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诗歌的阅读欣赏创作

热度 6已有 668 次阅读2010-11-3 11:31 |

经常为写作上没有灵感和思维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通过阅读达到欣赏,在欣赏中思考一些问题,扑捉文字里的精气神,写出自己的感悟,揉近自己的情感色彩、形成有思想个性和文字特质的东西,这既是一个学习过程、也在学习欣赏中充实了创作中的内容。

我的组诗【灵魂的墓地】.【两地书】就是阅读了我喜欢徐志摩和林徽因诗,近期又学习洛夫的诗,一首首的读,感悟思考,慢慢的进入他们那个年代,思考那个时代诗歌的特点,他们写作时期的境况和想要表达的情感,不去固执的探寻诗的求证和真实背景,因为诗本身就是诗话夸张的语言,从经典的诗歌中寻找自己喜欢的,真正意义上的读懂、才能够达到欣赏、由欣赏到享受其中的文字韵律意境意象之美。以下是我阅读过程的和记录、【灵魂的墓地】.【两地书】诗歌写作的渊源、与朋友共享。

一.关于徐志摩的诗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原载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十期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跳跃的文字常常将我带入清波荡漾的康桥,欣赏一首悠扬的康桥乐曲,从中领略徐志摩诗化的人生。诗中表达的阵阵轻乐和徐志摩深崇闻一多先生在诗歌创作上关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有关,《再别康桥》将“音乐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语气轻柔、缓慢,仿佛作者正打算悄无声息的离开,和康桥的云彩作别。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这难解的愁绪化做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什么是“西天的云彩”,那娇奢的红,那艳丽的记忆,曾在康桥的一切都是这留恋的颜色,让我们带着学生轻声深情吟哦“西天的云彩”时,作别的不仅是云彩,还有康桥的点点滴滴。

  

二.关于林徽因的诗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934年4月5日)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诗,捕捉意象巧妙,表达情感细腻,表现出轻柔灵秀、蕴藉清丽之美。她写爱,用“人间的四月天”来形容,可谓匠心独运。四月天,阳光明媚,和风吹拂,绿草如茵,清流澄碧,百花吐蕊,飞鸟鸣啼。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快乐和梦想尽在四月。因此,用四月天写爱,才最真挚感人。爱如四月天光艳轻灵。“风”是抽象的,却由你(爱)的“笑响”将它“点亮”,让人由听觉到视觉再到感觉,从各个感官角度来感悟体味。春的光艳轻灵都缘自于“笑响”,这是对“爱”的形象描述,它越是“交舞着变”,就越是刻骨铭心。爱如四月天柔和恬静。为了表现四月天的柔和恬静,诗歌所抓物象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风光自然。“云烟”,既柔和又朦胧,是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则是爱的动态美,动却也恬静安宁。有的物态之美,这正说明爱的无处不在。爱如四月天鲜妍庄严。四月的花,“轻”“娉婷”且“鲜妍”,这已经是绝美的风姿;但这还不够,还有“百花的冠冕你戴着”,那种令人艳羡的美还能形容吗?但“你”的爱却美而不娇,艳而不俗,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这里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爱如四月天新鲜柔嫩。四月的花朵绚丽多彩,而诗歌写“鹅黄”、“绿”、“白”各种花,目的还是为了突出爱的无穷魅力——“新鲜”和爱的勃勃生机——“柔嫩”,以及“喜悦”之情与“期待”之意。诗人在此借对方写自己,流露出对爱的热切期待。爱如四月天融暖缠绵。四月的景,看,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听,有“燕在梁间呢喃”;感,有布满空间的“暖”。那么,诗人再也走不出这爱的空间,因为,这里有她的“希望”,这里有爱的缠绵。此处抒情,与诗的第一节呼应,又道出赞颂爱的原因,真挚严谨,而又不留痕迹。因此,全诗从不同角度写“人间的四月天”,正是为了全面表现爱之深,情之切,意之密。轻柔间您化身四月。

