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多梦的江南

http://bbs.yzs.com/?17127

【转载百度文库】新诗史上的丰碑

已有 355 次阅读2015-6-14 08:39 |个人分类:文档收藏| 百度文库

                               新诗史上的丰碑 
                                             ——试论“5.12”抗震救灾诗歌①
                        刘自献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7

  
    摘要“5.12”抗震救灾诗歌是新诗史上的一座丰碑而它主要是屹立在互联网上的而互联网将是新世纪诗歌赖以存在的主要传媒形式。
    关键词“5.12”抗震救灾诗歌丰碑新世纪互联网天地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The Monument in the History of New Poetry
    Liu Zixian 
    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en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choolZhengzhou 450007,China    Abstract: “5.12”earthquake relief poetry is a monument in the history of new poetry; it stands on the internet, and the internet will be the main media form on which the poetry in the new century will exist.   Key words“5.12” earthquake relief poetry; monument; new century; internet world  
     前言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行各业即刻行动起来展开了全国的抗震救灾斗争。诗歌界中国诗歌网上在5月12日20点9分传上了大友的《中华民族一定能战胜地震灾情》的诗歌中国诗歌学会5月13日15时3分开始征稿5月17日以张同吾、李小雨为主编、祁人为执行主编的《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这本抗震救灾诗歌特集出版同时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的有关“5.12”地震救灾的诗歌。5月28日9点28分湖南金鹰报在e法网上策划了“诗恸中国--面向海内外诚征各类优秀诗歌作品以志纪念”的活动②开始上传作品„„我读《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我在互联网上搜读其它有关抗震救灾的诗歌许多抗震救灾的诗歌让我感动不已、心灵无比震撼。一时间我完全进入了抗震救灾诗歌的特别天地并引发了我对有关问题的一些思考。半年来笔者对“5.12”抗震救灾诗歌进行了一些宏观上的初步探讨结果使我认识到“5.12”抗震救灾诗歌是近百年来新诗史上的一座丰碑而这座丰碑主要是屹立在互联网上的而互联网将是新世纪诗歌赖以存在的主要传媒形式。这里将有关的认识试论于后以此丰富有关讨论。  
        一、“5.12”抗震救灾诗歌是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曲    
      “5.12”地震是中国的大不幸是灾区的大不幸是灾民的大不幸但不幸之中灾区和灾区人民又是有幸的,有幸于通讯先进的时代有幸于我们的国家有幸于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从精神到物质全力有效的救助把灾情减少到了最小把伤亡降低到了最少把精神上的痛苦降低到了最轻。
        精神方面诗歌无数诗人们的诗歌在这里做出了它的特殊贡献。中国诗歌网上的诗歌、中国诗歌学会快速编辑出版的《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就是代表在互联网上、在其他传媒上抗震救灾诗歌相继快速出现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诗歌以最快的速度向灾区人民表达作者及全国人民的同情慰问、支持和救助之情寄托生者的哀思医治伤者的苦痛抚慰灾者的心灵坚定救助者的信心讴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激励更多的人投入救灾之中。
