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诗选2005(一)

已有 227 次阅读2007-1-11 21:29 |个人分类:醉风亭

2005年的作品(第一组) 



《小区速写》



他母亲的头从窗口伸出来三次。小胖的游戏

都和翅膀有关。他拆一切会飞的:蝴蝶,飞机,奥特曼 

此刻他翻书,不哭也不闹。看它们

一页一页

从六楼飞下去。骂声突然停止。



再静一点我的眼睛就穿墙,就看到浴室里滴答的水。

这短暂的宁静,立冬前夕

蒸气般的幸福。

轻轻说一声我爱。驼峰的感觉

就是家的感觉。澳州考拉胸前松松垮垮,

袋子里会跳出机灵鬼,说妈妈,妈妈。

有人爱上疯野的韩国丫头

有人从乡下回来

大门口遇见阔别的同乡和欢跳的狗。







《雪 后》

????

雪落下来没有一点声响。相对于

那些绚烂的事物,如此沉寂让我不安。我已经羞于说爱,

说寂寞和潸然泪下。从落下到消陨, 我还来不及

把它们捧在手心。

????

我一再说原谅,也没法把自己

弄得更麻木和细碎了。目睹

一种仓促。越来越多地,我提到

磷光的黯淡,那些

只开过一回的山谷兰,咒语中 

沉沉睡去的山峦。我开始越过辞藻的屏障,

把诗行写得简单。

????

一些嚣叫还在舌间堆砌,一些鸟雀

从树梢下来,安静地觅食。昏暗中,

晚宴如期排演,刀叉弄翻了酒,弥漫着预言中的腐气。

一个人在尘世,在齐膝的雪中,日夜兼程,

他紧捂着胸口,快要

望见金壁辉煌的门了,

他跪地,满脸泪痕,说芝麻,开门吧。





《语言和赞美》



他刚去过鸟市,听它们用各样的舌位和口音

唱赞美诗。

他舔了舔口腔里的药棉

昨天,那个位置还是一颗坚挺的横牙,身体里的火苗

不时从那里蹿出―――而现在被空洞占据。

这不可违拗的搬运工!他摇摇头,愿意站得更远一点,

看植物用开花,接替单调的音阶训练。

一直递增上去,会有什么塌下来?

还有一周, 那里会长满, 粉红的肉或发声的欲望

口吃和漏风症被矫正,

赞美重新开始。











《那些爱恋过的事物》 



1

一种浅紫色的花,叫金枝玉叶的

在这个早晨被我看得真切

那么怪异的生命形态,一开出, 

就焦枯得像要搓碎了------也还活着。



倾倒出的茶水里,

隔夜的菊花第二次凋谢 



去吹一吹晨风的冲动,是不是

始于那一刻。



2

十月是一道门。植物们

从不锈钢护栏里伸出手,那么久。

有人不精通那样的媚笑。他不会像马厩里降生的人,

获得卑贱的,既而辉煌的一生。

湖水由着性子蓝下去,它要把自己

交付得更彻底。

我当然不是故意

视而不见,我那时在梳头,咬牙切齿地。 



3

想起两年前的北京西客站,为我的到来

屋顶和树梢一夜白头呵……

皇城脚下,麻雀一步一啄,

拾捡浪费的库银。它们知道

减轻我的不安。那是初春。 



伤春症

就这样一点一点,变成肺部的阴影。

 



4

这是南方之秋,

绝望的、昏蒙蒙的城池,

悲剧和喜剧每天都是新的,同样无阳光照耀。 

头顶上是比我更笃定和空荡的天空



这暗伏的杀伐,这满园的煞白和菊泪。爱情

终老在蠹虫看守的时光里,在三色堇丛中。

而从前,我们幻想过无疾而终。

 

我认识许多诗歌朋友,只有一个

没有被雨刮器晃乱心神。

叫我怎么说爱你,我亲亲的城市和密林,

万千堆无法返回的白骨。时隔多年,

我依然是那个

天气转暖还穿得最厚的人。 



5

当星星正在密谋

用一付草标,把正要出生的卖掉

一双颤抖的手 

也在这样的夜晚,东翻翻西找找。

你翻不到杜冷丁或绞索

你翻到假名,假寐,假面,假象牙,赛璐珞。



―――球面如此光洁

而绝望愈加清晰,当它们燃光世界上的原煤

 