关于这首诗的画外音,徐志摩为林徽茵写了《偶然》《山中》《你去》等情谊深长的爱情诗。无可否认,林徽茵也很感动,当时回应了《笑》《那一晚》《深夜里听到的乐声》《一首桃花》等几首一直被后人传为经典的诗。只是林徽茵是个率真又重情义的聪慧女子,她虽然心底爱着徐志摩,却知道生活比爱情更为宽广。所以,理性睿智的她接受了梁思成,与他共渡一生的男人。我感悟是林徽因的知性和诗性,知性是务实和真实,诗性则是浪漫和感性,在祭奠徐志摩的文章里看出她深深地爱和眷恋。我欣赏林徽茵你是人间四月天。或许人们普遍认同林徽茵是写给徐志摩的,或许是一个母亲从儿子身上寻一个人影子,还是因为字里行间的那种欣赏与喜爱之情,毕竟两个真实相爱过,虽然没有结合,但却应了那句“距离产生美”而永恒。

  

三.关于洛夫的诗

  

洛夫的诗善于从现象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多探索生死之谜,意象奇特,表现手法繁复多变,诗意晦涩朦胧,耐人回味。

(一)赏析洛夫1976年创作的【众荷喧哗】

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要看,就看荷去吧/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从水中升起/我向池心/轻轻扔过去一拉石子/你的脸/便哗然红了起来/惊起的/一只水鸟/如火焰般掠过对岸的柳枝/再靠近一些/只要再靠我近一点/便可听到/水珠在你掌心滴溜溜地转/你是喧哗的荷池中/一朵最最安静的/夕阳/蝉鸣依旧/依旧如你独立众荷中时的寂寂/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等你/等你轻声唤我

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要看,就看荷去吧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从水中升起一个全景,然后特写一朵,就是主题中的“你”。就象恋人一样:你是众芳中我最倾慕的一个。进一步拟人化,出水芙蓉,带着娇妍,如凌波仙子,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唯美感。轻轻扔过去一拉石子你的脸便哗然红了起来哗然红了,就说明和我“心有灵犀”。那是个表白的方式,一句令人心动的话语,勾起了无限遐想。而她,少女的羞涩完全写在脸上。惊起的一只水鸟如火焰般掠过对岸的柳枝诗的灵动,如禅宗的顿悟,电光火石间的一刹那便是永恒的美。如一个精美的特写一下子切换到一个宏大激越的场面。这是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句子。只要再靠我近一点便可听到水珠在你掌心滴溜溜地转从大画面又归入一个微观的场景,仿佛听得见心跳的声音。你是喧哗的荷池中一朵最最安静的夕阳蝉鸣依旧依旧如你独立众荷中时的寂寂点题。此重复用于强调想表达的情感。也写她性情的安静,淑女的身姿,楚楚可怜。在夕阳的环境中分外的与众不同。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等你等你轻声唤我尾声是依恋,恋恋不舍的去了,想等你开口说不要走。如此结尾韵味悠长。表面看是写荷花,其实是爱情诗,从诗的意境到映射的人物感情都非常完美。细细读来有力透纸背的感觉,我认为这个就是文字的功力。

   (二)洛夫的《诗的葬礼》:

  把一首/在抽屉里锁了三十年的情诗/投入火中/字/被烧得吱吱大叫/

  灰烬/一言不发/它相信/总有一天/那人将在风中读到

全诗仅九行四十八个字。论字面,无一生涩处;论结构,说话似地一顺溜写下来,没什么特别的构思;论内容,就一件事:烧情诗。可就这么读下来,却有惊心动魄之感,也被烧着了似的,有一种痛的打击,打击后发自深心的追思与认同——既是情诗,必被情感所浸透,三十年带血带肉扯心扯肝的情感,一朝了断,焚而烧之,怎能不痛得“吱吱大叫”。烧情诗的人没痛没叫,偏说情诗上的字叫;这些字平日活在情诗中,得情意绵绵而润、心血深深而养,活了三十年,活成另一种生命,怎能轻易死去,是以要“叫”。情诗的主人虽沉默着,只管烧,但心却没死,如灰烬般执着着一个期待:封存三十年的这首情诗,即使烧成灰,“那人”也“将在风中读到”!字在火中死去,灰待风来再生;火是现实,字是肉身,风是命运,灰是信念。生者生,死者死,不熄不灭的,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情”字——诗人在这里叹咏的,正是情诗主人的那份执着,至于已成灰烬的那首诗,“那人”是否真的能在风中读到,已是其次了。