        下面这些就是我读到的、让我为之震撼的部分诗篇李小雨的《记住汶川十四点二十八分》、周占林的《汶川注定今夜远无眠》,张同吾《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中国生命大营救》、叶浪的《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洪烛的《废墟上的祖国(外二首)》、桑恒昌的《一双救援的手》、谢克强的《车队向前》、祁荣祥的《爱在传递》沙漠泉的《废墟下读书的女孩》、夭夭的《别走得太远》、老鱼的《孩子我怎样才能保护你》、祁宏的《孩子别哭》、李松涛的《此刻此刻》、方海云的《废墟上的花朵》、林簘的《妈妈我的名字叫“震生”》③大友的《中华民族一定能战胜地震灾情》、滇西的《汶川中国诗歌的疼痛》、钓月的《妈妈哪里去啦》、红布条儿的《给在地震中遇难的亡灵》、多梦的江南的《点燃祈福的烛光》赵春华《孩子坚强起来》、钟生钦的《我想去汶川》、dgzbh的《爱人,搂紧我》、月下吴山的《归去来兮·汶川新娘》、普路托的《汶川啊汶川》、张玉书的《来自汶川灾区帐篷里的报告》④赵宏涛的《中国不哭总理不哭》、梁永辉的《中国力量》、段建斌的《大爱无言》、新强的《你的儿女都是国家的好兵》、孟建军的《献给五千米跳伞的空降兵》、张朝晖的《用真情为生命募捐》、跋涉者的《震灾无情人间有爱》、木皮的《大地悲歌》蒋来宝的《背起爱人去远行》、彭廷璋的《老师您别走》、王旭之的《妈妈去天堂的路有多远》、楚天舒的《人生的至爱》、佚名的《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刘孙贤《今夜我为你守灵》拾贝顽童的《祝福你善良的人》、王伟的《活着真好》。⑤我阅读的数量还很少、范围还很小只是“5.12”抗震救灾诗歌海量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动的优秀诗篇也无法一一提及但它让我感叹、它让我断言许许多多的“5.12”抗震救灾诗歌都是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曲。
       二、“5.12”抗震救灾诗歌是近百年现代诗歌史上的丰碑    阅读《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抗震救灾诗集阅读中国诗歌网、e法网及互联网上其他一些网站、网页上有关“5.12”地震的诗歌并从它的思想内容、它的艺术形式、它的巨大数量及发挥的社会作用方面联想到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我认为“5.12”抗震救灾诗歌是近百年新诗史上的一座丰碑。
       作为新诗狭义的新诗五四到建国时期是诞生和发展时期在思想内容上依然继承着关注生活、反映时代、反映社会的优良传统在创作流派上现实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依然是主要的流派在形式上基本上形成了延传至今的、被社会认可的一般新诗主流模式语言精练、重视意境、句式相对整齐、讲究节奏、具有音乐美。这之后主流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它的作用、创作的数量、作者队伍、与人民的关系随着不同的时期还是有不小的变化形成了这条历史之河中的一些曲折和波浪、低谷与高潮。广义的新诗实际上还应该包括用旧形式写新内容的诗。无论怎么说也不能把今人反映今天生活的诗算作吧。
        笔者认为,建国来现代新诗至今起码有三个高潮应该得到诗界和读者的认可第一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由《人民日报》在全国征文倡导的民歌潮这以郭沫若、周扬先生主编的诗歌集《红旗谣》为标志第二是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前后首都人民纪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的诗潮这以童怀周先生编的《天安门诗抄》为标志第三个就是今年“5.12”抗震救灾的诗潮,这以《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为证、也以其他从互联网上选编而出版的纸质抗震救灾诗歌集为证更以中国诗歌网上的抗震救灾诗歌、e法网上“诗恸中国”下的16500多首诗歌及其他所有互联网上的抗震救灾诗歌为证。
       而这第三个诗潮它以区域广、作者多、成诗快、数量大、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感人至深和自发性高、读者众多、社会影响大、人民诗人反映人民心灵、弘扬人民精神的特点为近百年新诗发展史铸就了一座丰碑。
       遗憾的是虽然包括《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诗集在内的纸质诗集已出版了一些但现在还没有一本能够全面反映这种现状、代表这项成果、显示出这座丰碑全貌的纸质诗集问世。因为这些诗绝大多数都在互联网上而且是海量的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它全部集中起来并进行斟选也确非易事。
       三、新世纪诗歌的创作和繁荣主要是以互联网和纸质这两种传媒形式存在的而互联网是最重要的  
     “5.12”抗震救灾诗歌不仅以它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几个方面为近百年新诗史铸就了一座丰碑而且也在诗歌发展依存的媒体方面向世人揭示互联网已是新世纪诗歌赖以存在的主要传媒形式。