6

布列瑟侬今夜无风,无肉搏,也无生命。

所有的悲怆,都缘于

卒子的引颈一念。群山陷落,万马嘶鸣

十万星辰起起落落

―――那是布列瑟侬的眼泪、迁徙和爱情。 



钢琴课结束。三根断指的葬礼过后,是海啸 

是被琴盒轰然打开的世界。

你听见声音,巨大的

颓废的,激情的。喊和哭。冰雹和刀斧。

先是在颅内,既而充满寰宇。

顺着那声音的惯性,万物俯冲过去。







《蓝调子和旧火焰》



一  

 

这么多年的努力,我没能撼动一棵树。风

比我有毅力,因为它还在继续。



祭坛静穆。

弥撒钟开启众口。掀起热浪阵阵。高个子的人

身着紫色祭服,宽袍带动风。

他曾无数次把献仪举过头顶 ,没有祈下一滴雨来。



七天

七夜



中东某地,雨骤至。

枪炮声驱走惊鸟。四散的人群开一朵朵雨花。

点射开始。荧屏上,一只球带动万人狂奔。

潮涨。潮退。鼾声响自江心。

和平使者隐居深海。千呼万唤之后,枫叶失足,刺穿水

人形的鱼冉冉升起。天亮之前,

我是否能帮凡高找回那只耳朵?或者失败,是否还来得及

用塞壬般的歌声

聋掉全世界的耳朵?



二 



这是叶卡捷林娜二世的功过簿:征战和版图,

血腥和灾难。颠覆一个王朝和缔造一个谎言时代

臣服的民众阵阵喝彩。

这是我的悲哀:

一生蜷居缺少日照的城市,并注定在此老去

却不能用我的诗行将它照得更亮,

在夜里我惊见了藏在掌纹里的秘密。大海

继续用浆声安慰小小的海螺, 安放我更小的哭泣。

床头的两只闹钟,在某个清晨失语于锈蚀,不同方向的指针

命运一般逻辑混乱 



从现在起只有一个梦:把沉船

和浮云升上天空,制造新一轮的阴影  

把日影遮蔽







我说夜,

你从来不曾

将我彻底降伏。我保留内心的敌视。眼露凶光。

于是飞雪捎来消息,说收割的日子近了,

有人开始伪造图腾,精于骗术

有人用火星和成捆的木柴拆除青山  

蓄意拆卸

四平八稳的汉字  

于是肢体横亘经卷。在深山古刹,我用一柱香

贿赂了不语的住持,获得上上签

神示模糊,而我心领神会:  

晨光中第一个见到我的人  

他将预言旷世的风暴









长久以来  我憎恨所有长翅膀的家伙

向天空传播虚假的消息,也拒绝承认我迷恋过诗

在大西北,那个诗人像蜈蚣一样眷恋爬行,

他有砍不完的足,藏在黄土拥紧的小小命相里。很多人

赌咒发誓,说他们看见过

他从十八个方向出发,但他至今未抵达罗马。没有人

该责备他缺乏西西弗斯的耐心,他不想等到日轮被大海煮熟

他站到高处,用起飞的姿势遗弃了世界。



他越来越贴近那些质朴卑微的事物。他的缄默

让我相信  他是真正回到了家



江河的禅坐得更深了,我知道有一天

它们会忘记流淌

来羞辱世界









在诗里他们一再写到曦光,写到救赎,对此

我们毫无理由怀疑。

从一个幼童费力睁大的眼,我有了灵魂的不安

预知他多年以后眼眸的浑浊,和回不去的长叹。

关于错愕,

关于谎言的叠加,词典里的阐释十分精当:天衣

无缝。为此我们秉烛,赶制荒诞,

以对称邪恶  



而浮云驮着悠悠,驮着千载

除了它自身的轻  什么都懒得捎带



一拨浪是不可模仿的, 它们在瞬间愤怒成山

毫无理智可言。而我所能作的,不过是

继续向一棵古柏学习装聋作哑









所有我无法说出的,它们将在某个夜晚潜入,

像大雪后一行凌乱的脚印

从前生追踪而来 

 

兔疾走

当世纪钟妄言:“一生”

什么还奔走在河道,昼夜不息。而我



独自孵化世界的悲伤,并分装进神祗的眼    

和母亲的双乳  



有人刚喊出皇天在上

黄河以南 

大旱三年











女诗人白沙诗歌《蓝调子和旧火焰》解读



文/宋世安



诗歌中蕴藏的生命救赎

——女诗人白沙诗歌《蓝调子和旧火焰》解读



反复研读白沙的诗歌《蓝调子和旧火焰》后,掩卷仍能感受到诗歌所蕴藏的巨大时空和深刻精神魅力,诗歌语言和意韵里散发着宗教和神话气息,夹带着诗人博大的爱、无奈和痛苦。真正的诗人本来就是痛苦的,活在孤独思考的折磨煎熬之中,因为诗人是一个身负使命的天使,她的眼睛看到世间所有的苦难。



