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3|回复: 1

好奇而不惊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6 0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3:52 编辑

                                                       睁开大彻大悟的眼睛/一只是太阳,一只是月亮
                                                                                            ——车延高
                                                           作者|大畜
  车延高是幸运的,他荣获了鲁迅文学奖。在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国土上,“鲁迅”成了一块遮羞布,并为一些人提供了意淫场所,而他意淫成功了。车延高又是不幸的,这不是因为他的身份,在和谐的社会里,这种身份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坏;也不是因为他的“羊羔体”,在善于创新的年代里,恶搞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形式;而是因为他选择了新诗,一种很“不成熟”的文体。
  所谓新诗,是从形式上相对于旧诗而言的,它并没有什么新的思想,但形式的自由与开放,使它迥异于格式化的旧诗(古典诗)。新诗产生于攻击旧诗的基础上,换言之,新诗面世就是意欲把旧诗扔到历史的角落。但是,旧诗在诗的国度里历经数千年,其中一些诗的因素已化入国人的血液,若以旧诗为参照,新诗倒显得缺了胳膊少了腿,以致新诗自草创起,就为读者、诗人及诗评家所诟病,成为人们眼中的一种“不成熟”的文体。
  也许,新诗之新就在于它的形式,准确地说就在于它形式的开放性、不定型、不成熟。然而,人们习惯了“稳定是前提”,便把一连串的揶揄、嘲笑、批评以及恶搞抛给了不稳定的新诗。当我们的目光转向中国历史长河时,古诗、近体诗、词、曲等的变化轨迹表明,旧诗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一种新形式出现之初也往往遭到歧视,如把词称作“诗余”,其地位明显低于诗。旧诗当中变化的形式最后都被接受了,而新诗已近百年,为什么还不被现实接受?是一百年太短?是新诗真的有缺陷?还是……
  从新诗角度来说,新诗原只是一个新瓶,用来装旧诗装过的酒。可是,看看世面的新诗,看起来像个新瓶,研究一下原来是用竹篾编的,里面只装着些许空气。再来看旧诗形式的变化,如唐诗发展到宋词,诗的字数,句式的长短,押韵的规则等发生了变化,但唐诗宋词使用同一种言语,宋词甚至直接以唐诗为典故,有着相似的意境和韵味。这比较中可知,新诗貌似是形式的变化而不被人接受,实质是内容的断裂阻挡了人们阅读的兴趣。
  从诗人角度来说,现在的诗人往往是先写诗然后成为诗人的。这看似理所当然,其实是对诗及诗人的一种亵渎。由于新诗不讲格律,可自由断行,不强求押韵,一些人以为写出断行的句子便是写诗了,加上当今出版业的发达,发表文章变得容易。这样,一些“诗人”一不小心就出版了几本诗集,以致不被称为“诗人”都很难。这些诗人增加了新诗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新诗的质量,而且往往遮掩了优秀诗人诗作的光芒,并增加了读者读到真诗的难度。
  从读者角度来说,当今的新诗读者是生不逢时的,他们面对海量的泥沙俱下的新诗作品,经常无所适从。他们也无法像阅读旧诗那样读新诗,旧诗数千年来经过了众多批评家的筛选,很容易读到公认的经典,但当今公平正义的新诗批评家寥寥无几,读者往往读到一些标榜经典实是滥竽充数的、以次充好的诗作。缘于片面的阅读,对新诗失望而不绝望的读者,产生了抵触的情绪,甚至嘲弄起新诗和诗人来。
  回到车延高个人,他的诗作水准如何,应以其诗作本身来衡量。车延高是否该获得鲁迅文学奖,应以已定的事实来回答,每一奖项都有其评奖的规则,车延高符合规则(包括潜规则,假如有潜规则的话)了,他也顺理成章地获奖了。只是,他似乎不该去参评,鲁迅文学奖的含金量是低的;他似乎不该写新诗,新诗的地位是卑微的;他似乎不该成为诗人,与优秀的诗人相比是有差距的。因为人们对鲁迅文学奖及新诗持有异议,综合一下,车延高就成了出气筒。然而,种种议论不管是针对他个人还是针对新诗还是其他,新诗将继续发展下去,社会也将继续发生诸如“车延高事件”之类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车延高以诗写道:睁开大彻大悟的眼睛/一只是太阳,一只是月亮。我想引用他的诗警告人们:大彻大悟的人应该有两只眼睛,一只明亮如太阳,洞察一切,另一只朦胧如月亮,难得糊涂。也就是说,我们对社会现象(包括新诗)应该有一双“好奇而不惊讶”的眼睛,同理,对于车延高的现象,大彻大悟的人也应该是“好奇而不惊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6 04: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3:52 编辑

车延高以诗写道:睁开大彻大悟的眼睛/一只是太阳,一只是月亮。我想引用他的诗警告人们:大彻大悟的人应该有两只眼睛,一只明亮如太阳,洞察一切,另一只朦胧如月亮,难得糊涂。也就是说,我们对社会现象(包括新诗)应该有一双“好奇而不惊讶”的眼睛,同理,对于车延高的现象,大彻大悟的人也应该是“好奇而不惊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3-28 22:37 , Processed in 0.10496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