       互联网上这些“512”抗震救灾诗歌它不仅量大内容丰富完全是自发的是诗人心灵最真切的震颤是诗歌向人民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而且它充分说明互联网作为新世纪一种新型的最重要的传媒形式之一它才是今天诗歌存在的沃土诗歌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美来也才能更好地受到世人的关注和社会的青睐并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当今有条件与时俱进的诗人和读者都已经将互联网作为自己最喜爱的去处之一。无论是专业的诗歌网站还是诗人自己的网上空间那才是他们诗的真正天地。在这里诗人和读者有时是难以区分的但这不是诗歌在今天的悲哀而是一种兴旺发达的机遇一种走向新境界的契机。它不再会只被限制在一个小范围的圈子之中了而是步入了一个广阔天地所有它的热爱者和崇拜者都可以自由地靠近它、拥抱它并且较为平等地拥有自己的爱诗和写诗的权利。它的欣赏与评论,它的提高与发展也将取决于这个新天地。
       现在的传媒已是多元化的时代而互联网又有成为天下“第一传媒”的趋势现在中国的国民文化水平也已远非昔比这些都决定了互联网将是新世纪诗歌赖以存在的最主要的传媒形式。据有关数据显示近两年仅高校毕业生就有千万之多大学生没有不上网的比大学生多达三分之二的中学生上网的也有相当的数量其他行业上网的人员更多。现在全国上网的人数据媒体报导“截止今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未来三四年有望达到5亿。”⑥ 人们的文化程度及上网的人数决定了今天的互联网天地才是诗歌的国度。互联网逐步显示出天下“第一传媒”的趋势也决定了新世纪互联网天地才是诗歌创作和繁荣的国度。  
       纸质传媒决定诗歌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在新世纪互联网上的诗歌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替代纸质传媒的诗歌。纸质的也自有它存在的理由不会消失但已再也不会出现上世纪80年代巨大的发行量。爱诗者在线随时可读还有其他的电子方式可读可存谁还要非再花银子买纸质诗集放到书架上占地方至于诗集中诗歌的作者则另当别论当然也还有其他需要纸质诗歌的读者。诗歌的历程它可以记录也自有它的作用但再也不能以它的发行量来体现或论证目前及未来诗歌发展的低谷与高潮、暗淡与辉煌。
      结语    综上所述诗歌界应高度重视“5.12”抗震救灾诗歌的价值有关方面应组织人力对互联网上的抗震救灾诗歌进行全面搜集与斟选编选出能够反映百年新诗丰碑的电子光盘或纸质诗集来。这是一份宝贵的诗歌史料更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我们应该通过“5.12”抗震救灾诗歌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显示出的海量创作客观地认识当今互联网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顺应诗歌的发展趋势使诗歌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文明社会方面发挥其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注释  ①写本文的过程中在互联网上读了不少抗震救灾的诗歌和有关新诗的文章这里不便一一注出特向这些作者表示谢意。
       ②e法网“诗恸中国──面向海内外诚征各类优秀诗歌作品以志纪念”的活动见http://wwwefawcn/zt/08/W_showasp?id=6470&page=294。
       ③以上14首出自《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
       ④以上10首出自中国诗歌网论坛http://bbsyzscom/showtopic-79006html79006html-81457html之间。
       ⑤以上17首原自e法网及其他网站。  
       ⑥新华社电 中国网民四年内有望超五亿N 大河报2008-11-08A02
        参考文献  1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二册诗词曲部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  
       2张钟等.当代文学概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  
       3童怀周.天安门诗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
       4张福平等.公共空间视域中的舆论引导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2-16.
    5郭沫若周扬.红旗歌谣M.北京红旗杂志社1959.                      
       (责任编辑 李光) 注原文见《建筑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本文链接 http://wenku.baidu.com/view/19e3633deefdc8d376ee32cb.html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0 15:49 , Processed in 0.08562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