在1991年“中国诗歌命运及前途讨论会”上,诗人王家新就曾经这样说过:“作为一个诗人的命运,作为一种独自前行的孤独,你必须把它承担起来。这正是上帝要你干的事情,你不能违抗。”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笔下:“我们是诗人,一路行吟流放曲/我们远离家园,浪迹天涯/女神啊,我们要向你争神性/男神啊,我们要向你争处子”。这些对生命的争取和“救赎”让诗人和诗歌存在变得真实而真诚。 



无论怎样,在白沙的诗歌《蓝调子和旧火焰》中,我们看到了她的诗人情愫和强烈的使命感,诗歌中她的痛苦并非一己的小我的,而是人类或者说是大我的。她面对世界和生活的不断思考换来她诗歌艺术的成熟,和诗歌的内质魅力。



这么多年的努力,我没能撼动一棵树。风 

比我有毅力,因为它还在继续。



诗歌在一开头就表达了自我的怀疑,同时隐含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奠定了全诗的愤懑的基调。两句诗表面上要对“风”表示赞美,但细看——“因为它还在继续”,我们读出的却是一种无奈的“继续”。“没能撼动一棵树”很大程度是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捉弄,而不是我自身的颓败。继续看诗人怎么描述:



祭坛静穆。 

弥撒钟开启众口。掀起热浪阵阵。高个子的人 

身着紫色祭服,宽袍带动风。 

他曾无数次把献仪举过头顶 ,没有祈下一滴雨来。 



这是一个“祈雨”的场面,庄严肃穆,结果却是尴尬的——“他曾无数次把献仪举过头顶 ,没有祈下一滴雨来”。这种非人为努力能成之事,努力过了,又能怎样?看不到收获。或许方法方向本身就是错误的。



当然,即使这样,诗人面对现实也并不没有自怨自艾,她的勇敢和积极表现在她对现实的不断深入解构。在一系列的解构之中,我们看到诗歌中的宗教和神话素材,女诗人借助宗教和神话,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现实进行勇敢的观照。



诗歌与宗教、神话之间似乎自始就有着一种极其微妙而神秘的关系。有人认为,正是诗人对诗歌具有与生具来的宗教般的信仰,才使他们敢于与整个世界为敌,也更加有勇气和胆量面对惨淡的生存。诗人们还坚信诗歌和宗教一样,将会改变人心,拯救现实。他们对诗歌偏执般的热爱,使他们也比平常人更加关心生活,也更加看得清生活的状态及其缺失。我想这样的说法站在诗人的立场无疑是正确的,在历史上不少的作品成功地借助宗教神话切入到生活的本质的,让我们看到历史上一个个黑暗场景。白沙在这首诗中同样有这样的倾向,她是有意把自己对现实的思考与宗教神话相结合的。



当然,白沙是否有一种很强的宗教和神话情结,仅仅凭借对《蓝调子和旧火焰》的阅读,我们不能作出肯定,但《蓝调子和旧火焰》中的确又有抓住了宗教和神话意识,并服务于诗人情感的抒发。譬如:



我是否能帮凡高找回那只耳朵?或者失败,是否还来得及 

用塞壬般的歌声 

聋掉全世界诗人的耳朵?



诗人要“帮凡高找回那只耳朵”,这是一种无声的反抗,耳朵其实是艺术的耳朵,是被现实谋杀的耳朵;诗人还打算“用塞壬般的歌声/聋掉全世界诗人的耳朵”,这很有意思。



传说中,塞壬长着鹰的羽翼、美丽女子的面孔,她具有与神使赫尔墨斯的牧笛相媲美的歌声,她日日夜夜唱着动人的魔歌,引诱过往的船只,凡是听到她歌声的水手都会调转航向寻着魔音驶去,最后在那片暗礁密布的大海中触礁而亡。每当深夜和落雨的清晨,塞壬的歌声会格外的婉转清澈,那歌声似天籁划破长空弥散在海水中、空气里;那歌声可以穿透一切,使被诱惑者的激情能够打碎比铁链和桅杆更坚硬的东西。



诗人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想法?