这首小诗,起得平顺,结得精妙,中间承上启下一个惊人意象“字被烧得吱吱大叫”,活跃全局而得其朗照,方显得“灰烬”与“风”的结尾既顺乎自然又意味深长。从立意而言,本属平常题材,关键是洛夫老到,惯于平常处下手,出不平常之思路之语感,得绝处逢生、险中求胜之功。其实孤绝之美,并不在语感的特异,而在人格的独笠、心境的超拔,所谓说得绝是因为想得绝。

  (三)洛夫的另一首《边界望乡》

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出汗望眼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也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

可以说,每一个游子的心中都装着一首怀乡的诗篇,月圆之夜,伤感之时,那种去国怀乡的情绪会更加浓重。洛夫在写此诗时去台湾已整整三十年。“昔我往矣”,风华正茂,“今我来思”,两鬓飞霜。诗人站在边界的那一边,也许只需再往前跨进一步,就能抚摸到祖国母亲温热的胸膛,然而,“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却让他望而却步。诗人将此时此刻的复杂情绪化成一行行情真意切的诗句,从心中喷涌而出。“近乡情更怯。”当诗人透过氤氲的轻雾,隐约看到故国山河时,手心便开始生汗;而望远镜把隐藏在心中几十年的乡愁扩大,迎面飞来的远山,更使诗人肝肠雨断。他像一朵凋残的杜鹃花,在边界的那边,吐着最后的血红;像以火发音的鹧鸪,唱着滚烫的歌。“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但连自己也说不清是热是冷。短短几节诗行,把诗人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古至今产生过难以计数的思乡诗篇,然而,《边界望乡》却不落俗套,出语惊人,给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感受。诗人一贯追求的人物合一的生命形式,在这首诗的第三、四、五节里得到具体体现。诗人望着故国的山河,映入眼帘的一朵凋残的杜鹃花变成了一只咯血的杜鹃鸟,而它却正是诗人自己。家乡近在咫只,诗人多少想扑上去亲吻那久别的土地,然而那猛然折回的白鹭提醒了他,使他黯然神伤。于是“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这正是从诗人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故乡啊,何时才能回到你的怀抱!这种借物达我的奇思妙想令人叫绝!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总是有限的,然而语词的组合方式却变化无穷。汉语词语多层组合的功能,给中国的诗人提供了不断重组语言秩序的无限可能性。在这方面,洛夫是现代诗人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在《边界望乡》一诗中,诸如看不见的“乡愁”能在诗人的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镜中的远山迎面飞来能把诗人撞成“严重的内伤”、“雨水能把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等,妙语奇句出人意料。也许正是这种新的语言秩序,使“思乡”这一古老话题新意迭出。

边界望乡.整体感知

乡愁是人生的永恒的境遇,是文学不绝的母题,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有丰富多彩的反映。具体到一个作家,这种乡愁又与时代紧密联系。大规模乡愁作品的出现总与大多数人流浪在乡土之外有关。怀乡的游子有着个人的父母乡土,有着童年故乡的美好回忆,这又是作家个人的独特体验。洛夫的这首诗感情是个人的,又是时代的,它的深层情结则是超时空的。诗人偶尔被一次遭遇触动,便流出了这首情真真意切切的乡愁变奏曲。

此诗为诗人1979年访问香港时所作,当时诗人赴台已整整30年。作为一名生于大陆,后生活于台湾的诗人,当他应邀访港,参观落马洲,隐约见到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时,诗人的心情异常激动,“昔我往矣”,风华正茂,“今我来思”,两鬓飞霜。而耳畔响起的数十年未闻的鹧鸪的鸣叫,更唤醒了他心中蛰伏了30年的故国之思。全文按逻辑顺序写了诗人登山、望乡、怀乡、想象,到最后回到现实偿愿无望的过程,抒发了诗人作为海外游子的那种惆怅而黯然神伤的故国情怀。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同样,诗人这里用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咯血的杜鹃的意象,表达了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

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自由飞到故国的渴望。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亲吻故国土地无望的黯然神伤的感情。

鹧鸪又名山鹧鸪,其声凄厉悲惨,似云“行不得也哥哥”。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声”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的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

通过三个意象,诗作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既抒发了诗人的乡愁情绪,又增加了这种情怀的历史纵深感。

(2)、本诗采用了哪三种艺术手法?

