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4|回复: 22

读《写意江南》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 15: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煳蛈児嘮嘮 于 2012-9-1 16:11 编辑

写意江南
文∕多梦的江南

青苔是江南厚厚的蓑衣
梅雨在翘檐低瓦上淅淅沥沥
廊柱下一排深深浅浅的石窝
储满江南悠长而潮湿的历史

一袭旗袍执伞的娉婷女子
款款步入巷口的烟雨里
兰花指尖轻摆的罗帕
香艳一阙婉约的宋词

谁的雕窗欲开还闭
画扇遮不住黛眉间的相思
谁的箫声幽怨吹起
消瘦了缠缠绵绵的雨季

红杏伤感地探出墙头
泪眼静看垂柳揽舟晓风牵衣
一篙撑不走痴情的吴侬软语
亭台楼阁的旧愁斑驳成往事

一支木橹缓缓划开
浓酽如墨的故事
烟雨蒙蒙的江南
静成一幅淡淡的水墨写意



(以下评论,个人观点,欢迎探讨,给我时间,来者不拒)
初读此诗,引人入画,这是此诗唯一成功的地方。下面来说说我对这首诗的一点不同看法。
一,通篇读下此诗,只能归类为拿来主义。不是一首成功的作品。原因如下:
作为支撑这首诗歌所描写的景物,都是即在性很强的景物,作者只是通过文字的转换来实现景物的即在性,如:青苔,梅雨,红杏等一切出现在诗中的景物,,都是被生生搬到诗里面,再通过一些蹩脚的形容词来复活,如:厚厚的蓑衣,梅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的雨季,淡淡的水墨写意。这种描写,小学生三年级都能做得到,那么写到诗歌中,早已没有任何新意和阅读的快感,这是写诗最大的忌讳。例如第一句,青苔是江南厚厚的蓑衣,改写为:青苔为江南披上蓑衣(只是这种写法,不是用这句话),这样的叙述方法来描白,那么江南和青苔两种事物就活起来了,不死板了。诗意不可用被别人用滥的形容词来支撑。
二,作为诗歌的一种,必要有诗歌要传达的思想,而此诗没能传达任何法人深省的思想,不是一首成功的作品,原因如下:
诗中提到:储满江南悠长而潮湿的历史,悠长,没人反对。那么关于潮湿,只是作为作者本人的主观臆想。梅雨和湿润的空气是造就诗中环境的因素,作者要把这种环境和人文上升到历史的角度来解读,是很有创意的想法,但是历史真的不是潮湿的,如果只在此诗中~~潮湿~~,那么作者这句话就有牵强附会的嫌疑,比喻不妥。那么作者要传达的思想在哪里?希望高人指点。
三,此诗没有突破程式化的束缚,就如模子里的蛋糕,而作者只是个掌握火候的工匠,不是一首成功的作品,原因如下:
我们叫现代诗,新诗,白话诗,不管它的称谓如何,它都叫做诗。诗歌是人类语言的高度结晶,但是作为此诗来讲,没有高度结晶的语句在闪亮。通篇读来,就如鸡肋的故事。没骨头,软塌塌。作者如果纯粹只是写景,何来潮湿的历史,婉约的宋词?既然在诗中有所出现,又没能在诗中有所阐述,显得孤立无援,没着没落的思想连自己的描写都不顾及,读者实在不能把它强加进诗歌中去。
最后一点,没有凝练的思想做支撑,所有诗,都是伪诗。此诗写景不成功,表达思想不成功。作为写作者,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首先,净化自己的心灵,其次,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再次,改变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诗歌是奢饰品,同时也是艺术品,注定是少数人才能懂的品读的东西,大众化说的是提高大众的阅读水品,并不是要降低写作水准来迎合大众,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哲理的诗歌生命力才会长久,没有哲理的诗歌就如易碎的花瓶,好看,经不起逼视与摔打。

声明:评论,只是对诗作本身的一些看法,不映射任何人,不诋毁任何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16: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管臆想
应为:主观
所喻不妥
应为:比喻
对诗歌的有深刻认识
欢迎交流、品诗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16: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山西魂 发表于 2012-9-1 16:06
主管臆想
应为:主观
所喻不妥

已经修改。这是一种更严谨的态度。不该出现错别字。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16: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批判才能进步。谢谢诗友关注点评!问好。
“诗歌是奢饰品,同时也是艺术品,注定是少数人才能懂的品读的东西。”这个观点不敢苟同。不过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诗歌是这样失去读者的。
欢迎大家来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16: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煳蛈児嘮嘮 发表于 2012-9-1 16:12
已经修改。这是一种更严谨的态度。不该出现错别字。感谢!

韵律是诗歌流传的原因。一部分精美的英文诗还是法文诗,音节旋律美,读起来就有回味。中华民族的唐诗和宋词美的意境只有懂得华文的才感到美。加一字为多,减一字为少,将形神意表现淋漓尽致,特别是诗歌主题骨意,深刻的内涵美,加上有血有肉,还有神情。就是经典佳作。当下精品却是很少,多讲究了形似,而多为牵强附会的神态美。但表现手法就多了去了
将韵律提高为大韵律,大意美上
断崖处处有横流,时时惊涛湃浪。
交流
天山上行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16: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山西魂 发表于 2012-9-1 16:25
韵律是诗歌流传的原因。一部分精美的英文诗还是法文诗,音节旋律美,读起来就有回味。中华民族的唐诗和宋 ...

韵律并非关键,特别是对现代诗来说,哲理性是判断一首现代诗高下标准。韵律只是判断阅读感美不美的一个依据。现代诗表现的形式很多,传达的思想更多,没能传达一种态度在内里,再美的韵律都是枉然
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16: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梦的江南 发表于 2012-9-1 16:24
有批判才能进步。谢谢诗友关注点评!问好。
“诗歌是奢饰品,同时也是艺术品,注定是少数人才能懂的品读的 ...

这样失去读者,并非读者本意,也非作者本意。但是刻意为之就是对作者对读者不负责任,原文里还有一句,大众化,并非降低写作标准来迎合大众,而是引导大众提高阅读水品。
对于是否批判一说,不敢应承。诗歌分婉约豪放,各有各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17: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被版主高亮,叫我有一种出街游行,菜市口见,的感觉,呵呵。别人的解读都是分析赞叹诗歌的美在哪里,叫人学习怎样发现美好,而我的解读却是挑刺,假大空,误导了来参与讨论的读者朋友,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19: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是敢说话的人,支持这种挑毛病的评论,只要不存在恶意言辞或者故意攻击,是应该提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mj2627812 发表于 2012-9-1 19:33
作者是敢说话的人,支持这种挑毛病的评论,只要不存在恶意言辞或者故意攻击,是应该提倡的。 ...

感谢来评价,欢迎留下更多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15 11:17 , Processed in 0.08881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