中东某地,雨骤至。 

枪炮声驱走惊鸟。四散的人群开一朵朵雨花。 

点射开始。荧屏上,一只球带动万人狂奔。 

潮涨。潮退。鼾声响自江心。 

和平使者隐居深海。千呼万唤之后,枫叶失足,刺穿水 



无论是帮凡高找回耳朵,还是用塞壬般的歌声聋掉诗人的耳朵,都是诗人在对现实世界二元对立的观照之后的希冀和疑问。战争与和平共存,但“和平的使者隐居深海”。诗人之所以要“聋掉全世界诗人的耳朵”正是一种诗人强大责任的自觉驱使。但事实上,诗人身负使命,面对战争的灾难却没有真正的勇气去直面,不能亲自去体验,去为自己的使命努力。诗人把自己也同列进这一拨“诗人”行列,一同希望得到“聋耳”的惩罚。且看:



这是叶卡捷林娜二世的功过簿:征战和版图,

血腥和灾难。颠覆一个王朝和缔造一个谎言时代 

臣服的民众频频喝彩。 

这是我的悲哀: 

我一生蜷居缺少日照的城市,并注定在此老去 

却不能用我的诗行将它照得更亮,

在夜里我惊见了藏在掌纹里的秘密。大海 

继续用浆声安慰小小的海螺, 安放我更小的哭泣。 

床头的两只闹钟,突然在某个清晨失语于锈蚀,不同方向的指针 

命运一样逻辑混乱 



诗人以“叶卡捷林娜二世的功过”为切入点,或者说典型的参照,并把自己置身历史场景,结果是诗人在历史灾难面前的“失语”。



叶卡捷琳娜二世1744年被俄国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女皇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由于彼得三世另有新欢,叶卡捷琳娜的皇后地位面临被废的威胁,于是在1762年率领近卫军发动政变即位。并于1767年夏天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员会会议,宣布女皇的训令,主张君主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虽然想改善农奴制度,但是因贵族的反对而没有成功。此外她还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贵族势力得以加强,农民和农奴的生活更加恶化,直接引发了普加乔夫起义。对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发起了多场极大的战争,造成大面积的灾难。



且不说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否“功过参半”,在诗人眼中,她带来的是“征战和版图/血腥和灾难。颠覆一个王朝和缔造一个谎言时代”。而面对这一切诗人只能“一生蜷居缺少日照的城市,并注定在此老去 ”,而且“不能用我的诗行将它照得更亮”,这是诗人所不能自我原谅的,为此,在一片臣民的喝彩声背后,诗人为自己感到“悲哀”,独自黯然伤神,并在梦中迷失,在时空里迷失和“失语”:



“在夜里我惊见了藏在掌纹里的秘密。大海/继续用浆声安慰小小的海螺, 安放我更小的哭泣/ 床头的两只闹钟,突然在某个清晨失语于锈蚀,不同方向的指针/命运一样逻辑混乱”。诗句中,我们看到诗人强大的历史使命感,面对苦难,面对自我的迷失,面对无能为力或者无处入手的“救赎”,激发了诗人生命的情感基点和思考——仇恨、怜悯、拷问和重新审视:



从现在起只有一个梦:把沉船 

和浮云升上天空,制造新一轮的阴影 

把日影遮蔽 



诗人海龙在其诗歌《美》中这样说出诗人的心声:“美的存在使我们日益远离美/美所带来的是毁灭,是种种的不可能/苦难,是天才的短命,是一个人/以其有限对无涯的抗争”。



为了“美”,诗人可以“以其有限对无涯的抗争”。诗歌中的“我”也不例外,除了战争,虚伪的世相一一进入诗人的眼眸:



有人开始伪造图腾,精于骗术 

有人用火星和成捆的木柴拆除青山 

蓄意拆卸 

四平八稳的汉字 

于是肢体横亘经卷。在深山古刹,我用一柱香 

贿赂了不语的住持,获得上上签 

神示模糊,而我心领神会: 

晨光中第一个见到我的人 

他将预言旷世的风暴 



诗人是硬性子的,不会因为现世的困窘而改变自我:“你从来不曾/将我彻底制伏/我保留内心的敌视。眼露凶光”,为了洞穿这些骗局和阴谋,“我”甚至“在深山古刹,我用一柱香/ 贿赂了不语的住持,获得上上签 ”,从而得到“神示”,让自我找到希望:“晨光中第一个见到我的人/他将预言旷世的风暴”,我们可以想象这风暴将扫清一切世间的浑浊,这也是诗人本身所希望看到的。



诗人自身巨大的使命感,使诗人一再怀疑诗歌于苦难或者“救赎”的作用,甚至“拒绝承认我迷恋过诗”。在诗歌《蓝调子和旧火焰》的第四节里,她说到一个大西北诗人(昌耀,白沙加注),一个令她对诗歌重拾信心的人:



在大西北,那个诗人像蜈蚣一样眷恋爬行,

他有砍不完的足,藏在黄土拥紧的小小命相里。很多人 

赌咒发誓,说他们看见过 

他从十八个方向出发,但他至今未抵达罗马。没有人 

该责备他缺乏西西弗斯的耐心,他不想等到日轮被大海煮熟 

他站到高处,用起飞的姿势遗弃了世界。 



他越来越贴近那些质朴卑微的事物。他的缄默 

让我相信 他是真正回到了家 



诗节中说到西西弗斯。希腊神话里,西西弗斯由于背叛了宙斯,死后被打入地狱受惩罚。每天清晨,他都必须将一块沉重的巨石从平地搬到山顶上去。每当他自以为已经搬到山顶时,石头就突然顺着山坡滚下去。西西弗斯必须重新回头搬动石头,艰难地挪步爬上山去。加缪针对西西弗斯曾经说过:西西弗斯是一个“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的”英雄。



虽然诗人“缺乏西西弗斯的耐心”,但没有人责备他,因为他“眷恋爬行”,他“从十八个方向出发,但他至今未抵达罗马”,他“不想等到日轮被大海煮熟”,他“他站到高处,用起飞的姿势遗弃了世界”,他“越来越贴近那些质朴卑微的事物”,他“缄默”……这些都是诗人受到尊重的原因,或者诗人多少有点玩世不恭,但诗人毕竟用生命用昭示苦难的存在,唤醒的不单是人,连江河都“会忘记流淌/来羞辱世界 ”。



“越来越贴近那些质朴卑微的事物”正是诗人进行生命体验的过程,是诗人自觉接近苦难的过程,也是诗人用诗歌进行“救赎”的重要出发点。



这让诗人对诗歌本身重树认识,并开始用诗歌对世界和人类进行“救赎”:



在诗里他们一再写到曦光,写到救赎,对此 

我们毫无理由怀疑。 

从一个幼童费力睁大的眼,我有了灵魂的不安 

预知他多年以后眼眸的浑浊,和回不去的长叹。 

关于错愕, 

关于谎言的叠加,词典里的阐释十分精当:天衣 

无缝。为此我们秉烛,赶制荒诞, 

以对称邪恶 



诗人之所以对诗歌的“救赎”毫无理由怀疑,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的邪恶和黑暗的存在。“从一个幼童费力睁大的眼,我有了灵魂的不安 /预知他多年以后眼眸的浑浊,和回不去的长叹”,我们看到这样一种改变的可怕之处,那是一种灵魂的囚禁。世界的本质同样是荒谬:“关于错愕/关于谎言的叠加,词典里的阐释十分精当:天衣/无缝”。这里所说的好比谚语里的:谎言说一千遍便成了真理。面对这荒诞的一切,诗人的态度是玩世不恭:“为此我们秉烛,赶制荒诞”,以为应对,甚至在“瞬间愤怒成山/毫无理智可言”的时候,缄默以对:“继续向一棵古柏学习装聋作哑”,很难说这也是诗人的睿智所在,只要能在邪恶和黑暗的世界中完成对生命的“救赎”。



对诗歌的迷恋与置身世界的黑暗苦难煎熬并列在一起,是诗人的痛苦和“救赎”使命所在。



在深刻的感受和痛苦中,诗人为完成“救赎”的使命,仍然孤身奋战:



什么和什么还奔走在河道,昼夜不息。而我

独自孵化世界的悲伤,并分装进神祗的眼 

和母亲的双乳



诗人要独自承担悲伤,这是最原始博大最美好的祈望,也是诗人希望能真正达到并不断努力去实现的“救赎”理想所在,这绝对能深印在人类灵魂深处。



有人刚喊出皇天在上 

黄河以南 

大旱三年



这是白沙诗歌《蓝调子和旧火焰》最后一节的结尾:世界并非“皇天”所定,命运还是握在手中,这更坚定诗人用诗歌进行生命“救赎”的信心。



白沙的诗歌读得不多,似乎也不好读。就《蓝调子和旧火焰》而言,她的诗歌情感丰满,视角广阔,有大气,有思想,行文中蕴涵诗人的正直和责任感,很是难得,但语言整体上看仍欠丰润,读着有辛涩感。在开始着手写这篇解读稿前,朱枫兄曾经推荐白沙的另一手诗歌《昨夜》,初读之感觉细腻可感,风格和手法可与《蓝调子和旧火焰》互补。相信经过诗人不断尝试,从中把握诗歌创作的度,其诗歌将日益完善。



2004年8月10日晚—8月11晚于苦陋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8 16:50 , Processed in 0.07604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