洛夫的《边界望乡》以繁复多变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愁情怀,在古今难以计数的思乡篇中脱颖而出,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一是反衬。望乡时,作者由“心跳加速”到“撞成内伤”,从“手掌生汗”,“伸手可及”故国乡土,到“抓回一掌冷雾”,形象地显示出诗人由看到故国时的激动、喜悦到最后偿愿无望的沉痛悲苦,以喜衬悲,更显其悲。二是联想。在诗的第三节,作者由杜鹃联想到杜鹃鸟再到杜鹃啼血的典故,三次联想飞跃,使意象叠合,象趣意深,蕴味无穷。三是想象。作者由望乡进而想象自己听到故国乡音(“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看到故国景色(“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伸手触及故国土地,最后由想象回到现实的偿愿无望,浸透了诗人浓浓的乡思。(3)、语言的陌生化

诗人特地用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造成一种新奇而强烈的刺激,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当诗人透过氤氲的轻雾,隐约看到故国山河时,手心便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大”,写出了乡愁之广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纷乱,不绝如缕,极大地冲击了人的视觉感受。而“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则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内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苦之情。结尾“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以通感的手法,造成了清新脱俗的效果。这些语言的处理,既增加了诗味,又很好地反映了作者深重悲苦的感情。

(4)、语言的对比法

本诗有多处对比。如在“三月的春寒”天气,“我”却“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反衬出游子思乡情感之强烈;“我”热血沸腾,情绪激昂,“你”却问“我”“冷,还是/不冷?”一热一冷,凸显作者个人独特的感受;只见“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主观的愿望与现实的存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刻画出诗人内心的愁绪。通过对比与转换,诗歌生长出一种鲜明的张力,把一个离别家乡30年的游子的心绪、感触,表达得淋漓尽致!

《边界望乡》文学中有所谓永恒的主题,如高天的星座闪耀它久远而长新的光辉。乡愁,既是其中之一。由于众所周知的时空阻隔和人间悲剧,“乡愁”更是台湾诗歌作品的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已经产生一些并将继续出现摇人心魂的成功作品。洛夫的《边界望乡》,就是一阕动人情肠的乡愁变奏曲。

诗,固然是以情动人的,但并非任何抒情都具有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动人以情的“情”,必须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和谐的结合。诗中的感情是个人的,同时它必须向更高的层次提升,从个人通向人生、世界和时代,获得能引起许多人感应与感动的普遍性的美质。例如同是“乡愁”,从近乡情更“怯”(“手掌开始生汗”),从乡愁之“大”(“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与“乱”(“如风中的散发”),从乡愁之沉重悲苦(“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咯血”),从乡愁之激越沸腾(“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以及乡愁之偿愿无望(“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处处表现了洛夫对“乡愁”这一母题的个人独特感受与独特表现,绝不雷同于其他诗人。同时,诗人所表现的乡愁,不仅可以从古典诗歌中找到它的历史渊源,与古代的心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它更是当代千千万万游子的情怀的艺术概括。诗人的独特感受提升为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普遍性的情境,从而获得了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

(5)看看诗人怎么说?在风格的演变中,我要掌握的另一个因素是意象语的鲜活与精练。我觉悟到,写诗犹之插花,安排意象应先求疏落有致,浓淡得宜,才能进而争奇斗胜。秩序是必要的,尽管这种秩序不必限于一般的诗律,甚至可能反诗律,但仍须有一种个人制定的秩序,哪怕是“不被承认的秩序”。完成此一秩序最艰苦的工作可能是“寻言”;不错,在理论上,思想与语言是一体的,同生同灭,但在创造过程中,内心先有朦胧的诗意,而后寻找适当的语言予以表达,或先有一个感性特强的诗句,经过酝酿、剪裁、配置而后产生诗意,这都是常有的现象。不过,如何求得贴切的、鲜活的,或为表现某种特殊心象所需的语言,实为一个诗人最大的挑战。

