磁性。这两个意象链相互交织成作品紧密的网,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内在的衬托与反拉作用,极具诗意张力。作品看似令人惊诧的体悟,来自于思想提炼后的光亮,抑或沉淀后的澄明。

彭云霞浅评:
      洛夫说过:“我都一直不遗余力地在为失落很久的汉语诗歌之美招魂,把它的纯粹、精致、气势、意境、韵律(非指格律)、象征、隐喻、妙悟、无理而妙、反常合道、言外之意、想象空间、暧昧性、朦胧美等找回来,予以重建。”
     诗人江南七剑这首诗,实践了洛夫的这句话。全诗以一个个新颖的意象串起诗脉,文笔不羁,想象丰富,诗语洒脱、灵动,诗意朦胧而多维,诗的留白空间也恰到好处,令诗力颇具弹性。虽然意象有些抽象,诗思也有点主观介入,但诗句的长短错落、虚实交互很好地消融了这点。诗的情绪推进与气韵流动亦相当自然。诗核在末节打开,“我清醒地躺在……消除了磁性。”物我相融,诗思峭拔,诗意的通道直抵你我的心灵,言外之意颇丰,我们的青春,是不是,也被消磁了?
       当今现代诗正在走向大众化,流派林立,写诗的人在作品求新求变的同时,也丢失了一些好诗的特征,如诗歌的立意高雅、想象空间、意象结构、象征性、朦胧美、意境美或先锋性等等——这是我个人之见。特推荐这一首《未被消磁的青春》供大家交流学习,愿你我的青春,不会被消磁。



       柴与骨头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3331&fromuid=1478214
       (出处: 中国诗歌网)






点评

彭编,这个作者名要署上。  发表于 2019-12-19 08: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1 23: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彭云霞 于 2020-1-2 11:14 编辑

如羽立荥阳,啸——
文/顾胜利

刻骨者,洞明和自省一如癫狂之青
汉字无焰却灼
中原
纸贵——

他人与我像钟声流动
清泉中有佛
林风里有佛
镇纸上有佛
苇花晃动的朗朗峨眉上,有佛

……经卷替舍利活着
诗句替行走活着
——草木荥阳,替千锤秋实春花
活着

窸窸,河川
像方正在心的印图
像韵脚汤汤的竹笔
述说的
风纪和节律

一人一荥阳,一门
一社稷


吴殿平推荐:
         将知性智性史性元素融于文字之中,凝练,智趣,涵韵,巧技,新颖,探索性,多思,耐味,拜读感悟精彩,推荐。

彭云霞浅评:
         荥阳地处河南省郑州市西边,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亦是历代政治要区和军事重镇,有“天下名都”之称,境内历史文化、军事遗迹颇多。顾胜利的这首诗,巧妙地化用地方典故,以散点透视的视线,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手法,重绘了荥阳的灵魂风貌。诗题的“如羽立荥阳,啸——”,人如项羽兀立,长啸,激越而慨然。诗人以古雅、精纯的诗语,多维度、陌生化地刻画景物,首节,“刻骨者,洞明和自省一如癫狂之青”,拟人化的处理,刻骨者是甲骨文还是历史记载者?读者不明,但我们可以意会到洞明与自省带来的思想激荡。“汉字无焰却灼,中原,纸贵——”碎片化的、克制的叙述,将历史典故具象化,形成了诗歌的通感磁场。第二节,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来引起感觉转移,“他人与我像钟声流动”,视觉与听觉融合,通感曼妙。“清泉中有佛……朗朗峨眉上,有佛”,突破思维定势的通感描述,加上排比句式构成的音律美,令诗意跃升。“——经卷替舍利活着……秋实春花活着”,诗语灵动、无理而妙,具陌生化的美感;移就、比拟、排比三种修辞格的兼用,将事物的诗性内蕴生动地呈现了出来,情感与思想的融入不露痕迹,诗意幽深而美妙。第三节仍兼用修辞手法,“河川如印图,如竹笔,如……风纪和节律”,意象新奇、譬喻奇妙、通感立体、音律谐和,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可谓是诗性的描述。末节,“一人一荥阳,一门,一社稷”,从军事地理上来说,荥阳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诗人笔下,连串的排比,单数的迭用与意象的堆垒,层层递进,物我相融共存,历史的沧桑与壮烈感,与大写意的人生况味,从平面跃出,直抵读者的心理层面。
        全诗意象、修辞、思想与情感相融,实中出虚,虚中见奇,意绪饱满。不足之处是,个别诗句趋近文言文,有僵硬拗口之嫌,可能会影响一般读者的阅读理解。如何将现代诗写得精纯、深邃而又澄明通透,是每个习诗者都要思考与重视的问题。