……

基本上,我的一贯诗法是“以小我暗示大我,以有限暗示无限”,而且深信:诗是透过个人经验,冷眼观世界的东西,潇潇洒洒,无拘无束。与现实的关系是不即不离,既是诗人生命情采的展现,也是时代与社会的脉搏,虽无实用价值,却须提供一种有意义的美,我所谓诗的“纯粹性”,仅此而已。

  

四.关于我【.灵魂的墓地】和【爱的两地书】诗歌

  

上面是我的学习欣赏感悟,由此写下了诗歌【.灵魂的墓地】和【爱的两地书】从两个不同点和他们的相同点,都是二三十年代的诗人,选取他们相同的和有差异的又有其特色的诗歌阅读学习,尝试诗歌写作方面的技巧和手法,在我的习作里面是我的解读个感悟。我从大师们的经典里汲取和扑捉,汲取他们的语言精华创作灵性、扑捉诗歌那些灵动的意象缤纷的界点完成我的创作。两种排列形式,

(一)散文诗形式

(1).灵魂的墓地

那一缕夕阳的余晖从墓地褪去,埋葬灵魂的泥土上,一棵青草的影子,恍惚在梦呓,活着的和曾经死去?还是没有找到最后的皈依,一个迷茫的灵魂、浪漫着稚气。曾经爱的死去、死去的爱被深深的封匿。那致命的疤痕能证明什么?是青春跌跌撞撞的曙光、还是瞬息陨落的夕阳?

 能证明的唯一是我们的籽粒,萌发诞生了我们的子嗣、我们自然的繁衍没有死去。而我们的思想和崇尚的灵魂没有活过青春、甚至在童年就夭折死去。我们都生长在陶制的罐子里,连哺育我们的母亲、她的子宫患着思想贫瘠,更说不上胎教和灵魂的沐浴?我们是在流沙和尘埃里活着,我们咀嚼过秋天殷红又苦涩的浆果,思维在阵痛中麻木愚钝,应该有的忧伤和迷惘也被洗劫,应该有的懵懂叛逆、也被绞杀在襁褓里;那些经论经典的总是千篇一律,我们能说吗?在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爱情没有憧憬和理想时代,我们的青春的肉体过早的死亡,只有不死的灵魂、从坟墓里站起、冷冷的在发抖讪笑着。

 读不懂了今天裸露的爱情和肉欲。没有鲜花和赞美的诗句,用记忆编织的铁鞭和铁锤,砸碎尚禁锢的镣铐、鞭笞淫荡的肢体。在原野上的每一次祭奠、都在叛逆着墨写的忏悔。那些鲜花、那些铭文、那时时空上来来去去的阴魂和活着的鬼蜮,那些幻化的蝶那些狰狞和惊秫、那些魑魅和魍魉晃动着脖颈如麦田里的纸人,没有守望。折光里的翎影惊魂谁是谁?

我从但丁序曲里聆听那自由的颂歌、我从巴黎被人们冷落的墓碑上凝望、一朵溢着芬芳的白色茶花,清风载着微笑亲吻这浪漫的灵魂。我沿着隧道寻觅向深处荡着长篙,我依旧拨不开灵异的雾瘴;我还是记不起童年和青年那些星光和清辉;记不起散架的风筝和雪地上的脚印和雪橇的辙痕;我走不出这死亡的灵魂墓地。

(2.)爱的两地书

想起死、也是一种超脱和自由,那爱情和想飞翔的翅膀,永恒的记忆在那个山坡那棵树的枝杈上。读你的诗就想起你,羡慕你在康桥留下的清梦爱情如风雨凄迟的柳畔,那搅起涟漪的桨、那折断了翅膀的风帆,夜幕中的逆光倒影在湖底雨中凄凄的青苔淹在水中,爱也沉醉在幻灭的夜晚。

即使死,也是一种爱的因缘,你苦苦生命之短饱尝了死的梦魇,一道白狐、一簌鹅黄,那忧风淫雨的四月天,一切都聚集在冷酷的病榻上;渴望太阳、渴望阳光穿透心灵的港湾;把那一朵鹅黄的葵花留住吧!我想捧起亲吻、想吸尽它的精华,想得到一丝温暖、想了断和终结与你的牵绊。

凝望那闪着清辉的残片,我幻成一只白鸽、或许是沉静的白莲,你是蓝天那朵闲云、用你我的诗句、用澄澈的眸子穿透这秋水长天......

   

  (二)现代诗形式

  

  (1)灵魂的墓地

  

  那一抹夕阳的余晖从墓地褪去,埋葬灵魂的

  泥土上,一棵青草的影子,恍惚在梦呓

  活着的和曾经死去

  

  还是没有找到最后的皈依,一个迷茫的灵魂

  浪漫着稚气。曾经爱的死去、死去的爱

  被深深的封匿

  

  那致命的疤痕能证明什么?是青春跌跌撞撞的

  曙光、还是瞬息陨落的夕阳

  能证明的唯一

  

  是我们的籽粒,萌发诞生了我们的子嗣、我们

  自然的繁衍没有死去。而我们的思想和

  崇尚的灵魂没有活过青春

  

  甚至在童年就夭折死去。我们都生长在陶制的

  罐子里,连哺育我们的母亲、她的子宫

  患着思想贫瘠

  

  更说不上胎教和灵魂的沐浴?我们是在流沙和

  尘埃里活着,我们咀嚼过秋天殷红

  又苦涩的浆果

  

  思维在阵痛中麻木愚钝,应该有的忧伤和迷惘

  也被洗劫,应该有的懵懂叛逆也被

  绞杀在襁褓

  

  那些经论经典的总是千篇一律,我们能说吗

  在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爱情没有

  憧憬和理想时代

  

  我们的青春的肉体过早的死亡,只有不死的灵魂

  从坟墓里站起、冷冷的

  在发抖讪笑着

  

  读不懂了今天裸露的爱情和肉欲。没有鲜花和赞美的

  诗句,用记忆编织的铁鞭和铁锤,砸碎尚禁锢的

  镣铐和鞭笞淫荡的肢体

  

  在原野上的每一次祭奠、都在叛逆着墨写的忏悔

  那些鲜花、那些铭文、那时空中来来

  去去的阴魂和活着的鬼蜮

  

  那些幻化的蝶那些狰狞和惊秫、那些魑魅和魍魉

  晃动着脖颈如麦田里的纸人,没有守望,

  折光里的翎影惊魂谁是谁

  

  我从但丁序曲里聆听那自由的颂歌、我从巴黎被人们

  冷落的墓碑上凝望、一朵溢着

  芬芳的白色茶花

  

  清风载着微笑亲吻这浪漫的灵魂,我沿着隧道寻觅

  向深处荡着长篙,我依旧拨不开灵异的

  雾瘴,我还是记不起

  

  童年和青年那些星光和清辉、记不起散架的风筝和

  雪地上的脚印和雪橇的辙痕,我走不出

  这死亡的灵魂墓地

  

  (2)爱的两地书

  

  想起死、也是一种超脱和自由,那爱情和想

  飞翔的翅膀,永恒的记忆在那个山坡

  那棵树的枝杈上

  

  读你的诗就想起你,羡慕你在康桥留下的清梦

  爱情如风雨凄迟的柳畔,那搅动着

  涟漪的桨

  

  那折断了翅膀的风帆,夜幕中的逆光倒影在湖上

  雨中凄凄的青苔淹在水中,爱也沉醉在

  幻灭的夜晚

  

  即使死,也是一种爱的因缘,你苦苦生命之短

  饱尝了死的梦魇,一滴鹅黄

  一道白猿

  

  那忧风淫雨的四月天,一切都聚集在冷酷的病榻

  渴望太阳、渴望阳光穿透心灵的港湾

  把那一朵鹅黄的葵花留住吧

  

  我想捧起亲吻、想吸尽它的精华,想得到一丝

  温暖、想了断和终结与你的牵绊

  凝望那闪着清辉的残片

  

  幻成一只妙曼白鹤、或许是沉静的白莲,我想

  睁开惺忪的眼。用爱的诗句

  穿透这秋水长天

  

2010-11-02诗歌写作随笔

关于诗歌的排列的说明:考虑诗歌的音韵和韵律和节奏,诗是韵和文字的魅力与歌的结合就是朗朗上口的歌咏;还有视觉和构架方面的考虑,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路过

雷人
5

握手

鲜花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3-29 10:04 , Processed in 0.0764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