片花熙:如羽立荥阳,啸——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479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8 23: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19-12-20 12:44 编辑

铁匠与榔头
文/田夫

‘’你可以圆钝,但必须厚重,而且比钢铁更坚硬!‘’
日子在煅打声中消逝或延长
黑黝黝的煤炭,总是在寻找
新的光,如通红的炉火
我们需要沉默、凝视
瞄准那些物件,塑打出想要的模样
有时将钉子敲进木板或墙壁
让尖锐不再尖锐
有时要借助角力,把钉子拨出
让尖锐更加尖锐

彭云霞浅评:
        这是一首有灵魂的诗。铁匠与榔头,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与物。作者善于萃取日常事物的诗意,将物象做了开拓性的演绎,物我相融,托意深切。我们从横截面来品鉴这首诗,可以看到诗人在拟人化榔头时,更多的是把深刻的人生哲理与诗歌主旨完美地融入意象中。“你可以圆钝,但必须厚重,而且比钢铁更坚硬!”物如此,人亦如此。做人可以圆通、钝感,但要有骨头。“日子在锻打中消逝或延长”,人生也是,磨难会让人消沉,也会充实人生的意义。“我们需要沉默、凝视,瞄准那些物件,塑打出想要的模样”。我们想活出理想的模样,也要认准目标,矢志不渝地努力。“有时将钉子敲进……让尖锐不再尖锐”,要融入群体,得到大众认同,须隐去自己的棱角。最后一句“有时要借助角力……让尖锐更加尖锐”,是点晴之笔,升华了诗意。物象与人具共有的诗性——人真正的成熟,不是圆滑世故,而是洞明世事后,仍留赤子之心,以凛然的风骨直立人世,直面社会的阴暗与丑恶,敢于抗争。
        诗中以小见大,寓理于物,意象与哲理互相阐释,由本体拓展到精神内层,说理无形,使诗意呈现出深邃内涵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63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22: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彭云霞 于 2019-12-29 00:04 编辑

创世
文/顾念

阿拉伯婆婆纳开于低微之处,从四月打量人世

稻草人伫立在麦田
一只山雀在边缘试探的时候雨已经停了
麦子倒伏在田埂上
路过的蚂蚁吃了一些,雨水也带走一些
小朋友拿着相机拍照
他看见太阳,正火热的停在取景框里

胡明珍点评:
         主题的深透性很好,驾驭处理意境与象点关系有亮点。

黎落点评:
         文本低开高走,短短几行之内完成时间,空间,人物,景观,情致的合开。看似简洁的呈现里有一股朴素的唯物观,留下大片的空间给读者。

吴殿平点评:
         看见几位大神的点评,有体会,诗意和语感都不错的,欣赏问好顾编,支持推荐!

彭云霞浅评:
         阿拉伯婆婆纳是一种伏地草本植物,常见于乡野田间。在诗中,这种美丽的野花于低微处,“从四月打量人世”,它的视角,也是诗人的视角,亦是“上帝的视角”,从众生平等甚至低于众生的角度,去观察、描摹万物,会产生全新的认识,感知物象的精微之处。为什么要从“四月”来“打量人世”呢,因为四月春暖花开,万物生长,是自然界繁衍生息的好时光。诗的切入角度甚妙,诗人由此展开通灵的场景描绘,白描的写作手法、拟人的修辞、糅合心象的客观表述,令诗写风致素朴而诗意闪烁。不事雕饰,不炫诗技的纯粹呈现,具返朴归真的意趣。这种真诚的写作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揣测的深度。个人认为美中不足之处,是诗题意蕴过于宏大,而文本的着力点有些散,未能精准地体现“创世”之深意。诗无达诂,此首诗诗意的幽微精妙之处,交给读者自己去品味。

创世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7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4 10:44 , Processed in 0.08369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